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昆明市鬥南鎮,在地圖上看,只是滇池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從「鮮花版圖」上看,它卻是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花都。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用鮮花鋪就了一條小康路。如今,鄉親們的小康生活也像花兒一樣,越開越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些天昆明連著下了幾場雨,華明升有些坐不住了,儘管他的大花蕙蘭種植園有人在管理,但他還是不放心要來看看。老華目前種的大花蕙蘭有300多畝,每年的銷售額能有上千萬元。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農 華明升:當時想都不敢想有這個規模,有這個設施。我們沒有什麼原始資本的,都是用自己種菜的資本,然後轉過來種花,慢慢滾動,才滾動到今天的事業。
華明升是鬥南的第一代花農,在種花之前,他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以種菜為業。上世紀80年代末,有村民在菜地裡試著種劍蘭,拿到集市上賣上了好價錢,華明升動了心。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農 華明升:我當時花了90塊錢買種球,三個半月左右,就賣了160多(塊錢)。當時的蔬菜是賣5分到1毛一公斤,(能買)很多蔬菜了。
嘗到甜頭的華明升,將家裡的幾畝菜地全都改成了花田擴大規模,他還四處拜訪專家,引進了玫瑰、康乃馨等花卉新品種。開始的幾年裡,華明升每天凌晨就出門,騎2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把花運到昆明城裡去賣。3年下來,他成了村裡為數不多的萬元戶。看著老華種花賺了錢,村民們也紛紛效仿做起了花農,鬥南村也走上了種花致富的新路子。如今的鬥南,已發展成國際性的花卉交易市場和集散地,連續22年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出口額全國第一。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卉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 徐藝嘉:我們鬥南人感到變化最大的是這幾年,我們新建了28萬平米的花卉交易市場,升級改造了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形成了集花卉種植、交易、物流、旅遊等為一體的現代花卉產業集群,現在我們的花不僅賣到了全國,還賣到了全世界。
第一代花農華明升和鄉親們靠著勤勞和敢闖敢幹,闖出了一條致富路,鮮花也改變了全村人的命運。如今,新一代鬥南人奮鬥的腳步也沒有因此而停歇,大家還在不斷摸索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鬥南花農遭受了很大損失,為減輕疫情影響,由政府出面搭橋,花農、花商與電商平臺建立合作,直播+助農+電商的交易新模式,拓展了新市場。3月開始,小湛就做起了直播帶貨,一個月就賣了20多萬元。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店店主 湛業帆:第一場直播的時候,幾百紮的玫瑰、百合、向日葵、康乃馨瞬間秒空,這也讓我看到直播(賣貨)的趨勢,現在我們的直播銷售額已經佔店鋪的20%左右。
通過各種電商直播平臺,現在消費者可以看到鮮花從採摘、修剪、打包、發貨的全過程,從產地直送消費者家裡,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和差價,大家也能買到價格更實惠的鮮花。
今年前7個月,鬥南鮮切花交易量達到44.33億枝,交易額35.2億元,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現在,鬥南的花農依靠種花、賣花每年可實現人均收入3萬多元,同時還帶動了鬥南周邊13萬人就業。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農 華明升:我們鬥南人靠種花、賣花脫貧致富奔小康,現在我們的花也賣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那是因為我們老百姓的生活都好了。大家現在日子過得都像花一樣,也越來越美,是國家為我們奔小康鋪了一條開滿鮮花的路。
(總臺央視記者 熊傳剛 張崗 董良言 昆明臺 呈貢臺 吳鑫 羅啟龍 )
(編輯 趙羽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