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賈樟柯……上影節邀你與中外電影名家面對面

2020-12-21 瀟湘晨報

新年伊始,一場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電影院突然離我們變得異常遙遠。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學」電影,學習用電影感知被忽視的日常生活,學習用電影揭示對生命、社會的理解。

上海國際電影節去年啟動「電影學堂」項目,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與觀眾交流從業經驗與人生感悟。今年因為疫情,國際影人無法來滬,但有重磅電影人欣然接受了「電影學堂」的邀約。他們將以遠程連線、居家自錄、現場座談等不同形式與影迷展開面對面交流。線上播出平臺包括咪咕、優酷、騰訊、百視通。

中外電影人將帶來他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他們是:

懸疑神秘與視覺共感的奇才、《銀翼殺手2049》《降臨》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

從資深影迷進階為作者導演、將朱麗葉·比諾什和張曼玉推到影后寶座的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

28歲時成為坎城電影節金攝像機獎最年輕得主的河瀨直美(Naomi Kawase)

中國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

李安的幕後推手、美國獨立電影教父級製片人、坎城最佳編劇詹姆士沙姆斯(James Schamus)

中國導演、演員、監製徐崢

威尼斯金獅獎與洛迦諾金豹獎得主、菲律賓國寶級導演拉夫迪亞茲(Lav Diaz)

以及不需要定語描述的是枝裕和

賈樟柯導演大師班

線下活動:2020年7月25日 14:00-15:00

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賈樟柯:中國導演,製片人,作家。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主要作品包括《小武》(1998)、《站臺》(2000)、《任逍遙》(2002)、《世界》(2004)、《三峽好人》(2006)、《二十四城記》(2008)、《海上傳奇》(2010)、《山河故人》(2015)、《江湖兒女》(2018)、《一直遊到海水變藍》(2020)等。

詹姆士沙姆斯大師班:對談徐崢

線下活動:2020年7月26日 10:00-12:00

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詹姆士沙姆斯(James Schamus):美國編劇、製片人、焦點影業前CEO。

沙姆斯同時擔任編劇及製片人的作品包括《冰風暴》《臥虎藏龍》《色,戒》《綠巨人浩克》《飲食男女》《喜宴》《推手》等,其中《冰風暴》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他的其它製片作品包括《斷背山》《迷失東京》《鋼琴師》《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米爾克》等。2014年,沙姆斯擔任第64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

沙姆斯的導演長片處女作《憤怒》改編自Philip Roth同名小說,2016年在聖丹斯和柏林電影節首映。

沙姆斯最近為烏爾善即將問世的史詩三部曲《封神榜》擔任劇本顧問。他同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擔任教授,講授電影史與電影理論。

徐崢:中國導演、演員、監製;主要導演代表作有《人再囧途之泰囧》《港囧》《囧媽》《我和我的祖國》「奪冠」篇等;演員代表作有《人在囧途》《無人區》《心花路放》《我不是藥神》等;監製代表作有《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寵愛》等。近日,徐崢導演正在進行《我和我的家鄉》的拍攝工作。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導演大師班

線下活動:2020年7月27日 15:00-16:00

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1955年1月2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曾編劇、導演二十餘部電影作品。

文學藝術專業出身的他,早年拍短片、寫劇本(曾為導演安德烈泰希內創作),為法國電影雜誌《電影手冊》撰寫電影理論、報導與評論。

自1986年處女作《迷亂》在威尼斯影評人周獲獎以來,他的導演作品收穫了廣泛的國際讚譽。2016《私人採購員》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2012年《五月之後》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編劇,2004年《清潔》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張曼玉)。

阿薩亞斯是最早關注當代華語電影的西方電影人之一,發表過多篇關於侯孝賢、楊德昌、王家衛作品的研究文章,拍攝《侯孝賢畫像》紀錄片。

他的最新作品《一次航行——馬賽到裡約1941》重現了他父親在戰爭時期的寫作以及傑曼克魯爾一系列丟失的攝影作品,目前正在著名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中展出。

河瀨直美導演大師班

(特邀嘉賓:白百何)

線下活動:2020年7月28日 14:00-15:00

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在日本奈良縣出生長大,1989年畢業於大阪照相專門學校(現名日本大阪視覺藝術學校)。她的作品《擁抱》和《蝸牛》在1995年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得廣泛國際認可與榮譽。憑藉首部劇情長片《萌之朱雀》(1997),她成為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攝像機獎的最年輕電影人。此後她便成為坎城電影節的常客,2007年憑藉《殯之森》獲得評審團大獎,2009年獲金馬車獎,並在2013年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2015年,法國文化部授予河瀨直美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2017年,其作品《光》入圍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她已被任命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紀實電影的導演。她的最新電影作品《晨曦將至》已入圍2020年坎城電影節,並定於10月23日在日本首映。

除了電影人這一身份,河瀨直美還是奈良國際電影節的創始人兼執行董事。

白百何:中國女演員。榮獲華表獎、百花獎、長春電影節、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等多個最佳女主角獎,代表作有《失戀33天》《捉妖記》《滾蛋吧!腫瘤君》《火鍋英雄》《八個女人一臺戲》《媽閣是座城》等。戲外以出品人和電臺主持人身份創辦《何她說》有聲節目,探討女性話題;擔任《李宗盛作品音樂劇》女主角進行全球巡演。

拉夫迪亞茲導演大師班

線上播出:2020年7月31日 20:00-21:00(暫定)

拉夫迪亞茲(Lav Diaz):菲律賓導演,「慢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作品《離開的女人》獲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今來古往》獲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悲傷秘密的搖籃曲》獲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阿弗雷鮑爾獎。

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大師班

線上播出:2020年8月1日 20:00-21:00(暫定)

丹尼斯維倫紐瓦(Denis Villeneuve)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法裔加拿大電影人,導演代表作包括《銀翼殺手2049》《降臨》《邊境殺手》《囚徒》《焦土之城》。維倫紐瓦正在全力以赴製作備受期待的電影版《沙丘》(暫譯)。影片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科幻小說。本片主創包括蒂莫西柴勒梅德、麗貝卡弗格森、奧斯卡伊薩克、喬什布洛林、斯特蘭斯卡斯加德、戴夫巴蒂斯塔、贊達亞、傑森莫瑪和哈維爾巴登。

是枝裕和導演大師班

線下活動:2020年8月2日 14:00-16:00

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日本導演。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主要拍攝電視紀錄片,作品多具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1995年執導劇情片處女作《幻之光》即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2004年以真實事件拍攝電影《無人知曉》,14歲的主演柳樂優彌憑藉此片獲得坎城最佳男演員獎;2013年電影《如父如子》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2018年電影《小偷家族》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備註:最終播出時間以電影節官網公告信息為準。

【來源:上海國際電影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影節「電影學堂」大師班陣容公布:是枝裕和,賈樟柯,河瀨直美在列
    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學」電影,學習用電影感知被忽視的日常生活,學習用電影揭示對生命、社會的理解。上海國際電影節去年啟動「電影學堂」項目,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與觀眾交流從業經驗與人生感悟。今年因為疫情,國際影人無法來滬,但有重磅電影人欣然接受了「電影學堂」的邀約。他們將以遠程連線、居家自錄、現場座談等不同形式與影迷展開面對面交流。
  • 上影節電影學堂'大師班陣容公布:是枝裕和,賈樟柯在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靜第23屆上海電影節公布大師班嘉賓名單,一共有七位導演:賈樟柯、詹姆士·沙姆斯、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河瀨直美、拉夫·迪亞茲、丹尼斯·維倫紐瓦、是枝裕和。上海國際電影節自去年啟動「電影學堂」項目,邀請國內外傑出電影人與觀眾交流從業經驗與人生感悟。今年因為疫情,國際影人無法來滬,但有重磅電影人欣然接受了「電影學堂」的邀約。他們將以遠程連線、居家自錄、現場座談等不同形式與影迷展開面對面交流。
  • 賈樟柯上影節大師班:疫情讓電影人反思
    時光網訊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電影學堂」迎來中國電影名家: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賈樟柯此次專程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來到上海,與業內人士及影迷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創作,以及電影創作的收穫。
  • 李安x是枝裕和,賈樟柯x霍猛,華語大師們在柏林電影節聊了什麼
    「把善和悲放在一起,可以讓你更好地去理解悲」,李安認為慈悲是日本電影中最強大的內核,這個內核讓它擁有了獨特於其他文化的魅力。 幽默完之後,李安總結說:「這部戲拍完後,我就想如果我都可以拍電影,那麼任何人拍任何電影都是可能的了。這是真的,如果你是好的導演,無論怎樣說、說什麼,都是可以拍電影的」。 Mr.OK:我的感覺好極了 賈樟柯對柏林電影節的感覺是回家了。
  • 沒有停擺的上影節,或許更強大
    今年正值世界電影大師費裡尼的百年誕辰,上影節聯手義大利電影資料館為影迷們帶來了10部極具代表性的費裡尼作品,包括名垂影史的傑作《八部半》《甜蜜的生活》和《阿瑪柯德》,早期經典代表作《浪蕩兒》《騙子》,獨具風格的紀錄式電影《羅馬風情畫》《小丑》和《訪談錄》,首部彩色片《朱麗葉與魔鬼》,以及他的遺作《月吟》。
  • 高以翔二哥將接棒演戲 籤約弟弟生前公司;賈樟柯上影節大師班:疫情...
    12、賈樟柯上影節大師班:疫情讓電影人反思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電影學堂」迎來中國電影名家: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
  • 賈樟柯:拍一部電影就是體驗一種人生
    原標題:上海電影節「電影學堂」請賈樟柯開講拍一部電影就是體驗一種人生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日,「電影學堂」迎來中國電影名家——導演、製片人、作家賈樟柯。賈樟柯此次專程從家鄉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來到上海,與業內人士及影迷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和創作,以及電影創作的收穫。
  •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這3個關鍵詞永遠不變
    (導演是枝裕和)是枝裕和的電影大多數都在講生活的事,通過生活把親情關係中的脆弱、愛注入你的心裡。從他的幾部電影海報就能看出來,每一個海報都像一張全家福。你我都能感覺,你我都有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是枝裕和。他的電影在說明一點,即使在這個世上大多數人認為,某些事情是需要既定的紐帶而維繫的,但是打破這層紐帶,卻更能給人想要的感觸。比如說親情。
  • 致敬:賈樟柯與是枝裕和
    《空氣人偶》裴鬥娜大概是8年前,看了第一部是枝裕和的作品《空氣人偶》,那時根本不知道這部作品是他的,只記得那部電影中年輕人的孤獨和欲望刻畫得真好。有一天跟朋友說起最近在刷賈樟柯的電影,被嗤之以鼻,並作出評價「他後期的作品不行,不如從前了。」
  • 賈樟柯離開後,誰還在平遙談論電影?
    事後,平遙縣委宣傳部也回應賈樟柯的退出,是「自以為是」。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現在的結局,我們始終無從得知。只能回歸到電影本身,影展本身。如今回過頭來再看這屆選片不盡如人意的平遙影展,我才意識到,作為發起人,賈樟柯導演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
  • 上影節,在松江看露天電影
    點擊和觀映像關注我們 追逐經典,發掘小眾,聚焦女性,尋求多元 國內首家雲影院,每周陪你「雲觀影」 本片為Hugo上影節特別報導,本次上影節保留「露天放映」環節,其中,和觀映像的兩部優秀影片即將於本周四
  • 賈樟柯:電影人也是吹哨人,肩負著告訴世界發生什麼的使命
    賈樟柯在本次開學典禮上,發表了近半小時的演講。作為給這屆學生們的「開學第一課」,院長賈樟柯選擇從疫情和電影的關係帶著學生們開始進入對電影的思考。「今年我們共同經歷這場席捲全球的公共事件,疫情對產業打擊巨大,但現在產業的開始恢復,電影市場又開始蓬勃,創作者藉由這個契機可以如此清醒的思考我們從事的行業。」
  • 全景直擊上影節:回歸的電影 熱情的影人
    一路見證上影節從創立到興盛全過程的她,深知這是中國電影人的信心之功。「只有講故事的人自己有信心,看故事的觀眾才會有信心。」而上影節的信心,來自全國影院有序復工後的最大關鍵詞:安全。在全國防疫大背景下,上海維持至今的低風險狀態,為一切提供著巨大保障。而在細微處,上影節組委會也將一切防疫細則落至實處。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這兩部的導演,都是一個叫做是枝裕和的人。除了這兩部,他的作品還包括著名的《步履不停》《無人知曉》。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十幾歲時,賈樟柯就已經在《山西文學》發表小說。即便後來沒考上大學,山西省作家協會也願意吸納他為成員。但他最初的電影夢始於《黃土地》。彼時,沒人知道賈樟柯看到《黃土地》後那種內心的震撼:1991年,賈樟柯開始考北京電影學院,但兩年後,他才如願以償,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那年,他23歲了,在電影學院大一新生中,屬於「老大哥」了。
  • 勁霸男裝最新短片《萬千理想 一種力量》,這次賈樟柯參演了
    隨著生活秩序逐步回歸正常,電影產業開始逐步復甦,各大電影節也開始紛至沓來。從7月底上影節和FIRST影展舉辦,到剛剛閉幕的北影節,被疫情影響的電影節/展上半年進度已經「補完」。下半年的電影節中,值得期待的就有山西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在中國地理意義上是個有年代感的城市,平遙古城是它的招牌。在電影意義上,它不僅是著名導演賈樟柯的故鄉,也是賈樟柯太多靈感的發源地。
  • 是枝裕和,文學傳統和職業自尊成就的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去年,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刷新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而今夏,是枝裕和最新著作《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由東方出版中心引進。7月7日,正值《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新書出版,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沙丹,與電影學者、是枝裕和導演的朋友支菲娜亮相北京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一「時間旅行者文藝沙龍」,展開關於是枝裕和新作及電影藝術對談。是枝裕和是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日本電影導演,他的代表作《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電影也為中國觀眾所熟知。
  •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賈樟柯和他的電影
    開幕當天,首場特殊展映的影片便是賈樟柯導演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說來,賈樟柯可謂說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寵兒」。1998年2月,初出茅廬的賈樟柯帶著首部長片《小武》來到第48屆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青年論壇首獎沃爾福岡·施多德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引發轟動,賈樟柯蜚聲國際影壇。
  • 賈樟柯:經過半年 電影會變成剛需
    賈樟柯在新生歡迎會上發言新生歡迎會上,賈樟柯與到場師生合影「在非常時期,口罩、洗手液是剛需。但我們經過半年,電影又會變成剛需,因為我們要把心裡的話講出來,我們有說話的欲望,人民有聆聽和講述的欲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電影必然再次成為我們重要的表達工具。」在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406劇場,面對隔座而坐的40餘位現場師生和在線連線的109名學校新生,以及嗶哩嗶哩網站上數萬名觀眾,院長賈樟柯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生歡迎會,他說:「我們口罩已經基本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