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想學畫畫的人
都置頂了「中國美術精選」
耳朵的各個部位造型彎曲又相互穿插,結構看起來比較複雜。耳朵的結構主要有三部分,外耳、中耳、內耳。主要的形體結構,闊邊、耳輪、環繞耳朵的耳甲腔、下部的肉組織耳垂,選圖於二道入口的對耳屏。內緣在而上部分形成「Y」字形的小岔口,對耳屏的下面有一個小槽口正好處於耳道口的下方。耳輪上不的外側弧線上的小結點被稱之為「達爾文之點」。
耳朵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殼狀,其輪廓呈C型,上寬下窄,中央是一個凹形碗狀體。耳部主要由耳輪、對耳輪、耳屏、三角窩和耳垂等幾個部分組成。
耳輪:由於耳輪的外部形態呈現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的感覺,所以耳輪外輪廓交界線從上到下的粗細、深淺和方圓節奏就要給予重視,並且還要在耳輪上分出交界線、反光、灰面和亮面等。
三角窩:耳朵上部的三角窩多數處於暗部中,所以在對耳輪上所形成的投影形的起伏變化就要給予高度重視。
耳屏: 耳屏、三角窩和耳道在空間上比耳輪、對耳輪和耳垂靠後,為了拉開耳朵前後的空間,我們要適當減弱靠後部分的黑白對比,在刻畫上還要注意主次和虛實關係。在表現對象耳垂時,無論厚薄都要表現出耳垂底部的交界線、灰面、亮面以及反光。
正面中的耳朵在表面是處於遠處,但假如你睜大眼睛去觀察,即使是處於暗部裡邊,耳朵的內容我們還是可以看的清楚的,大家都知道,繪畫是需要藝術處理的。假如你把遠處的部分也都刻畫的清晰明了,面面俱到。那還談什麼處理?所以正面和四分之三角度中的耳朵,只要把特徵和穿插關係交代準確,然後再把對比減弱使其虛一些退到遠處,畫的「爽快」一些就行了。注意:(一般是暗部一一虛,亮部一一實。「主體」一一實,「次體」一一虛。近一一實,遠一一虛)。
通過對形體交界線、反光、灰面和亮面的刻畫,就能較好地塑造出體積感。因為耳朵上方的三角窩多數情況下都會含在暗部中,所以對耳輪上的受光面、灰面、交界線以及反光和投影等都是我們刻畫的重點。相比耳輪、對耳輪和耳垂,耳屏、三角窩和耳道在空間上比較靠裡,為了拉開它們之間的前後空間,我們在塑造時就應適當減弱靠後部分的黑白對比。並且,耳屏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兩個鼓包,它是由兩個突起組成,因此要通過表現交界線的細微變化以體現其體積。耳垂有厚有薄,但無論厚薄都要通過畫出其底部的交界線、弧面、亮面和反光來體現體積感。另外,耳垂前面與頭部銜接的部位並不是已調簡單的直線,它的起伏轉折還需根據不同情況認真表現。
耳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虛下去的的同時,如何塑造好耳朵這個形體。可以從耳朵幾處軟骨、耳垂與臉頰的關係、以及耳朵的外圍形體,小編覺得最重要能體現耳朵形體的是耳朵外輪廓裡面的那一條結構線。
▽耳朵側面
▽耳朵正面
▽耳朵3/4側面
首先,雖然每個人耳朵的外形特徵各不相同,但結構卻基本一致。並且,當頭部平視時耳朵是斜著的,總體傾斜度與鼻梁近似。其次,因為耳朵大部分是由具有彈性的軟骨組織構成的,外部形態呈現方中有圓、圓中帶方的感覺,所以耳朵的外輪廓一定要畫出體積感。
1. 該角度能夠看到內耳孔,起形時注意該處形體的穿插關係。
2 . 耳朵結構複雜,受光源影響會形成很多小灰面,表現時注意這些灰面在色調層次上的變化。
3 . 把握耳朵幾處色調較深的暗面,不能畫悶。
4 . 調整明暗交界線和投影線,使它們的起伏變化和耳朵的結構密切的聯繫在一起。
正面俯視角度耳部表現規律: 俯視的耳朵整體高度變短。內外耳廓、耳窩等的頂面增大,底面消失或變小。整體透視有向下的趨勢,上寬下窄。
半側面角度耳部表現規律:半側面耳朵的寬度最大。內外耳廓亮面變窄,暗部變寬。三角窩及耳窩的立面增大,面積增大。
全側面角度耳部表現規律:側面的耳朵整體變的更窄,呈長方形。三角窩及耳窩的立面進一步增大,內外耳輪、耳垂、耳屏的側面進一步減小,注意內外耳輪前後空間關係產生的虛實變化。
男性對象:男性耳朵輪廓明顯,塊面轉折感強烈。明暗對比較為強烈,耳朵較為厚實。
女性對象:女性的耳朵輪廓較為柔和,穿插交界處基本平滑柔和。耳朵豐滿,明暗關係微弱。
閱讀原文可看老師範畫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