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策略

2020-12-13 霅溪邊

國人的民族性格與古老文明直接相關,而作為中華文明第一次思想大爆發的先秦時期,更是直接框定了國人民族性格的基調!在先秦思想中,雖然儒家的影響可謂獨斷後世,但其他諸子的學說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國人的性格,提到先秦思想,道家就不得不提,提到道家,莊子就不得不提!

道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當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其思想也有糟粕的東西,我輩當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道家哲學將世界的本源首先歸於「道」,「道」並非虛無的客觀唯心主義,其基本內容就是物質性和規律性!因為「道」源於「無」,任何物質之初均是「無」,物質從無到有,這是物質性的一個重要來源,雖然「道」在道家看來具有「不可識性」,我們知道物質是可以被認識的,但從辯證法角度我們也可以說:物質也是不可以被認識的!某些人基於這一點就否定自己老祖宗的東西,就很是讓人懷疑你在給誰的臉抹黑?道家哲學的精華就是辯證法,因此道家的諸多觀點也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何謂「生」?何謂「死」?「生」是「死」的再造;而「死」只是「生」的延續!因此,對於任何一家的理論體系的研究,一定要基於這個學說的理論特點和理論前提,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基於其唯物觀來學習的,不講唯物觀,就不存在馬克思主義,道家哲學也是同樣道理!

道家哲學中,莊子可謂其集大成者。他的很多思想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國人的民族性格,下面就簡單梳理一下他對國人性格的影響。

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莊子哲學講究清靜無為,而這在國民性中有了頗為直觀的體現。我們的國民本質上是一群「小國寡民」,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不想自己的人生波折起伏。只是儒家高吼的千年的「要出仕」、要求官、要有名利、要美女妻妾一大群,其效果就如同是在一群正在運輸的沙丁魚群裡放了幾條鯰魚,攪得原本想「自生自滅」的沙丁魚們不得安生,竟連尊嚴的死去都變得奢侈,最終落得個「上刀山、下油鍋」的下場!不過,幸好就只是那麼一小撮人,大部分國人還是圖個清靜無為,"行至水盡處,坐看雲起時"!所以國人「莫談政治」,所以國人「莫管閒事」,「俗事擾於心,豈不愚之?」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凡吾輩皆為「閒人」,而非「賢人」,管好自己的事就已經實屬不易,你何苦還要執著的「勾引」別人的「老婆」呢?

二、「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哲學講究「無用之用」,這一點也直接塑造也我們的民族性格!為什麼?很簡單!但凡領導者大都很是「無用」,但正因為「無用」,所以才不至於作「立於雞群的鶴」、「生於麥間的高粱」,並且可以依其主動示弱「無用」,更能找到力量的平衡點,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古時例子不勝枚舉:劉邦「無用」,鑄就漢室江山;朱元璋「無用」,大明一統。而對於這一點,儒家甚是相嗤,儒生們很是看重自己的「才能」,總要時不時拿出來「寒暄」好久,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才」,而且還是「有才」的不得了!其實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的「臉」,因為「臉」很是重要,重要的為了「臉」可以不顧一切,「其實穿不穿衣服又有什麼區別呢?」對吧?吾輩!!!!!!!!!

三、「自然的簫聲」

莊子追求自然,認為應該感受自然,親近自然,聆聽自然。這一點在民族性格的體現就是萬事順其自然,追求自然,避世求靜!國人很常用的幾句口頭禪「很自然」、「順其自然唄」、「那是自然」-------。多麼的自然,市井的繁蕪不是有道之人可以清心養神之所,所以歸隱山野或退而求其次至少有片屬於自己的自然之所便是心滿意足。電子音樂的雜音不會讓你的心境感到多少安慰,唯有自然的波濯浪逐、蟲鳴蝶舞、鳥繪花綏才是你的耳朵真正想聽到的!因為我們的耳朵誕生的初衷不是為了以後讓你聽搖滾樂的,如果你的耳朵知道他的未來會有今天,整日為了滿足大腦無休止的欲望而把無邊的人造「雜音」塞進耳朵,他絕對早就自我了斷了,不要小瞧你的耳朵,他可比你有骨氣!去聽一聽魚兒撥水的聲音吧,去聽一聽蟲兒打鬥的戰歌吧,去聽一聽風過山林的簫聲吧!那是「自然的聲音」,真的「很自然」!

相關焦點

  • 漫談莊子:物我合一,形神共舞;《莊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
    世上如莊子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能成為莊子的人卻只有莊子自己。相比於孔孟在諸侯之間奔走投身,莊子身上多出來一點偶然和隨意。源於老子又高於老子的思想,《莊子》的哲學思想實為處亂不驚之後的沉澱,是莊子的的生存方式與內在追求保持高度一致的結果。千金也好,卿相也罷,莊子卻能一笑置之,說得近一點是疏遠政治對自我的束縛;講的遠一些是擺脫限制,達到順其自然的逍遙之境。莊子的「無己」和逍遙並非一種偶然,也不是一種自我的閉塞,恰恰是一種開放心態的體現。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
  • 莊子寫「庖丁解牛」僅僅是為了宣揚養生之道嗎
    由於「庖丁解牛」的故事被收入《莊子·養生主》一章,一直以來,歷代註解多以為庖丁是借解牛為喻,來闡述個人順應自然、養生長壽的道理。如清人郭慶藩《莊子集釋》說:「夫養生非求過分,蓋全理盡年而已矣。」張文江在《<莊子>內七篇析義》中已經表達了困惑:「解牛與養生有何干係?郭象曰:『以刀可養,故知生亦可養。』文惠君之所得究竟如何,當深思之。」他對之存而不論,在此我們不妨試想:莊子為什麼要寫下這樣一個故事?
  • 百家爭鳴:莊子與惠施
    點擊上方收聽音頻莊子有著豁達的心境,視富貴榮華有如敝屣。他超然脫俗的情趣與品格,自然會在普通人群中顯得特立獨行。「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欲望奔波忙碌,蠅營狗苟,誰又真正能理解莊子的所思所想呢?
  • 遇見老子與莊子
    在最好的年紀裡,讓我們一起讀莊子……」杜嬋,網名煙水謠,書香女子,榮寶齋「清水書院」院長,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在她的「習以為嬋」個人微信公眾號,分享過不少關於《夜讀莊子》的心得。 她說:「世界的模樣,取決於你凝視他的目光。走近莊子,和萬物成為最好的朋友。」
  • 莊子的經典名言名句
    ——莊子  8、凡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莊子  9、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莊子  1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  11、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
  • 如何理解莊子「物無害者」與「無所可用」,莊子的無用智慧很高明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出自《莊子》,這是莊子心中的「無用之用」,世人眼裡的「無用」,反而成就了所謂「無用者」本身的自由與逍遙。莊子這裡並不是要人去追求「無用」,還是在暗示我們,如果人過度追求「用」,反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低調謙遜些好,不要太爭先,更不要太功利。想要具體理解莊子這句話中的「無用之用」,我們還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 莊子夢蝶有感
    莊周夢蝶有感   莊子名周,是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 30句話讀懂莊子
    ——《莊子·外篇·知北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雜篇·讓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莊子夢蝶
    Alex –
  • 大劈棺——莊子試妻
    在莊子汪洋恣肆的文章中,有兩篇是寫他自己的故事,一篇是莊周夢蝶,一篇是莊周試妻。
  • 莊子老婆去世後,為什麼莊子不悲反喜,還敲盆慶祝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繼老子之後的又一大家,他和老子被統稱為「老莊」。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氏。莊子一生淡漠名利,淡漠生死,人生中大半時間都在歸隱江湖,過著與尋常人無異的生活。可以說,莊子是啥都不放在心上的人,也是一個怪人。莊子是不出世的名人,但是名聲卻極其響亮。有無數的名士甚至君主跑來請教他,請他出山,但是都被他拒絕了。就如同正常人一般,莊子娶妻生子,到了晚年,莊子的妻子先他而去,他卻做了一件怪事。
  • 莊子: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莊子的大智慧在於他能夠將人內心最隱蔽的欲望消除一空。當世人為了內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擠時,莊子卻從從容的放下一個又一個欲望的包袱,開始往下走,名、利、權、勢都拋下,越走越輕,將生命重新歸零。倉央嘉措曾說: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莊子,連生死大事也看淡了。莊子妻子死的時候,他不哭不叫,卻「鼓盆而歌」,因為在莊子看來,生死都是假象,我們都在大道中。
  • 莊子:原來,人生就是3+7!
    莊子在《逍遙遊》的最後講了一句話:「各適其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每個道理也都有它的自性。他用「鯤可以化身為鵬」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是不會局限在一個框架裡的。而不管是道理還是我們的人生,也一樣不應該局限在一個框架裡。三分是道理,七分是自己的靈活應用。
  • 經典中的智慧丨試論莊子與鬼谷子的「道」與「一」
    莊子與鬼谷子在傳世推文中多次論及道與一。莊子云,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尊者,人道也。鬼谷子更是直言不諱:道在人類出現之前已存在,它看不見,摸不著。道是天地的開始,是神明(精神)的根源。道產生一,一是萬物和變化的開端。
  •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莊子諵譁》囈談—德充符第十一(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莊子的思想博遠宏大,奇思妙論,而莊子的好朋友惠子突然跳出來了,喜歡辯論的惠子抓住莊子的小辮子,說「人難道是沒有情感的嗎?」
  • 在莊子的認識論中,莊子認為只有用心靈,才能了解事物的深層道理
    提到莊子,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就看下莊子的認識論。莊子的認識論也是最能顯示莊子哲學特色的重要思想。莊子承認世界萬物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的,說「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因而他把在人之外存在的事物叫「外物」。
  • 金聖歎:《莊子》乃天下第一奇書
    最近重讀《莊子》,儘量只看古原文,似乎更能與它的文氣相通。於是記錄一二,為日後再復讀作比對。《莊子》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內篇為莊子所作,要讀懂莊子的文章真意,細讀內七篇就可以了。外篇和雜篇為莊子的弟子慕其文風所作。
  • 莊子的人生哲學二
    莊子的人生哲學這一欄目,也自然循莊子之風,只做分享,而非取悅,這一欄目不求排版的精美,無論文字的工整,只求內容的充實。說是分享,其實只是學習筆記而已,如若冒犯,只當卮言即可。——三石中國古代就有一種隱士傳統,從先秦一直到晉代,我們都知道有很多隱居於山林的隱士,我們認為他們有超脫的智慧,但這並不是莊子所讚賞的,莊子所讚賞的方外一定不是逃到四方之外某個無人知曉的山林之中生活,莊子的方內和方外實際上是一個世界。
  • 《莊子 · 至樂》
    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