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難免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可原理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將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在外界出現刺激時,生物體會產生反應,當這種刺激並不良好時,生物體則會感到壓力。隨著壓力越來越大,個人的承受限度也即將到達極限,此時,個人很容易產生心理創傷。
其中,過時、過量的部分,也會造成個人的情緒異常。
所以,是壓力導致了負面情緒的產生。既然已經知道了緣由,那麼,為何不試著紓解壓力,亦或是排解負面情緒呢?
很多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大部分壓力不會因為個人主觀情感便有所變化,因此,轉嫁和排解負面情緒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986年,美國心理學家夏夫爾·馬丁發行書籍《生活與情緒》,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生活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不會正確的說出不願意,無意識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對他們而言更是一件難事。」
意思就是說,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最大的阻礙,就是太過在意自己的面子。所以,排解壓力的前提條件就是,先做一個不要臉的人。
阻礙:太在意面子,使自己的情緒感受被壓制
當外界開始給一個人施加壓力時,個人的潛意識能夠最先意識到自我感受,並且這種自我感受會伴隨著身體反應。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遭遇不公平對待時,會感到憤怒,內心充滿負面情緒,在這種情緒到達巔峰時,身體就會有一些反應,比如發抖、心跳加速、血壓飆升等等。
可是,人屬於高級動物,與普通動物是有所區別的。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可以自主控制潛意識裡那些,主觀認為不正確的想法。
所以,經過道德倫理、禮儀教養、情感等因素的影響,那些人們客觀的真實情感便會被壓制。久而久之,人們就會習慣於這種壓制的行為,從而忽略潛意識的真實感受,負面情緒也會隨著累積越來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就像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人的心理和情緒也越來越差。
所以,人們在負面情緒堆積時,需要放下面子,將其發洩出來。不要為了所謂的紳士和淑女形象,而將面子凌駕於自我感受之上,這對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十分不利。
有效發洩負面情緒
敢於說「NO!」,在自身感受不悅時,大膽表達出自己的不滿,要做一個不要臉面的人。
實際上,這是十分有效的辦法。不要太過在意自己的形象、人設,放下面子,勇敢將自己的憤怒和不快表達出來。
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失禮的行為,在人際交往中,也沒必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端著所謂的禮儀風度,更不必太過在意他人的感受。一個人首先要將自己做好,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
若是一個人,總是將自我需求擺在最後,就是甘願將自己跌落塵埃之中,不管是在感情裡,在工作中,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顯得太過卑微。
或許你的教養、利益、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得到他人的稱讚,但是也更容易遭受他人的利用。
因為你習慣於壓制自己的真實情感,並且還會主動迎合他人,若是有心人抓住這一特點,必定叫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適當的時候,還是應該將自己潛意識之中的那些真實感受,大大方方地表達出來。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提前設立自己的底線,也有利於彼此更好的相處。不要太過愛面子,這樣的人生太過辛苦。或許當你選擇做一個「不要臉」的人時,會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紓解了很多,也打開了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