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新聞...

2021-01-07 科學網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量子熱力學由此逐步發展起來,它旨在從量子力學微觀角度研究熱力學定律的產生及其極限,解決麥克斯韋妖等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同時,人們也期望量子熱力學能揭示出超越經典熱力學範疇的新機制。

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分別是量子理論和熱力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的聯繫,是量子熱力學中一個非常有趣而複雜的問題。科研人員通過討論開放量子系統中的熱力學絕熱過程,給出了熱、功、內能和熵等的一般公式,明確了量子力學中的絕熱動力學與量子熱力學中的絕熱過程一般是不相關的,熱絕熱性的充分條件可以由在穩態軌跡下絕熱演化的量子系統滿足。

為驗證以上結論,研究組採用了囚禁離子系統開展實驗。研究組開創性的提出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噪聲對載波進行頻率調製,很好的模擬了量子系統退相干信道,保真度優於99.5%,由此可以在完全可控的動力學過程中分析熱量和內能。而高保真的量子態調控和信道,則保證了實驗結果的高度可信性。

該成果獲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認為「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而且可能是最有說服力的理論和實驗討論之一」。該成果也提供了一個精確研究量子熱力學問題的囚禁離子實驗平臺。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基於全新熱力學三角公式,科學家發現雙面太陽能可增20%效益
    不過雖說我們知道雙面太陽能可以大幅提高案場效益,但實際能增加多少倒是無解,最近美國普渡大學團隊則開始著手研究這項課題,最後基於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極限,以及考慮到植披、砂石等不同地面環境,研發出熱力學三角公式:Shockley-Queisser triangle(蕭基-奎伊瑟極限三角公式),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得知雙面太陽能板的最大效益,整體來說,雙面太陽能可增加15-20%發電效益。
  • 「百年老妖」現身量子世界,揭秘能量與信息之間的本質關係
    近期的學術新聞包括:7月10日,一個法國的團隊稱,利用量子疊加和量子漲落原理,麥克斯韋妖能在從量子測量的過程中從系統中吸收能量;7月5日,英國科學家通過超導電路成功模擬了麥克斯韋妖汲取能量、儲存信息的過程;去年2月,牛津大學團隊利用兩束光非常形象地模擬了麥克斯韋妖悖論中的環境,
  • 物理化熱力學第一定律考試試題
    根據Kirchhoff公式可以看出。( )(A) 在一完全絕熱且邊界為剛性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化學反應時,其內能一定變化(B) 在無功過程中, 內能變化等於過程熱, 這表明內能增量不一定與熱力學過程無關(C) 封閉系統在指定的兩個平衡態之間經歷絕熱變化時, 系統所做的功與途徑無關(D) 氣體在絕熱膨脹或絕熱壓縮過程中, 其內能的變化值與過程完成的方式無關答案:C
  • 葉方富: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雲裡·悟理-第27課」
    第二十七課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主講人《雲裡 · 悟理》系列微課簡介悟世界之道 析萬物之理,歡迎來到今天的《雲裡·悟理》課堂,我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葉方富,今天我給大家講熱力學第二定律。在之前的熱學課裡,楊義峰老師已經給大家介紹了溫度和熱這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以及熱力學第一定律。我們從中知道了,熱的本質是什麼。
  • 熱力學三大基本定律是什麼?一文帶你搞懂
    在論文中,邁爾詳細考察了當時已知的幾種自然現象的相互轉化,提出了「力「不滅思想,邁爾是最早表述了能量守恆定律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科學家。1847年,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發表了著作《論力的守恆》。他提出一切自然現象都應該用中心力相互作用的質點的運動來解釋,這個時候熱力學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雛形。
  • 實現「時間倒流」的數學公式理論出爐,就差如何能讓設備運行了!
    時間箭頭起源於以相對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奇異路徑表示時間方向,這意味著熵增長源於系統對環境的能量耗散。因此,科學家可以考慮與系統與環境糾纏相關的能量耗散。 在目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建議使用有限溫度下的熱力學儲存庫來形成高熵隨機浴來對給定的量子系統進行熱化,並在實驗上增加系統中的熱無序或熵
  • 如何驗證量子晶片的計算是否正確?科學家想出了一種「分而治之」的...
    在向實際量子計算邁進的過程中,來自MIT、谷歌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系統,可以驗證量子晶片何時能夠準確執行傳統計算機無法完成的複雜計算。根據日前發表在《自然物理學》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穎的協議,可以有效地驗證NISQ晶片已經執行了所有正確的量子操作。他們在定製量子光子晶片上運行的一個非常困難的量子問題上驗證了其協議。「隨著工業和學術界的飛速發展,帶給我們尖端量子機器可以超越經典機器,而量子驗證的任務變得至關重要。」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在關於熱力學現象的描述中,體系各組成質點的位置和速度已失去直接經驗的意義。熱力學的對象是由大量粒子組成的宏觀物體。熱力學狀態用壓強、體積等宏觀變量定義,則顯得自然,變量間的關係也變得簡單。熱力學狀態的這種描述,原則上只對所謂的平衡態有效。熱力學關心的是建立宏觀可觀察量間的必要關係而不問任何詳細解釋,是一種唯象的理論。
  • 淺析「量子空間」模型裡的:能量態、量子趨向性及超光速運動
    如果引入一個公式來表達這個「量子空間」的話:S = Em+Eq+Q-Ed±Ex為了讓公式在後期更容易糾錯,我引入了Ed和Ex的兩個未知量。將量子空間公式展開來談,這包含了相對論、熱力學理論、量子力學、反能量等研究等極其複雜的理論知識和公式運算,所以不知我的「空間=能量論」能否幫到現在的理論研究者們。量子空間的模型有很好的通用性,以此為基礎的量子理論完全可以演化出更多學術分支。如果把我們所能感知的一切都視作能量(信息),幾乎所有的自然規律似乎都用量子空間解釋的通。
  • 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定律,在這裡可以一起學,一看就都會了
    熱力學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在一切涉及宏觀熱現象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熱力學第一定律確認,任意過程中系統從周圍介質吸收的熱量、對介質所做的功和系統內能增量之間在數量上守恆。機械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定律,它是人類經驗的總結,不能用任何別的原理來證明。熱力學系統能量表達為內能、熱量和功,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的一種表達形式。
  • 這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模擬量子時空
    一個名為「圈量子引力」的量子理論,就提出了離散時空的概念。現在,一項由多位華人科學家主導的研究,讓該理論進入全新的階段——在實驗室中模擬圈量子引力中的時空量子態。20世紀上半葉,量子理論的出現讓物理學進入全新的階段。這時,離散化成為物理學的新潮流。
  • 2020墨子量子獎揭曉,一位獲獎科學家感慨:做科研既能領工資,還這麼...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北京時間12月10日深夜,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通過視頻連線授予了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三位科學家,分別是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卡爾頓·凱夫斯、日本東京大學的香取秀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葉軍(按姓氏字母排序)。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三大厲害之處
    GreenGrass、蘋果AR、騰訊人工智慧開放平臺、Watson健康助力「健康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關鍵技術IPV6、機器觸覺。潘建偉的科學成就潘建偉是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並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比如首次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及糾纏交換、終端開放的量子隱形傳態、複合系統量子隱形傳態、16公裡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
  • 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與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研究團隊合作,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了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 如何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關鍵技術?
    打開APP 如何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關鍵技術? 來自中國科大的消息顯示,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利用六光子系統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據了解,量子隱形傳態是建立遠距離量子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相比二維系統,高維量子網絡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優點。
  • 中國科大朱曉波:60量子比特處理器仍在研發迭代 實現量子優越性尚...
    朱曉波教授稱,這就像是說:我控制比特A的時候,其中一個信號洩露到了比特B上,我們把這稱為量子信道間的串擾(crosstalk,不同傳輸線之間的能量耦合)。同樣地,當比特數目越來越多,它們實際上是耦合起來的,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希爾伯特空間。比特有一定的可能性洩露到非計算的態勢空間裡面去。當然這是時效的,所以你還要很好的state leakage,即態的洩露。
  • 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量子力學認為,人類了解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超過普朗克尺度極限,超過這個極限不是不存在,而是沒有意義。因為已經小於最小的量子態了,屬於不可觀測範圍,或者已經不屬於我們世界可以認識的事物了。這些量子單位是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馬克斯·普朗克率先提出,因此人們把它叫做普朗克單位。
  • 科學家:可通過量子糾纏進入平行宇宙
    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人類或許擁有兩個意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往返於夢境和現實之間。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而根據相關說法,夢境很有可能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人類的意識本身擁有獨特的量子狀態,所以能夠在現實宇宙和平行宇宙中不斷穿梭。
  • 世界上最美麗的12個公式
    ,人類執著地追求π的2061億位精度,在算力時代,這個原始的公式間接成為計算機算力的試金石。可至今,π的玄奧還未揭開。1965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發現圓周率等於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2015年,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發現了與圓周率相同的公式。
  • 熱學:熱力學定律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大2.熱力學第一定律內容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ΔU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Q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W的和。必須指出的是,一般來說,系統對外界做功,表現出系統體積膨脹;外界對系統做功,系統體積則被壓縮。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例如氣體自由膨脹(外界為真空)時,氣體就沒有克服外力做功。另外,在判斷內能變化時,還必須結合物態變化以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