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裡,「米」和「面」是同一個發音「me」。我從小不大喜歡吃麵食,有米飯我一定會選米飯,沒有米飯,才會去吃麵。麵條容易將就,一個可口的澆頭就行,再叫塊素雞或一小碟鹹菜,那就算很豐盛的了。不象米飯,非要三盤四盞,葷素搭配,乾濕相宜地細心伺候。
(圖/LostPlate)
所有麵食中,偏愛素澆面,只是口感的喜好,絕非信仰的皈依。
素澆面一碗,寬湯,免青,重澆輕面,過橋,不硬不爛。
江南人吃麵,雖是簡單飯食,簡單搭配,卻也講究得很。
硬面,爛面,寬湯,緊湯,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重面輕澆(面多澆頭少),重澆輕面(面少澆頭多),過橋(頭不能蓋在面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
即便一碗素澆面,花樣經也夠多:香菇、麵筋、冬筍、木耳、金針、豆腐乾、烤麩、菜心、白果.除了普通麵館,還有特別的素麵館。
(圖/Krisboa'sBlog)
多年前去靜安寺吃一碗素澆面,還是非常享受的事情,香菇麵筋加個雙菇澆頭,也才幾塊錢。面和湯頭都好,只是麵筋不如松月樓。
(圖片來自網絡)
城隍廟的松月樓,門口賣海棠糕和素菜包。我不喜海棠糕,主要是裡面有冬瓜糖,素菜包子卻是極喜歡的,香菇、青菜,還放了素麵筋。後來裡面的素麵筋沒有了,就不大愛吃了。
(小編註:松月樓全稱春風松月樓,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徐蕙嘉創辦,在豫園西面凝暉閣。民國初年兼併了隆順素菜館,素麵和素菜包都聞名遐邇。圖片來自網絡)
松月樓的香菇麵筋面,這些年價錢漲了一倍,麵筋也少掉一半。唯一不變的是端盤子的阿姨們,還是一如既往的狂野作風,招呼客人猶如招呼熟鄰老友,「儂格麵筋面來哉!」咣當一記把面碗撂在你面前,龍捲風似地穿過大堂,揚長而去。
(圖片來自網絡)
這些年習慣了新式飯店裡外來小妹一口一個「先生」「小姐」的客氣殷勤,以及洋飯店裡拉門扶椅的Ma'am待遇,偶爾享受一下老字號阿姨們頗具個性的粗放服務,也是蠻親切的,恍如隔世一般。
(圖片來自網絡)
家裡吃素澆面,也就是要燒只「素什錦」,簡稱「炒素」。炒素是江南的家常菜。
麵筋,要選無錫的清水油麵筋。幾片香菇泡發切片或開十字。其它的材料,比如冬筍、菜心、口蘑、白果、木耳、金針菜、烤麩、豆腐乾等,就看自己喜歡了。
麵筋表面用小刀戳幾個洞,在開水裡燙癟了,瀝去多餘的油。
起個油鍋,先將其它食材翻炒一下,加入少許清湯、生抽、料酒和糖,沸滾後加入麵筋,收稠撈起。
素什錦可以現炒,也可以事先準備,吃的時候,再熱一熱。待到面煮好了,一道盛入海碗,享用。
【本文未經許可,請勿抄襲或轉載】
小蘋,出生上海,旅居美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理工背景,美食家傳。從傳統的滬上及江浙美食,到歐美大陸各種美食,涉獵廣泛,中餐西餐,中點西點,喜好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記憶與現實彼此相聯。更多她的內容,請關注她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chsx
更多素食內容,點擊圖片:
更多麵食類型,點擊圖片:
想要做香菇麵筋素澆面?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想要及時收到我們的Po文?請點擊底部的【贊】和【在看】吧。
如何與我們聯絡
直接私信本號
私信我們的服務號【唯美味商城】
發郵件給我們:business@vmei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