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2020-12-18 歷史國學教堂

齊雲山,位於皖南徽州休寧縣城西15公裡,與黃山相望對崎,系黃山山脈向西南延伸的一個隆起部分,因「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而得名,古代又稱「白嶽」。

提到安徽,人們常常讚譽黃山是人間仙境,而當地人又將齊雲山比作天上人間。這不僅意味著齊雲山的美景如畫,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列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聖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據史載,齊雲山的開山祖為住在青城山的「天穀子道人」,他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他們就是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而開山建道時已至唐朝。

據史料記載,唐朝末年,一個叫龔棲霞的道士雲遊至齊雲山,隱居於石門巖,由此開創了齊雲山道教文化一脈。其後,南宋寶慶年間(公元1225-1227年)方士餘道元自黃山雲遊至齊雲山天門巖,斬草結庵以居,得到當地好道居士的贊助,並創建了佑聖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

在齊雲山道教的形成過程中,對於真武大帝的神像有著神秘的傳說:相傳真武大帝神像是由百鳥銜泥塑立而成,昭示著靈驗。因此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紛紛解囊,獻地輸財,築祠建觀。

此後,齊雲山道教香火日盛,四方信徒及香客紛至沓來,齊雲山在道士與香客的共同努力下,開創了齊雲山道教基業。

齊雲山道教雖始於唐,但真正的興盛開始於明朝,最顯著的是在道觀建設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永樂十年以後,宮觀院房,次第落成;永樂十八年,闢齊雲觀於齊雲巖;宣德四年建三清殿於拱日峰下。

與此同時,齊雲山道教還與其他道教名山結下了很深的歷史淵源。當時的齊雲山由於根基尚淺,許多道士便前往武當山武夷山等道教名山訪師求學。

明代正德十五年,養素道人汪泰元仿武當山建玉虛宮於紫霄崖,建靜樂宮(原型為武當山九宮之一的淨樂宮)於洞天福地,其門徒方瓊真繼承師志,建榔梅庵(原型為武當山的榔梅祠)於月華街。

正由於此,齊雲山的宮觀布局、建築風格、道規道制,多根植於武當山。明正德年以後,齊雲山道教漸具規模,成為武當山全真派中的一個門派,而齊雲山也有了「江南小武當」的稱號。

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由於在齊雲山求嗣而靈應,世宗朱厚開始重視齊雲山道教的發展。一方面他「敕建玄天太素宮於齊雲巖,御題「齊雲山山額,免徵所餘香錢」;另一方面他授命正一道天師到齊雲山。

嘉靖、萬曆兩朝,龍虎山嗣漢天師祖孫兩代先後駐留齊雲山,建醮祈祀,宣揚秘典,宮觀祠院規模大成。從此,正一道得以立足齊雲山,穩步發展,原來的全真派審時度勢,自然歸順於天師正一派,但在執行道教規制方面,仍以「全真」為宗,形成全真、正一兩派並存的格局。

以月華街太素宮為中心,屬正一道,而玉虛宮、洞天福地祠等仍保持全真道。由此,齊雲山道教形成了以正一派、全真派共存的局面,兩派中以正一派為主,統領全山。

齊雲山道教興盛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清朝中葉,如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嗣漢第五十七代天師張宜亭,年方十五襲爵入觀,禱雨立應,普秩正三品,御賜「靈嶽司樞匾;乾隆四十一年,復奉旨朝聖,賜銀千兩,敕赴齊雲山。

但是到了鹹豐末年至同治初期的數年中,因戰爭的波及,齊雲山香火冷落,官觀、院房失時整修,加之政府廢除道官,道教規制開始鬆懈,齊雲山道教也隨之走向民間化和世俗化。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齊雲山道教恢復正常發展。齊雲山的道院主要集中於山上的月華街。取名「月華」,是因為這裡的建築布局巧妙,由高處俯瞰,整塊街區宛如一輪新月。

這裡宮觀、店鋪、民居並列而生,保留了最傳統的徽派建築,馬頭牆、小青瓦隨處可見。可以說,齊雲山道教是徽州文化中的道教,月華街的道俗一統正是這種文化的縮影和特寫。

相關焦點

  • 除了天師教、全真教,歷史上還出現過哪些道教流派?
    到了元朝,太一教的道士還常常遵照朝廷意旨設醮,說明這個教派在皇室的心目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自六祖蕭全皊之末,至七祖蕭天皊掌教期間,太一道和全真道的關係十分密切。經過這兩代與全真派的進一步交融,在蕭天皊之後不另設掌教,在組織上最後也併入全真教,太一教的法系自此斷絕真大道教的開祖劉德仁生於山東,北宋滅亡之際逃往河北,歷經坎坷。公元1142年,劉德仁遇一老人,老人傳授他《道德經》要旨,劉德仁以此要旨為根本創立了真大道教。真大道教具有融儒佛道三教為一體的特點,是很特殊的一派道教教團。
  • 全真派和正一派有區別嗎?
    其實有好多人會問起這個問題,有時候我也知道很難向他們解釋,一般我也會跟隨道教中比較潮流的解釋告訴他們:「額~~,我們道教有兩個派,一個是全真派,另一個是正一派。       一般呢!全真派他們是出家修行的。而正一派呢!他們是在家的修行的。全真派呢!他們一般都是把頭髮盤起來的。你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嗎?
  • 道教飲食:全真道士常年食素,利於健康;正一道士卻可飲酒吃肉
    在道教的文化之中,他們的日常飲食與修煉有著密切的關係,吃與不吃都要合乎教義、戒律和養生之要。但也絕非所有的道士在日常飲食上都一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飲食上的區別,前者食素,後者飲酒吃肉。
  • (許三泉原創)「道」是科學不是神話《第十一集》道家的全真教
    歡迎大家來到《三泉不知"道"》宇宙是個時間和空間統一,未知始終的物質世界。無論我們懂得多少知識都無法全部了解。宇宙間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三泉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道家的全真教。全真教也稱全真道,目前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代表著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從更高的地方向老莊回歸,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全真道倡導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重陽祖師立教之初,令出家者須住庵修行,居住條件力求儉樸。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文/曉夢閣主道教,這個以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為基礎而創立的本土宗教,深深地紮根在華夏大地上,道教文化在許多領域都傳承和發揚了華夏的文化,特殊時期更是下山作戰保家衛國,一個亂世接地氣,盛世了無蹤跡的宗教。一句話:有原則,有個性。有讀者私信我說,想了解下道教的門派知識,安排!
  • 金庸武俠小說的最強組合,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誰更強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武當七俠這三個七人組合。江南七怪七人武功不強,全真七子的丘處機幾乎一個人,就單挑了江南七怪。但江南七怪培養出了郭靖這樣的大英雄,這是誰也比不了的。言歸正傳,在金庸武俠小說裡。全真七子和武當七俠,應該就是最強的組合了,而且他們都是,道家武學門派的中流砥柱。
  • 全真七子打得過武當7俠嗎?對比他們師傅就知道了
    金庸先生似乎對「7」字情有獨中, 他筆下的7人組最多,什麼江南七怪,武當七俠以及全真七子等等,江南七怪咱先不討論,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哪一個組合比較強呢?王重陽王重陽全真教的開山鼻祖,神鵰時期號稱天下無敵,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少林寺號稱武林的泰山北鬥,不過在王重陽時代,全真教名聲力壓少林,是天下第一大派。
  • 問道齊雲:安徽竟有這樣一座道教仙山,仙氣堪比武當
    問道齊云:安徽竟有這樣一座道教仙山,仙氣堪比武當 。想必大家平時出去旅遊,一定去過了巍峨的泰山、峻峭的華山、雄偉的衡山、古老的嵩山與高大的恆山。卻很少聽聞景色秀麗,風景優美的齊雲山吧。從山下,山間和山頂看雲又有不同的感覺。在山下往上看,就如同一座雲霧縹緲的仙山鎮壓在天上,仿佛是仙人在以無上法力鎮住世間的一切邪祟;在山間看雲,如同那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潑猴偷入瑤池聖地,讓人不敢生出一絲褻瀆;在山頂往下看雲,會感覺雲海翻騰,定睛一看,其內仿佛有一條神龍在其中翻江倒海。
  • 中國人內心最高的殿堂信仰-道教
    不管是道家丹鼎派還是符籙派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鍊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 道教門派封神大戰九曲黃河迷仙大陣
    五鬥米道形成了以宗教為聯繫紐帶的教團組織,以後便成為正統道教。自此,道教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二百多個教派,時至今日,仍有法脈傳承的大約有幾十個教派。2.全真道約西元1167年,王嚞(亦名王重陽)至山東寧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其教規與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宮觀內,以清修煉養為主要宗教生活內容。
  • 道教法衣
    絳衣     在大型齋醮法會中,高功法師所穿的一種法衣,穿時裡襯海青,其制兩袖寬大垂地,雙臂展開時,兩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兩袖和衣身均繡有金絲龍紋。海青     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簡單製作而成寬袖道袍。現今為了穿著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對襟和斜襟兩種道衣,多數以棉綢製做。
  • 射鵰三部曲:檢查江南七怪,所有真七子,武當七俠
    一、江南七怪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江南七怪,即柯鎮惡,朱聰,韓寶駒,南希仁,張阿生,全金髮,韓小瑩,義結金蘭自幼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如此出名,不是靠二流的武功,而是靠重義,他們一定會幫助江湖上的不公正。因為邱楚基的話,他找到郭靖,費盡青春,教他武功,使他成為英雄,因此他在大漠住了沒有回到江南。所以,當時也叫「江南七俠」,整個江南都算過了,沒有白費!事實上七個柯鎮惡和朱聰之間的武功水平有很大差距,可以認為是準一級大師,柯鎮惡的暗器和朱聰的盜賊和捕手都是意想不到的,比如邱楚基、梅超風、歐陽克都遭受了傷害。
  •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道教篇上)
    張道陵辭官後,修道於鶴鳴山和龍虎山。張道陵得道時,太上老君授於他正一盟威之道,並授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張道陵在古代傳統的神仙信仰基礎上,結合了道家的黃老思想學說,創立了五鬥米道,即道教的前身。道教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與佛教一樣,都產生了眾多派別,其中最聞名的是王重陽在老莊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將丹派與道派合二為一,開創了道教的一種全新的派別——全真道。自此,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系。
  • 那些年被大家誤會的「尹志平」|關於「道教」,你知道的太少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傳統宗教。而「道」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政治等都有著深厚的影響。可見「道家」和「儒家」組成了為大眾所知曉的「道」。那麼道教,就是基於此種從三皇五帝,到改革開放,貫穿了整個華夏歷史的中國哲學為主導的宗教。而如今的道教中,大眾最為熟悉的便是正一教和全真教。
  • 歷史上忽必烈主持的道教佛教爭辯大賽,兩個人滅了全真道教
    在蒙古建國號「大元」之前(1206—1271)及建國號的初期,佛教與以全真道為首的道教之間進行過激烈鬥爭,雙方曾在朝廷的直接幹預和主持下進行過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曹洞宗著名高僧萬松行秀的兩大弟子少林福裕、林泉從倫,都是佛教方面直接參與這一事件的重要人物。本文僅對少林福裕的生平及其積極參與的佛、道二教的論爭進行介紹。
  • 江南七怪墊底經驗第一
    或許是金庸先生對於7字比較鍾愛,金書裡出現最多的是七人組合,分別出現在神鵰英雄傳裡面的全真七子和江南七俠,還有倚天時期武當派的武當七俠,按照歷史背景排名依次是:射鵰時期的全真七子和江南七怪,倚天時期武當派的武當七俠。雖然這幾個七人組合不是出於一部小說,不過同屬金庸小說,誇書論武同樣可以得出哪一個組合最強大。
  • 道教九巾,我們的傳統服裝!
    現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繒糊成硬沿圓帽,中間開孔,以露出髮髻。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為圓形。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二 莊子巾亦稱衝和巾,南華巾。傳說是南華真人莊子所制。估計此巾出現的年代比較早。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
  • 歷史上的尹志平:活了83歲,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得到元朝支持
    在《神鵰俠侶》中,尹志平雖不是主角,但卻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是全真教的一個小道士,是丘處機最看重的弟子,比楊康晚兩年入門,得到了丘處機的看重,也是大家默認的下一任掌教,丘處機未來的接班人。他是一個很具爭議性的人物,一方面有俠之大義,但另外一方面又不守清規,默默喜歡上了古墓派的小龍女,並乘人之危玷人清白,侮辱了小龍女。
  • 永樂仁宣(增三)朱元璋立國時崇信佛教,為何朱棣大興武當山道教
    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崇信佛教,多次召請江南高僧到南京做法會。並在南京設立管理佛教的機構,掌握天下名山古剎的住持任免。他還給兒子的親王府派去主錄僧,以協助他們日常祭祀,為去世的馬皇后誦經祈福。可朱棣登基後,卻大肆推崇道教,並且花巨資修建武當山宮觀,使武當山成為了明朝皇室的家廟,被譽為道教第一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