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最容易讓人動心的車型,它們是最容易讓人擔心的車型。
它們在短途通勤中讓人心生嫉妒,它們在長途奔襲中讓人憂愁進度。
它們讓最隨性的人一見鍾情,它們讓最挑剔的人思前想後。它們是新出行理念的最高體現,它們是新能源技術的入門基準。
它們,是微型電動車。
2019年,微型電動車結束了它們的荒蠻時代,開啟了它們的戰國元年。
國家補貼與續航裡程的此消彼長,如同兩支興奮劑,刺激著準車主們的購車意願與應用方向。退補下爬升的車價,讓車主對品質的追求更上一層,而不斷增長的續航數字,也讓車主們說道:續航那麼強?我想去看看。
■ 車型簡介
比亞迪e1、奇瑞小螞蟻2019版、歐拉R1無疑是這次進化過程的勝出者,只消看上一眼,你就能感覺到它們是三位有性格的傢伙。比亞迪e1接過了F0的衣缽,天然繼承了比亞迪在微車上的親近感;小螞蟻獨有的雙色車身,在輕巧這一項上已佔得先機;而歐拉R1頗具日系風格的設計之下,是三款車中最具實用性的寬敞空間。
「矮、中、高」的外觀不是差異的核心,這三輛車或許可以代表中國電動微型車的「老、中、青」時代,比亞迪幾乎是國內最早投身新能源汽車的品牌之一,e1 也是比亞迪純電e平臺積累的技術為基礎;小螞蟻雖然歷史不及比亞迪,但小螞蟻幾乎是國內可見度最高的同級別車型了,就在我這篇文章寫作的當天,小螞蟻剛剛宣布第 10 萬輛整車下線;背靠長城的歐拉雖然是這一領域的新來者,但後發優勢在於可以在產品和技術理念上擺脫過往的限制。
三輛車在車款更新之後,在核心的三電指標上空前的接近,官方宣稱的 NEDC 標準續航也都超過了 300 km,於是我們本次測試的目的也就只有一個:
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下,這三輛車真的能夠續航 300 km 嗎?
■ 測試過程
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海濱度假城市,秦皇島成為本次續航測試的主場。
這裡幾乎聚集了微型電動車的全部目標用戶,夏天來此度假的一二線城市用戶,可能需要第二輛車來規避限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使用電動車出行的成本優勢;而哪怕是暫無購車計劃的人,也很可能在旅途中的共享汽車使用中「轉角遇到它」。
於是,我們模仿了遊客的使用習慣,串聯了秦皇島市著名的旅遊景點,看用戶在單次充電的情況下能否滿足單日無憂用車的可能,至於最後因為導航問題車隊出現了偏離的事情,那是後話。
測試過程使用騰訊汽車的電動汽車測試標準:
1.在道路設置上基本按照高速公路、快速城市道路、市區道路3:2:5的比例分配。
2.車輛在出發前一切行程和能耗統計設置歸零,車輛在市區內使用經濟或普通模式,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能夠讓車輛運行至最高速度的駕駛模式(因三車的最高時速都低於 120km/h 的高速限速),動能回收模式設置為中。
3.因多輛車無法設置空調具體溫度,因此將空調統一設置為製冷的最低溫度,風量開為一檔。
4.每輛車內均為一名成年男子加一名成年女子,並攜帶一人全部行李,在分組時充分考慮每組體重,儘可能做到分配均衡。
5.每 100 km 進行駕駛組別輪換,確保駕駛習慣不會對單車續航造成過度影響。
6.在路徑當中儘可能按照速度上限行駛,不因續航測試而故意壓制速度,全部車輛以表顯電池容量、續航裡程為0時結束續航測試。
■ 測試數據
大家可以配合下面這張圖,以更好的了解我們的行進路線。
第一段,從酒店到沙雕海洋公園(想必遊客看到地名的前兩個字就決定把它當作第一站了),行程 45 km,以城市快速路為主;
第二段,從沙雕海洋公園到孟姜女廟,行程 87 km,全部高速公路;
第三、四、五段,孟姜女廟——山海關——長壽山(因修路快速折返)——秦皇求仙入海處,共 39.8 km,以城市道路為主;
第六段,因中段導航失誤,車隊偏離計劃路線至遷安 CBD充電站,共 106 km,以高速公路為主;
到達充電站後,在充電站前方道路上反覆折返以耗盡電量。
最終各車數據如下:
比亞迪e1
總續航 302 km(官方標稱NEDC續航 305 km),平均時速 62 km/h。
歐拉R1
總續航 314 km(官方標稱NEDC續航 351 km),平均時速 62 km/h。
奇瑞小螞蟻 2019版
總續航 347 km(官方標稱NEDC續航 301 km),這裡必須強調,小螞蟻在 313 km 處已經續航表顯為 0,我們開啟了它的備用電量模式,獲得了額外 34 km 的續航,此段測試僅為了解此模式使用,平均時速 61 km/h。
結論分享圍繞測試數據和全過程的駕駛感受,我們清晰地感覺到,開頭所說的「這三輛車各有性格」的印象不僅沒有減弱,反而隨著三電系統表現出的特點而加強。
紮實可靠是大家對比亞迪 e1 的一致看法,在其他車輛都畏難的高速環節,e1 居然保持了表顯與實際裡程的 1:1 下降,可以說,如果全部以高速極速前進的話,e1 將毫無爭議的獲得勝利。細究的話,e1 的電池容量是3款車最小的,動力感是3款車最強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實現不俗的續航成績,也說明了比亞迪在三電領域技術積累的遊刃有餘。還有一個情況需要強調,e1 的裡程表相對R1和小螞蟻一直存在少幾 km的誤差。
在車內飾當中,大家對 DiLink 大屏所能提供的豐富功能給予了好評,確實可玩程度是最高的,但 e1 較小的後排空間似的第二排更多是應急使用的感覺,同時大家也希望 e1 能夠早日用上比亞迪龍顏的外觀。
從正賽標準來看,歐拉R1 取得了最好的成績,但相對歐拉標稱的 351 km 的 NEDC 標準還是有近 30 km 的差距,這是因為 R1 明顯為城市道路場景做了優化,在城市道路下,R1 的電控做的是最好的,但相反,在高速上 R1 的掉電比例就會偏大,這可能是歐拉對與目標人群進行精準分析後做的取捨。也就是說,如果測試全部為城市道路,那麼 R1 的成績會很好,如果全部是高速,成績就會有明顯的下降。
但在測試之外,R1 一直是所有人搶著使用的一輛車,主要原因在於 R1 提供了三輛車中最舒服的座椅,以及最為寬敞的後排空間,R1 可以相對舒適的載下 4名乘客,這點在微型車當中頗為不易。但相對的,R1 的車機還可以再做的更好一點。
小螞蟻的表現非常穩定,可見之前小螞蟻在各種城鄉發展水平、各種共享交通出行中遇到的折磨和考驗都化成了最終的調教,在完整的測試過程中,小螞蟻的成績只 比R 1少了 1 km,而新增的解鎖剩餘電量功能可以在極端情況下解鎖最後的 10% 電量,實測為小螞蟻增加了 34 km 的續航,值得表揚的是,即便在使用餘電的情況下,小螞蟻的動力輸出依然穩定,最高可以達到 80 km/h 的速度,但小螞蟻官方也表示這項技術有可能會對電池壽命產生影響,車輛使用生命周期中不建議開啟超過 15 次。
小螞蟻的車身之小給了這輛車在街道穿梭中最大的靈活性,而獨有的後驅設計+全鋁框架的設計也給了這輛車開起來較好地動態反饋,同時小螞蟻 2019 新增了多項舒適性配置,獨有的電子手剎、無線充電和車內 WiFi 熱點等功能都很對這個價位用戶的胃口。
回到開頭的問題,三輛小車都在我們嚴苛的測試中突破了 300 km 續航大關,這一點遠在我們意料之外,這在幾年前低端電動車動輒續航不到 100 km的時代,聽起來有如天方夜譚。
固然,當前的微型電動車還存在著主被動安全功能較少、內飾用料低廉等問題,但隨著電池在純電動車成本當中所佔的比例愈發下降,我們有理由相信,2020 年的微型電動車領域將出現更多優質的精品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