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類問題,我遇到過好多朋友問我:
「我是做快消好,還是做貿易好?」
「我是報個培訓班學短視頻,還是去做微商?」
「我是去一線城市闖一闖,還是留在老家老婆孩子熱炕頭?」
……
其實這些問題,我能回答,但是我又沒辦法去回答,為什麼?
站在我的角度,我立馬就有答案,因為我知道我有什麼能力,能幹些什麼,想要什麼。
回答不了,是因為我不了解你的具體情況,沒辦法幫你做決策。
如果,非要我回答,那我的答案就是:「選擇那個對你最有利的去做!」
現代社會不在乎你是否是全才,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真正有才,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才,只要別人沒有而你有,別人短而你長,就可以找到發展的機遇和空間。
1、你有什麼優勢
在學校那會,老師要求我們各科要均衡發展,不能偏科,比如,你語文特別好,數學特別差,結果總分你可能還不如語文數學都一般的人。
但是混社會,情況正好相反。因為社會分工已經很細了,你只要做你特別擅長的事情,其他的事,交給擅長的人去做就行了。
職場上,有的人ppt做得好,有的人馬屁拍的好,有的人業務能力強,你的長處是什麼?
做生意,做項目,你也要考慮你自己的長處在哪裡。比如有的大老爺們非要做化妝品生意,我是不建議這樣做。主要問題在於,你既不喜歡化妝,對這個東西也沒啥研究,想做起來,很難。你只知道這個粉底液成本多少,利潤多少,銷量多少;但是你並不知道幹皮的女人用這個是否拔幹,油皮的女人用這個是否控油。
當然,有人會跟我說李佳琦的例子。李佳琦人家科班出身,又做過導購,比女人還懂化妝品,比女人還懂女人,這才是發揮自己所長。
也有人會說:「我覺得自己啥都不行,沒啥優勢。」
我覺得是這樣的,別人平均分80分,考到90分的那一科,可能是他的優勢;你平均分50分,考到60分的那一科,就是你的優勢。優勢這個東西,不光跟別人比,也是跟自己比。
像我這種人,沒上過大學,也沒啥特長,我啥都不會,就會修電腦。這個也可以呀。誰家裡電腦壞了,幫人家重裝個系統,換個硬碟,推薦一下配置,弄好之後隔幾天,再問問人家,電腦用著還好不,這也是掙表現的機會。
2、木桶理論
正常思維下,一個木桶能裝多少的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第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第二,只要這個木桶裡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長的板子再長也沒有用,水的界面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
「決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這似乎與常規思維格格不入,然而卻被證明為正確的論斷。
3、長板理論
所謂長板理論,就是在所有的木板中,你只要不斷地使自己那根長板一直保持領先的優勢,而其他的短板則由別的長板來替代,則會產生比一般個體更大的效能。
長板理論,也可以說是一種合作共贏的理念。
特別是很多的新興網際網路企業或公司的發展模式,都是發起人先有一個金點子,或者是一項創新技術,再去尋找合作夥伴,
至於其他創建公司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則由專門的人才去負責,這樣就可以迅速組建一個產業公司。
百事可樂在中國的戰略就是這樣,所有的製作、渠道、發貨、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場部的寥寥幾個人運營百事可樂的品牌,僅僅做好品牌這個長板就好。
你喝的青島啤酒,都來自你附近方圓100公裡的啤酒廠,瓶子和蓋子來自另外專門做瓶子和蓋子的廠家,青島啤酒公司本身做的,僅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再貼上自己的標籤而已。
淘寶只是做好了交易平臺;小米做好了粉絲互動;騰訊則抓住了幾乎8成的中國網民。
4、做你擅長的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意境很好,其實更多的還是當時的無奈之舉。
在如今的網際網路大潮之下,無論是電話、郵件、微信、釘釘、高鐵、飛機、物流等等人與人、人與資源的連接非常方便,你所需要的功能,基本上都能夠在市場中獲得。
這代表著你所需要的功能不僅是從市場中獲得,而且必須從市場中獲得。
因為,自己做出來的功能,往往效率比不上專業公司,效率低,就會拖累整個公司的競爭力。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之外,你不僅可以方便地對外尋求功能連接,而且必須對外功能連接。
公司發展如此,個人發展也如此!
人只要一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那個狀態就不一樣了。自信、智慧、運籌帷幄,兩隻眼睛就會放光,你想想你打遊戲的狀態你就知道了。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