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馬蹄》:反對「仁義」!這終究是一場空想

2021-01-08 月上海棠之傳統文化

《馬蹄》一文是《莊子》外篇中的第二篇,全篇內容簡短,但處處透露出莊子反對束縛和羈絆、回歸自然無為的狀態。

全文開篇以馬為例,闡述了馬本是自由無拘束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餓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時揚起蹄腳分離跳躍。但從世上有了伯樂,就開始用各種方法管理和馴服馬:燒紅的鐵器灼燒馬毛、修剪馬鬃、鑿削馬蹄甲、烙制馬印記,用絡頭和絆繩拴連它們,餓了不給吃、渴了不給喝,還有皮鞭和竹條的威逼下急驟奔跑。在莊子看來,馬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已經死過半數了。除了馬,還用黏土和木材舉例,認為制陶工匠和木匠按自己的意願改變了黏土和木材的本性,把它們製成了各種器皿,「黏土和木材的本性就是希望去迎合圓規、角尺、鉤弧、墨線嗎?」所以,莊子認為黏土就是黏土木材就是木材,為什麼要人為地把它們變成器皿,這種做法就是「有為」,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接下來,莊子論述了自己認為的合理治理天下的樣子:就是讓百姓按照固有不變的本能和天性生活,織布而後穿衣,耕種而後吃飯,要讓百姓任其自然、「素」和「樸」。什麼是任其自然?就是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渾然一體沒有一點偏私。什麼是「素」和「樸」?就是人人都蠢笨而無智慧,人類的本能和天性就不會喪失,人人都愚昧也就不會有私慾。所以,在莊子看來,百姓的問題就出在有「智巧」,只要讓百姓愚昧無知,每天只知道織布和耕種,就不會有各種私慾,社會也就不會有各種問題了。

那社會的問題出在哪裡呢?莊子認為就是因為世上出了聖人,「勉為其難地去倡導所謂仁,嗟心盡力地去追求所謂義,於是天下開始出現迷惑與猜疑。放縱無度地追求逸樂的曲章,繁雜瑣碎地制定禮儀和法度,於是天下開始分離了」,「毀棄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謂仁義,這就是聖人的罪過!」從這裡可以看出,莊子把社會的問題歸結到了聖人推崇的「仁義」和「禮樂」上,認為這就像是伯樂馴服馬,人為地改變了世人的本性。

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莊子又回到了馬身上,認為就是因為伯樂出現馴服馬,才讓馬有了智巧:馬會僵著脖子抗拒軛木,暴戾不馴,或詭譎地吐出嘴裡的勒口,或偷偷地脫掉頭上的馬轡。就像等到聖人出現,矯造禮樂來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標榜不可企及的仁義來慰藉天下百姓的心,於是人們便開始千方百計地去尋求智巧,爭先恐後地去競逐私利,而不能終止。

綜上來看,莊子提倡百姓能夠「任其自然」、「素」和「樸」,反對用「仁義」和「禮樂」等教化的人為幹預。但是莊子的這一觀點是極其不現實的:

第一,莊子將人的本性想得過於理想化,認為只要沒有「仁義」和「禮樂」的教化,讓人愚昧無知、回歸自然,就可以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認知是不符合實際的,人的善與惡雖然是社會道德所定的評判標準,但善與惡皆是出於人性本身,是與生俱來的,並非後天的教化而得。而道德是讓人們揚善抑惡,為了社會更好的發展。在莊子看來,動物是遵循自然之道的,但猛獸之間為了爭奪一口食物也會相互爭奪、大打出手,這是因為什麼呢?不也是出於動物的本能嗎?要優先保障自己或族群能夠活下去,這在人類中就是私慾,是為了自己或家人爭奪利益,所以,在這一點上動物和人並沒有本質區別。

第二,莊子希望人類社會能夠完全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每天只是織布和耕種。其實這反而是違背了自然的發展規律,人從誕生之日起,就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不斷地創造和改進,這是人類智慧的體現。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這是人類生產力不斷提高和發展的結果,社會制度要不斷地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是自然規律。並非如莊子認為的是聖人推行「仁義」才造成了社會的改變,而且如果按莊子理想中的社會回歸到最初的男耕女織的生活,這反而是逆歷史發展規律的行為,註定會是失敗的。

第三,莊子深刻地揭露了推行「仁義」和「禮樂」的弊端,但是以偏概全,進而全盤否定了「仁義」和「禮樂」存在的合理性。推行「仁義」和「禮樂」的確會伴隨著一些弊端的產生,比如有些人會投機取巧、虛偽奸詐、虛情假意、追求名利,但從辯證的角度看,有仁義就有貪慾,有貪慾也就會有仁義,這是正常的,就像汽車可以方便人們的出行,但不能因為它會造成交通事故就將汽車完全銷毀。因此我們只能通過提倡仁義批判貪慾,來讓社會往美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而且全盤否定「仁義」本也是違背人性的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過,客觀來看,莊子的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意義,比如人類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對自然萬物的影響,切不可自以為是。我們不僅要看到對人有益的一面,也要看到對自然萬物有影響的一面,然後再謹慎地選擇解決之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確是人類社會能更好發展下去的有力保障。另外,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我們仍然提倡道德的重要性,尤其是仁愛,不過在忙碌的現代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合理控制人的欲望訴求,適度的回歸樸素自然的心態,這樣內心多了一份輕鬆和淡然,或許才會讓工作和生活更有質量、更加和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感謝大家觀看我的原創文章,喜歡的朋友不妨點點關注點點讚,不足之處也望諸位多多指教!

相關焦點

  • 莊子對「仁義」「是非」的看法
    《莊子·養生主》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公文軒看見右師只有一隻腳,十分驚訝地問到:「怎麼會這樣呢?這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的遭受了刑罰呢?」
  •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什麼意思呢?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出自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句話怎麼理解呢?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上古時代,道家思想的文化源頭。
  • 孤獨莊子(116)—天運之伍—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
    孤獨莊子(116)—天運之伍—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     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
  • 30句話讀懂莊子
    ——《莊子·外篇·天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外篇·知北遊》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外篇·山木》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 莊子思想心得筆記
    《莊子》一:逍遙遊不斷的放大自身的格局,向外把眼界上升到更廣闊的視野,向內突破自己思想的上線,從而讓自身達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物變得非常通透,內心的逍遙安寧而不依託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例如:你去尋找一個美麗的地方,眼睛看到了美麗的地方,而心情變得美麗!
  • 書評||《莊子·大宗師》
    《莊子·大宗師》篇中講了關於顏回「坐忘」的故事。顏回忘仁義、忘禮樂,達到「坐忘」境界。「坐忘」並非人坐忘下來之意,而是另有人為「無為」自然之道的意思。「墮枝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坐忘」,在此被看成接近「得道」的方法。它要人忘掉自己的形體,拋棄自己的智慧,並且要擺脫自己形體和智慧的羈絆,如此與大道才融通,這就叫坐忘。
  • 莊子問友借錢,朋友有錢不借卻假仁義,誕生著名成語笑大牙
    莊子坐在家裡,可無法抗拒的飢餓感卻像猛虎一般襲來,怎麼吃飽飯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莊子》:坐忘、心齋與喪我
    莊子提出了「逍遙無待之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理想人格論。我們在這裡著重討論《莊子》內篇中的《大宗師》《齊物論》《逍遙遊》三篇文章。這才算領悟了生命的大道,也可以說是解放了為形軀所限的「小我」,而成為與變化同體的「大我」了。莊子認為,人們通過修養去體驗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們對於生死的執著和外在功名利祿的系縛。但這不需要人為地去做什麼。他的修養原則是「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依此而可以達到「寥天一」的境界。其生命體驗、審美體驗的方式是直覺主義的「坐忘」。
  • 莊子的思想,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家的莊子,最著名的那隻鯤鵬,「不知其幾萬裡也」,還有夢蝶,不知做夢的究竟是莊子還是蝴蝶……感覺仙氣十足,「逍遙」得太不真實。莊子曾拒絕楚威王的聘請,堅持自己的理想,可說是「一種選擇」而非無奈。以他的影響力,無疑拒絕過其他更多的機會,又足以說明其堅持理想「有始有終」。
  • 莊子經典的一句名言,一直被多人引用過,一針見血,發人深省!
    這句話,出自《莊子》的《庚桑楚》篇。他說,千世之後,必然會出現人吃人的慘狀。另外在《徐無鬼》篇中,莊子說「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他有額外重複的說了一遍。很多人一看這句話就覺得莊子實在危言聳聽。危言聳聽嗎?並不是。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的描述更加驚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 000096《莊子•駢拇》:天性從來有差異,不必勉強硬努力
    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zànɡ髒)哉!而非道德之正也。[腳趾相連,手指歧出,這是出於天性嗎?但是比應得的多出一些。附生在皮膚上的小瘤,這是出自人體嗎?但是比應有的多出一些。想盡辦法推廣、利用仁義的人,竟然把仁義當作是五臟天生具有的功能!但這並不合乎道德的中正之道。]
  • 莊子外篇——駢拇(一)
    【原文】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 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
  • 莊子·齊物論:是非是什麼?面對它,凡人喜歡沉醉,聖人超然不辨
    所以天籟是每種事物的本真狀態,這是合道之後的狀態。外在表現為「形如槁木」,內在表現為「心若死灰」。沒錯,這是至人的境界和狀態。這是一種消極的狀態嗎?這真不好說,每個人的心思和想法都不一樣。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這不得不引發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思考。相較於老子的樸素自然,莊子將關注的焦點,從外部世界引入了人的內心世界。
  • 莊子一日一章之達生
    餘於2018年11月底舉辦莊子讀書小組學習群,邊讀邊悟,將讀書所感,記錄如下以備參考。《莊子》外雜篇鑑於非莊子所著(個人淺見),故一日一章速讀之,其中不合莊子要義之部分(或不合,或個人理解不到位),暫時以刪除線標註。
  • 莊子:心齋與坐忘,兩種重要的修養方法
    「心齋」 和「坐忘」 是精神進入道境的兩種修養方法,特別受到莊子研究者的關注。「心齋」的修養工夫著重心境向內收——由耳而心,由心而氣,層層內斂。所謂「徇耳目內通」,即使耳目作用向「內通」,達到收視返聽於內的效果。而「坐忘」的修養工夫則使心境向外放——由忘仁義、忘禮樂而超越形體的拘限、智巧的束縛,層層外放,通向大道的境界。
  • 《崩壞學園2》空想神核攻略 空想神核獲得方式
    崩壞學園2空想神核怎麼才可以獲得呢?空想神核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空想神核的獲取與玩法吧,希望可以在遊戲中幫助到你們盡心玩耍。   當然了,對於那些玩家想要在這款遊戲裡面凝聚武器的話,其具體的操作也是很簡單的,首先,在遊戲的初始狀態下,玩家需要對不同的神格進行「計劃執行」,然後對「計劃執行」進行點擊,接著需要玩家完成一系列的解鎖任務,當玩家在完成了
  • 莊子 駢拇01
    (1)駢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於德;附贅縣疣出乎形哉,而侈於性;多方乎仁義而用之者,列於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駢於足者,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
  • 《莊子》:自由就是最大的牢籠
    莊子講過一個澤雉的故事,澤雉就是野雞。他說,「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它走十來步才能找到點吃的,走上百步才能找到喝的,但是呢,它「不蘄畜乎樊中」,不想被關在籠子裡。為什麼呢?莊子說:「神雖王,不善也。」(《養生主》)關在籠子裡,有吃的,有喝的,精神看起來很旺盛,不用勞神去找吃的、喝的,但是這樣不好。因為不符合野雞的天性。野雞,就該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存。
  • 戰艦少女R空想公式 空想狙擊公式介紹
    戰艦少女R空想公式是怎樣的?很多提督想知道空想玄學公式,空想是戰艦少女R中很重要的一個戰艦,一起來看看它的建造公式吧! 首推30 30 30 30/30 30 30 31公式,後面的加1玄學,大家隨意,主要出產:DD(2,3星)CL(低機率),想出空想的小夥伴推薦每日一發。
  • 揭秘《莊子》中失傳的修行功法
    然而在現實中,卻很少發現有誰是依照《莊子》這本書來實踐修行的。因為其書雖言修行,卻總是讓人感覺言不盡意,支離破碎難成體系。或許在莊子的那個年代,他們有師門傳承,有完整的修煉法門,不然也不會出現好幾個人同門修行的盛況,但是時過境遷,漸漸失傳了。不過從隻言片語中,再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我們仍能得以一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