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羊峽三文魚】活在北大西洋海域的冷水魚遠渡重洋,卻在青藏高原上安了家

2021-03-05 天上龍羊

從來沒有一種魚像它一樣成功。

作為「超級食物」的代表,三文魚憑藉著討喜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這幾年在國內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在各種健身、養生指南裡,頻頻看到它與藜麥、牛油果等其他同屆「超級食物」結伴而行。

雖然三文魚價格已經趨近於平民,但是在一些人的潛意識中,這依然是「洋玩意」,高端大氣上檔次,在北美、歐洲、日本的餐桌上十分受歡迎。

三文魚主要生活在大西洋與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屬於冷水性的高度洄遊魚類,被國際美食界譽為「冰海之皇」。

但端上你餐桌的三文魚,有可能並不只是來自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還有產自距出海口有3000公裡的黃河上遊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水庫也生活著三文魚。或許您沒有想到,三文魚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本土進行養殖,在青藏高原上,三文魚也安了家。

黃河幹流上遊除河套平原外,分布著三十多處峽谷與盆地、川地。在這些峽谷中,若以長度來看,長約40公裡的龍羊峽堪稱第一峽谷。「龍羊」二字為藏語音譯,意為險峻的溝谷,也形象說明了它周邊的地貌。

1978年的龍羊峽水電站的開發,讓龍羊峽鎮從原本的荒涼之地變成了喧鬧的集鎮。但隨著水電站竣工,多數建設人員逐漸撤離,這個小鎮一度沉寂下來。

不過,不同於資源開採完就徹底落寞的石油小鎮,依託於「優質資源」——龍羊峽水庫,這個西北小鎮開始發展旅遊業,還獲得了兩個國家級小鎮的稱號,「國家級特色小鎮」和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當地同樣憑藉優質水資源發展起來的還有三文魚冷水魚養殖業。

高峽平湖,山水相依。這裡環繞著聖潔的雪山,蔥鬱的草甸、湛藍的天空、峻峭的峽谷,在這片純淨的水域,有你從未見過的壯麗,還有一條遊弋在其中的三文魚。

青海龍羊峽水庫位於海拔在2600多米的雪域高原,是青藏高原上一片永不封凍的湖泊。它常年接納雪山融水,水體透明度保持在5米以上,水質屬於國家一級地表水,水溫為3-21攝氏度,是養殖三文魚等冷水魚的理想環境。

每到6月初,內地城市基本已經入夏,但龍羊峽當地的最低氣溫還在5攝氏度左右。站在水庫邊,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石頭。

2008年,對中國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龍羊峽來說,是撬動產業變局的一年。這一年,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紮根於此,憑藉獨有的自然環境培育這群雪域精靈,並將現代化的漁業方式帶到這裡,在這裡開啟了龍羊峽現代農業事業的版圖,也為三文魚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池新水。

2009年10月,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公司創立第二年,引進20萬尾美國虹鱒和1700萬尾俄羅斯高白鮭苗種投入龍羊峽庫區。

這裡是民澤龍羊峽水上第五漁場,建有亞洲首個智能化漁業投餌平臺。所有深水網箱都是抗風浪的,網箱周長為100米,深約15米,每個大網箱裡大概投放兩萬尾三文魚,以保證每條魚都有自己的活動空間。攝影/史殿福

那時,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公司的發展藍圖非常宏大:預期用1~3年時間,投放魚苗7000萬尾,4~6年養殖產量達1000噸,7~15年養殖產量再翻一番,達2000~3000噸。

到了2017年,青海省二十餘家相關企業,共產虹鱒魚13800噸,主要銷往北、上、廣、深等大中型城市,部分出口海外。

魚廠從魚卵進口,到魚苗培育,直至商品魚養殖,都擁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及技術體系,只需24小時,產自青藏高原的三文魚,就會送抵沿海城市餐桌。

2018年1月16日,青海省三文魚產業聯盟在西寧正式成立,將從三文魚魚卵孵化到養殖、加工、品牌、市場營銷建立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青海省三文魚產業2.0版本來襲!

此時距離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成立,恰好10年。

十年間,孕育於青藏高原龍羊峽水庫的國產三文魚悄然崛起,成為中國三文魚產業的領軍力量。

十年間,三文魚在這裡棲息、生長,而龍羊峽小鎮也因為三文魚而知名、繁榮,兩者水乳交融,一起見證著中國三文魚產業的崛起歷程。

十年間,民澤龍羊峽走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現在網箱養殖面積近33萬平方米,鮭鱒魚產量達到1.38萬噸,佔全國鮭鱒魚產量的30%,並且作為中國唯一獲準出口歐洲的三文魚企業,也成為全國最大的鮭鱒魚網箱養殖基地,讓越來越多的國外客戶體驗到了高品質的中國三文魚。

龍羊峽漁業的發展,也為當地帶來了巨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龍羊峽鎮原住民以前多以放牧為生,靠天吃飯,入不敷出。自打三文魚養殖安家在龍羊峽之後,當地居民才真正「吃上了水」。

龍羊峽發展漁業,青海省冷水魚養殖戶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目前已發展到27家,改變了當地「靠天吃飯」的模式。全鎮有1300餘人,參與到捕撈、養殖、加工、銷售的大軍中,帶動全鎮農牧民平均收入從1800多元增至4000多元,整個龍羊峽鎮通過三文魚產業鏈條的帶動取得產值達7000萬元。

當地養殖戶捕撈三文魚

同時,這些雪域精靈也成為龍羊峽鎮旅遊業掀起浪花的一塊金字招牌。

龍羊峽三文魚知名度大了,養殖三文魚的多了,賣三文魚的多了,來吃三文魚的人也多了。來自全球的漁業專家、考察團、越野賽參賽選手紛紛到來,龍羊峽小鎮漸漸有了人氣。

來龍羊峽旅遊的遊客,行走在時光小鎮的大街小巷之時,品嘗魚類佳餚是每一位遊客的必選項目。而全魚宴,則將人們對美食的渴望發揮到了極致。

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全魚宴:全魚宴是龍羊峽鎮特色推出的新的美食系列。一隻只魚,通過煎、炒、烹、炸、燉等多種烹飪方式,滿足不同遊客的口味。在2015年推出後,基本上是讚不絕口。

龍羊峽的三文魚刺身是全魚宴中的一道主打菜。紅色的魚肉切成薄片,放置於冰塊之上。擺在白色的磁碟上,一旁再配一朵鮮花作為點綴。端上桌時,還未入口便讓人覺得食慾大開。

輕輕地夾起一片,放入由醬油和芥末調成的蘸料中輕輕一沾,剛一入口,一股辛辣直衝腦門,但凡蘸料時下手稍重,此時定會淚水橫流,好不痛快淋漓。相比入口時的刺激,衝勁兒過後,細細品味之下的魚肉又是一種淡淡的香味,綿軟而又幽香。

借力於三文魚的養殖,龍羊峽鎮也發展起了農家樂產業。走進龍羊峽鎮,地道的農家樂一家挨著一家。隨便走進哪一戶,魚都是他們的拿手好菜。如果說全魚宴滿足了人們對於高調的追求,那農家樂裡的別有一番滋味的農家三文魚依舊能夠讓遊客吃得酣暢淋漓。

三文魚是溯河洄遊性魚類,是有信念的生物。

三文魚出生於淡水的河流,卻在成長期遊入大海,在鹹水的環境中長大、覓食,等到產卵期時卻又跋涉幾千千米,再一次回到淡水環境的故鄉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已,生生不息。

衝過重重的難關洄遊幾千公裡最終到達原生地產卵的三文魚精神,讓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董事長應米燕產生了將三文魚融入體育賽事的想法,讓青海三文魚品牌「跑」了起來。

2017年11月25日,2017「龍羊峽三文魚」國際高原越野賽50公裡測試賽在龍羊峽鎮鳴槍開跑,來自國內外的22名精英選手在峻岭與莽原間感受極限挑戰的魅力。這也是龍羊峽首個50公裡高原國際越野賽。

融入體育賽事,讓龍羊峽三文魚的品牌成長積蓄了力量。2018年和2019年,又相繼在龍羊峽舉辦了「龍羊峽三文魚」中國峽灣挑戰賽,來自全國各地和多個國家的300多名越野跑選手參與了這一賽事,參賽者中不乏精英運動員和知名選手。他們不約而同地齊聚這一盛會,在夏日感受龍羊峽的無限風光和涼爽氣候,品味三文魚的美妙滋味。

2019峽灣挑戰賽紀錄片

三文魚富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優質蛋白質,也非常符合極限運動的營養需求。三文魚是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高的生物,這與越野賽跑者融入環境、天地合一的境界又是何其相似。

除高原越野賽外,龍羊峽還參與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奔跑吧三文魚」的口號,也在一次次的賽事與活動中被大家所熟知,逐漸賦予了三文魚更多的精神內涵。龍羊峽這一青藏高原上的邊陲小鎮,也伴隨著三文魚產業的崛起,有了和以往迥然不同的發展。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三文魚市場受到很大影響。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青藏高原,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家族進行了大擴員。

4月18日,在西寧市召開的2020年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大會上傳來了好消息:青海三文魚產業聯盟在原有6家養殖企業的基礎上,審核通過了19家企業加入聯盟。至此,青海全省27家冷水魚養殖企業,已有25家加入產業聯盟。

相關焦點

  • 高原旅遊新地標 奇幽壯美龍羊峽|時光 微城 慢生活
    龍羊峽鎮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擁有獨特的旅遊資源。包括以黃河第一壩著稱的龍羊峽水電站、龍羊峽水庫、龍羊峽峽谷、當家寺、瑪尼堆、黃河日落、全國最大的三文魚(虹蹲魚)養殖基地、龍羊峽鎮區北岸工業遺蹟、黃河村工業遺蹟等旅遊資源點。
  • 新農人湯娟:跨界營銷打造中國三文魚小鎮
    民澤龍羊峽是國產三文魚龍頭企業、青海省三文魚產業聯盟盟主企業,龍羊峽三文魚是青海地標品牌,也是唯一獲準出口歐洲的國產三文魚,佔國產三文魚市場60%以上。創業歷程大學畢業後在北京當了一名高三老師。真正的蛻變始於第一次來到龍羊峽三文魚的養殖基地。
  • 到青藏高原尋找啤酒酵母「祖宗」
    幾年前,白逢彥從青藏高原發現了啤酒酵母的「祖宗」。而荷蘭喜力啤酒公司運用這株祖宗酵母菌,近期生產出名為「野性拉格」的啤酒。「野性拉格」由於使用了最原始的啤酒酵母菌,因此被稱為最原始的啤酒。國產啤酒多是低溫發酵而成啤酒根據發酵工藝和所用菌種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愛爾(Ale)啤酒和拉格(Lager)啤酒。
  • 三文魚歷史:淡水中走出的魚類,我國還未規模養殖,無法自給自足
    鮭魚又名三文魚,大馬哈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而三文魚一詞是英文「Salmon」音譯過來的,因為其名字中帶有數字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加上魚肉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上好的滋補食材而被人民所熟知。北美的印第安人稱這種魚類為「跳躍的閃電」,因為其基因中有一種記憶,必須要從海洋迂遊回淡水河中,一路上可能會遇到險灘,瀑布的阻擋,而這時候三文魚就會跳躍起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所以被稱為是「跳躍的閃電」。
  • 青藏高原所等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
    此前,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該區高原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12月9日,《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該研究成果,這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形成過程、機制及其與氣候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係提供了新的年代學約束,有利於推動重新深入審視青藏高原隆升機制模型、大地貌形成及深部-表層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等研究。
  • 青藏高原東部等地有降溫雨雪 局地降溫可達10℃以上
    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0日5時較9日5時,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回升;10日至11日,新一股冷空氣將自西北地區南下影響我國,西北地區將有明顯大風,青藏高原東部和貴州、雲南等地有明顯降溫和雨雪,東部地區回溫放緩。預計,受冷空氣影響,東南部及南部海域將有大風。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育活首隻長頸鹿 創該物種育活最高海拔記錄
    中新社西寧4月6日電 (記者 羅雲鵬)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6日對外表示,該園繁育成活首隻長頸鹿,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成功育活長頸鹿的最高海拔記錄。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長頸鹿飼養員李季介紹說,「為保證長頸鹿媽媽在『月子』裡有充足的奶水,每天除供應蘋果、胡蘿蔔、洋蔥、苜蓿草外,還增加了麩皮、鈣片以及魚肝油等作為補飼。」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於2009年和2010年先後兩次引進長頸鹿(一雄一雌),該物種於2015年7月出現交配行為,並於2016年成功繁殖,目前園方正準備向全社會徵名。
  • 中國起源於哪裡,青藏高原在地理上有多重要?
    在過去的5億年裡,這樣的板塊碰撞騎士事件非常普遍,而且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但只有這一次才導致了大規模的地表隆起,因此地球上是地球上中最年輕、最高的最厚誕生的。青藏高原多次創造世界之最,平均海拔4000多米,厚度80公裡,他是「地球第三極」平行於南北極。
  • 青藏高原「大湖期」之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張帥和張繼峰博士等在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6期發表了題為:Spatiotemporal complexity of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in the Tibetan Plateau的「News & Views」欄目文章。
  • 犛牛:青藏高原的「守護神」
    在高低不一的石堆頂部,通常擺放著一具犛牛頭骨,質樸雄健的牛角高昂著指向深藍色的天空,仿佛是青藏高原上一種永恆的象徵,帶給旅者無邊無際的神秘感。而在拉薩這座「日光之城」,在許多民族服裝、藝術品和旅遊紀念品上,也常常會見到犛牛或犛牛頭的圖案。另外,藏傳佛教裡的護法金剛(多吉)的法身,是一位威嚴的犛牛頭大力神。
  • 青藏高原所青藏高原東北部祁連圓柏形成層活動的溫度和降水閾值...
    青藏高原所青藏高原東北部祁連圓柏形成層活動的溫度和降水閾值研究獲進展 2018-01-22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真假三文魚還沒弄清楚,但這段視頻,生物老師看了想打人
    來自青海省共和縣龍羊峽水庫的三文魚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過去幾天裡,成為網友們爭論的焦點,但是劇情進展太快,相關的消息更讓人腦殼疼……三文魚被青藏高原承包你可能吃了假的三文魚?5月22日,央視財經報導稱,我國青藏高原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養殖三文魚,目前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然而,對許多人來說,說起三文魚首先想到還是來自挪威、日本、紐西蘭、加拿大等地的「正宗」三文魚。
  • 他在青藏高原「邊測邊歌」
    原標題:他在青藏高原「邊測邊歌」胡星在野外 胡星供圖弘揚科學家精神「我們是高原上的測湖隊,風餐露宿,風雨如晦;我們是高原上的測湖隊,星辰日月,一路相隨……」昂揚的歌詞伴著悠揚的旋律,配上在高原湖泊行船的畫面,原創音樂短視頻《高原測湖隊
  •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超鎂鐵質巖石成因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中超鎂鐵質巖石成因 2015-06-01 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西寧:青藏高原「新花城」
    地處青海省東部的西寧,扼守青藏高原門戶,素有「海藏咽喉」之稱,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必經地。在上千年歷史中,「風吹沙飛無鳥影,下雨泥石落西寧」是整個西寧城自然地理、居住環境的直觀寫照。「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山上不長草,颳風石頭跑。這是很多西寧人從小聽到大的俗語。」
  • 「鮮」享一步 元気「鮭」來,元気壽司攜手挪威三文魚激活一夏
    健康清新的壽司,往往是他們的首選;而自北大西洋純淨海域的挪威三文魚,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無冕之王!這個8月元気壽司邀你品嘗 「三文魚の盛味」——優質原條挪威三文魚空運直送,全程嚴格保鮮、店內現切手作,傾情演繹北大西洋純淨海域的鮮活美味。除此以外,元気壽司還為你送上多重誘人福利,讓你把健康與美味一網打盡!
  • 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為什麼會被稱為「地球第三極」?
    南北兩極地區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川,其中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上覆蓋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冰蓋。青藏高原南北兩極氣候環境惡劣,十分荒涼,並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居住,而所謂的「地球第三級」,也就是在地球上除南北兩極之外,再尋找一個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大規模居住的地方。
  • 我國科學家發現:啤酒酵母可能發源於青藏高原
    2011年,一個由美國、阿根廷和葡萄牙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組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地區發現了一種釀酒酵母屬新種,命名為「真貝氏釀酒酵母」,他們認為這是拉格啤酒酵母菌的野生親本。這種野生酵母菌可能通過跨大西洋貿易從南美被帶到歐洲,在歐洲與愛爾啤酒酵母雜交形成拉格啤酒酵母。但從歷史和地理上講,這一假說則有點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