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遼寧)郭英
幸福的花兒,心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我們的心兒,飛向遠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啊——親愛的人啊攜手前進,攜手前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充滿陽光!
這首由呂遠、唐珂作曲、由於淑珍演唱的愛情歌曲,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曲。這首歌伴隨我走過了四十多年,她伴隨我美好的愛情,伴隨我美好的家庭,伴隨我走向幸福的晚年!
1979年,我虛歲已經三十歲了,在那個年代也屬於大齡青年了。領導和同事都很關心我,給我介紹幾個姑娘,都沒有滿意的。後來,我們的結緣還和酒有點關係。
我有一個叔伯哥,在縣委辦公室當秘書,他有個同學在菸酒公司工作。兩個人既是同學又是酒友,閒來無事就要聚在一起喝幾盅。下酒小菜是一碟花生米拌個白菜心就行了。一次喝酒聊天,他同學提到有個表妹不但人長得好,工作也是積極上進,已經27歲了還沒有對象,讓我的哥哥幫忙物色人選。哥哥說這事好辦,我有兩個弟弟都是當兵回來的,你們可以任選。幾天之後,哥哥把我倆合影的照片給他同學,最後選擇了我。
我當時在錦州鐵路局車務段當幹事,他的表妹在遼寧省凌河汽車工業公司政治處工作。第一次見面印象還不錯,約定下個星期天再見。一個星期後,哥哥告訴我,小馬已經買了電影票,約你一起看電影。那個年代,文化生活貧乏,青年男女約會,除了壓馬路就是看電影了。
晚七點五十分,我如約來到電影院門前,影院前是巨大的【甜蜜的事業】電影海報——李秀明的肖像。觀眾陸陸續續的入場了,只見小馬已經在檢票口等候,我們入場到時候,檢票員和裡邊的工作人員都和她打招呼,原來她之前在這裡當過電影放映員,由於工作需要被調到公司總部了。
電影的故事情節我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是農村青年的愛情故事和計劃生育的事,但是電影插曲我一直沒有忘記。是第一次採用電子琴伴湊,當時電子琴還是一種新型樂器,人們聽了覺得很新鮮,再加上歌曲優美動聽、激人奮進,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也成了我最愛聽的歌曲,每當我高興的時候,就要唱上幾句:
「幸福的花兒心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我們的心兒飛行遠方,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這首歌一直伴隨我們戀愛的全程。
當時我有一臺袖珍半導體收音機,經常用它來聽新聞、聽歌曲。那時有個「每周一歌」節目,經常播放群眾喜歡的歌曲,一個周末,我在聽這個節目時,忽然聽到播音員說:「本周的每周一歌請聽電影【甜蜜的事業】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一連聽了一個星期,已經能唱下來了。以後【朝陽日報】又刊登了這首歌,我就把它剪裁下來,一直保存到現在。
1979年10月28日,在雙方父母的一再催促下,我們結婚了。婚房是愛人單位分給的一室18平米的舊樓,這是典型的筒子樓,一個樓道住十幾戶,我們這邊是四家共用一個廚房、一個廁所。那時候也不講究裝修,我買來石灰、刷子,找了水桶,把房子粉刷一新,就是我們的新房了。媽媽從農村買來老榆樹木料,請木匠打了一個大衣櫃、兩對箱子,就是我們的全部家具了。愛人家裡陪送了一臺蜜蜂牌縫紉機,一臺紅燈牌收音機。牆上掛著一個鏡框,是那時候很流行的「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在北京機場」的照片,是【錦鐵消息報】贈送給我的,還有一副我很喜歡的老畫家唐雲的國畫【山花爛漫】。新房唯一的一盆花是愛人買來的「對紅」,那時候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這麼鮮豔的花,這盆花也一直陪伴著我們,伴隨著我倆的成長進步,「對紅」也越長越茁壯,花朵越來越鮮豔。
我倆都是事業型的,結婚後都沒有享受婚假就上班了,我在車務段當宣傳幹事。在葉柏壽車到承德站,有一趟367、368次客車,列車員全是年輕的姑娘,稱為「三八包乘組」,沿途上下車的大多數是農村的百姓,他們趕集上店、看病求醫、走親訪友都做這趟火車,包乘組的姑娘們總為他們排憂解難、扶老攜幼、熱情服務。她們的故事在遼西、熱河一帶傳為佳話。我知道這件事之後,做了一次跟車採訪,回來後寫了一篇通訊「三八包乘組的故事」,投給當地報紙,幾天後【朝陽日報】大版面刊登了這篇稿,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小馬的同事也看到了,稱讚小馬的對象真有才。
我在車務段工作紮實勤懇、積極肯幹,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一年40%漲工資,採取投票打分的辦法,把我評上了,我的工資從40元增加到46元。同一年,建築段政工股長缺額,阜新鐵路分局一個調令把我調到建築段任職。現在已經沒有「股級」這個職位了,那個年代幹部不像現在這麼毛,三十多歲當上股級幹部已經很少見了。
1979年是我們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愛人買的那盆「對紅」恰巧開放,激發了我的靈感,我寫了一副對聯「對紅開放迎佳節,百花只待春濃時」貼在門口,立刻就有了過年的氛圍。我們聽著紅燈收音機播放的新聞節目,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哼著【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覺得生活是那麼的幸福、快樂!
1980年10月21日早上6點鐘,愛人忽然腹部疼痛難忍,我們判斷是要臨產了,趕緊扶著她下了4樓步行上醫院,醫院婦產科最好的吳大夫負責接生,各種接生的方法都用上了,就是生不下來。原因可能是頭一天愛人洗衣服所至。她這人勤快,快生產了還在幹活,洗衣服的時候,把洗衣板頂在肚子上,結果導致胎衣破水早產。醫生折騰了五六個小時,到中午12點,兒子終於降生了,體重7.8斤。
這天的晚7點,阜新鐵路局政治部要在在葉柏壽鐵路地區召開幹部報表匯報會,提前通知的,建築段的幹部報表是我做的,所以我必須參加。我安排好愛人和孩子,打電話把姐姐請來照顧她們,就乘坐367次列車去參加匯報會了。等我開完會10點多鐘了,已經沒有開往凌源的客車了,心裡非常著急,醫院她們母子還在等著我呢?這時,葉柏壽車站的李幹事把我領到車站運轉,聯繫到一趟開往凌源的貨車,我搭乘運轉車長的守車,到達凌源時已經是後半夜了。那個年代,醫院的大門早就緊閉了,我繞到了醫院的後面,這裡是個鐵柵欄門,我翻越鐵門才進到醫院的產科病房。
兒子出生了,我把媽媽接來看孩子。因為只有一室,媽媽只好和我們住在一起。沒有床,我從建築段的倉庫裡找到一張舊的單人床運到家裡,祖孫三代共居一室了。18平米的房子放了兩張床,屋裡幾乎沒有空閒之地了。媽媽在我家看孫子一年多,直到可以入託了,媽媽才回老家。
兒子的出生是高興的事,但是給愛人帶來負擔重了,她又要上班,還得管孩子、管家務,非常勞累。我兩地生活,家裡的事有顧不上,只好要求調回凌源。段黨委書記很器重我,要培養我接班,阜新鐵路分局也不願意放我,幾次申請都沒有同意。愛人沒有辦法,自己給鐵路分局寫了一封信,訴說了一個人帶孩子的種種難處,得到了分局領導的同情,看見她的字寫得很好,對我說:「把你愛人調過來吧?」我說:「她調過來倒是可以,但是我在凌源還有年邁的父母,也需要我的照顧」,領導考慮我的實際困難,只好放行了。4月28日,我拿著調令從阜新、錦州到瀋陽,之後再到省人事廳順利辦回了調令。
「五一」節後上班,安排我在汽車工業公司公司宣傳部工作,一年後,調到公司辦公室任秘書職務。秘書的工作很繁忙,負責黨委會的會議記錄,公司大型會議的安排、公司各種文件的起草審核、接待來賓、撰寫領導講話、工作總結等等。這些工作我都做得得心應手。但是覺得自己文化不高,需要深造,當時沒有上大學的機會,自己就報名參加了「中國語言文學函授大學」,學習之後參加全國自學考試。在我學習一年後傳來好消息:上級批准我公司開辦「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教學班,我和愛人雙雙報名參加考試,都被錄取了,我們成了電大班的夫妻學員,我們把孩子送回老家,克服困難,邊工作邊學習,三年後,雙雙獲得了法律專業畢業證。
我們所在的公司是個特殊的企業,一邊的牌子是遼寧省凌河汽車工業公司,一邊的牌子是遼寧省司法廳凌源勞改分局,改造罪犯是勞改分局的主要任務,生產勞動是改造罪犯的手段。八十年代中期,勞改企業開始虧損,處於困難狀態,主要原因是這裡的勞動力是犯人,沒有技術,流動性大,不好管理,勞動效率底下,生產設備又落後,而國家又向其他企業一樣照章納稅,所以使勞改企業長期處於困難之中。為了解決難題,領導安排我調查研究,寫出詳實的材料報告上級。我寫了一篇【勞改企業負擔太重,應當實行特殊政策】的調查報告,被【人民日報內參】刊登,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後來對勞改企業採取減免稅收的政策,大大減輕了負擔。為此,司法部長鄒瑜還專程來凌源調查解決問題,隨行的記者在我的陪同下寫了一篇通訊「凌河岸邊汽車城」刊登在【中國法制報】上,這一下凌源分局在全國出名了。
我在秘書崗位上業務熟練、積極肯幹,1984年被提拔為分局辦公室副主任,1988年實行聘任制,局長聘任我為辦公室主任,還代表所有聘任的處長在聘任大會表態發言。我愛人也被聘任為機關直屬工作處副處長。當時機關的處長多數都已經五十多歲了,我剛剛40歲,是機關三個最年輕的處長之一。上任後,我在辦公室提出了「為基層服務,為機關服務,為領導服務」的「三個服務」的指導思想,對每個工作人員採取「日記實,月考核」的方法,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年末辦公室被評為先進處室。春節到了,我家的對紅又一次迎春開放,這次開出來兩對四朵花。
分局機關每年春節都要召開「春節聯歡會」,各個處室都要出節目。在聯歡會進行過程中,不知道是誰提議,讓我和愛人出個節目。我說:「沒有準備,我們就唱一首歌吧。」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們開口唱了起來:「並蒂的花兒,競相開放。比翼的鳥兒,展翅飛翔——」我一邊唱一邊想,這首歌好像為我們倆寫的,我們不正向並蒂花、比翼鳥那樣並肩前進、共同進步嗎!
八十年代,我國對勞改政策做了大的調整,確定了「改造第一,生產第二」的勞改工作方針和「教育、挽救、感化」政策,打開封閉幾千年的監獄大門,歡迎社會各界到監獄來幫教犯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局做出了「關於加強教育改造工作的決定」,派出精兵強將充實管教部門。因此組織是把我派到分局教育改造處任處長職務,這是領導交給我的重任。我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十二年之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也為中國的監獄事業做出了貢獻。
我擔任教育改造處長之後,根據新時期黨的的政策和監獄的實際情況,做了很多的探索和改革。1、對犯人實行『思想教育合格證』,促進犯人轉化;2、開展『三個能手』活動,調動犯人生產勞動積極性;3、在犯人中大張旗鼓的開展『反逃跑』教育,大大降低了脫逃率。分局教育處組織編寫教材【幫你走出改造誤區】、【光彩的新路】、【越獄犯逃亡記】等,這些書籍成為全省的教材,有的還發行到國內的監獄。我局許多成功的經驗被遼寧省監獄系統推廣,被司法部【監獄工作簡報】轉載。我在工作中撰寫的論文,在司法部刊物【犯罪與改造研究】、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刊物【中國中國監獄學刊】,以及上海、河北、遼寧等省級刊物發表,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知名學刊。我採寫的報告文學【光彩的新路】榮獲時任司法部長肖揚題寫書名,我還被司法部刊物聘為特約編審。
在此期間,我愛人也從副處長提拔到處長崗位。這個時期,成立了凌河汽車工業公司總公司,對下屬十個子公司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一級核算,統一採購、統一銷售。這樣總公司的權利加大,各個處室增加了許多管理人員,機關直屬工作處的職能增加了,工作更繁重了。在這種情況下,她不負領導重任,加強機關幹部的管理和考核工作,還經常開展籃球賽、做廣播體操、開聯歡會等文藝、體育活動,增加了凝聚力、提高了戰鬥力。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已經進入到中年,作家湛蓉寫過一部中篇小說【人到中年】,說的是人到中年之後,上有老下有小,承擔著社會、家庭雙重重擔,我們當時就是這種情況,覺得非常勞累。不過,付出就會有收穫的。1999年兒子高中畢業考上了許多人都羨慕的「中國刑警學院」,在班級擔任生活區隊長,在學院舉辦的學生運動會和演講比賽中都取得優異成績。媽媽再我們的照顧下,健康長壽,還被評選為「朝陽市十大壽星」,在【壽星之光】晚會上代表老壽星講話,接受記者採訪。
進入二十一世紀,上級決定成立遼寧省司法警官培訓中心,派我去任政委職務。警官培訓中心是新校址,除了樓房光禿禿的一片,沒有一草一木。由我負責校園綠化,我帶領幾個人,首先進行規劃設計,之後跑遍周邊縣市的苗圃、林場採購樹苗。在校園栽植花草樹木七八十種,還有許多珍稀樹種,比如:文冠果、紅瑞木、紫花槐、芙蓉、檉柳等。還設置了好幾處園林小景,石桌、怪石、草坪、石板路等,把荒蕪的校區建成了鮮花盛開的美麗警苑。第二年,被授予「遼寧省綠化先進單位」。
進入新世紀之後,很多青年警官都渴望學習知識,提高學歷,根據大家的需要,上級派我與中國政法大學聯繫開辦了法律專業在職研究生班,與中國人民大學聯繫開辦了MBA工商碩士班。我在管理研究生班的同時,和學員一同聽課參加考試,最後獲得了兩個研究生畢業證,彌補了青年時沒上大學的缺失。
2003年非典突然來襲,上級決定暫停所有培訓,一時間百餘名教官閒了下來,無事可做。利用這段時間,我組織培成立了警官銅管樂團和民樂隊,購買了樂器,聘請專業老師,講授樂理知識和演奏方法。非典解除後,兩個樂隊已經能夠演奏許多樂曲。我在此期間也學會了薩克斯、葫蘆絲、二胡。警銜晉升培訓開班典禮的時候,我們自己的警樂團已經能夠演奏【國歌】、【人民警察之歌】了。在全省司法系統舉辦的文藝匯演中,我們的銅管樂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後來,這支銅管樂團成為警官培訓中心一張靚麗的名片。
愛人在工作上能力強,群眾威信高,上級提拔她進入領導班子,擔任企業總公司監事長和分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職務,是兩個班子中唯一一位女性。她在這個崗位上政績突出,被評為朝陽市紀檢先進工作者、遼寧省監獄系統紀檢先進工作者、司法部紀檢先進工作者。
我熱愛工作,也熱愛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我還不忘侍弄家裡養的花,尤其是那盆對紅,經常澆水施肥,更盆換土,對紅長勢越來越好。2001年之後,經常是長出兩個劍,開出八朵花。對紅一直陪伴著我倆的成長,身穿警服的我們也都雙雙晉升為人民警察的高級警官。
現在我們都告老還家,退休了。回顧四十年的工作歷程,我們無怨無悔,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黨和國家也給了我們優厚的待遇,我們從一個辦事員成長為一名領導幹部;我的工資從40元增長到6000元;我家的住房從18平米的一室,到現在的146平米三室兩廳一廚一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我們退休了兒子又成長起來了,我們為祖國培養了下一代。2003年兒子郭春天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分局,成為一名年輕的刑警,他擔參加過廣州火車站春運、廣州馬拉松、廣州亞運會、廣交會等大型活動的安全保衛工作,偵破許多重大的刑事案件,多次立功受獎。是廣東省警校的特聘教官。代表廣州市局參加全省公安技術大比武,榮獲第一名。2019年被評為廣州市最美警官。
退休後,我們每天到分局老幹部活動中心,在寬敞明亮的活動室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愛人是老年大學聲樂班、太極拳班的學員,我是老年藝術團民樂隊的演奏員。在「老幹部新年聯歡會」上,我和愛人又唱起了那首最喜歡的歌:
並蒂的花兒,競相開放,比翼的鳥兒展翅飛翔,迎著那長徵路上戰鬥隊風雨,為祖國貢獻出青春和力量。
啊——親愛的人啊攜手前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充滿陽光!
作者簡介
郭英,青年時參軍,在部隊就發表小說,採寫的稿件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從部隊轉業後,所寫作品在【人民日報】、【作家天地】、【鴨綠江】等期刊發表。人物特寫被收入「95世界婦女大會」文集【當代巾幗風採】。擔任編導拍攝的電視片【光彩的新路】,由「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所著紀實文學【光彩的新岸】獲時任司法部長肖揚題寫書名。
歡迎關注和支持北方寫作平臺,本平臺長期向你徵稿。我們不限體裁、不設框架。你手寫你心,你筆抒你情。只要你文字優美、句子流暢、思想獨立,我們都會為你點讚,為你歡呼。 來吧,讓我們為新時代唱響讚歌!投稿到郵箱zuopinjieshouyong@163.com 平臺為您的才情折服,為我們的維斯文字之美驚呼~
繁榮文化,描繪新時代。本平臺為廣大喜愛閱讀,執著寫作的文朋詩友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歡迎關注和來稿。投稿郵箱:zuopinjieshouyong@163.com。接受消息、通訊、散文和詩歌等優秀原創作品。
美容護膚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