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巴洛克的藝術影響從義大利迅速傳向北歐。這一時期佛蘭德斯的藝術家魯本斯以其成熟的畫風、異常豐富的色彩、充滿動感的構圖以及血肉飽滿的女性形象等佔據了北歐巴洛克藝術的最高峰。他的弟子凡 戴克則在肖像畫上大施身手。在荷蘭,倫勃朗幾乎無所不為,肖像畫、歷史畫、風景畫以及神話與宗教題材的畫都有其卓爾不群的手筆。另一位荷蘭大師維米爾則在畫面上創造了令人信服的心理氛圍無與倫比的光的效果。在其身後,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以及建築景觀畫等都成為荷蘭巴洛克藝術中的重要題材。
代表人物:
薇艘光國繪畫課堂
彼得·保羅·魯本斯(1577—約1640)
彼得·保羅·魯本斯,教名伯多祿·保祿·魯賓斯,17世紀佛蘭德斯畫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節。魯本斯是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
他最初的畫作仍然沒有完全脫離青年時代的浮誇矯飾的風格;義大利之行中,他臨摹了許多繪畫藝術大師的作品,模仿他們的畫作風格,並從中逐漸學習到了一種古義大利革新主義的藝術傾向,但直到這時,他仍然在正確的道路的周邊徘徊。然而,生活中的大量充實的積累鑄造了他強悍的個性,這種現實主義的個性源於佛蘭德斯,融入了他罕見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像中,體現在他巴洛克式的繪畫語言裡,得益於這眾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他在作品中創造出了一種充滿生機、熠熠生輝藝術表現形式,既迎合了天主教廷反改革的口味,也滿足了歐洲的王公大臣們的英雄主義情結的需要,這一點在他的宗教寓言故事畫和異教寓言畫中都有體現。
魯本斯作品欣賞:
魯本斯《自畫像》布上油畫 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
魯本斯《聖凱薩琳的殉難》(1615)布上油畫 法國裡爾美術館
魯本斯《公牛》素描 (1618-1620)24*44cm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1606-1669)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倫勃朗早年從師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畫作題材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領域。
倫勃朗光線是一種普遍而善用的光線,用精確的三角立體光,勾勒出人物的輪廓線,讓其餘部分隱藏於光暗之中。給人以穩定莊重的感覺。
倫勃朗的油畫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倫勃朗對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獨到地運用明暗,他靈活地處理複雜畫面中的明暗光線,用光線強化畫中的主要部分,也讓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他這種魔術般的明暗處理構成了他的畫風中強烈的戲劇性色彩,也形成了倫勃朗繪畫的重要特色。
倫勃朗作品欣賞:
倫勃朗《監獄中的聖保羅》(1627)板上油畫 73*60cm 私人收藏
倫勃朗《自畫像》(1629)
薇艘光國繪畫課堂
倫勃朗《在伊默斯的晚餐》(1629)37*42cm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