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一則新聞曝光北京一處廢品收購站院內曬了一地的文胸,廢品收購站的工人不停地在分揀舊文胸。廢品收購站負責人回應稱,廢品站文胸大多是從北京的大專院校以5毛每斤的價格回收。這則新聞一曝光,很多人擔心這樣的舊胸罩將用在何方。是否會回收二次利用呢?下面財經新知就來為你揭秘!
攤主保證衣服「沒問題」 看見城管馬上跑
每天清晨,在一家工地門口都會熱鬧非凡,由於幹活的工人多,這條街自發形成了一個早市,除了賣早點的,還有專門賣服裝的,而是全是二手貨。長袖 T恤幾塊錢,男士皮鞋25元,聽著是真便宜,可當記者走近挑選時,才聞見衣服和鞋子都有一股嗆鼻子的怪味,不少衣服發了黴,看著髒兮兮的。攤主表示,衣服的來源絕對可以放心,因為這些都是她自己從大學生那裡收購來的,保證衛生,之所以發黴是因為前天下雨,衣服被淋溼了,曬曬就沒味了。
和記者說的天花亂墜,可見了城管隊員女子卻撒腿就跑,今年上半年,北京城管監察部門的執法人員多次對售賣二手衣服的行為進行治理,已經查抄了上萬件違法銷售的舊衣服。來歷不明的舊衣服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舊衣物在回收、洗滌、消毒和存放過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會攜帶細菌,引起人們過敏甚至中毒。 由於無照經營,城管隊員暫扣了商販們的舊衣物。
舊衣物收購 不問後果只管買賣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網絡成了收購人獲得舊衣服的重要渠道。進入各大論壇,隨處可見「高價回收」、「上門回收舊衣服」的帖子,記者隨機撥通了幾家公司的電話。收購人表示,冬裝貴一點,夏裝便宜,冬裝棉服羽絨服3塊5塊的,好一點的羽絨服10塊,剩下的話就是3件一塊。還有的收購人表示,一塊錢一公斤舊 衣服。
舊衣服的價格參差不齊,成色好的羽絨服棉服可以賣幾塊錢,品相不好的則要論斤賣,不過不論好壞,只要居民肯賣,收購人都可以回收。當記者詢問收購之後的衣服將如何處理,收購人表示這是秘密。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北京各個社區進行走訪,在一家老舊小區門口,收廢品的男子告訴記者,他就回收舊衣服,不管是居民穿壞的還是學生們淘汰的,件數質量不限,越多越好。牛仔褲、白襯衫、T恤、毛衣,這名男子什麼都收,甚至連穿過的內褲、內衣和襪子也可以回收。
原來,廢品收購站並不直接賣舊衣服,而是批發給專門收購的人,一位知情人向央視記者透露,收舊衣服在圈裡又叫「賣大布」,「賣大布」可不是賣衣服,而是另有它用。
舊衣集散地 分揀出貨有蹊蹺
據知情人透露,收來的舊衣物通常做成黑心棉,多用於床墊子。按照我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生活類纖維製品是嚴禁使用廢舊服裝製作的。按照知情人提供的線索,記者先後走訪了三家舊衣服回收站,可得到的答覆都是,回收站只批發,不對衣服進行任何處理。
暗訪時有人向央視記者透露,想搞清楚舊衣服的用途,可以去舊衣服的集散地看看。集散地位於房山區竇店,廠房佔地近千畝。走進廠房,記者看到二十多名工人正在給舊衣服進行分類,廠房內沒有任何洗滌和消毒設施,而由於天氣太熱,六臺大電扇嗡嗡作響,被吹起來的灰塵讓廠房瀰漫著嗆人的黴味,工人們戴著口罩 擠在像小山一樣的舊衣堆裡,熟練地將衣服分類。
工人們將舊衣服分成三類打包:白色,彩色和深色,央視記者向工作人員詢問分類的用途,負責人稱他們只是分類然後批發出售,其他一概不知。雖然同樣也是說不知道,但記者觀察發現,這個集散地另有蹊蹺,因為來這裡拉貨的都是外地牌照的貨車。
為了弄清楚舊衣服到底用來做什麼,央視記者決定跟隨一輛大貨車前往河北繼續調查。中午12點,司機將車開出工廠,貨車一路在京開高速上行駛,經過一 個多小時,貨車從河北省界鄚州出口駛出高速。鄚州出口位於河北省任丘市,但司機並未在任丘市區停留,而是七拐八拐進入了一個村子,隨後消失在了一條胡同裡。
舊衣物粉碎出售變身「原料」
跟隨這輛運舊衣服的貨車,央視記者最終到達的地點是河北省安新縣劉李莊村,而所到之處都是成堆的舊衣服,甚至牆頭上也都堆滿了。街面上的碎衣屑和垃圾裹在一起,看起來十分噁心。而來到村河邊,景象更加令人害怕,所謂的河已經看不到河水,河面和河堤全部被綠苔和髒衣服覆蓋,現場充斥著令人窒息的惡臭。 隨後,記者來到河邊一家正在加工舊衣服的作坊。
作坊裡面的環境比河邊還要糟糕,粉碎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場院裡所到之處全是粉塵,再加上纖維被高溫灼燒的糊味,記者被燻得幾乎睜不開眼睛。碎末橫飛,上百件舊毛衣幾分鐘就被壓成了碎渣子,這些碎渣子每270斤打成一捆出售,批發價是每噸1150元,比舊衣服的原料進價貴了近一倍。老闆告訴記者,別看他加了一倍價錢,可這碎渣子很好用,毛絨玩具,棉被、褥子都可以填充。
老闆介紹,他們生產的叫做「花料」,是拿碎毛衣加上彩色舊衣服做的,村附近也有做「白料」和「黑料」的,價格也不盡相同。隨後央視記者來到任丘市青塔鄉婁二村,看到生意上門,老闆熱情的推銷起來。老闆表示,所謂「黑料」就是用牛仔褲或深色衣褲打出來的碎渣子,花料是用彩色衣褲粉碎製成,而「白料」是指專用白衣渣子製成的碎料,黑料、花料、白料價格從低依次到高,從1000到1800元不等。
央視記者走訪了附近三個村子,發現這些小作坊每家每天的產量都在2-3噸,他們專門從大城市批發舊衣服,然後按照不同顏色分類加工,部分紡紗廠和棉被廠就從這些作坊購進髒衣服打碎而成的填充料,製作成棉被、毛絨玩具等進行出售。
問題棉褥」現身批發市場
央視記者來到北京市海澱區盛宏達批發市場,在床上用品廳,記者發現了一種售價極其低廉的棉被和床褥,被褥加起來才33元。老闆直言不諱的告訴記者, 這就是所謂的黑心棉被。老闆說,這種被子他是由廠家直接送貨,不是每家店鋪都敢賣,只有部分批發市場有貨,由於擔心顧客來找,這種被褥一旦售出概不退換。記者花30元購買了一套,拆開被套,裡面全是黑色的填充物,和之前暗訪加工廠時做對比,這套被褥更接近於用深色衣服打出來的「黑料」,是價格最為低廉的一種填充料。
2014年7月25日,記者跟隨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工商所的執法人員對轄區的商鋪進行隨機抽查,在北京市人民醫院後門的一家雜貨鋪內,執法人員發現了問題棉被。老闆說這些被子是他幾個月以前從批發市場進的,平時主要賣給民工或醫院陪床的護工,並不作為主要經營。由於商品涉嫌存在質量問題,執法人員對這些棉被進行了暫扣。隨後執法人員將棉被送到國家紡織及皮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驗,檢測結果顯示棉被為不合格產品。
專家:應引導舊衣物「地上」回收
舊衣物本來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但由於種種原因,數量巨大的舊衣物沒有發揮良好作用,反而成為「黑心棉」、「問題填充料」的重要來源,而且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廢品收購人先從社區、學校、工地等地方收來舊衣服,然後批發給中大型的廢品中轉站;在這些廢品中轉站,一些成色較好的舊衣服首先被商販們買走,擺攤進行二次出售;剩餘無法銷售的被送往舊衣服集散地;在集散地工人們按照白、彩、深三種顏色對舊衣服進行分類,並分別出售給對應的小作坊;小作坊進貨後 同樣按照顏色粉碎並將舊衣服加工成填充料;部分紡紗廠、棉被廠再從作坊進貨將填充料製作棉被、手套和毛絨玩具等;最後這些劣質商品流入各大城市的批發市場,並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專家表示地下產業鏈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對於舊衣服循環利用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致使正規企業在進行回收、清洗、消毒處理時成本過高,但二手服裝本身又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這就給不法企業留下了可乘之機。
二手服裝雖然不能做成棉被等生活用品,但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建材內裝材料、造紙業等原料,由於缺乏嚴格的規範標準和監督管理機制,舊衣物從回收源頭就流向了地下產業鏈,這種無序流轉形成了惡性循環,破壞了舊衣回收行業的發展。
來源:CCTV
——————————————
財政新知 微信號:caijingxinzhi
當前最具力度、趣味的財經類自媒體帳號,為你打撈最新、最具價值的財經訊息,試圖構築個性化、定製化的商業資訊與交流平臺。有趣、有料、有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