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山道人」未能破繭出圈,互動影視的未來在哪

2020-12-16 百家號

1905電影網訊《龍嶺迷窟》中令人著迷的角色,除了勇敢沉穩的胡八一、貧嘴又仗義的王胖子,當然還有充滿宿命感的搬山魁首,鷓鴣哨。伴隨著劇集熱播,一部以鷓鴣哨為主角的衍生劇《龍嶺迷窟:最後的搬山道人》也上線了。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故事形式——互動。

正劇《龍嶺迷窟》第7至9集的內容,講述了雪莉楊祖父鷓鴣哨前往西夏黑水城的往事。《最後的搬山道人》正依託於這段劇情,讓觀眾像玩遊戲一樣參與其中。鷓鴣哨的每次抉擇和動作變化,都由你來決定。第三章開頭鷓鴣哨的3個選擇,會導致6種不同結局。

「心中所愛」對應結局「浮生若夢」和「命染黃沙」,「搬山一脈」對應結局「萬念俱灰」和「人珠兩空」,「族人苦難」對應結局「心灰意冷」和「真相」。

在「浮生如夢」中,鷓鴣哨見到了等待他許久的紅姑娘,獲得圓滿愛情。

「命染黃沙」是搞笑版結局。鷓鴣哨也來到了湘西,等待著他的依舊是「紅姑娘」,結果扭頭一看,姑娘是馬施主扮的。

「真相」中,鷓鴣哨打開盒子見到了真正的雮塵珠,但並不能解開他們身上的紅斑。原來這一切都是鷓鴣哨搬山一脈先人青眼鼬布下的局。

「萬念俱灰」、「心灰意冷」中,鷓鴣哨斷臂,了塵被刺身亡。

「人珠兩空」,就是正劇的結局。

不同於《龍嶺迷窟》正劇中默認給定的結局,《最後的搬山道人》用6種結局滿足了觀眾不同的心理預期,帶來新鮮的參與式觀影體驗。互動,正在成為講故事的新潮流。

互動成為新潮流

全球流媒體平臺相繼入局

近年來,全球各大流媒體平臺都在發力探索互動內容。2018年底,Netflix推出《黑鏡》系列的首部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基奈》。故事背景設定在1984年的倫敦,電玩高手史蒂芬想根據一本名叫《潘達斯奈基》的奇幻小說改編出同名遊戲,卻造成了遊戲和現實世界模糊混亂。

觀眾需要替史蒂芬做出選擇:早餐是吃甜麥片還是玉米片?要不要接受老闆邀請進入遊戲公司工作?是否要告訴心理醫生有關他母親的遭遇?以及是否要服下同伴給他的致幻藥物?是否要殺死他的父親?

在國內,騰訊、優酷、愛奇藝、芒果TV等各大視頻平臺也相繼入局互動影視。《龍嶺迷窟:最後的搬山道人》由騰訊視頻和互影科技公司聯手推出。互影科技成立於2017年,陸續上線了《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明星大偵探》衍生互動劇《頭號嫌疑人》等互動影視作品。

而真正將互動影像帶入大眾視野、並向資本證明其價值潛力的,是2019年初於遊戲平臺Steam上線的《隱形守護者》。

這是一款諜戰類互動影視遊戲。玩家扮演的主角肖途是一名地下黨員,自1939 年從日本回國後便被組織安插到日本駐滬領事武藤志雄身邊,開始了在上海灘波雲詭譎的潛伏生活。遊戲中,「你」將被迫在國民黨軍統、日本人、本地幫派等諸般勢力之間,巧妙周旋、左右逢源。

該遊戲一度登上Steam全球熱銷遊戲榜榜首,豆瓣評分達到9.7。終章更新當日近十萬人擠進伺服器,造成伺服器宕機超過兩小時。《隱形守護者》內容統籌安瀾悠然表示,這款遊戲成功的核心,就在於能夠滿足大家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能夠讓人沉浸其中。

互動故事的魅力

吸引注意力的新手段

世界第一部電影問世以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從計算機特效到綠幕技術、從4K到48幀和120幀,再到如今的AR、VR,新技術不斷推動著影視市場的發展,並拓展著影像藝術的表達邊界。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剛告訴《中國電影報導》:「新媒體最主要的特徵其實就是交互性,這種內容形式早就有了,例如虛擬實境遊戲(VR遊戲)。我們國內互動作品起步比較晚,現在由於視頻網站的帶寬等技術支持越來越成熟,影視劇也開始採用這種形式。」

陳剛提到,一些傳統影視劇也曾包括不同的劇情進展,例如《羅拉快跑》採用了三段式結局,探討了人生選擇的多種可能。只是在交互影像作品中,選擇權真正交到了觀眾手中。而從故事類型來說,懸疑推理更加適合交互形式,讓觀眾參與推理的過程。

對於娛樂行業來說,互動正在成為博取觀眾注意力的新手段。Netflix產品副總裁託德·耶林對媒體表示:「我們希望在電影電視敘事方面不斷創新。」流媒體平臺為了吸引付費會員,需要持續生產能夠引領潮流的優秀作品——關注度的喪失,顯然是致命的。

相比傳統作品,互動劇能夠提供新鮮的「私人訂製」,每個人觀看的路徑和結局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交互選擇,都要依靠觀眾手中的智能設備實現。

對於觀眾來說,影視和遊戲的邊界變得模糊。不過正如騰訊視頻首部真人戀愛互動劇《拳拳四重奏》製作人哈鵬所說,如同當年電影加入彩色和聲音,互動是一種體驗的升級和疊加:「體驗的是遊戲還是互動影視不重要,只要能打動觀眾就OK。」

互動影視的未來

主流觀眾能否接受?

即使行業投入正在激增,互動的參與者仍然有限,也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爆款。

與其說《黑鏡:潘達斯基奈》是一部衍生電影傑作,不如說它是一部噱頭十足的互動宣傳片。豆瓣上獲贊最高的影評寫道:「形式大於內容,情節本身表達也過於直白和簡單……作為遊戲娛樂性太差了,作為電影情節過於粗糙,只能算是一次嘗試。」

而《龍嶺迷窟:最後的搬山道人》豆瓣頁面上的評價人數只有6000多人,與網劇《龍嶺迷窟》的12萬評價人數也相去甚遠。

陳剛認為,互動形式確實和一些觀眾的觀影需求有矛盾之處:「商業電影的經典敘事方式,是讓你沉浸其中,達到忘我的效果。觀眾已有的觀影經驗是沒有自主性的,期待被引領著往前走。比如我們看希區柯克的電影,期待看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轉變,不希望停下來要自己選。尤其對於不玩遊戲的觀眾,就很不習慣這種形式。」

互動會造成對敘事的打斷,但這不代表完全沒有發展空間。《最後的搬山道人》監製鵾鵬提到:「其實彈幕最開始出現的時候,也被認為是影響觀看的,不能讓所有人適應,但現在已經是年輕人的習慣了。」

戀愛互動劇《拳拳四重奏》在1001(騰訊首款互動閱讀APP)上線之後,獲得了很多未滿18歲觀眾的滿分評價。出品人徐鯉由此認為,對於互動劇這樣一個新興事物,90後、00後年輕人群對其有著天然的高接受度。

儘管目前仍然有種種局限性,互動影視作為講述故事的新手段,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之中。毫無疑問的是,互動能夠為觀眾帶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正如Netflix產品副總裁託德·耶林所說:「我們只是剛剛開始觸及互動劇表述故事方式的表面。就像選擇舞伴一樣,說不定未來你也可以選擇各種潛在的好故事。至少,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你,而不是別人。」在5G逐步商業應用的背景下,互動影視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從《黑鏡》到《最後的搬山道人》, 互動影視發展到哪了?
    而騰訊視頻前日上線的《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以下簡稱《最後的搬山道人》),正是國內影視人對互動劇探索的最新嘗試。2018年聖誕節,Netflix上線了獨立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這是交互式電影第一次進入網絡時代的主流影視圈。電影中設置了多達30個劇情分叉選擇點,觀眾替主角做出的不同選擇組合最終會導向5個大方向下的十幾種不同的結局。
  • 自主選擇劇情線的互動劇《最後的搬山道人》上線,讓你體驗導演快感
    怎麼玩 開啟上帝視角,決定主角命運 據了解,《最後的搬山道人》加入分支選項、動作模擬、QTE 等多種互動玩法,共有 6 個支線結局,單線體驗 60 分鐘,總體驗時長 121 分鐘。由於本劇的主角是鷓鴣哨,互動環節主要體現在鷓鴣哨人物主線上。
  • ...互動劇|最後的搬山道人|龍嶺迷窟|黑鏡:潘達斯奈基|拳拳四重奏|...
    △《最後的搬山道人》章節國內外互動劇的創作,從一開始便承載著受眾對沉浸體驗的探索和欲求,並隨著媒介的變化趨新和短視頻的崛起展現出風起之勢。國際賽道穩耕,從聯動到獨立1967年,史上首部互動影片《自動電影》在線下影院誕生,但囿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互動」體驗並不太佳。
  • 互動劇的關鍵,不是「互動」,而是「劇」
    2019年,互動劇被眾多資本認為是影視行業的新風口。騰訊、愛奇藝、優酷、芒果TV等視頻平臺先後湧入。  愛奇藝不僅上線了《他的微笑》等作品,還大力試水互動營銷領域,陸續推出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互動預告片和唐探宇宙互動視頻。未來,愛奇藝還將打造「互動視頻平臺」(IVP),推動互動視頻進一步規模化生產。
  • 互動電影成觀眾新寵,這3部作品比黑鏡評分還高,神腦洞令人驚嘆
    近年來,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觀眾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只是觀看導演和演員安排好的戲碼,想著摩拳擦掌親自上陣,於是,互動劇就由此誕生了。早前Netflix推出《黑鏡》系列的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基奈》,讓許多觀眾接觸到這個新奇的影片互動,如今,有許多不錯的互動劇推出,評分甚至比黑鏡還高。隱形的守護者《隱形的守護者》上線Steam平臺初期,立馬收穫92%的好評,這大概是國內最早火出圈的真人互動劇。
  • 從《黑鏡》到《龍嶺迷窟》,互動影視劇還有多少可能?
    而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段,國內首部院線互動電影《黃金瞳》也正式官宣進入籌備階段,從小螢屏走向大銀幕,不禁讓人好奇持續火熱的「互動影視劇」未來究竟還有多少可能?與以往觀眾通過點按手機屏幕或電腦屏幕下的選項進行互動不同,《黃金瞳》不僅延續了院線電影的大銀幕觀看體驗,同時觀眾只需通過手機等設備或院線智能終端上的app來決定劇情走向,而影片每一步的劇情走向將按照大多數人的選擇而發展。
  • 豆瓣評分8.2,互動劇《後的搬山道人》允許觀眾選擇劇情發展
    從前互動電影藝術形式的誕生到《最後的搬山道人》的流行,是否意味著一個出口到來?由《最後的搬山道人》由高偉光飾演鷓鴣哨子,辛芷蕾飾演洪谷,高雄飾演遼瀋大師。《龍嶺迷窟》第7-9集的記憶情節是這部互動劇的主要素材。
  • 資本搶灘,互動劇「群雄逐鹿」|深鮮企劃 ·「小劇種」
    隨著優愛騰芒頭部長視頻平臺,以及主打二次元文化且有出圈之勢的B站先後腳布局互動劇市場,這一新興的劇集類型獲得更廣泛層面的關注。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互動劇用戶規模超過4000萬,預計未來兩年將以73.2%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2020年用戶規模有望突破1億。可以預見,一場新賽道上的戰役已經打響。
  • 國產真人互動電影《深海》登上steam熱銷榜,舞刀弄影開啟互動影視...
    )北京】3月8日報導3月6日,由舞刀弄影研發、魯南舒爾佳聯合出品的國產真人互動電影《深海》在steam上正式發行。《深海》中共設計了2條故事主線、15條支線、接近50個互動點和25個結局,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深度調查記者的故事,觀看者將以男主角的身份進入影片,與犯罪團夥鬥智鬥勇,解救出被綁架的女朋友。
  • 幫影視「出圈」!細數那些電影中的宣傳新出路
    《大理寺日記》成為近期「出圈」案例1905電影網專稿 對於早已習慣了用千萬預算做一部大製作電影宣傳的影視工作者而言,如今需要「轉型」用百萬做動畫劇集的宣傳,且甲方只是給出了一個寬泛的要求——出圈,實在有些沒有頭緒。
  • 和角色共同成長,楚月的「破繭」之路
    金靈初入職場,在法醫的職業道路上還處於成長期,但她大大咧咧和充滿正義感的性格讓身邊的人被她所吸引。在案發現場,金靈在對受害者進行屍檢和判斷屍體的溫度以及罪案現場的氣溫環境時,呈現出的青澀稚嫩,惴惴不安這些小的細節點,都詮釋出了她在飾演一個新手法醫的角色設定。
  • 劍來:搬山猿失寵,紅娘田婉正式上線,陳平安險些被她套路!
    曾經有人說,想知道同桌吃飯的人當中誰更有實力、地位更高,就要看他們在酒桌上的表現,嗓門最大、表現最活躍的往往不是最有實力的,反而是溫聲細語、進退有據的人更加高深莫測。而如果要把正陽山和清風城看作是一場必吃的酒席,那麼誰才是這個席上最值得陳平安和劉羨陽關注的人呢?
  • 品牌植入玩嗨了,《以家人之名》盡顯影視廣告出圈魔力
    2020 年,「出圈」一詞從追星粉圈擴展到營銷圈,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品牌關鍵詞。如果盤點優秀的「出圈營銷」案例,與《以家人之名》的商務植入廣告方大楚長歌影視攜手的專業口腔護理品牌usmile必須擁有姓名。早就今年618,usmile就與大都會博物館大玩跨界,打破固有圈層,狂刷年輕人好感。
  • 淺談影視作品「出圈」引發的「漣漪效應」——從電影《八佰》的...
    影視是當代大眾文化的重要內容,但又有超越其外的價值,經常發揮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引擎」意義。近年來,影視作品「引爆」的文化事件和現象逐漸增多,再一次說明了這一點,也給人不少啟發。電影《八佰》上映後,上海的四行倉庫紀念館迎來了一波參觀熱潮,許多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曬出了自己前往紀念館「打卡」的照片,那面布滿彈孔、滿目瘡痍的高牆成為眾多「打卡」照的中心畫面。
  • 天府總部商務區:未來城市新中心破繭而出
    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已現輪廓。樓下的廣告牌上寫著:「面向世界的中央商務區,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這是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天府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對這片區域的明確定位。東側名為望山廊,東,可遠眺龍泉山,西側是人字綠廊,可遠望雪山。同時,天府總部商務區還在「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建築」三個方面不斷強化公園城市內在表達。在「綠色交通」方面將有8條地鐵線過境,設有20個站點,軌道交通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裡2.8公裡,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未來天府總部商務區公共運輸出行比例可以達到85%。
  • 怒晴湘西:老洋人與花靈之死另有隱情,到底是誤殺還是搬山詛咒
    怒晴湘西:老洋人與花靈之死另有隱情,到底是誤殺還是搬山詛咒近日受大家喜愛的盜墓版本的電視劇《怒晴湘西》就要迎來大結局了,劇中不少大大小小的角色都接二連三的領盒飯了,本來搬山一族人就少,傳到鷓鴣哨這一代就剩這麼三個人了,還在瓶山也犧牲了,這下好了搬山就只剩鷓鴣哨一人了,在劇中大家都知道老洋人的死是因為替鷓鴣哨擋下六翅蜈蚣
  • 我對B站的一點個人建議:不僅要「出圈」,也要「入圈」
    過去幾年,B站一直在努力「出圈」:它對自己的定義,以及外界對它的印象,都已經遠遠跨出了「二次元社區」,向著「中國的YouTube」邁進。毫無疑問,B站的「出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用戶基數日益增大,對主流人群的吸引力越來越高。進入 2020 年,B站跨年晚會、疫情期間的宅家創作、《後浪》演講等等,都引發了熱烈的大眾話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