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添新裝備!我國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正式列裝

2020-12-18 中國軍網

近日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

正式列裝空軍空降兵某合成旅

這款可以空投的戰車

讓部隊一著陸就有了

機動性和火力兼備的有力裝備

助推部隊的新跨越

視頻來源:央視《朝聞天下》

鄂北某訓練場

千餘名官兵莊嚴列陣

隆重舉行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授裝儀式

該車的列裝標誌著

空降合成旅已由組建擴編、

試裝試用進入到常態值班、

備戰打仗的新階段

空降兵又多了一隻

從天而降的「鋼鐵重拳」

授裝儀式結束

數臺新入列的輪式裝甲車

直接開赴訓練場

官兵們抓緊時間

進行人裝結合訓練

力爭新裝備形成戰鬥力

作為輕型裝甲裝備

該車具有戰略機動能力強、

火力打擊能力精、信息化程度高、

綜合防護性能優等特點

適用於我國主力機型進行空運空投

將成為空降兵遂行快速部署、

應急機動、空降突擊等任務的新型利器

據空降兵某部保障部助理員楊亮介紹

該型裝甲車裝上飛機能三件連投

跑得快,打得準,能下水,防護性能好

可以到高原、寒區執行

火力突擊、武裝偵察等任務

它的列裝提升了部隊全域作戰能力

新戰車的列裝

展現了空降兵裝備建設的一個縮影

今年是空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

空降兵武器裝備建設也走過了

70年的跨越式發展歷程

如今,一支能夠全方位快速機動、

在多種複雜地形條件下成建制空降、

具備聯合作戰能力的

「空中合成部隊」正在形成

(轉載請註明來源:軍報記者微信;資料參考: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微信公眾號、央視《朝聞天下》、我們的天空微博 等)

來源:軍報記者微信

編輯:毛志文 胡恬

相關焦點

  • 我國新型輪式裝甲車,正式列裝!
    「動在空中,打在地面」空軍空降兵是一支特殊兵種但著陸後缺乏重型裝備曾一直是個問題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 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 正式列裝空軍空降兵某合成旅 「天降神兵」再添「神裝備」 正式列裝 「飛行軍」再添「風火輪」 5月7日,鄂北某訓練場,千餘名官兵莊嚴列陣,舉行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授裝儀式。
  • 中國空降兵再添新利器,新型輪式空降戰車曝光
    那麼,我國空降兵又有哪些重火器呢?這個經典裝備可少不了,大家應該認出來了,它就是63式107毫米火箭炮。雖然看起來有些簡陋,談不上高科技,跟數位化更沾不上邊,但在其服役期間的幾十年中,卻屢屢創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至今,使用它的武裝力量遍布世界各地,堪稱火箭炮界的「AK-47」。
  • 新型輪式戰車列裝中國空降兵 構建一體化作戰體系
    【環球網軍事報導 特約記者 楊鐵虎】「飛行軍」再添「風火輪」。在空降兵喜迎成立70周年之際,5月6日,10餘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輪式裝甲車列裝空降兵某合成旅。2018年11月9日,中國空軍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展出4 X 4 輪式裝甲車。
  • 輪式裝甲車的優缺點
    隨著俄軍的BTR80/90、美軍的「斯特瑞克」、德軍「拳擊手」、解放軍的大八輪、法軍VBCI等輪式步兵戰車成為各個強國陸軍的主力裝備,輪式裝甲車輛一時間風光無兩,儼然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戰場新星。
  • 大山貓輪式裝甲車,來自南非的快樂,非洲南部一霸
    上世紀70年代,南非認識到自身防務對輪式裝甲車輛的需求,與其他國家研發輪式裝甲車不同,南非主要是針對自身的特殊情況,該國的周邊沒有強力的軍事力量,發展重火力輪式車輛不僅成本低廉,而且適合當地的地形條件,足以應付周邊局勢。
  • 令人期待的新裝備!法國軍隊追加裝甲車,謀打造一支全新陸軍嗎?
    現在全球的安全局勢有點混亂,許多國家不得不追加採購裝備,法國也必須居安思危了,在2020年9月法國大手筆採購新款裝甲車,新的合同要求向軍隊額外提供271輛格裡芬和42輛美洲虎裝甲車,將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開始交付工作。
  • 履帶式還是輪式,臺灣省地形地貌更適合哪種裝甲車
    M113於1960年研製成功開始生產,各型號總產量超過了8萬輛,是世界上產量最大、裝備最廣泛的裝甲車之一。臺軍引進的型號有M113A1、M113A2、M113A1陶式飛彈發射車、M125型81毫米迫擊炮車、M106型120毫米迫擊炮車、M577型指揮車等,總數量超過了1200輛。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朵朵傘花綻放,勝戰精兵天降——空降兵部隊某旅...
    南方某訓練場,空降兵合成營能力評估,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率領二營官兵一馬當先。精準落地、穿插前進、山地進攻、要點奪控……在餘海龍帶領下,二營以優異成績通過評估。這是「脖子以下」改革後,他們首次接受大考。二營六連是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
  • 從法國對潘哈德裝甲車的利用來看,輪式戰車能取代傳統坦克嗎?
    至於潘哈德製造裝甲車的歷史,其實在1904年就已經開始了,不過那的時候的裝甲車在本質上就是汽車加了裝甲和機槍,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設計。到了1931年的時候,法國陸軍決定裝備一輛新的輪式戰車,定位為可以在戰場上進行偵查及火力支援。
  • 讓巴西為其放棄美式裝備的依維柯VBTP-MR水陸兩棲輪式裝甲車
    之後巴西引入競爭,選擇和義大利依維柯合作開發輪式裝甲車,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還是殺雞儆猴順便敲打小弟?細思極恐。巴西和依維柯防務在本土製造新輪式裝甲車的合作推進很快,2010年至2011年期間就生產出16臺測試車輛。之後2012年8月籤訂了86輛的採購合同,2013年12月又追加了26輛訂單。2014年12月繼續追加60輛訂單。
  • 8輪裝甲車已經不香了?食人魚III型戰鬥裝甲車開始上10輪了
    作為享譽世界的裝甲車系列,瑞士的食人魚裝甲車在國際上得到了眾多用戶的一致認可,其綜合作戰能力廣受好評,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輪式裝甲車系列。實驗證明10×10的車體完全可以適應火炮,甚至將炮塔90°旋轉後裝甲車仍能高速越野,在整個機動性測試中裝甲車總共行駛了7500千米,證明了其可靠性。首個用戶是瑞典,該國在1997年得到了3輛,因為其用途不同,設計師給裝甲車安裝了不同的傳感器,擴大了內部空間,以及安裝額外的輔助動力裝置。
  • 雲豹裝甲車:臺灣未來主力輪型裝甲車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今日新聞》報導,鑑於近來南、東海局勢緊張,馬英九28日首度搭乘臺灣自製的雲豹裝甲車,前往政軍指揮中心參加「政軍兵推」,再次讓雲豹裝甲車成為鎂光燈焦點。雲豹八輪裝甲車正式名稱為臺灣步兵戰鬥車(Taiwan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TIFV),臺軍編號為CM-32,2005年1月11日由陳水扁親自命名「雲豹」。
  • 慶祝空軍空降兵成立70周年 神兵天降
    2018年7月27日,空降兵某旅組織戈壁空降訓練。鄧志強/攝(資料圖片)70年前,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成立,一個嶄新的兵種——空降兵從此走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70年後,空降兵已從「一人一具傘一桿槍」的輕裝模式發展成為多兵種合成,能夠快速反應、遠程直達、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正向信息化體系化邁進的戰略突擊力量。
  • 空降「多面手」解讀俄軍K-4386「颱風」VDV型防地雷反伏擊車
    ,它是在數種統一輪式裝甲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模塊化設計,發展出一系列車型,以取代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數量繁多的輪式車輛。其基型車為URAL-63055型6×6裝甲車。與「颱風」K系列不同,「颱風」U系列防地雷反伏擊車的外形更像一輛裝甲卡車,巨大的卡車頭令人印象深刻。除「颱風」K和「颱風」U兩大系列外,「颱風」家族還有不少小眾車型,「颱風」VDV就是其中一型。
  • 中國臺灣雲豹裝甲車
    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 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個大買主。不過,V-150為4×4裝甲車,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為此,臺灣陸軍的「陸軍戰甲發展中心」(簡稱「戰發中心」)於1988年開始了新型裝甲車的研製工作。
  • 臺灣軍工自行研製的步兵戰車---「雲豹」裝甲車
    "雲豹"戰車軍方代號為CM-32,是臺灣地區陸軍2005年定型的裝甲車。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不過,V-150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
  • 二戰時期的輪式坦克,生存空間雖然狹小,卻也是戰功顯著
    因此為了順應潮流,火力並不差的輪式戰車逐漸有了替代坦克的趨勢,也可以將它們看成輪式坦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現象其實早就已經出現了,並且應用的還算廣泛。與坦克並存的裝甲車,到什麼條件才能被稱作「輪式坦克」?「輪式坦克」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個詞彙,源於幾個歐洲國家裝備的新式武器,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傳統履帶的結構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輪式結構。
  • 對岸陸軍的雲豹裝甲車匆匆量產,火力薄弱!
    陸戰的王者是坦克,相信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但是還有一樣威力同樣很兇猛的武器同樣能夠在戰場上馳騁,並且在特定的時候能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它的靈活多變更是令人拍手稱快,這就是裝甲車。不過話說回來,坦克其實也是裝甲車履帶式裝甲車輛的一種,但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
  • 用輪子取代履帶,雲豹裝甲車的前世今生
    這種裝甲車重達25噸,與早期的CM-32/33最明顯的區別是炮塔,30毫米自動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都在炮塔頂部。另一挺7.62毫米機槍安裝在後甲板上,由後方的一名步兵通過艙門操作。軍隊計劃購買至少284輛CM-34步兵戰車。這種車基本上是老式CM-32裝甲車的升級版。CM-32和CM-34的最高公路速度都是一樣的,每小時120公裡,內部燃料的公路行駛裡程為8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