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安徽監管局發布一篇《中小銀行系統風險情況分析和建議》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中小銀行系統風險狀況進行了重點分析和研究。
根據上述文章,安徽省高風險機構集中在15家中小銀行,主要分布在安慶、蚌埠、宿州、六安、銅陵等地區。截至2019年末,該15家高風險機構不良貸款餘額270.3億元,佔全系統的77.90%,實際不良資產處置缺口232.39億元。
除了安徽上述局部地區已經存在信用風險,當地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撥備覆蓋率相對不高,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財政部安徽監管局稱,經統計,2019年安徽省中小銀行系統資本充足率為9.96%,僅高於《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的監管紅線1.96個百分點,也低於全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13.13%的平均水平,實際資本金缺口208.07億元;撥備覆蓋率73.73%,且逐年下降趨勢。
另外,當地部分中小銀行還存在流動性風險,一些銀行信貸業務缺乏風險控制管理,這都增加了中小銀行信風險。
財政部安徽監管局表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安徽省願意籌措相關資金支持深化省農信社改革,並會同各市縣推進各中小銀行改革發展。但是,由於安徽省財力較為困難,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各級財政更是吃緊,提出基本上沒有能力去籌措資金,支持化解風險。經測算,全省支持化解中小銀行風險存在的資金缺口約563.37億元。
為了化解當地中小銀行系統風險,財政部安徽監管局建議,拓寬資本金補充渠道,這包括通過股權重組等方式優化資本結構,吸收優質民營資本入股。學習銀行同業的先進做法,結合資本充足水平和資本補充需求,制訂新型資本工具的發行方案,不斷完善資本工具的發行機制。
另外,國家已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增強中小銀行風險抵禦能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其增強「造血」功能,幫助渡過難關。目前2000億元用於支持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已經下達至地方,廣東近日成功發行了100億元專項債,用於補充4家當地銀行資本金。
財政部安徽監管局建議,加大配套政策支持,比如監管部門放寬財政注資的監管條件(如持股比例、參控數量等),支持財政部門或授權的出資人行使實際控制人職能。
根據《 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 》,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另外,財政部安徽監管局建議,完善不良貸款核銷轉讓政策,對已下遷不良、實質損失的大額貸款,難以達到核銷條件,無法通過核銷方式實現不良貸款快速出表,建議出臺針對大額不良貸款核銷的指導意見,對於確已實質損失,可以在撥備資源充足條件下準予核銷出表。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來源:第一財經)
【來源:大河財立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