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見的看起來不會飛,實際上飛行技巧卓越的鳥?鳥類飛行篇

2020-12-16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一句唐朝的無名詩句:「眼想心思夢裡驚,無人知我此時情;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如果沒聽過,那至少每個人都知道「雙宿雙飛」這個形容美好的愛情的成語。

實際上「雙宿雙飛」的由來,正是因為古人看到鴛鴦這種鳥兒成對生活的習性而出現的成語。

但是各位仔細想一下,鴛鴦在普通人的眼裡一直是遊禽一類的存在,有多少人見過鴛鴦雙飛?想必如果你問朋友「鴛鴦會飛嗎?」,估計他也要想一陣子。

99%以上的鳥兒都會飛,可是有些我們聽過見過的鳥類,卻很難看到它們飛行的樣子。最被人們熟知的例如天鵝、鴛鴦和你看上去好像根本不可能飛起來的犀鳥(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

有哪些平常很少看到它們飛翔,但實際上卻善飛的鳥類?鳥兒飛翔除了覓食外,還有什麼意義?會飛的鳥兒普遍都有什麼特點?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鳥類的飛行。

世界上有9000餘種鳥類,僅有40種鳥不會飛

目前根據2018年最新版西班牙《國家地理》的記錄,目前世界上記錄在冊的鳥類接近1萬種(隨時在變化,沒有明確數字),僅有40種鳥類不會飛。我們最常見的不會飛的鳥,無非就是雞鴨鵝等家禽。

或者說它們的飛行高度只有幾米而已,沒有持續飛行能力。這一點也很好理解:作為家禽,如果會飛的話,那養肥了自己飛了,那不就白養了嘛?!

所以一般來說也沒有人把善飛的遷徙類鳥作為家禽飼養。

除了常見的家禽,我們熟知的還有以鴕鳥鴯鶓為代表的全部的駝形目鳥類,以企鵝為代表的的企鵝目鳥類,和少部分古老品種的鳥類,全世界一共只有40種鳥類不會飛。

鳥兒是不是能飛,主要看三個結構:1.龍骨突;2.鳥翼;3.骨骼。

龍突骨越健全,飛行能力越強翼展和身長的比例越大,飛行能力越強中空骨骼越多,飛行能力越強。所謂的龍骨突就是鳥類胸骨附近的凸起,龍骨突越明顯,則附著的翼肌越強壯,翅膀扇動更有力,例如下圖這隻鴿子的解剖圖。

除了龍骨突,會飛的鳥類還有中空的骨骼,而走禽類的鳥骨骼中充滿骨髓,所以體重大自然不能起飛。會飛的鳥類骨骼佔體重的比例普遍在5~6%。我們在湖邊見到的鵜鶘,身材高大,體重能達到11公斤,但實際上鵜鶘的骨骼重量僅有不到1斤。

除了中空的骨骼充滿空氣外,翅膀也是重要的飛行工具,善飛的鳥兒有你想像不到的翼展長度。例如飛行能力最強的軍艦鳥(Fregata),體重只有1.5kg,但翼展能達到驚人的2米。也正是如此驚人的翼展,軍艦鳥有「世界上飛行能力最強的鳥類」稱號,它們快如閃電空中動作靈活,最高時速可以超過400公裡!能連續飛行4000公裡,在遷徙過程中遇到12級颱風也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平安穿過風暴!

你很難想像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弱小的鳥兒,追上你乘坐的高鐵都不是問題。

善飛的鳥兒都有普遍的三個特點:超長的翼展+比重低的骨骼+強壯的龍骨突。反觀那些不會飛的鳥類,這三個特點中都有缺失。

例如體重超過200斤的鴕鳥,大部分重量都在骨骼上,即使有些鴕鳥品種翼展也能達到2米,這依舊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體重。如果想讓鴕鳥飛起來,那麼它必須具有超過3米長的龍骨突!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們再來看企鵝,長期處於極地環境下,靠下海捕食,於是它們的翅膀已經慢慢退化,骨骼漸漸被骨髓充滿,身體呈現梭型,這樣的身體進化更有助於它們潛水和遊泳。

企鵝的前肢就是退化的翅膀。和企鵝這種退化類似的還有幾維鳥,因為長期處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翅膀也退化到幾乎沒有了,只能靠奔跑來活動。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如果鳥類符合前文說的3個身體特點,那麼它們就一定是會飛的,即使在日常中我們很難看到某些鳥類的飛翔。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幾個你認為不會飛,實際上飛行能力卓越的鳥類。

那些你看起來不會飛,實際上是王牌飛行員的鳥類

在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三種你會在動物園和野外看到的並不是很稀有的鳥類,分別是「火烈鳥」「天鵝」和前文說到的「鴛鴦」

愛情的象徵:火烈鳥

火烈鳥是人們給這種鳥起的外號,實際上它的學名是紅鸛(Phoenicopteridae),這是一種在我國沒有分布,你只能在動物園看到的淡水鳥類。

我們在動物園看到的火烈鳥,有著鶴類一貫的龐大身軀,圈養的火烈鳥也不會起飛。但如果你認為這種鳥兒不會飛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來看一下火烈鳥展翅的現場:

火烈鳥身高80-160cm,體重只有2.5-3.5kg,翼展能達到150cm。

大多數善飛的鳥類都是候鳥,而火烈鳥是一種比較獨特的:它們屬於候鳥,但並不嚴格執行遷徙的活動。只有在食物短缺或天敵出現的時候,才會成群結起飛。我們之所以很難觀察到火烈鳥的遷徙飛行,是因為火烈鳥只在晚上遷徙:它們可以整晚以50-60kg的時速連續飛行600公裡以上。這個距離聽起來不是很誇張,因為火烈鳥的分布比較受限,世界上的火烈鳥總共也就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方。

火烈鳥分布範圍:火烈鳥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和加拉帕戈斯群島、非洲、馬達加斯加、歐洲南部、西南亞、中東和印度次大陸。

雙宿雙飛的鴛鴦我們先來看一下鴛鴦在國內的分布圖:

少部分鴛鴦為留鳥,大部分鴛鴦都有遷徙習慣。它們的繁殖地在東北,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鴛鴦們就會結成10隻左右的小隊從南方遷徙至東北築巢產卵,秋天過後它們就會集中飛往福建、江西等地越冬。江西省的鴛鴦湖是亞洲最大的鴛鴦越冬聚集地。

從東北到江西,鴛鴦要持續飛行2000多公裡,不過鴛鴦的飛行高度只有200-300米的範圍。當鴛鴦到達水邊棲息地的時候,基本上也就不會再飛行了,它們的巢也在水邊,所以我們很容易見到鴛鴦「雙宿」但不容易見到「雙飛」。

天鵝和鴛鴦類似的還有天鵝,天鵝遷徙完畢後也定居在水源附近而幾乎不再頻繁飛行了。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都是遊禽。以水生動植物為生,所以它們並不需要像山雀一樣頻繁飛行來尋找昆蟲和穀物,只要有健康的水源,它們又何必浪費體力頻繁飛行呢?

不要看天鵝安於現狀,天鵝是所有鳥類中的飛行高度冠軍:它們是能飛越珠穆朗瑪峰的鳥兒。能飛越珠峰的天鵝是大天鵝(C.cygnus),翼展超過1.8米。天鵝有一個額外的「氣囊」儲存空氣,所以它們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也不怕缺氧。

當你乘坐飛機的時候,如果你的身邊掠過一隻大鳥,不用猜了,那就是大天鵝!

這也就明白了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天鵝遷徙:因為它們飛的太高了!

飛翔是鳥兒的獨有技能,它們有脆弱的身體,但是上天給了它們一雙會飛的翅膀。這雙翅膀,讓它們在災難來臨前能臨危不亂,讓它們在寒流來臨前能越過千山萬水抵達溫暖的棲息地。

鳥兒飛翔的技能,一直都是仿生學家們研究的重點方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再高精尖的科技,也無法複製鳥兒的翅膀。

相關焦點

  • 有翅膀,不能飛,你聽說過這12種不會飛的鳥類嗎?
    在鳥類進化的過程中,有一部分鳥類認為天空並不適合他們,所以它們堅持生活在地面上,比如企鵝它們。然而這樣選擇的鳥類大部分都滅絕了,那些倖存下來的主要是太大(就像鴕鳥)或太遙遠(如海洋企鵝),很難成為捕食者的獵物。以下是世界上發現的12種最不尋常的不會飛鳥類。卡卡波卡卡波是紐西蘭的一種鸚鵡,它在許多方面都很特殊。
  • 除了鴕鳥和企鵝,還有哪些鳥不會飛?
    要說鳥類最大的特點,除了長羽毛,應該就是會飛行了。但是有一些鳥卻放棄了飛行能力,只為更好地適應陸地和海洋裡的生活,比如鴕鳥和企鵝。除了它倆,鳥類中還有不少叛逆者,也選擇了逃離藍天的生活,你知道都有誰嗎?
  • 為什麼鳥類會飛翔?你知道鳥類飛行的奧秘嗎?
    有時,我們可以見到鳥兒成群結隊地在空中平穩地飛翔,或者在空中劃出飛行的「波浪」。世界上的鳥類眾多,不同的鳥有著自己的獨家飛行本領。為什麼鳥類會飛翔?但鳥類的飛行本領卻無法被人類所掌握,再多的練習也無法使人們單獨憑藉自身飛上天空。鳥類能飛上天與它們巧妙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首先,鳥類擁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大減小了它們在飛行時的阻力。其次,當鳥類飛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而鳥類獨特的呼吸系統解決了這一難題。鳥類呼吸作用旺盛,擁有「雙重呼吸」的本領。它們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氣囊。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始祖鳥的標本,都是在德國境內發現的,簡單來說,除了德國境內,再也麼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現過始祖鳥的化石,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懷疑始祖鳥化石是造假。不過,古生物學家通過檢測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的確至今約有1.5億年的歷史,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外形有一點像野雞,尾巴很長,身上長有鳥類的羽毛。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鳥類是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向空中飛行生活演化的一支,是陸生脊椎動物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現存鳥類有11000種。在鳥類中哪種鳥飛得最高?哪種鳥飛得最快?哪種鳥飛得最遠呢?一般來說,遷徙的鳥類飛得較高,通過雷達探測和望遠鏡觀察,多數鳥類在遷徙時,高度低於1000米,小鳥巢多由樹枝、纖維、草、羽毛等材料編織而成,有良好的保溫性能,是鳥兒用來繁殖的。
  • 神奇寶貝:飛行系霸主小智,有速度最快的4隻鳥,智爺想飛得更高
    神奇寶貝:飛行系霸主小智,有速度最快的4隻鳥,智爺想飛得更高在《神奇寶貝》這部動畫片中的神奇寶貝要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有的會在天上飛,有的在陸地上跑,有的在水裡遊,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在天空中飛得最快的神奇寶貝,這四隻神奇寶貝都在小智的手裡,它們都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 世界十大飛得最高的鳥
    你以為很正常 鳥兒飛到什麼高度?許多人會認為它在我們眼中很高。但是誰知道 有些鳥類可以比一般飛機高出30,000英尺,約等於9000米,今天【全球不可思議】希望帶您參觀世界上十大飛行鳥類。至於它們是什麼鳥,讓我們去看看它們。
  • 鳥能捕魚,有種魚也能捕鳥,而且還是捕食飛行中的鳥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魚類就是鳥類的食物,但其實在自然界之中,不僅鳥能捕魚,魚也能捕鳥,而且能夠捕食鳥類的魚還不在少數。比如我們常見的鯰魚、鰻魚和梭子魚就經常會捕獵鳥類為食,不過這些魚類只能夠捕獵停留在水面上的鳥類,對於翱翔於藍天的鳥兒則無能為力。
  • 不會飛的鳥怎麼會有翅膀?進化之路的岔口是一個種族的悲哀
    說到鳥類,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天空中飛翔的動物,然而有些鳥類沒有飛翔,卻仍然保留了鳥類的某些特徵,怎麼了?事實上說到不會飛的鳥,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鴕鳥,因為這種動物除了翅膀外,在許多特徵上與鳥類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因為無論是他們粗粗的大腿,還是重達數萬斤的重量,都說明他更像是一種陸生生物根據科學家的相關推測,大陸板塊的變化很可能使生活在山脈區域的祖先變成平原區域,在這個時候,飛行對他們來說不是很重要
  • 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快過布加迪威龍,還能飛上1200米的高空
    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快過布加迪威龍,還能飛上1200米的高空跑車,玩的就是速度,不快不足以驚險,不快不足以刺激。世界上跑車眾多,布加迪威龍是其中的一種,速度在跑車界數一數二,每小時407公裡的速度一騎絕塵。
  • 天堂鳥花色寓意是什麼?有哪些花意、象徵和適用場合?
    天堂鳥花色寓意是什麼?有哪些花意、象徵和適用場合?這些令人驚嘆的熱帶植物被稱為天堂鳥一家,當陳列在商店櫥窗裡時,它們都能阻止人們的步伐。如果你看過這些與眾不同的花,並且想知道更多,請閱讀下方有關這朵引人注目的花的花意象徵和植物學特徵。
  • 不會飛的鸚鵡當選紐西蘭「年度鳥」
    羽毛呈苔蘚綠色、夜間出沒、不會飛的鴞鸚鵡當選2020年紐西蘭「年度鳥」。活動主辦方、紐西蘭鳥類保護組織「森林與鳥類」16日發表聲明說,這是鴞鸚鵡第二次當選「年度鳥」,成為唯一兩度獲此殊榮的紐西蘭鳥類。圖源:新華社鴞鸚鵡2008年第一次贏得紐西蘭「年度鳥」稱號,此後多年一直是這項年度評選活動的熱門「選手」。德新社援引評選活動發言人蘿拉·基恩的話報導:「我們的鴞鸚鵡是地球上最重、最長壽且唯一不會飛、唯一夜行的鸚鵡。」鴞鸚鵡過去棲息於紐西蘭全境,如今僅在幾座紐西蘭島嶼野外生存。
  • 鳥為何會飛?秘密藏在這裡
    鳥類共有一萬多種,構成了最多樣化、最成熟的脊椎動物群。千百年來,鳥類的飛行一直吸引著人類。在古希臘神話中,用蠟製作翅膀的年輕人伊卡洛斯的故事揭示了人類對飛行的痴迷。他不顧父親的勸告,飛得太高,離太陽太近,導致翅膀熔化,最後墜入水中而亡。
  • 這種鳥會吃成個胖子,飛成個瘦子,一口氣能飛上萬公裡
    每幅圖片附有一張簡介卡,均標有一個公裡數字,最遠有3000公裡,最近有300多公裡,這是它們從傳統繁殖地或越冬地遷徙抵漢的直線距離,比如白鶴和豆雁,從西伯利亞遷徙至武漢過冬的直線距離是3000公裡,「這是直線距離,實際飛行距離更遠。」
  • 世界上翼展最大的5種能飛的鳥!
    說起鳥類,你可能會說出很多品種,但要是問你世界上最大的鳥類有哪些,相信有很多人都答不出來。當然了,最大的鳥有幾種概念,譬如體型最大、體重最大或者翼展最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最後這種,世界上翼展最大的、並且能飛行的5種鳥類!
  • 紐西蘭評出年度 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時間:2020-11-17 2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紐西蘭評出年度最佳鳥類 不會飛的鴞鸚鵡再度當選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導,11月15日,2020紐西蘭年度鳥評選結果出爐!
  • 鸚鵡界的「二哈」,不會飛,能活90多年,傻到自己快滅絕!
    說到哪些動物很傻,可能很多小夥伴們會立馬想到哈士奇、東北傻狍子等,今天小編要說的也是一種很傻的鳥類,並且還是鸚鵡,可以說鳥界的「二哈」、「傻狍子」,畢竟鸚鵡這種鳥類還是非常聰明的,因為不少鸚鵡還會學人說話,下面小編就來說下這個鸚鵡界中的奇特存在。
  • 全世界最小的鳥是什麼鳥?有4個拍攝建議,拍攝出好看的蜂鳥照片
    全世界最小的鳥你知道是什麼鳥嗎?它就是蜂鳥,蜂鳥每秒拍打翅膀的次數為15至80次,在高速拍打翅膀的過程中它不僅可以向前飛,還可以向後飛或者懸停在空中,蜂鳥的動作非常迅速,如果你是攝影師,也喜歡拍攝小鳥,那麼拍攝蜂鳥將是很有挑戰的主題,這要比其他鳥類更難拍,想學拍鳥,就可以參考下面4個方法和意見。
  • 我要飛得更高:世界上飛得最高的10種鳥
    曾幾何時,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是每個人的夢想。 現代科技能讓飛不再是夢想,我們有飛機、飛船。商業航班可以在30000—40000英尺(9144—12192米)的高度飛行。 但在我們人類飛行的導師——鳥類中卻有一些能夠不藉助工具就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 全新機器人鳥出現:複製實際鳥類翅膀設計 用人造羽毛飛行
    該機器鳥可以利用人工羽毛飛行。研究人員利用基於無線電的室內GPS與超寬帶技術,以真實鳥類的羽毛為模型,讓機械鳥在規定的空域內以協調的模式安全飛行。 機器人鳥的結構核心採用了輕質結構。低重量至關重要,因為移動的重量越小,需要的材料就越少。BionicSwift重42克,身體長44.5釐米,翼展68釐米。設計師表示,這樣的比例讓這隻機器鳥非常敏捷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