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思想心得筆記

2021-01-07 姜阿龍

《莊子》

一:逍遙遊

不斷的放大自身的格局,向外把眼界上升到更廣闊的視野,向內突破自己思想的上線,從而讓自身達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事物變得非常通透,內心的逍遙安寧而不依託現實生活中的種種!

例如:

你去尋找一個美麗的地方,眼睛看到了美麗的地方,而心情變得美麗!

轉化:你內心深處心情很美麗,那麼眼睛看到的地方皆為美麗,而人身在任何地方都沒問題!

二:齊物論

人是因為情緒的變化與自己的喜惡而對事物有選擇性的傾斜,從而達不到通達自然之理!

只有心態平和寧靜才能更好的發現事物規律與看到事物對立面中潛在的道理和運行軌跡!

如果來人世間一回稀裡糊塗的活一輩子,那跟死了有什麼區別?而肉體承載著靈魂,而你的靈魂又被現實的欲望而禁錮,那麼想要突破這一層就要先突破世俗中的自己!

三:養生主

世上未知的事情是無數的,不要用有限的生命而去追求一些無限的事情,所以內心不要去太過執著,遇到好事不要張揚要隨喜,遇到不好的事情要避兇躲禍,才能餘生養親盡年!

庖丁一把解牛刀用了19年依然鋒利無比而其他人一個月就廢?

對牛的結構了解,刀刃就從來不會碰到骨頭而是剛好在骨肉之間,難解的地方謹慎小心,用完會把水擦乾將刀收藏!

秦失弔唁好友之葬禮沒有悲傷的哭泣,旁人問為何老友離世而不見悲傷?秦答:悲傷者是因為活著時候有所虧欠而遺憾!

總結養生:

1:任何事情要講平衡不可大過!

2:要科學的了解人體所需要的與禁忌的!

3:身體有異樣的時候要小心謹慎的去對待!

4:心態平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全力以赴,問心無愧!

四:人間世

有標準的道德規範做人做事,算上是人劍合一的很高境界,而更高的天劍境界是無劍,是完全沒有我執的一個境界,給人建議是沒有強加於人的意思,而面對別人也沒有站在對立面上一切順其自然,才是真正的高深!

放鬆不等於放肆,謹慎不等於緊張,

心態要放鬆解壓,腦子要謹慎反應,

用心的去找規律,就能完成大任務,

因無為而皆可為,因有為有所不為!

五:德充符

孔子與常季說,人都是在水靜的時候看倒影,而不是在水流動的時候看倒影!

黃河十年百年千年還是黃河,而水是在時刻去流淌變化!

那麼肉身是時刻衰老的而靈魂是不會衰老的!

那麼我們看這個世界要去悟那些不變的道理!那麼我們觀察自己內心的時候也需要去靜觀!

故此思想比肉身更重要,了解思想在靜中發現,了解事物要無主管情緒的去對待,掌握道德要按照自然之法去悟!

六:大宗師

真正的大宗師一定要看破幾個常人境界!

先要看破捨得之道:想要所得而必須付出相應代價,得到的多就捨得多,先舍而後得,所以學會了舍的學問,就自然而得,所以要看懂捨得!

再是看破福禍之道:福禍往往相連,你想要富貴的生活,而富貴的生活可能養出嬌慣的後代;你想要孝順父母每天山珍海味,而病從口入有可能導致他們得上富貴病;你出門丟100塊錢有可能讓你謹慎以後少丟錢,而撿到100塊錢有可能讓你守株待兔天天尋思著撿錢浪費時間精力,所以要看懂福禍!

然後看破生死之道:

人生下來什麼都不懂是讓你感受新鮮趣事,老天又讓人衰老是想讓你享受安逸別那麼折騰,讓人死亡是讓人開始休息,而這個世界所有人最後都會死去不可勉強,生亦何歡,死亦何懼?生面對這個世界是哭著來的,死離開這個世界當然是笑著走啊,所以要看懂生死!

最後看破喜惡之道:

世間是人心把所有事情而分類的,那麼你的喜好行程也是在某一個點受外界影響而心有了分別性,而你喜歡的不一定是最合適於你的,而你厭惡的並不一定就沒有科學作用,當你不在是由內心已經成型了的喜惡而支配自己的時候,而是我們的靈魂可以支配者自己的喜惡的時候,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叫做真人,所以要看懂喜惡!

科目1:捨得

科目2:福禍

科目3:生死

科目4:喜惡

七:應帝王

用仁義去結交人心雖然也能得到人心,但用仁義去達到某種目的,這樣的仁義就有了水分,自然不能超然物外!

而真正仁義的人是性格使然,因無所欲,而無所求,既無所求,而無所期,既無所期,而不所憾!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化,而往往比酷刑律法的作用還要大!

猴子因為身手敏捷而被人用鐵鏈鎖著,老虎因為有花紋才能被獵人追捕,正是優點太銳利而變成了害處,所以平時要低調伏藏,更不能居功自傲!

八:駢拇

畫蛇就不要添足,而多長出來的畸形手指,剁掉也一樣會血流成河,最好就一開始就儉樸一切控住在萌芽狀態中!

1.不要利用仁義道德而換取其他結果變成假的了!

2也不要為了仁義道德而傷害到人的本性與大道!

兩者都是畫蛇添足!

九:馬蹄

馬蹄本身是不需要修整的,可以踏雪、涉水、彈踢想傷害它的野獸!

而伯樂拿起了鞭子,削平了蹄子,裝上了馬鞍,抽打著鞭子,失去了天性!

老虎雖兇殘但能捨命保護幼崽,這就是天性慈愛,需要懂什麼仁義禮智嗎?肚子餓了當然是要吃飯,這就是天性,所以不能因為仁義而與天性相違反!

十:秋水

不和井底之蛙談海因為地域限制!

夏蟲不可語冰是因為時間的限制!

不和鄉裡書生談道因為思想限制!

海神對河神說:但是你能知道自己的淺薄,便可以和你聊聊大道!

河神說:我若不虛心請教就糟了,不知道有海比我大,會被人永遠取笑的!

海神說:海之所以不乾枯是因為處在最低處,能匯集包容天下河流!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隨型所萬變!潤萬物而不要取功名!渾濁洶湧澎湃而隨靜而純淨!上天入地循環生生不息!

十一:在宥

天下需要包容而非治理天下,不應以個我的意志而強加天下人!

也不需要杞人憂天,即便天下亂,自有聖人出!

相關焦點

  • 從抄筆記到寫心得:一個場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加減法」
    張起兵攝  從「抄筆記」到「寫心得」  又是一個周二晚上,連隊每月的集中授課時間到了。  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場站警衛連官兵圍坐一堂,認真傾聽上等兵常江的體會發言。  從「抄教育筆記」到「談心得體會」,入伍一年多來,常江經歷了場站教育模式創新的前前後後——  今年初,場站教育座談交流會上,官兵們七嘴八舌,紛紛「吐槽」日常教育筆記——  「每個月的教育都二三十課,筆記抄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 關於莊子「逍遙遊」思想的兩點淺見|讀《微觀國學》有感
    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筆者自然對主張「逍遙無為」的老莊思想更加關注,讀過之後也有一些個人心得,通過本文分享出來,歡迎探討。但畢竟「人無完人」,莊子的一生也不是無可挑剔的;尤其是當我們學習莊子的「逍遙遊」思想時,更是要小心對待,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逍遙的人生誰都嚮往,但那是有條件、有代價的。
  • 莊子《齊物論》美學思想探微
    中國古代道家思想並非一種主客二分對立的思維模式,而是主張放棄個人思想和知識,順其自然,隨物而遊,這是主客二分之前的物我之本性,也是二者共同的自由。莊子把這種語言稱為「卮言」。在莊子這裡,我們能聽到現實中這樣那樣的聲音,但是唯獨聽不到聲音本身,傳統的思維方式是要通過現象認識本質,這個本質往往是我們通過抽象思維所形成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反過來會影響並決定著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構成我們與事物之間的一道屏障,蒙蔽了事物的自在存在。
  • 莊子的思想主張,在現代社會還適用嗎?
    莊子無疑是中國古代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是繼老子、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哲學大師,與老子合稱老莊,可見莊子的思想與老子一脈相承而有所發展。儘管道家思想以清靜無為為主要主張,提倡出世與超然於物外,但莊子的部分思想,依然可以為現代人提供精神食糧,答疑解惑,提升精神層面的生活質量。我們試著從莊子思想的可用之處、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處兩個層面,去做一個小小的分析。
  • 莊子《養生主》繼承了老子哪些養生思想
    《養生主》是《莊子》書中很著名的一篇文章,它包含了莊子的養生思想。莊子的養生思想和老子相似,都提倡順其自然,不強求。莊子筆者總結了莊子《養生主》中繼承自老子的五條養生思想。01,老子《道德經》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對名利地位過於追求,會極大地勞累自己。
  • 《莊子》筆記(七)藐姑射之山的「神仙姐姐」
    《莊子逍遙遊》「神人「真的存在嗎?這藐姑射之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呢?地理學家們暫時還沒有發現。但是在金庸的小說裡卻有詳細的記載。逍遙派本部就位於天山縹緲峰(藐姑射之山原型)的「靈鷲宮」,上代掌門逍遙子有三個徒弟:天山童姥、無崖子、李秋水。因無崖子武功最強,掌門之位傳位給無崖子, 並授以「七寶指環」。
  • 莊子的思想,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家的莊子,最著名的那隻鯤鵬,「不知其幾萬裡也」,還有夢蝶,不知做夢的究竟是莊子還是蝴蝶……感覺仙氣十足,「逍遙」得太不真實。莊子曾拒絕楚威王的聘請,堅持自己的理想,可說是「一種選擇」而非無奈。以他的影響力,無疑拒絕過其他更多的機會,又足以說明其堅持理想「有始有終」。
  • 中國古代思想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
    與大家好,今天珊珊帶大家了解一下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感受一下《莊子》的基本思想傾向與其文學成就,一起來領略這位的風採吧!《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最重要的思想文獻。現存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一般認為內篇七篇為莊子自著,外篇、雜篇則為莊子門人或後學所作。
  • 「至誠專一」,莊子《養生主》思想,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
    作者:餘雲開《養生主》是《莊子》一書繼《逍遙遊》、《齊物論》名篇之後,又一名篇。在講養生主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逍遙遊》和《齊物論》思想。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一個人的文章形式以及表達方式可以變,但思想脈絡卻是連貫的,否則這個思想就不是成熟的。
  • 《紅樓夢》賈寶玉的精神世界:莊子思想是他最後的心靈歸宿
    在書中,賈寶玉展現出不同常人的「痴」、「傻」、「狂」等狀態,為世人所不容,但細細觀察便會發現,賈寶玉的諸多所思所行,都跟莊子思想不謀而合,包括書中也曾多次提到賈寶玉對《南華經》(《莊子》)深有所悟,所以要想真正了解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必須從莊子思想著手。
  • 莊子的書裡寫的基本都是故事,他的哲學思想乾貨是什麼?
    莊子的哲學思想要展開講的話,真是多少字也講不完。我們就簡要回答一下問題。 作為道家宗師人物,與老子並列,共稱「老莊」,並且成為道教的「南華真人」,《莊子》也稱為道教經典《南華真經》,莊子的哲學思想自然和老子同源。
  • 從三篇文章中論莊子的哲學思想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睢陽蒙縣人,因莊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學說有一脈相承性,故二人被後世並稱為「老莊」。莊子與其門人共同著書《莊子》,書中體現了莊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據現代考證,七篇內篇應確為莊子本人所作,外篇與雜篇應為他的門人及後學所作。
  • 諸子丨蔡林波:以道解物:莊子「庖丁解牛」思想辨正
    可以說,《莊子·養生主》文本的思想論證邏輯,皆嵌置於「三言」框架之中。準確把握「三言」筆法及其思想內涵,是為解讀「庖丁解牛」關鍵密鑰。再次,要對文本隱喻意象加以破解,釐清文句背後的思想意涵。《莊子》文本之難讀,緣於通篇曲奧的隱喻書寫,而「庖丁解牛」——把內在的「心齋坐忘」外置為一種「解牛」場景——尤為典型。
  • 遇見老子與莊子
    在最好的年紀裡,讓我們一起讀莊子……」杜嬋,網名煙水謠,書香女子,榮寶齋「清水書院」院長,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她的「習以為嬋」個人微信公眾號,分享過不少關於《夜讀莊子》的心得。 她說:「世界的模樣,取決於你凝視他的目光。走近莊子,和萬物成為最好的朋友。」
  • 莊子《人間世》思想:上等處世哲學,學到一層受用一生
    一直以來,眾多學者解讀莊子都認為莊子思想有消極的一面,包括《人世間》在內,很多學者認為莊子強調「不勸勉無德君王」「不追逐名利」「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等等,這些思想,是一種不思進取的表現。其實這些都是對莊子的誤解,仔細研究,恰恰這些正是莊子思想的大智慧所在、原創精華所在,或者說是最正確、最有用的部分所在。
  • 莊子延續千年的哲學思想:現代社會的個人如何融入到集體
    事實上在更為久遠的時期當中,就曾經有過這麼一位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世界當中的哲學家,他就是莊子。提到莊子想必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了,人們一般來說最常會提到他的故事,就是莊周夢蝶,或是子非魚等等這一個個故事聽起來都十分有哲理也十分深奧,也足以見得他本人的思想有多麼深邃了。
  • 無用即為大用,無為即為大為——我對莊子無為思想的新認知
    無用即為大用,無為即為大為——我對莊子無為思想的新認知作者: 天馬本人是一個鋒芒畢露,任何時候都服輸、不言敗的人,所以,對老子、莊子的無為思想,從心底裡就不怎麼接受。進入花甲之年,回味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尤其是回憶起那些吃虧、上當、摔跤的事情,再去研究一下他們的無為思想,又覺得似乎有那麼幾分道理,甚至對當年不接受無為思想,大有悔之晚矣的感覺。在《道德經》中,老子的思想與《莊子》中莊周的思想有一些道理是吻合的,那就是無用即為大用,無為即為大為。
  • 莊子的人生哲學二
    莊子的人生哲學這一欄目,也自然循莊子之風,只做分享,而非取悅,這一欄目不求排版的精美,無論文字的工整,只求內容的充實。說是分享,其實只是學習筆記而已,如若冒犯,只當卮言即可。——三石中國古代就有一種隱士傳統,從先秦一直到晉代,我們都知道有很多隱居於山林的隱士,我們認為他們有超脫的智慧,但這並不是莊子所讚賞的,莊子所讚賞的方外一定不是逃到四方之外某個無人知曉的山林之中生活,莊子的方內和方外實際上是一個世界。
  • 莊子的策略
    國人的民族性格與古老文明直接相關,而作為中華文明第一次思想大爆發的先秦時期,更是直接框定了國人民族性格的基調!在先秦思想中,雖然儒家的影響可謂獨斷後世,但其他諸子的學說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國人的性格,提到先秦思想,道家就不得不提,提到道家,莊子就不得不提!
  • 漫談莊子:物我合一,形神共舞;《莊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
    相比於孔孟在諸侯之間奔走投身,莊子身上多出來一點偶然和隨意。源於老子又高於老子的思想,《莊子》的哲學思想實為處亂不驚之後的沉澱,是莊子的的生存方式與內在追求保持高度一致的結果。千金也好,卿相也罷,莊子卻能一笑置之,說得近一點是疏遠政治對自我的束縛;講的遠一些是擺脫限制,達到順其自然的逍遙之境。莊子的「無己」和逍遙並非一種偶然,也不是一種自我的閉塞,恰恰是一種開放心態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