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5日,江蘇省常州市脊柱健康關愛夏令營第一期在常州市體育醫院開營。該夏令營旨在幫助脊柱側彎(含姿態異常)的青少年改善不良體態。圖為常州市體育醫院的醫生指導學生進行坐位引導訓練。 新華社記者 韓瑜慶攝
脊柱側彎作為脊柱彎曲異常的一種常見類型,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近年,兒童脊柱側彎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此,國家高度重視,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中把脊柱彎曲異常作為一個檢測指標納入其中,覆蓋了全國400多個地級市,覆蓋學生人群達到200多萬人。
針對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國家衛健委在線訪談欄目日前邀請專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提醒各界關注並守護好兒童青少年的脊柱健康。
不良姿勢、鍛鍊不足造成脊柱彎曲異常
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劉海鷹介紹,按學科定義,如果兒童青少年脊柱偏離正常中線,影像學上Cobb角在10度以上,就定義為脊柱側彎。
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彎,病因和影響因素也不一樣。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教授馬軍表示,兒童青少年比較常見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和姿勢性脊柱側彎。前者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後者與長時間坐姿不當及運動不足關係密切。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郭欣指出,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校中小學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半部,上身前傾」等不良坐姿。除了學生的習慣外,課桌椅的存儲空間不足是主要原因,書包佔據了椅面一半,使學生的身體靠不到椅背上,對脊柱無法形成有效支撐。監測還發現,部分學生將大量書籍放在課桌面,孩子在狹小的空間讀書寫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證正確的坐姿,使得彎腰、駝背、脊柱病變發生的情況增加。
馬軍指出,根據目前的研究,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在初中年齡段檢出率佔的比例最高。「長期不正確的站、走、坐以及書寫姿勢,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勞受損,使得固定脊部兩側正常彎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度比較快,就容易造成彎曲的異常。」馬軍說,「當然,更主要的是缺乏體育鍛鍊,肌肉力量不足。」
脊柱側彎危害大,「四橫一豎」來檢測
「脊柱側彎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特別大,除了影響外觀,還會損害神經系統,壓迫脊髓影響行走,還能造成心肺功能異常,進而影響壽命。」劉海鷹說,脊柱側彎還可能對患兒造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
馬軍介紹,早期脊柱側彎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在孩子穿著衣服的狀態下。很多時候是孩子在洗澡時或者穿衣服較少時才被父母發現。通常情況下,如果發生脊柱側彎異常,可能存在下述情況:穿衣服兩個領口不平,一個肩高一個肩矮,後背有隆起,脫衣服以後皮膚一側有皺褶,甚至骨盆髖部一高一矮、腿一長一短。
劉海鷹指出,除了孩子自己觀察肩膀的形態以外,家長可以通過「四橫一豎」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檢查——看孩子的後背是不是對稱的,看兩個肩膀是不是等高,兩個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兩個腰窩是不是對稱,還有骨盆兩側髂嵴高度是不是一致。
「除了這種外觀觀察,還有就是前屈實驗,腳跟併攏,雙腿伸直,軀幹前屈90度,雙手合十,上肢垂直於地面。如果有脊柱變形,會出現兩邊高度不對稱,在我們醫學上叫『剃刀背畸形』。對家長來說,可以經常讓孩子去做這個動作自行檢測。」劉海鷹說。
保證孩子使用與自己身高相匹配的課桌椅
「在學校,對脊柱影響最直接的主要是兩個方面,首先是學生課桌椅的配備。」郭欣說,國家標準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當中要求課桌椅有11個型號,能滿足不同身高學生的需要,「其次,學校每學期都應當對學生的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使用到與自己身高相匹配的課桌椅。」
此外,課桌椅的排列也應當符合中小學校設計規範的要求,比如課桌椅的排距不宜小於0.9米,教室縱向走道的寬度不應小於0.6米,這些細節的要求和標準需要學校認真對待做好。「這既需要學校自查,也需要各級疾控中心和監督部門有針對性地深入校園開展技術指導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督促學校改進。」郭欣表示。
對家長,郭欣建議,首先應當培養孩子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家長和孩子一起培養健康生活技能。家長可以通過記學生健康管理日記,給孩子脊柱外觀定期拍照記錄,通過對比直觀地發現孩子脊柱發育方面的問題,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二是家長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確的姿勢,包括坐姿、站姿、走路的步態等,比如寫作業時不蹺「二郎腿」等。
三是在家庭中也要給孩子配備與身高相匹配的桌椅。做作業時,每隔40分鐘要站起來活動10分鐘。
四是加強體育鍛鍊,陪孩子一起進行遊泳、打球、吊單槓鍛鍊。
最後,孩子的床不應過軟,枕頭不應過高,儘量選擇雙肩包,同時要多曬太陽,多吃含鈣食品。
創建學生脊柱彎曲異常綜合防控體系
發生脊柱側彎應該如何矯治?脊柱側彎能通過鍛鍊進行矯正嗎?
馬軍指出,從目前的篩查來看,超過80%的脊柱側彎都是比較輕的,是姿勢性脊柱側彎,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運動或者姿勢的矯正,都能夠得到解決。只有百分之十幾需要支具來進行矯治,百分之一左右到了需要通過手術來矯正的程度。
「通過體育鍛鍊或者運動來進行預防和矯治脊柱側彎非常有效。」馬軍說,「比如可以通過遊泳來平衡肌肉力量,還可以通過一些力量性的鍛鍊來增強肌肉力量。」
劉海鷹介紹,脊柱側彎除了手術治療以外,其他非手術治療手段也不少,但公認有效的還是支具治療。
「近年來脊柱外科手術的精準化治療也有很大提高。」劉海鷹說,他們最關注0—10歲的早發性脊柱側彎,因為孩子還在發育,如果通過融合手術給定型了,而前方的椎體還在發育,就會出現「曲軸現象」,對於這類孩子的治療現在主張用生長棒技術。「儘管目前的手術技術也有一定進展,但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更重要。確診以後,得聽從專科醫生的醫囑,堅持治療。」劉海鷹說。
「脊柱側彎防控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努力,除了學校和家庭,全社會都應當行動起來,努力創建『學生—家庭—學校—教育—衛生—體育』多位一體的學生脊柱彎曲異常綜合防控體系。」郭欣表示,學生近視、肥胖及脊柱側彎的防控手段是相通的,防控效果也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脊柱側彎的防控和其他學生常見病的防控是一個綜合防控,都需要全社會多位一體,共同關注,才能把防控工作做好。(記者 王美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1月01日 第 09 版)
責編:趙寬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