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一:逍遙遊
不斷的放大自身的格局,向外把眼界上升到更廣闊的視野,向內突破自己思想的上線,從而讓自身達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物變得非常通透,內心的逍遙安寧而不依託現實生活中的種種!
例如:
你去尋找一個美麗的地方,眼睛看到了美麗的地方,而心情變得美麗!
轉化:你內心深處心情很美麗,那麼眼睛看到的地方皆為美麗,而人身在任何地方都沒問題!
二:齊物論
人是因為情緒的變化與自己的喜惡而對事物有選擇性的傾斜,從而達不到通達自然之理!
只有心態平和寧靜才能更好的發現事物規律與看到事物對立面中潛在的道理和運行軌跡!
如果來人世間一回稀裡糊塗的活一輩子,那跟死了有什麼區別?而肉體承載著靈魂,而你的靈魂又被現實的欲望而禁錮,那麼想要突破這一層就要先突破世俗中的自己!
三:養生主
世上未知的事情是無數的,不要用有限的生命而去追求一些無限的事情,所以內心不要去太過執著,遇到好事不要張揚要隨喜,遇到不好的事情要避兇躲禍,才能餘生養親盡年!
庖丁一把解牛刀用了19年依然鋒利無比而其他人一個月就廢?
對牛的結構了解,刀刃就從來不會碰到骨頭而是剛好在骨肉之間,難解的地方謹慎小心,用完會把水擦乾將刀收藏!
秦失弔唁好友之葬禮沒有悲傷的哭泣,旁人問為何老友離世而不見悲傷?秦答:悲傷者是因為活著時候有所虧欠而遺憾!
總結養生:
1:任何事情要講平衡不可大過!
2:要科學的了解人體所需要的與禁忌的!
3:身體有異樣的時候要小心謹慎的去對待!
4:心態平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全力以赴,問心無愧!
四:人間世
有標準的道德規範做人做事,算上是人劍合一的很高境界,而更高的天劍境界是無劍,是完全沒有我執的一個境界,給人建議是沒有強加於人的意思,而面對別人也沒有站在對立面上一切順其自然,才是真正的高深!
放鬆不等於放肆,謹慎不等於緊張,
心態要放鬆解壓,腦子要謹慎反應,
用心的去找規律,就能完成大任務,
因無為而皆可為,因有為有所不為!
五:德充符
孔子與常季說,人都是在水靜的時候看倒影,而不是在水流動的時候看倒影!
黃河十年百年千年還是黃河,而水是在時刻去流淌變化!
那麼肉身是時刻衰老的而靈魂是不會衰老的!
那麼我們看這個世界要去悟那些不變的道理!那麼我們觀察自己內心的時候也需要去靜觀!
故此思想比肉身更重要,了解思想在靜中發現,了解事物要無主管情緒的去對待,掌握道德要按照自然之法去悟!
六:大宗師
真正的大宗師一定要看破幾個常人境界!
先要看破捨得之道:想要所得而必須付出相應代價,得到的多就捨得多,先舍而後得,所以學會了舍的學問,就自然而得,所以要看懂捨得!
再是看破福禍之道:福禍往往相連,你想要富貴的生活,而富貴的生活可能養出嬌慣的後代;你想要孝順父母每天山珍海味,而病從口入有可能導致他們得上富貴病;你出門丟100塊錢有可能讓你謹慎以後少丟錢,而撿到100塊錢有可能讓你守株待兔天天尋思著撿錢浪費時間精力,所以要看懂福禍!
然後看破生死之道:
人生下來什麼都不懂是讓你感受新鮮趣事,老天又讓人衰老是想讓你享受安逸別那麼折騰,讓人死亡是讓人開始休息,而這個世界所有人最後都會死去不可勉強,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生面對這個世界是哭著來的,死離開這個世界當然是笑著走啊,所以要看懂生死!
最後看破喜惡之道:
世間是人心把所有事情而分類的,那麼你的喜好行程也是在某一個點受外界影響而心有了分別性,而你喜歡的不一定是最合適於你的,而你厭惡的並不一定就沒有科學作用,當你不在是由內心已經成型了的喜惡而支配自己的時候,而是我們的靈魂可以支配者自己的喜惡的時候,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叫做真人,所以要看懂喜惡!
科目1:捨得
科目2:福禍
科目3:生死
科目4:喜惡
七:應帝王
用仁義去結交人心雖然也能得到人心,但用仁義去達到某種目的,這樣的仁義就有了水分,自然不能超然物外!
而真正仁義的人是性格使然,因無所欲,而無所求,既無所求,而無所期,既無所期,而不所憾!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化,而往往比酷刑律法的作用還要大!
猴子因為身手敏捷而被人用鐵鏈鎖著,老虎因為有花紋才能被獵人追捕,正是優點太銳利而變成了害處,所以平時要低調伏藏,更不能居功自傲!
八:駢拇
畫蛇就不要添足,而多長出來的畸形手指,剁掉也一樣會血流成河,最好就一開始就儉樸一切控住在萌芽狀態中!
1.不要利用仁義道德而換取其他結果變成假的了!
2也不要為了仁義道德而傷害到人的本性與大道!
兩者都是畫蛇添足!
九:馬蹄
馬蹄本身是不需要修整的,可以踏雪、涉水、彈踢想傷害它的野獸!
而伯樂拿起了鞭子,削平了蹄子,裝上了馬鞍,抽打著鞭子,失去了天性!
老虎雖兇殘但能捨命保護幼崽,這就是天性慈愛,需要懂什麼仁義禮智嗎?肚子餓了當然是要吃飯,這就是天性,所以不能因為仁義而與天性相違反!
十:秋水
不和井底之蛙談海因為地域限制!
夏蟲不可語冰是因為時間的限制!
不和鄉裡書生談道因為思想限制!
海神對河神說:但是你能知道自己的淺薄,便可以和你聊聊大道!
河神說:我若不虛心請教就糟了,不知道有海比我大,會被人永遠取笑的!
海神說:海之所以不乾枯是因為處在最低處,能匯集包容天下河流!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隨型所萬變!潤萬物而不要取功名!渾濁洶湧澎湃而隨靜而純淨!上天入地循環生生不息!
十一:在宥
天下需要包容而非治理天下,不應以個我的意志而強加天下人!
也不需要杞人憂天,即便天下亂,自有聖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