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約有歌聲飄來:「紅豆生南國,是很遙遠的事情。相思算什麼?早無人在意……」這件很遙遠的事情,被唐代王維寫進了詩歌《相思》。
《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臨其境】
王維寫的這首《相思》,還有一個名字叫《江上贈李龜年》。沒錯,就是杜甫的名詩《江南逢李龜年》裡的李龜年。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著名的歌手,在開元盛世時常被邀請到貴族豪門中歌唱;後來安史之亂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輾轉到了江南。杜甫在詩中嘆:「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在江南,紅豆也生在南國。在大詩人王維的世界裡,南國有鮮紅的相思子,也有讓他思念的摯友李龜年。
這首《相思》是表達友情,是對朋友、知己的思念。正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詩經》中表達的是戰友同袍的誓言:我們早已立誓,同生共死;戰友兄弟,讓我握住你的手,共赴戰場。
可是無論是朋友之間、還是愛人之間,那些刻骨的相思、那些真誠的誓言,都是最打動人心的華美珠玉,都是值得千萬年歌頌的珍寶。
【一句鍾情】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與我愛慕的你有關的一切事物,都教我想你。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我想念你的吻,和手指淡淡菸草味道」,這些都是我記憶中曾被愛的痕跡。
我深愛古詩詞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蓄,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情懷的浪漫。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一枝楊柳,我們依依惜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也渴望與你們一起插茱萸登高啊。「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我採摘荷花和香草,一心都想著送給在遠方的心上人。「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這株枇杷樹,種在了多少人的心中?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然後一起分享,會更明白相思的哀愁,這入骨的相思,又痛又纏綿。
【詩之感悟】
「你看見紅豆,就想起我的一切,就像我現在特別想念你一樣,好不好?」訴說出這麼炙熱的想念,字裡行間都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這勾著我憶著:我曾經也是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少年。
在現今的快時代,「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麼直白熱烈的相思,大約只專屬於少年人的勇猛了吧!成年人只會「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也許在感情的世界裡,少年人多真心,成年人多計算。越長大越喜歡精緻地計算著: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自不會有悲痛來襲,少付出,少傷害。
毛阿敏唱著《相思》:「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多少人在深夜裡單曲循環聽著這幾句?哪裡是我忘了王維的古人詩《相思》,哪裡是我不屑一顧這惱人的相思,不過是我思而不得、愛而不得,尋個自我逃避的殼吧。相思都是騙人的,平生根本不會有什麼相思。可是當我才會相思,便害了相思。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不過就是一句成年人的「天涼好個秋」。長大後,人吶的確會明白一些事情,比如「人生還有眼淚也衝刷不乾淨的巨大悲傷,還有難忘的痛苦讓你們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淚」。
可是,當春又來看紅豆開時,我還是希望看到有人勇敢地去採擷,不做膽小鬼,放開笑,大膽愛,傷心難過了,就瀟灑地哭出來。即使歲月漸長,仍不肯忘卻古人詩,義無反顧去相思。
【作家故事】
《相思》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被稱為「詩佛」。 蘇軾評價他曾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多才多藝,精通詩書畫及音樂,本詩是為歌手李龜年所作,他們是音樂上的知音。
【佳句背囊】
用紅豆表相思,還有名句「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寫的《新添聲楊柳枝詞·其二》。全詩是:「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把骰子上表示點數的紅色,喻為相思的紅豆,瞬間「相思入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