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國家裡,平均5個人就會有1個人睡在宜家的床上。 在中國,成了上班族午休都可以午睡的地方,把中國青年都給「睡服」了。因此在中國人心裡,「沒事就去逛逛宜家」,成了年輕人閒餘時間的選擇。「居蝸居而卻不窩囊」,讓很多拼搏的人,生活多了一份儀式感,多了一份體面。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宜家的創始人,是一個從賣火柴開始的小屁孩。
1926年,英格瓦 ·坎普拉德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出生
5歲的時候,幫助家裡人賣火柴,低成本售出高價錢收入,讓小小年紀的他對經商十分的感興趣。於是,從火柴到鉛筆、聖誕樹裝飾、種子等等,在英格瓦努力的倒騰下,他賺到了一筆小錢,給自己買了一輛自行車和一臺打字機。11歲的他,就開始為一家種子商店供貨,同時還會把小塑膠袋賣給周邊的農民。小小的年紀他對做生意堪稱是瘋狂的,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做生意賺錢。在他學校的床底下有一個紙盒,裡面放著腰帶,皮夾,鐘錶和鉛筆等等各種日常用品,用來賣給需要的同學。17歲時,因為學習成績優異,父親對他對賺錢的喜愛和天賦都看在眼裡,決定給他一筆現金作為獎勵。正是拿著這筆獎金,1943年,年僅17歲的英格瓦創立了宜家(IKEA)。因未滿18歲不能註冊公司,還是他的舅舅幫忙籤字。宜家這個名字則分別取自他自己名字(Ingvar Kamprad)、出生農場名字(Elmtaryd)和旁邊小鎮名字(Agunnaryd)的首字母。20世紀50年代,瑞典正處於經歷急劇而迅速的現代化,在這個期間大約有5萬多個農場被迫關閉。
1946年至1966年期間,瑞典政府建造了100萬套公寓,來安置這些失業人群。
英格瓦此時正在服兵役。原以為宜家會像那5萬農場一樣,步步走向倒閉。可英格瓦卻意外申請到晚上不住兵營,而是在外面租房子,順便經營公司。1948年,他被調到一家軍官學校,也還是不敢鬆懈,還成為了一家文具公司瑞典的總代理人。一開始,宜家只是買一些類似於鋼筆,賀卡等的生活用品。從1948年開始,宜家才開始引入家具。在一次顧客搬運家具沙發回家的時候,沙發腿放不進車廂,於是可組裝家具概念,應時而生。1950年,英格瓦·坎普拉德正式提出了
可組裝家具概念,所謂的可組裝家具,就是通過把家具分解成各種模塊,直到今天很多家具商都在運用這種。在服兵役接受後,他開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宜家的經營中。第一步就是提高宜家的影響力來促進銷售,他先印刷「宜家新商品」的廣告單,沿街叫賣。在1951年,英格瓦坎普拉德開始為公司推出名為「宜家通訊」的商品目錄冊。以目錄郵購的方式擴大公司的影響力。用郵購取代叫賣。這個創新的模式讓宜家的訂單大大增加,一個人忙不過來,坎普拉德的父母都開始給他打工。
這本目錄冊累計印刷量比《聖經》三倍還多,擁有讀者2.1億。這一舉措,讓當時很多商家模仿宣傳商品,這也讓宜家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隨後,在激烈市場競爭下,顧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宜家開始在阿姆霍特(Almhult)舉辦家具展覽和銷售,讓顧客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宜家的產品,這也現今宜家「體驗式購物」方式的雛形。但宜家郵購方式遭到了很多顧客的投訴,在運送過程中遭到很多損壞,保險公司也是怨聲載道。另一方面,英格瓦發現,如果將椅腳桌腳拆下來,顧客就能省下不少運輸費用。於是,1956年,宜家另一大特色概念——
平板包裝——誕生。英格瓦·坎普拉德把大部分的員工都裁掉,儘可能的節省勞動力上的成本;再者,提供非常易於購買者運送和搬運的扁平包裝,並讓購買者可以自己在家完成組裝。1963年,宜家開始全面擴張。先在歐洲大規模複製,緊接著來到亞洲。1998年,宜家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門店,中國也成為宜家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如今的宜家,在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03家分店,總銷售額為383億歐元(約為449億美元)
據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統計,英格瓦的資產約為 58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792 億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他所居住的地方靠近日內瓦湖,不過這是他等到這片小區快售完以最優惠的價格買下來的尾房。無論過去多少年,他的車都是幾十年不變的老式沃爾沃。為了省錢,解僱了為他服務很多年的理髮師,只是因為新聘請的理髮師每次只收取78元,比之前的理髮師要便宜幾塊錢。雖然他是賣家具的,但是家裡的家具大多數從自己的大賣場中淘回來的尾貨。對於不懂節省的員工,例如下班之後忘記關燈的員工,他就會大發雷霆。還有報導稱,英格瓦定居瑞士以規避瑞典的高稅率、乘飛機只選經濟艙、會重複使用茶包、還會打包餐廳裡的帶獨立包裝的鹽和胡椒,並鼓勵宜家員工一定要雙面用紙……簡直是典型的「吝嗇鬼「的形象,但其實,他還是個偉大的慈善家。在他的號召下,2013年基金會通過與聯合國難民署向敘利亞捐贈5萬張宜家床墊;發放9.06億的補助金,用於改善世界上最貧困國家兒童的家庭生活。1986年宣布退休後的英格瓦,依然喜歡到各國宜家門店考察,他會假裝普通顧客和店員交流,同時也會裝作退休宜家員工來和顧客聊天。他也曾在上海的宜家賣場出現過,他一個人在默默觀察每一個客人,還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一直到店鋪關門他才離開。2018年1月28日,當坎普拉德去世時,宜家官網評價道:「他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盡頭」。
的確,他曾說:「沒有人能保證一家公司或者商業理念能永遠不過時,但也沒有人能指責我沒有為此努力過。」他最牛逼的不是建造宜家帝國,而是在百年之後,宜家,依然是人們離不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