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2022-01-10 十點讀書

一個不成熟的人願意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更願意安穩地活著。他終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01-

 

五年前的某天,我背著書包和吉他,獨自來到北京這座城市。

剛下火車的那一刻,我和我的靈魂仿佛一瞬間被這座城市的人流衝散。我討厭人流,人流讓我只能跟著大多數人的腳步前行,不能加速,也不能放慢自己的腳步。

我想扭頭回去,買一張回鄉的車票,和我的同學一起在合肥打拼,斷了去大城市的念頭。

當初我也不想來北京,這裡空氣不好,陽光很少,這裡人來人往,人情淡薄。可相比之下,我拿到的幾個offer裡,這裡的工資最高,機會最好,有得有失吧,我當時這麼想。

後悔了,這是出站以後腦海裡一瞬間閃過的一個詞;回去吧,這是第二個詞。

第三個詞是什麼我忘記了,正在想的時候,背後已經跟上來一聲嚴厲的責罵。

「哎,你瞎啊!」腳步略有遲緩,寬大的吉他包就撞到了我身後的人,於是他衝著我大聲叫喊。

「對不起,對不起……」我回頭認錯,反覆道歉,又匆忙把吉他從肩上放下來,轉用右手提著。

不友善,我討厭這裡的不友善。心裡默默念叨,眼淚打著眼圈轉,腳步卻仍是不斷向前,我想回去,可剛剛轉身的一瞬間,看到身後湧動的人頭,我突然膽怯了。

我承認自己沒有逆流而行的勇氣。

我討厭人流,我討厭膽怯,但此刻我就躲在人流之中,丟掉了我的勇氣。

或是阻力太大,或是能力不足,我最終還是踩著前面人群的腳印,坐上了地鐵二號線,從北京站出發,終點是西直門。

 

-02-

 

站在地鐵上,我即便躲在最裡面的角落,目光所及的地方也都是人。

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在家鄉通常不會公交出行,往往騎著單車,聽著音樂,花一個上午的時間,從城南逛到城北。

家鄉很小,即便打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最多也不超過50塊錢。可在這裡,家鄉的長度,不過是從海澱到朝陽的距離。


我不敢騎車,這裡少有安放自行車的地方,人行道上也佔滿了行人,更不敢打車,100塊錢也不過繞著二環走半圈。

我只能在每天上下班時,擠在一波又一波的人群裡,一動不動,有時甚至側臉貼在玻璃上,雙手無處安放。

記得大學的時候,我在寢室裡看到北京人擠地鐵的新聞,曾惡狠狠地對著其他三個兄弟大放厥詞:「我死也不去北京。」

可是我來了。

看到這裡的種種情形,體會過側臉貼在車門,我又發狠說「我下次再也不坐地鐵了,非要攢錢買一輛車」。

可我努力賺錢,等攢夠了買車的錢,卻失望地發現,我竟拿不到北京的車牌,甚至連搖號的資格都沒有。

我傷心地站在地鐵上,一波接著一波趕路的男男女女擠到你的身邊,看著他們的模樣,聽著他們的對話。

「你的車呢?」

「今天限號啊!」

「沒事,也就這一天,其餘的時間就不用擠了。」

「都一樣,現在是人擠人,開車是車擠車!」

聽了他們的對話,我暗自竊喜,不買車也是對的;又黯然神傷,坐地鐵也不怎麼樣啊。

這城市麻木,我力不從心。或許我們永遠不能按照自己設想的樣子去生活,只能按照周圍人的樣子漸漸去適應、去妥協。

 

-03-

 

總覺得這裡的人始終都是空虛的,即便表面風光,也掩蓋不了內心的飄搖,就好像擺在花瓶裡的插花,花朵乾淨、莖葉光鮮,卻是沒有根的。

我活在這裡,也是沒有根的。

我痛恨這裡的房價,它讓我明明身居此處卻無法在這裡生根。

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開始無比討厭我的樣子了,反覆、苟且及忙碌的日子,似乎永遠也看不到希望。

當初17歲剛入大學的時候,頭也不回地離家而去,臨行前對父親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要忘掉我的成績,我要忘記我擁有的這一切,這樣才能去開始新的生活。

大學裡我背著吉他,在廣場上扯著嗓子嘶號,那時窮得見不得幾個錢,一無所有卻隨時準備為理想獻身,為心疼的姑娘砍人。

如今我活在這裡,賺著二三線城市上等的工資,卻租著房子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我似乎離不開這裡,並不是因為擁有太多而放不下什麼。我清楚我所擁有的光鮮都不屬於這座城市,我去哪裡都一樣,卻無比想要給自己一個放手去拼搏的機會。

這裡絕對沒有最好的生活,卻擁有最好的機遇,我可以見到更多的人,嘗試更多可能,即便遍體鱗傷也至少可以觸碰得到。

這裡的人,沒買房的希望房價大跌,買了房的盼著房價大漲。

這裡的人,當面對著客戶點頭哈腰嬉皮笑臉,走後卻對著空氣揮舞拳頭,跑去酒吧宣洩買醉。

這裡具備成功所需的一切,殘酷的環境、破釜沉舟的準備以及麻木的人心。

果然,我還是變成了從前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但我仍想嘗試。

 

-04-

 

時間越久,似乎可以妥協的事情越多,可以接受的事情也就越多。

畢業第一年,我對著我的上司大喊:「這事兒能做就做,不做拉倒」「這事兒是人幹的嗎」「不給我漲薪,我就辭職滾蛋」……

那會兒張狂憤怒,仿佛整個世界都欠我的,所有的人必須向我投降。

那會兒最瞧不起的人就是類似林衝這種人,覺得忍辱負重根本沒用。領導無限制地加工作給你,安排各種需求,私生活也不放過,為什麼還要幹下去?

當時宿醉過後,動不動就指著同事的鼻子說:「你這樣做沒有尊嚴,你知道嗎?」

他只是笑了笑,說他有他的苦衷。

而現在呢,當我爬到了足夠高的位置,許多事必須自己承擔下來,也必須忍受老闆在辦公室拍桌子、摔文件,當著你的面破口大罵。

習慣了就好了吧,可能賭氣辭職以後面臨的,將是毫無準備的生活,一切又回到從前剛來北京時的樣子,除了一把吉他和幾件衣裳,我一無所有。

當初寫稿子,不想題目不想觀點,基本上第一遍什麼樣就什麼樣了,很少思考很少修改。可是當你嘗試過無人問津以後,就必須調整,去適應當下的市場。


當時玩微博,任性灑脫,憤世嫉俗,和「五毛」掐架,和粉絲爭吵,可最後當帳號被封、一切歸零的時候,我開始漸漸學會了閉嘴,也懂得了圓滑。

許多東西並非有意為之,只有回憶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變了。

 

-05-

 

許多時候,我不願回想過去,也不願展望未來。

因為過去時常是美好且愚蠢的,而未來很可能就是現在自己所討厭的樣子。

就好像當年在寒冬裡牽著一個姑娘的手,一天天走,走過一整個冬天,那時候拼死了說好要在一起,發誓娶她為妻。

後來我們沒有阻隔,沒有牽絆,反倒是一個距離,她去了上海,而我沒有找她,從此不告而別了。

當年我說自己再也不會相信愛情,死也不要在雪中擁吻一個姑娘。

可當愛來時,當她柔軟的心把我牢牢鎖住,當她身上的能量將我死死包裹,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我開始用邏輯、用理性拼命掌控著一切,我拼命告誡自己,愛情,只要愛情就好,別奢望著佔有,只要兩個人可以成長就好。

可她奮力向我撲來,我毅然決然,放下那顆假裝孤傲的心,霸道地對她說:「對不起,從此你只能是我的。」

而後我吻了她,在櫻花樹下,在青青草原,在楓葉紅時,在紛飛雪中。

倘若當年受傷後的我遇見了如今的自己,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

一定是痛恨至極的吧?!

傻小子,不顧一切是要付出代價的。

 

-06-

 

從不顧一切到小心翼翼,從不食人間煙火到精打細算柴米油鹽,從前那些美好的詞語,比如青春、理想、兄弟、遠方,到頭來變成了現實、苟且、庸俗、妥協,開始漸漸明白,當初自己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不好的樣子,而是最後大家都會成為的樣子。

青春裡那些美好的詞語,都會被歲月打磨成一塊接著一塊既定的石頭,再怎麼用力掙脫,也保持不住。殘忍的不是我們,而是歲月和世俗。


年輕的時候,我們眼中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非白即黑,非好即壞,非美即醜。我們是非明確,習慣以嫉惡如仇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價周圍的一切,習慣明確地保留著喜愛,剔除掉厭惡。

多年以後,再去看周圍的這個世界,我們發現,原來人世間還有那麼多事物,是介於是非之間、喜惡之間、取捨之間的。一如我們愛卻得不到的人,恨卻斷不掉的情,逃卻掙不脫的網。

的確是之前稜角過多,所以才討厭太多。討厭是一個貶義詞,可當初你所討厭的模樣,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

白衣少年已不再,可他未必變得醜陋不堪,鬍子拉碴背後是一個沉穩成熟的中年,把周圍的一切看得風輕雲淡。

甚至包括現在的自己,他也不會太過厭惡,這個年齡哪有那麼多厭惡。

曾經他熱愛或痛恨過的一切,此刻都是廉價的。愛是愛,恨是恨,可此刻愛恨分明並不在他的人生主題,為了自己必須保護的人,去承擔去努力,甚至苟且地活著才是。

此刻他就平靜地坐在那把椅子上,頭頂上幾隻嘰嘰喳喳的鳥,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正望著湖水裡平靜遊弋的魚。

一個不成熟的人願意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更願意安穩地活著。他終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鳥兒的安全感,不是它有枝可棲,而是它知道就算樹枝斷裂,仍能飛翔。在這繁華喧囂的世界,唯有認真努力,方能不斷成長。你所羨慕的一切,都是有備而來。

相關焦點

  • 我終於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20多歲時我曾討厭那些人,那些覺得自己什麼都對但對別人刻薄的人,那些水平不高而不謙卑的人,那些一事無成卻經常做事半途而廢的人,那些把尊嚴等同於面子的人……而現在,我成為了「那些人」中的一員。我曾經討厭不能自律的人,覺得不能嚴於律己,怎麼做都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而現在我懶惰成性。人真的是可以在消極的行為慣性中荒廢自己的人生的,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忙碌只不過是自我心理安慰。
  • 終於,你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現在的你,還記得自己當初的模樣嗎?還記得自己許過的願望嗎?15歲的我,是個明媚的姑娘。每天煩惱著又長了幾個痘痘,期待著能看見隔壁班的那個少年。我聽爸爸媽媽的話,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會因為爸爸帶我出去玩開心,會因為媽媽給我買了好看的衣服開心。
  • 人終將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嗎?
    有人說,人終將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然而我並不贊同。現實的情況或許艱難,但這不能成為自甘墮落的藉口。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狀。咬咬牙,多堅持堅持,下一刻就極有可能柳暗花明。能承受更多的人才能擁有更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一切都是考驗。
  • 這些年,我終於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01 我終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心機女今天中午接到大學室友青青的電話,「親愛的,還記得我嗎?」「怎麼會忘記你啊!」當年那個風風火火、敢愛敢恨的姑娘,畢業證和結婚證同月拿到手,次年生子,三年抱兩。這份果敢不是誰都有的。兩年沒有聊過天了,重慶妹子青青的語調卻越發溫婉。
  • 生活和成長讓郭德綱,也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有的時候感覺生活就是一場輪迴,你在別人的身上曾經遭遇過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在你身上再重新上演一次,但是這次你有可能從配角變成主角,曾經的郭德綱可以說在相聲界受盡了打壓,主要原因是什麼我本人也不清楚,可能是自己表演形式大家不能認同,也可能自己的性格不能融入大家,不管怎麼說吧,郭德綱的的確確是受到打壓
  • 最終,我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終於,我可以很大方地告訴別人,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以前,我害怕別人問東問西,也害怕別人管得太寬,後來,我長大了,我害怕別人問我的感情,問我的工作,問一切關於我的事情,不是我不夠坦然,而是我真的不想讓別人知道。
  • 我們最終都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嗎?
    和朋友聊天時突然提到之前很火的那句話,「我們最終都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其實我不那麼覺得,人總是要進步和完善的,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自我必然會發生一些改變。我想說的是:討厭的不等於就是差的。所謂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其實更多的是「現在還未擁有的自我」 你對這些未擁有的自我會感到生疏,這很正常。所以你要做的並不是一味地抗拒,而是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吸納、轉化、直到擁有它。
  • 終於,川普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用一些朋友的話說,終於,川普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你沒看錯,就是上面這張照片,最不喜歡口罩的川普,這一次還是戴上了口罩,皺著眉頭,滿臉的不高興。這可是川普第一張戴口罩的照片,人生的第一次啊。川普:我戴了呀,我之前在後臺戴過。但我不想讓媒體看到後開心……記者:你為什麼在這裡不戴呢?
  • 結婚十年,我終於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最恨的不是別人竟是自己
    曾經的好同桌好兄弟,等酒深,人盡得差不多了的時候,攀著我的肩膀掩面低泣。他說,「沐青,你知道嗎,我覺得自己終於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了」。我看著他因淚水而渾濁的雙眼,微微發福的隆起的小腹,竟不知該如何安慰他。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是容易的,能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的人畢竟是少數。
  • 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是一件好事
    你肯定看過很多文章,其中大部分都鼓勵你,千萬不能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或者是消極地告訴你,我們終究都會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然後你看著自己現在的樣子,想起自己以前,於是唉聲嘆氣說,我果然還是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這個世界真是殘酷。 可是,現在我想和你說的是: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可能並不是一件壞事。
  • 對不起,用一次讀研,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希望我的文字,讓你的青春不迷茫對不起,讀研後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看了看日期,距離考研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總覺得自己有很多話想說,但不知道該怎麼說,那就說一說我目前的讀研經歷,感悟,還要對大家說考研加油。
  •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2020-12-05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大之後,我們終於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小時候我們渴望長大,恨不得插上翅膀的那種,去尋找自己的天空,從小就明白了眼前的苟且,詩和遠方的差距,只是不知道如何像高曉松說得那麼文青。長大之後發現詩和遠方依然還在,我們沒有追上。只是自己慢慢變成了曾經最不想成為的人。
  • 世代教育大調查:你是否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這個短片想揭露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教育傳遞的問題,節奏很平緩,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但是卻真實的讓每一個父母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樣子。「我最討厭我媽一直叫我讀書、讀書、讀書。」
  • 「我討厭自己的樣子」 為什麼你總是對自己不滿
    「我討厭自己的樣子」「我真難看」,當你說這樣的話時,就意味著有太多的焦慮或憂愁正佔據著你的心靈。當你的思想開始沉澱下來,你會體驗到冥想的第一階段,也就是「靜思」。我更喜歡稱它為「盤存階段」。在這個階段,任何進人你腦海的想法都顯得如此緩慢、平靜,所以你可以用一種平常情況下永遠做不到的方式思考它們。
  • 結婚八年後,你變成了我最討厭的樣子!
    麗和他一樣因為愛情步入婚姻,因為喜歡變成情侶,因為愛攜手一生!麗以為找到了世間最好,殊不知老天有時候也愛開玩笑…每一個人的擇偶觀都不一樣,有的要找個子高的,有的要找雙眼皮的,有的要找皮膚白的,有的要找嘴唇厚的等等各種各樣,不盡相同。就好像麗不喜歡抽菸的一樣,正好他也不好這口。除此之外,他的幽默善談也深深的吸引了麗!
  • 哈登:人總是要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推特之神杜蘭特
    哈登:長大後才明白,人終歸要變成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我又想起連長投底角三分的模樣,他太穩了,是我的青春。他在家中利用電視分屏同時觀看數場NFL比賽的畫面,並寫道:「開啟我的周日橄欖球的完美方式」
  • 《小王子》:我們都會成為大人,可總在無奈中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飛行員的出現,似乎為小女孩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飛行員的家裡並不如自己家裡一樣冷冰冰的,相反,飛行員似乎總懷著一種大人們沒有的純真與快樂。在這樣的感染下,小女孩突然發現,曾經自己的人生,就如同傀儡一般,就像母親在牆壁上訂下的計劃一樣,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那只是母親希望自己成為的人生。
  • 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是這麼大,我們終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有句臺詞,「我這麼努力,就是為了脫離原生家庭。」臉上的疲倦和無奈令我頗有感慨。蘇明玉的母親非常重男輕女。千萬不要小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多少人在小時候都會這樣想,將來我一定不要活成父母的樣子。但是等你長大後,你就會發現,在某一個瞬間,你像極了當時的她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父母長期一起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為人處世的烙印。
  • 我討厭你公事公辦的樣子
    四處碰壁的小明我相信,即使是效率最低的機構,也一定有剛畢業入職充滿幹勁兒的年輕人,姑且叫他小明吧。但是,小明在辦事窗口出於好心為某些人行了方便,卻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造成了現場混亂;小明因為對某些人微笑,而在疲憊的時候沒有微笑,卻被議論說某些人跟辦事員認識,託關係走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