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空降兵某旅組織戈壁空降訓練。鄧志強/攝(資料圖片)
70年前,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成立,一個嶄新的兵種——空降兵從此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
70年後,空降兵已從「一人一具傘一桿槍」的輕裝模式發展成為多兵種合成,能夠快速反應、遠程直達、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正向信息化體系化邁進的戰略突擊力量。
從「鐵腳板」到「摩託化」,再到「機械化」「信息化」……70年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關懷與激勵下,空軍空降兵這支肩負特殊使命的特殊兵種,迅速成長為一支能夠遏制危機、扭轉戰局的重要制勝力量。
70年接續奮鬥
1950年9月29日,中原腹地,秋高氣爽,幾架C-46飛機飛翔在藍天上。機艙內,空軍陸戰第一旅一營營長崔漢卿和其他61名戰友焦急等待著跳離飛機的那一刻。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跳傘訓練,這一天距空降兵成立僅過去了11天。離機信號發出後,62名傘兵果斷躍出了機艙。
組建11天就升空跳傘,這在世界各國空降兵部隊中都是絕無僅有的。對中國空降兵來說,這種英勇無畏的拼搏精神或許與生俱來。空降兵成立之初就帶著英雄的基因——來自全軍40多個軍級單位的5053名指戰員,全部是戰鬥英雄和功臣模範,這在中國軍隊中極為罕見。
不僅如此,空軍陸戰第一旅絕大多數幹部都是「高職低配」,全旅7個營長都要求由團級幹部改任。面對這樣的「降級使用」,曾經戰功卓著的英雄們卻都義無反顧、踴躍加入。
隨著使命任務的變化,空軍空降兵曾先後3次升格調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上甘嶺戰役中名震天下的15軍,於1961年加入空降兵部隊的行列,從此,這支英雄輩出的地面雄師插上雙翅,成為空中奇兵;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重點建設部隊,空降兵部隊的發展由此步入「快車道」;
2017年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空降兵體制編制煥然一新,重塑形成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體系,推動部隊向信息化多元合成力量體系轉型。
在空降兵官兵眼中,一次次的升格決不僅意味著編制和規模的擴大,更是重於生命的使命和責任。70年來,為了鍛造一支「全域直達、全譜介入」的重要突擊力量,空降兵在北國寒區中、在高原戈壁裡、在島嶼島礁上,在各種極端環境和特殊氣候條件下,一次次「從天而降」,砥礪「勝戰刀鋒」。
「從將軍到士兵,從男兵到女兵,部隊官兵普遍掌握兩種傘型、3種機型、5種地形條件下全裝傘降作戰技能,具備了全方位跳傘作戰能力。」空降兵部隊領導說,近年來,隨著空降兵與伊爾-76、運-20等大型運輸機部隊聯合訓練常態化展開,部隊成建制集群跳傘、大規模重裝空投能力不斷提升。
目前,空軍空降兵已經具備高空5500米、低空260米全裝傘降和重型裝備多件連投、帶彈空投、人裝同機同降能力,只要一聲令下,任務部隊即可快速反應、遠程直達,搶佔先機、奪控要域。
與空降空投技術進步相同步,一批批專用的空降兵武器裝備陸續進入空降兵部隊。今年5月,新型輪式裝甲車列裝空降合成旅,「飛行軍」再添「風火輪」;主戰圓傘、高空翼傘、低空傘、雙人傘等10餘種不同型號、性能各異的傘具相繼列裝部隊,使空降兵進入戰場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適合空降突擊作戰的步戰車、突擊車、速射炮相繼形成空降作戰能力;飛翔在萬裡藍天的武裝直升機、各種型號的運輸機也走進空降裝備行列。
70年砥礪奮進,70年風華正茂。中國空降兵已由初建時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擁有炮兵、航空兵、裝甲兵、偵察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的「飛行合成軍」,具備「隨時能飛、到處可降、降之能打、戰之必勝」的全方位作戰能力,一支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能夠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空降勁旅正快步崛起。
70年薪火相傳
「戰友們,加把勁兒啊,我們是誰?」「黃繼光!」今年7月19日深夜1點,在湖北麻城市閻家河鎮葉家灣的堤壩上,「黃繼光英雄連」宣傳骨幹張測揮舞著戰旗,給大家加油鼓勁兒。
從接到抗洪搶險命令到馳援最危險堤段,他們已經持續奮戰了29個小時,此時的00後戰士孫邵偉感到頭腦發沉、身體乏力,體能似乎達到了極限。看到那面迎風招展的紅色旗幟,喊著自己最熟悉的英雄名字,他瞬間有了力量,扛著沙袋加快了腳步。
面對艱險而繁重的任務,指導員吳健特意帶上一尊「黃繼光英雄銅像」隨連隊一起出徵。連長秦琪將印有「黃繼光英雄連」的旗幟插在了大堤的最險處,帶領部隊率先奮戰在固堤搶險的最前沿。
有人說,「隨手抓起一把空降兵的土壤,都能聞到英雄的味道。」「黃繼光英雄連」「上甘嶺特功八連」「黃麻起義紅三連」「常勝模範連」「勇猛穿插尖刀連」「英雄偵察連」;從戰火中犧牲的黃繼光、邱少雲到和平年代三入火海救人犧牲的戰士李道洲;從聯演聯訓中帶傷堅持完成任務的原「黃繼光英雄連」連長張宇、「上甘嶺特功八連」四班班長徐成,到揚威異國訓練場的「雷神」突擊隊、「空降排」參賽隊……一個個英雄集體和個人的名字,不斷被寫入這支部隊的英雄史冊,他們的精神也哺育和激勵著新一代空降兵官兵。
「祝華峰,現在我把這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交接給你。」今年4月22日,在「上甘嶺特功八連」組織的主官交接暨入連儀式上,一面彈痕累累、飽經戰火洗禮的戰旗從上任指導員雷晉武手中交接到新任指導員祝華峰手中。
八連有個傳統,每逢重大任務出徵,都會帶上這面鐵血戰旗,組織官兵面向戰旗宣誓,在戰旗上簽名,激勵官兵堅決完成任務。
5月中旬,一次高原跨晝夜負重行軍拉練中,嚴寒、飢餓、疲勞、缺氧以及隨時出現的「戰場」情況,不斷挑戰著八連新兵謝祖洋的極限,這讓他一度產生上救護車的念頭。然而,每每想到那面戰旗,謝祖洋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在最後的2公裡武裝奔襲中,此時體力已經嚴重透支的謝祖洋不甘落後,高舉連旗向終點衝去,到達終點的那一刻,他兩腿一軟直接摔倒在了地上,踐行了「即便是倒下,也要倒在終點」的出徵誓言。
70年追求卓越
今年6月,鄂北山區,空降兵某空中突擊旅一場空地協同進攻戰鬥演練拉開序幕。在一樹之高的雷達盲區,由偵察、武裝、運輸直升機組成的戰鬥編隊超低空飛往預定地域。
空中,武裝直升機近距火力支援;地面,突擊力量火速前推、搶佔陣地;水下,奇襲分隊悄然接近、奪控要點……面對戒備森嚴的藍軍陣地,紅軍展開空地一體立體攻擊。頃刻間,藍軍指揮所被炸,通信樞紐被毀,整個陣地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
戰鬥結束,演練指揮員、旅參謀長安猛說:「這一幕立體突擊行動,體現了我們這支之前只能地面進攻的部隊,已經脫胎換骨成長為一支空地一體、以空制地的突擊力量。」
70年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關懷下,這支英雄的部隊緊盯一流目標,凝心聚力,攻克難關,推動部隊實現由多元力量複合組成向多能模塊體系合成、由區域戰術配合向全域戰役突擊、由全疆使用向全域到達的跨越。
隨著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需要和使命任務拓展,在2017年軍隊力量規模結構調整改革中,空降兵部隊實現革命性力量重組、體系重塑。調整改革後的空降兵突出空降合成、空中突擊、作戰支援等新質力量建設,作戰部隊採取合成化、模塊化編組,形成了從單兵、單元到戰鬥、戰役等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空降作戰模塊,既利於兵種內部合成、重點備戰,也便於聯合作戰、抽組使用。
調整改革後的空降兵,指揮層級更加扁平化,作戰力量更加模塊化,支援保障更加專業化。整編當年,空降兵即以全新面貌參加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按照聯合作戰力量編成,以營基本作戰單元全程參演參閱,全流程全要素實施新體制下特戰引導、空降空投、突擊行動和強行保障等課題,檢驗展示了空降合成營的全新戰力。
一次次的創新,一次次的突破,讓改革重塑後的空降兵具備一流作戰能力水平。去年9月,在「中部-2019」演習中,中國空降兵參演部隊成建制實兵空中進入、實裝帶彈空投,著陸後快速機動突擊、精確摧毀目標,圓滿完成任務。外媒評論:中國空降兵全方位的空降訓練具有鮮明的特色,顯示出令人注目的威懾力。
蔣龍 戚勇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