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水點菜。炒青菜時,用開水點菜,炒出來的菜質嫩色佳,若用冷水,影響脆口。
2、巧下鹽。用動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鹽,這樣可減少動物油中有機氯的殘餘量,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應先放菜,後下鹽,這樣可以減少蔬菜中營養成分的損失。
3、放醋的講究。放醋時,在起鍋前將醋沿鍋邊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濃鬱。
4、用鹽洗菜。清洗青菜時,在清水裡撒一把鹽,這樣可把蔬菜裡的蟲子清洗出來。
5、洗切蔬菜防營養流失。菠菜,白菜等蔬菜要先洗後切,不要切碎了再洗。否則,營養素會流失過多。
6、鹽可使蔬菜黃葉返綠。菠菜等青菜的葉,如果有些(輕度)變黃,焯時放一點鹽,顏色能由黃返綠。
7、牛奶菜花更白嫩。炒菜時,加1匙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8、切辣椒、蔥防刺眼。切辣椒和蔥時,先把菜放冰箱冷凍一下再切,或者先將菜刀在涼水裡浸一下再切,均可有效的減輕辣味的散發,使眼睛不受刺激。
9、炒辣椒減辣味法。辣椒辣味太濃,烹製時將辣椒切成細末或丁,先用油、鹽煽熟,再倒入一個鮮雞蛋液,炒成「蛋包椒丁」,辣味可大大減輕。
10、鮮姜保存。鮮姜埋在經常保持溼潤的黃沙裡,隨用隨取,能保存較長時間不壞。
11、芥末辣味的去除。芥末用水調勻,盛在容器裡,放到火爐上烤,或上籠屜稍蒸一下,可除去部分辣味。
12、湯過鹹處置三法。切幾塊馬鈴薯片下鍋一起煮,立即撈起,湯就不那麼鹹了。或放幾塊豆腐或蕃茄片同煮,也可減輕鹹味。
13、紫菜可除湯中油膩。湯過於油膩時,可將少量紫菜置於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中,可減少油膩感。
14、牛奶可淡化醬汁。炒菜時,如果調味醬汁放多了,加上少許牛奶,能調和菜的味道。
15、米酒可解酸。醋放多了,可在菜裡加一些米酒,減輕酸味。
16、醃菜鹹辣味的淡化。將小菜切好後浸在50%的酒水裡,能衝淡鹹味和辣味,且味道更鮮美。
17、去除蔬菜的苦澀味。蘿蔔,苦瓜等帶有苦澀味的蔬菜,切好後加少量鹽漬一下,濾出汁水再燒,苦澀味會明顯減少。菠菜在開水裡燙後再炒,可去苦澀味和草酸。
18、煮海帶易爛法。煮海帶時,適噹噹點鹼或小蘇打,或者在鍋裡放適量食醋,易使海帶變軟;若放幾棵菠菜,海帶易爛。
19、泡發木耳。用燒開的米湯泡發木耳,能使木耳肥大,鬆軟,味道鮮美。用涼水泡發木耳,可使其脆嫩爽口。
20、木耳泥沙的清洗。黑木耳易粘上木渣和泥沙,可用鹽水洗,輕輕揉勻,待水變渾,即可用清水淘洗。
來源:生活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