《自古學詩宜少年》劉逸少的佳句
十一歲的少年郎妙聯中進士
◎ 宋朝時期,蘇州出了個神童叫劉逸少。劉逸少5歲時,拜潘閬為師。潘閬為宋初有名的隱士、詩人,眾人贊其「文辭精敏,老成有體」。5年後,潘閬漸覺學生劉逸少才思敏捷、聰穎過人。那年春天,師生閒聊,潘閬不經意間問學生:「日後作何思想?」劉逸少恭敬有加,朗聲回答:「金榜題名,為仕做官。」潘閬先是一驚,隨即「哈哈」一笑,連說三個「好」字。
劉逸少與羅思純、王禹對的對聯
◎ 翌日,潘閬帶著劉逸少直奔衙門,拜見長洲知縣王禹(北宋著名文學家)、吳縣知縣羅思純,說明來意後,奉上學生詩文懇請指教。兩知縣閱後,連連稱奇,但還有些懷疑,說:「這就是你11歲的學生所書?」潘閬笑答:「是。」兩知縣當即決定面試劉逸少。
◎ 劉逸少被引至大堂,只見他大大方方、不慌不忙,逐個向大人施禮。羅思純微微一笑,問:「我出一上聯,數到十你必須對出,可否?」劉逸少雙手一拱,笑著說:「學生願意試試。」
◎ 羅思純略一思索,隨口說出上聯:「無風煙焰直。」剛數到三,劉逸少便對出了下聯:「有月竹陰寒。」羅思純頷首而笑,接著又出一聯:「日移竹影侵棋局。」話音剛落,劉逸少脫口接上:「風遞花香入酒樽。」
◎ 王禹一直端坐在旁,細細品味兩人的對答,心中暗暗稱奇:一個豆蔻少年竟有如此敏捷的才思,且答句對仗工整、意境不俗。他慢步走到案前,提筆在白紙上寫出一上聯:「風雨江城暮。」然後遞給劉逸少,說:「請書下聯。」劉逸少接紙略微看了看,便走上前伏案疾書,下聯躍然紙上:「波濤海寺秋。」王禹細閱,大喜,聯句字字緊扣,韻味十足,而且字也寫得很好,頗有大家風範。
◎ 王禹意猶未盡,又出一上聯:「一回酒渴思吞海。」劉逸少竟然不假思索,下聯應聲而出:「幾度詩狂欲上天。」王禹煞是震驚,聯句雖然有些「狂」,卻氣勢逼人,志向宏大。王禹禁不住大喜,連稱:「好好,不可多得之佳句。」
◎ 接著,王禹又笑問:「可否即席賦詩?」劉逸少二話沒說,鋪開白紙,一揮而就,詩題為《衣錦歸》,最後兩句云:「袍吾亦適,長揖對公卿。」
◎ 兩位大人相視一笑,露出讚許神色,不日便向朝廷推薦了劉逸少。朝廷同意劉逸少破格參加殿試,之後賜進士及第,授官尚書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