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了解一下德國發動機設計特點。德國發動機設計的汽缸壁通常採用的是網狀紋,目的就是讓機油滯留在紋路裡,對活塞運動提供潤滑充分保障,活塞和汽缸壁之間有一個間隙,一般發動機設計強化的程度越高,這個間隙就留得越大。
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器帶來動力提升的同時,也會導致發動機的溫度升高,如果「機油高溫粘度不夠」就會產生蒸汽並通過曲軸箱強制通風閥吸到燃燒室進行燃燒。
發動機曲軸屬於環形工作,連杆角度是傾斜的,活塞向單個側面的壓力會增大,活塞環對於缸壁的剪切壓力增高,再加上高速的運動,此時會發生嚴重的邊界摩擦,如果「油膜強度」不夠,就發生油膜破裂,磨損會導致汽缸內部的密封性下降,機油會順勢竄到燃燒室燒掉。
德國汽車的發動機是高速設計原理,德國高速公路基本都不限速,車廠用油推薦嚴格遵循ACEA標準,按照不同發動機OEM要求,使用與之相適配的機油。另外,德國人通常住在遠離城市50公裡左右的鄉下小鎮,所以,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天至少要行駛100公裡以上。
德國車到了中國以後,車還是德國車,但是其他條件發生了變化,例如,高速公裡都嚴格限速80-120公裡、城市道路基本都擁堵,即使不堵平均時速也在50公裡左右。還有大部分人工作生活都喜歡扎堆在一個區域,每天開車上下班跑不了多少公裡。再來看日常保養選擇的機油,車主一般不看產品認證,只喜歡選擇知名品牌。
新車期間在4S店用什麼機油,基本上不會告訴你,問急了就告你「原廠油」。好不容易熬到出保後,大部分車主都會躲避「暴力收費」,不願意再享受所謂「原廠油」了,自己的車,該自己做主了。
視線放到社會維修保養廠,通常採用兩種方式推薦機油:第一就是順從式,車主要什麼給什麼,或者上次用什麼這次還給什麼,這種方法好處就是不費口舌、不得罪車主,當然也不負責任,把本來屬於自己份內推薦的責任推給車主,如果有這麼「風吹草動」,可以很「清白」地說,這是車主自己的選擇;第二就是忽悠式,借著車主的不懂和信任,推銷質量不高利潤大的產品,同樣也是對車主不負責任。
汽車保養用油推薦依據是發動機,質量標準就是API/SAE,德系車必須對照歐洲汽車製造協會ACEA認證,如果機油不符合適配標準,勢必就會造成機油損耗。
所以,所有問題都指向「機油高溫高剪粘度」。HTHS——高溫高剪切粘度,HTHS表示機油在150℃時高剪切條件下的油膜強度,其數值越大,表示強度越高。一般情況下,德系車一般要求HTHS大於3.5,法系一般要求HTHS大於3.2,而美、日、中、韓系對HTHS基本要求在2.9左右。
綜上所述,現在有不少德系車存在燒機油的現象,除去上面分析的一些客觀條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機油的HTHS。
所以,車主選擇機油,不要迷信知名品牌,也不要盲目隨大流,選擇機油「看認證」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愛車愛生活,懂車懂保養!
感謝關注寶叔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