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打開了 概率論 的第 434 篇文章
起因是我打算在冰箱放盒泡芙,結果發現冰箱裡都是腐爛黴變的蔬菜。我想清理擦洗下冰箱,就在合租群問這些還有沒有要保留的。久久沒有人回復,我看著這一攤狼藉,很大膽,全扔了。後來,在我一遍遍提出道歉加補償的請求下,2號室友依然氣憤退群了。記不清那晚手慌腳亂道了多少歉,只記得大段大段敲了很多字。每次情緒有問題時,我就很依賴粟子。那晚從一點和她掛了電話,接下來三點、四點、五點、六點,我基本隔一小時就給她發條消息。早晨八點,她睡醒後,發了個不可思議的表情,簡短回覆:「給重新買了就好了」。因為我能清楚意識到,比起犯點小錯,自己不肯輕易放過自己這件事本身,更讓我無法釋懷。在我看來,可怕的不是那袋雞蛋,可怕的是貿然扔掉別人雞蛋的自己。瞧瞧,你這麼冒失莽撞,真是一個討人厭的傢伙。
印象裡我一直愛說「對不起」,道歉和反思很多時候成為了應對尷尬場面的條件反射。當自己身處其中的局面出現問題,幾乎往往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自負認為自己該為一切事情負責。說起來倒像種自戀,竟然深信自己有主導局面變壞的本事。大概是怕自己言行給別人帶來麻煩或遭到厭惡,所以往往察覺到個苗頭就惶恐不已。仿佛一定要通過平息這個尷尬場面,努力消解與別人的不快,來打消心裡那個被別人討厭的念頭。有朋友之前喊過我幾次:「剛一點!幹嘛總是這麼唯唯諾諾!」可是我太膽小了,有時候寧願放棄自己的權益,也要去逃避進入一個難堪的場面。是沒有力量的虛弱感,缺乏應對那種場面的底氣。
看《奇葩說》的時候,我其實很能共情到馬薇薇所表露的痛苦。看著她跟我是相反的,她看起來尖銳又潑辣,具有強攻擊性。可實際不過是只紙老虎,她極其在意別人的認可,害怕所有的負面評價。後來在與易立競的訪談中,當談到原生家庭對其性格的影響,她幾度哽咽。關於成長中父母扮演的角色,馬薇薇表現出明顯的逃避,甚至是麻痺自我。比起清醒記得童年那些不好的回憶都來自父母,她更願意懷疑是自己單方面的認知出現畸形。可一旦在重要的成長階段匱乏愛與包容,長大就永久匱乏承擔起那份被討厭的底氣。
至今記得她當時看著我,微微揚起下巴說這句話的樣子。現在每次陷入低自尊的時候,我都會有意識在心裡默念:驕傲起來,驕傲起來。
像那袋土雞蛋,最終他依然拒絕了我的賠償,但我想:沒關係,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