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室和宮殿
過去人們常把「宮室」放在一起連稱,其實二者是有區別的。「宮和「室」的區別在於宮是有套間的房屋,後來發展為指多間建築組成的建築,最後才用來專指帝王的居室。「殿」願意就是「臀」,處於人體下部,所以有居於尾部的意思,如比賽的最後一名稱「殿軍」,撤退走在最後叫「殿後」;同時又有坐鎮的意思。高大的房子一般地基都較高,房子如同坐在上面,所以也叫「殿」。另外寺廟中供奉佛像的地方也叫作殿,如「大雄寶殿」。宮也可指寺廟,後來專指道教廟宇。
西藏布達拉宮
在中國現存宮殿中,還有一座極為特殊的宮殿,它就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它曾是集宗教與行政於一體的宮殿,是中國古代西藏地區政教合一的產物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珍寶,堪稱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是中國藏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相傳在公元7世紀,吐蕃贊普(即王之意)松贊幹布為了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在這裡創建了宮室。現在山頂上的法王洞內,尚有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現存其他建築大都是在公元17世紀中葉達賴五世受清王朝冊封后重新修建的。在拉薩海拔為3700多米的紅山上,宮堡依山而建,現佔地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木石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被譽為高原聖殿。
分為三大部分:為山前宮殿,二為山頂宮殿,三為山後區。宮城已有主要管理機構,山頂宮區主要以紅宮、白宮為主體,其中有寢宮、佛殿、聚會殿、靈塔殿等。在西南山坡為僧舍,北面一片是達賴喇嘛親屬進宮時的臨時用房。宮城區是一座山城,呈方形,東、西、南3個方面砌出9米高的山牆。布達拉宮依山壘砌,分為紅宮和白宮兩部分,以其外部紅、白二色作為區別。布達拉宮裡最主要的大建築群,一是白宮、二是紅宮。
內部兩宮殿院牆圍繞、道路井然,殿宮佛舍、塔殿俱全。每個宮的層數都很多,建得很高,氣勢輝煌。紅宮做紅牆大金頂,高七層。殿堂壁畫豐富多彩。白宮主要的殿宮外表裝飾白色,主樓達7層。從山頂到宮室有6道門,道路系統十分完善。紅宮居中,為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殿白宮居側,為佛堂、經室、寢宮等建築。宮殿的設計和建造根據高原地區陽光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和通風口。屋內有柱、鬥拱、雀替、梁,橡木等,組成撐架。
鋪地和蓋屋頂用的材料是一種叫做「阿爾嘎」的硬土,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便於採光,調節空氣宮內的柱梁上有各種雕刻,牆壁上的彩色壁畫面積有2500多平方米。宮內還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或綢緞上彩繪的唐卡,以及歷代文物。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薩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