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中縣長和太守的兒子為什麼都要娶劉蘭芝?

2021-01-12 二寶爸爸看世界

《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女主劉蘭芝被迫回家後,卻出現一個有趣場景,十來天的時間裡,縣長和太先後派媒人來給他們的三兒子和五兒子提親,一個是十七八歲的帥哥,一個是未婚貴少;而我們的女主,一個被休回娘家的媳婦,一個年近二十歲的婦女,為什麼會受到縣官老爺們的青睞?

1、劉蘭芝漂亮

劉蘭芝漂亮,而且應該很漂亮。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2、劉蘭芝家境不錯

劉蘭芝「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一個連溫飽每天都要發愁的家庭,可能讓他們家的女兒去學音樂、懂禮節嗎?

劉蘭芝在與焦仲卿哭訴中提到,「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她嫁過來的時候,繡花的齊腰短襖上面有美麗的刺繡,紅色羅紗做的雙層鬥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綑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匣裡面。衣服就裝了六七十個箱子,這不是富家千金嘛!

所以劉家應該不光家境殷實,而且有可能還書香門第。

3、戰爭年代,成家立業要抓緊

文章所述建安年間(196-220年),這個時候正是三國曹魏、東吳和蜀漢逐鹿廝殺,戰火紛飛的年代。

廬江郡雖然為東吳江東六郡之一,但是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東吳和曹魏邊界的前沿陣地,孫權似乎也未完全佔領此地。《三國志集解》對此有評論。沈家本曰:孫策時已得廬江,而此不及者,豈以李術不肯事權邪?又云:建安十九年,權徵皖城,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是權雖破李術,未能得其地也。

三國鼎立形勢

所以,在廬江郡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戰事應該是經常有的。

時勢動亂,一旦有機會出現,趕緊替兒女們解決終身大事,也是官老爺們最大的心事。

4、縣長和太守的公子都是庶出

兩位公子哥可能都是庶出,是妾所生。

雖然劉蘭芝美麗賢惠、家境也殷實,但是在那個考慮門當戶對、政治婚姻的年代,劉家對於縣官或是太守簡直是不值一提!

縣長好歹是七品芝麻官,而廬江郡太守更是省部級領導,這樣高官家族的嫡出是不會看上劉蘭芝的,也是劉家高攀不上的。因為縣長的三兒子和太守的五兒子是庶出,雖然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沒有家族、爵位、官位、財產等繼承權,遇到過得去的就趕緊娶過來,延續香火,傳宗接代。

5、三公子和五公子暗指「三綱五常」

縣長的三公子和太守的五公子是否暗指儒家教義「三綱五常」?

生活在那樣的社會,每個人是不能擺脫封建管制的,唯有一死才能徹底解脫,這是否也暗示著男女主人公悲慘的結局呢?

6、作者的安排

這樣的安排也是作者有意而為之。

你看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知書達理、勤儉持家、勤勞淳樸、人見人愛,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卻被焦母無情的對待和殘忍迫害,而劉蘭芝的哥哥為了貪圖富貴,又強迫自己的親妹妹嫁給太守的公子,通過這樣強烈的對比,焦仲卿和劉蘭芝之間真摯的情感和纏綿的愛情,在殘酷無情的封建禮教下顯得是那樣脆弱和不堪一擊。

相關焦點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這麼好的女子,為什麼婆婆不喜歡呢?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這首以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為題材的長篇樂府詩,總是讓人難以忘懷。如果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西方的愛情悲劇,那麼《孔雀東南飛》就是東方的愛情悲劇。然而劉蘭芝被遣送回家十多天後,縣令派媒人來為他的兒子求娶劉蘭芝,劉蘭芝拒絕了。但是沒過多久,太守家又託郡丞來為他家的五兒子求娶,劉蘭芝還是拒絕。但是這就惹怒了劉蘭芝的兄長,迫於無奈,劉蘭芝只能任由兄長安排。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不討婆婆喜,究竟為什麼?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長詩抓住了古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這個普遍的、有著重大社會意義的題材。對當時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出了強烈的控訴。《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叫劉蘭芝。儘管蘭芝「行無偏斜」,可婆婆還是要挑剔她,說她行事「無禮節」。最終逼得蘭芝不得不把「君家婦難為」的處境告訴丈夫,要求「及時相遣歸」。那麼,劉蘭芝這麼好的媳婦兒,在婆婆焦母心中為什麼如此不討喜呢?細究一下,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語文教材刪除?史學家:你看劉蘭芝都做了啥
    這將進酒三字就是樂府古題,至於《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木蘭詩》都沒有被移除,《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走了呢? 從時代背景來講,《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在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綱常佔據的主體,在婚姻方面就規定的「七出」,以及「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一系列的清規戒律,這也註定了,少女劉蘭芝的悲劇命運。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移出教科書?老教授:你看劉蘭芝都做了什麼
    《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堅如磐石的愛情故事,同時也不難看出婆媳矛盾尖銳,其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而作為我國史上首部以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
  • 《孔雀東南飛》:如果秦羅敷嫁給焦仲卿,會步劉蘭芝的後塵嗎?
    文/巾幗文史圖/源於網絡今天,咱們聊聊《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長詩,早已婦孺皆知了,內容不再多做贅述。今天,咱們探討一個問題:如果劉蘭芝和焦仲卿分道揚鑣,各自婚嫁,他們會過得怎麼樣?劉蘭芝再嫁,嫁的人是太守家的五公子,身份地位都比焦仲卿高許多。看太守求親的架勢,自不會虧待劉蘭芝。恰恰應了劉家哥哥的一句話「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再看焦仲卿呢?焦母也有一個合適的兒媳人選,那就是東家的賢女秦羅敷。
  • 孔雀東南飛背後是「媽寶男」焦仲卿,劉蘭芝怎麼可能會不受委屈呢
    孔雀東南飛是一則民間愛情故事,後來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因為電視劇我也只看了幾集,所以並不知道改動大不大。電視劇中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開始並不相識,焦仲卿只是和劉蘭芝的哥哥認識,而劉蘭芝的哥哥卻明天都忙著攀附權貴,以至於父親病重都不理會。
  •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織布的背後是家庭和時代的悲涼
    提起《孔雀東南飛》,大家比較熟悉了。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其地位不容置疑。衡量文學作品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取決於作品反映現實的功能。這一點《孔雀東南飛》也是不遑多讓。《孔雀東南飛》反映的點有很多,能解讀的東西也有很多,我們就從劉蘭芝織布入手,談談劉蘭芝夫家,並結合史料文獻,來回望當時的大時代。劉蘭芝真的是「織作遲」嗎?
  • 為什麼說《孔雀東南飛》是一場徹底的愛情悲劇?
    回娘家當天,貌美的劉蘭芝精心打扮了自己,並向婆婆、小姑子道別。回到家中,表達了自己要和焦仲卿長相廝守的想法,先不討論再嫁的事情。此言一出,卻遭到母親、哥哥的苛責,她無奈之下只能屈從。沒過多久,在家裡的安排下,劉蘭芝就要和太守公子成親了。
  • 《孔雀東南飛》為何被稱為漢代五言詩的裡程碑
    《孔雀東南飛》結構上十分細密,開頭「孔雀東南飛,十裡一徘徊」,和結尾「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相互呼應,前者用了比興手法寫劉蘭芝勤儉持家卻不為婆婆所容,想要離開卻不舍丈夫的心境,後者是寫焦仲卿得知妻子已經投河自盡,自己想要殉情卻放不下母親的猶豫不決。
  • 《孔雀東南飛》:年少不懂焦仲卿,讀懂已是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原名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全詩350餘句,1700餘字,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年少時在書中讀到此詩每每感嘆封建社會竟有劉蘭芝如此叛逆烈性的女人,感慨焦仲卿磐石無轉移的忠貞愛情,對詩中焦母的百般挑剔恨之入骨。 如今人近中年,有了家庭之後,經歷了婚姻,再讀《孔雀東南飛》,卻全然是另外一副心境。
  • 孔雀東南飛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傷愛情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聊一下,中國古代一個非常悲傷的愛情故事,這個愛情故事的主角就是焦仲卿和劉蘭芝夫婦。就說到這裡,大家也都能夠知道,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被眾人皆知,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當時的一首詩歌,也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比較長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 《孔雀東南飛》:婚姻好不好,看婆婆就知道
    他說,「我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貌相,但幸虧娶了個賢惠的妻子,我們恩恩愛愛,死後也要互相陪伴。她沒有過錯,您怎麼不滿意呢?」他還說,「如果休掉他,我這輩子都不會再娶妻了!」焦仲卿深愛著自己的妻子,但他著實缺乏共情的能力,缺乏說話的藝術。
  • 人到中年,再讀《孔雀東南飛》,我發現焦母其實並沒錯
    小時候學《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無非就兩個印象。焦仲卿和劉蘭芝為愛殉情,悲劇的背後,彰顯著對愛情的忠貞,值得同情和敬佩。而惡婆婆焦母,無理取鬧,棒打鴛鴦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 劉蘭芝那麼好,為何焦母還要休了她?教授:你看看劉蘭芝都做了啥
    記得一次去看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紀念館。在安徽廬江近郊,一個稀稀拉拉的園子,看來還沒有充分挖掘出傳說的含金量。灰撲撲空落落的房間,劉蘭芝正在織布,比起《孔雀東南飛》裡的百媚千嬌,明顯骨骼粗大眉目粗獷,顯得勞動婦女了一點,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審美取向。焦仲卿站在劉蘭芝身後,探出頭去,那架勢,更類似琴挑的潘必正。
  • 焦仲卿,逼死劉蘭芝的罪魁禍首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首非常著名的敘事樂府詩。它以小見大,以一個小家庭的悲劇映射出一個封建時代的悲劇。這首詩歌當中有三個主要的人物,焦仲卿,劉蘭芝和焦母。劉蘭芝是一個具有主體意識的女性,敢於反抗封建,但還是走向了死亡。焦仲卿是封建時代下男權的象徵,他一方面要聽母親的命令,另一部分又對妻子進行壓迫。
  • 劉蘭芝是因為沒有孩子被休掉的嗎?
    很多人認為,劉蘭芝之所以被休是觸犯了「七出」之首「無子」這一條,可好風認為《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就算有孩子也難以逃脫被休的命運。「寡母獨子」的家庭模式中,母親把兒媳婦是看作敵人的,你媳婦做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婆婆認為你怎麼做都不好。
  • 再看《孔雀東南飛》,才明白有這樣特點的家庭,再好也不能嫁
    古代對女性的要求很苛刻,女人要能幹。但到底能不能幹卻全憑婆婆一張嘴,只要婆婆不喜歡,就開始要挾兒子,休了心心愛愛的妻子。「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空篌,十六誦詩書。」劉蘭芝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兒媳婦了,如此多才多藝,還美麗端莊。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這個春天我們一起去看孔雀開屏好嗎
    先來掰扯掰扯一首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皇宮裡一群樂館有的彈著古琴,有的吹著笛子,還有人彈著琵琶,嘴裡唱著」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龍椅上皇上在享受的聽著,妃子們被這感人的愛情故事打動而泣不成聲。《孔雀東南飛》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的敘事詩,將焦仲卿、劉蘭芝兩人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的勇氣和焦母和劉兄固執蠻橫的形象刻畫出來。
  • 一首寫惡婆婆逼媳婦自殺的詩,其實這鍋不該婆婆背,是兒子太笨
    其中在中國文學史上反映婆媳關係差的詩作中,最有名的一篇就是《孔雀東南飛》了。《孔雀東南飛》中是這樣描述媳婦劉蘭芝的有兩段。第一段: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第二段: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
  • 古人云「寧娶孀婦,不娶生妻」,「生妻」是指什麼,為何不能娶?
    ▲古代成親劇照01納採就是請媒人在女方說和,再讓人把活雁帶給女方。為什麼要用活雁呢?▲劉蘭芝劇照03當然,並不是所有被休掉的女子都是犯了錯,有時就是單單被婆家不容納,就像《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十三能織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