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先前的作品,很少有機會能在中國大陸上映。2010年的《盜夢空間》這也許是大部分中國觀眾第一接觸諾蘭,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電影具有特別的意義。
奧斯卡提名外加IMDB影史前十名,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講,這樣的榮譽,不可想像。在影片之中,萊昂納多潛入他人夢境之中盜取信息的大膽的設定,龐大的架構,極具衝擊力的畫面與配樂,在複雜的情節背景下,影片卻有著極好的節奏感和清晰的敘事,我們也被一步步引導到了一層層的夢境中。看不見盡頭的迷宮迴廊,築夢師構建的宏大的虛幻世界,一個從始至終不斷旋轉著的陀螺。好不容易在一個場景中站穩腳跟時周圍的景象又都瞬間坍塌。結尾時柯布一臉茫然無措地走在機場上,正如看完電影的我們一樣。
一切驚心動魄都恍若隔世。認真看諾蘭電影的人會漸漸發覺,不論任何題材,他的故事始終貫穿著「愛」的內核。柯布手上的戒指意味著與茉兒的愛情,也是真正區分現實和生活的圖騰。出生入死之後的收穫也是回歸平淡,與孩子相重聚的美妙人生。大多數人就像夢境中那些行色匆匆的冷漠人群,常常無暇停下腳步去看看眼前的城市思考現實與虛幻,諾蘭也許正盼望著人們去找回那份生活中的溫情。
諾蘭最為經典的作品,莫過於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時隔八年,諾蘭宣布重啟蝙蝠俠電影。我相信那一年的他付出了巨大的勇氣和誠意。原本熄火的黑暗騎士,也終於熱血重燃。人們不禁驚嘆「超級英雄」這種爆米花式商業電影居然還能這樣拍。見證一個平民英雄從黑暗中一步步崛起、走向光明。震撼之餘,思考與激勵也真實地刻在了心中。
《俠影之謎》可以說是講述韋恩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故事。童年的他站在父母橫屍的街道上茫然無措,後來的多少年裡他一個人探尋著自己的前行方向與是非善惡觀,也不斷克服心中的恐懼並使之化為力量。Batman最終從黑暗中誕生。縱使最後韋恩宅邸被焚毀,如管家所說「韋恩家族的精神不僅在於磚塊瓦礫」。韋恩的父母對韋恩深刻的愛,瑞秋、管家、戈登這些人在不同時期對韋恩造成的不同影響。這部影片所承載的遠比你想像得多。最難忘的莫過於那段先後從韋恩的父親和管家說出的話:「Why do we fall,Bruce?——So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黑暗騎士》是系列作品中的巔峰,也是公認的任何其他英雄題材電影都難以逾越的高山。蝙蝠俠因為瑞秋的內心掙扎、哈維丹特的正反面、小丑的哲學。《The Dark Knight》將法律與犯罪、社會與秩序進行了更深意義的展現。韋恩不斷陷入迷惘,電影也不斷拋出關於人性良知的抉擇問題,觸碰我們內心的底線。一個人的墮落究竟需要怎樣的催化?混亂的源頭究竟為何?很多人會因為影片的黑暗基調和深沉的思考層次望而卻步。這確實不是一部輕鬆愉快的電影,卻是你絕不應錯過的偉大之作。
整部一年級最閃耀的那顆星,無疑是小丑——希斯萊傑。醫院爆炸的臨場發揮、與蝙蝠俠對峙時的癲狂形象、拍攝時毫不躲閃地吃下貝爾的真拳頭。很多人說希斯萊傑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換來了如此的天才表演。唯有親身觀影才能體會到小丑那淋漓盡致的演繹。而在《黑暗騎士》即將上映的日子,他服藥過量而英年早逝。有人猜測他入戲太深難以自拔。不管原因為何,他留下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永遠地離開了人間。唯獨這一部影片,我堅信它的主角,不是蝙蝠俠貝爾,也不是導演諾蘭,而是那小丑希斯萊傑。
《黑暗騎士崛起》,信仰、理想、崛起,從《The Dark Knight》到《The Dark Knight Rise》,我們看見的是一代英雄的Rise。之所以崇尚蝙蝠俠,無非是他從一開始便沒有任何超能力,他在黑暗孤獨的環境下自己選擇了抗爭,而萬貫家財不過是他實現理想的工具——哪怕失去所有之後,他也一個人歸來。
安妮海瑟薇飾演的貓女是本片一大亮點,漢斯季默將前作中曾經出現的音樂進行高質量的改編,充滿戲劇張力的井底上升,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核彈的爆炸。前兩部的經典畫面也作為令人驚嘆的伏筆重新在最終章中閃現。從FALL到RISE,三部曲終於如傳奇一般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