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女主劉蘭芝被迫回家後,卻出現一個有趣場景,十來天的時間裡,縣長和太先後派媒人來給他們的三兒子和五兒子提親,一個是十七八歲的帥哥,一個是未婚貴少;而我們的女主,一個被休回娘家的媳婦,一個年近二十歲的婦女,為什麼會受到縣官老爺們的青睞?
1、劉蘭芝漂亮
劉蘭芝漂亮,而且應該很漂亮。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2、劉蘭芝家境不錯
劉蘭芝「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一個連溫飽每天都要發愁的家庭,可能讓他們家的女兒去學音樂、懂禮節嗎?
劉蘭芝在與焦仲卿哭訴中提到,「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她嫁過來的時候,繡花的齊腰短襖上面有美麗的刺繡,紅色羅紗做的雙層鬥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綑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匣裡面。衣服就裝了六七十個箱子,這不是富家千金嘛!
所以劉家應該不光家境殷實,而且有可能還書香門第。
3、戰爭年代,成家立業要抓緊
文章所述建安年間(196-220年),這個時候正是三國曹魏、東吳和蜀漢逐鹿廝殺,戰火紛飛的年代。
廬江郡雖然為東吳江東六郡之一,但是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東吳和曹魏邊界的前沿陣地,孫權似乎也未完全佔領此地。《三國志集解》對此有評論。沈家本曰:孫策時已得廬江,而此不及者,豈以李術不肯事權邪?又云:建安十九年,權徵皖城,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是權雖破李術,未能得其地也。
所以,在廬江郡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戰事應該是經常有的。
時勢動亂,一旦有機會出現,趕緊替兒女們解決終身大事,也是官老爺們最大的心事。
4、縣長和太守的公子都是庶出
兩位公子哥可能都是庶出,是妾所生。
雖然劉蘭芝美麗賢惠、家境也殷實,但是在那個考慮門當戶對、政治婚姻的年代,劉家對於縣官或是太守簡直是不值一提!
縣長好歹是七品芝麻官,而廬江郡太守更是省部級領導,這樣高官家族的嫡出是不會看上劉蘭芝的,也是劉家高攀不上的。因為縣長的三兒子和太守的五兒子是庶出,雖然享受榮華富貴,但是沒有家族、爵位、官位、財產等繼承權,遇到過得去的就趕緊娶過來,延續香火,傳宗接代。
5、三公子和五公子暗指「三綱五常」
縣長的三公子和太守的五公子是否暗指儒家教義「三綱五常」?
生活在那樣的社會,每個人是不能擺脫封建管制的,唯有一死才能徹底解脫,這是否也暗示著男女主人公悲慘的結局呢?
6、作者的安排
這樣的安排也是作者有意而為之。
你看這樣一個優秀的女孩,知書達理、勤儉持家、勤勞淳樸、人見人愛,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卻被焦母無情的對待和殘忍迫害,而劉蘭芝的哥哥為了貪圖富貴,又強迫自己的親妹妹嫁給太守的公子,通過這樣強烈的對比,焦仲卿和劉蘭芝之間真摯的情感和纏綿的愛情,在殘酷無情的封建禮教下顯得是那樣脆弱和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