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5元一斤的肘子,放點香料燉一燉,超級爛糊,尤其是「皮」絕了。
我有一朋友,最拿手的菜就是「紅燒肘子」,有一次去他家做客,有幸嘗了一回。原本我是最討厭吃肥肉的,特別是豬肘子,在我的印象裡「豬肘子」是非常肥膩的食物,實在是難以下咽。
但是他燉的「肘子」超級好吃,很爛糊、有醬香、微甜、還有一絲絲滷製的辣味,肉可脫骨,就連肥肉部分都那麼軟糯,吃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膩,真的是軟爛入味,尤其是那「皮」絕了!太嫩了,耙而不爛,討厭吃肥肉的我,連肉皮、肥肉都吃了。譁!香、甜、軟、糯,真的太好吃了,滿滿的膠原蛋白,原來這麼肥膩的豬肘子能做得這麼好吃,從此改變了我對肘子的認識觀。
正好今天逛超市,見到有肘子賣才25元一斤,便勾起了我的食慾。雖然做「紅燒肘子」比較複雜,但還是抵擋不了它對我的誘惑,決定買一個回家做。
一道成功的「紅燒肘子」一定要做到軟爛入味,即使是最肥的地方也不膩,用筷子一夾就散開,隨便拆就能脫骨,瘦肉部分軟爛而不塞牙。要做到這些,肘子的前期加工就很重要,主要分為:燒毛——焯水——炸。
1.燒毛:肘子就是豬的大腿肉,做「紅燒肘子」最好選用前肘,因為前肘瘦肉比較多、筋多、皮也比較緊實(後肘肥肉多、皮鬆老),肘子表皮的毛比較難處理,通常要用火燒才能去除乾淨,火燎皮毛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肘子的騷味會減少。
燒過之後,刷洗乾淨表面,等待下一步。
2.焯水:焯水主要是去除肘子裡面的血汙及騷味,這步不能少,要不然會影響肘子的風味。因為肘子體積大,焯水的時間至少要在燒開後6分鐘以上,然後撈出衝洗淨,控幹水分,準備下一步。
3.炸:很多人在家裡做,會省略這一步,但是燉出來的肘子會遜色很多,肉沒有那麼香糯可口,吃到嘴裡沒有焦焦的感覺,而三個過程下來都是為了脫油、脫騷、脫膩,如果這幾步都做不好,後面無論放多香料都燉不好吃。
在家裡炸肘子不需要大量油炸,只需要用少量的油將肘子表面煎一遍,煎至金黃就可以了,主要是煎至定型(煎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油濺出燙到自己,所以要控幹水分再煎)。
以上工序做完之後,就到了最後一步熬糖色、放香料加水燉製。
《紅燒肘子》
食材:豬肘子1隻。
料頭:桂皮2塊、八角3個、香味2片、幹紅辣椒5隻、薑片5片、蔥結1根。
調料:鹽、生抽、老抽、冰糖、料酒。
(1)鍋燒熱下少許油,開最小火,下入冰糖熬糖色(熬糖色要用小火,勺子不停攪拌,直到冰糖融化,起泡呈棗紅色後,迅速加入一勺水攪拌,然後將熬好的糖色水倒出碗內,待用)。
(3)準備個高壓鍋,放入肘子,放入薑片、八角、桂皮、香葉、幹辣椒、蔥結,倒入適量開水(沒過肘子),倒入熬好的糖色,適量料酒、生抽、鹽,少許老抽,蓋上蓋子小火壓40分鐘(上氣後轉小火壓)後關火,關火後不要馬上打開,要讓高壓鍋的餘熱浸泡肘子一段時間,好讓肘子更加入味、軟糯。
烹飪要領
(1)因為肘子體積比較大,用高壓鍋壓就比較快,如果用慢火燉的話,至少要1.5~2小時以上才能軟糯、脫骨。
(2)因為肘子是整個燉,所以鹽味要夠,生抽主要是提取它的醬香味,不能放太多,要不然醬油味太濃,鹽才是基本味。
(3)雖然已經熬了糖色,但是還是需要少許老抽的,糖色只是讓肘子更加紅亮,但是對於這麼肥膩的肘子,顏色還不夠深,白花花的,會影響食慾。
總結:這道菜的成功有三靠。
一靠:燒、焯、炸加工。
二靠:一鹽二醬三調色。
三靠:火候(肘子是很難熟的,一定要小火烹製,慢慢煨至肉香、料香、醬香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醇厚的香味,燉的時間要足、要恰當才能骨肉分離,入口即化,糯而不膩)。
(歡迎閱讀、轉發、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