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這項運動本身就比較容易扭傷腳踝,同樣是用腳幹活,踢毽子就很少扭到腳踝。這其實和腳踝關節的組織結構是密不可分的。請看圖
踝關節主要由其近端的脛骨、腓骨,遠端的蹠骨,及附近的韌帶所構成。踝關節的固定及運動,除了骨骼本身的構造作用外,還要依靠韌帶的牽拉。這樣既確保了關節的牢固度,也確保了關節的靈活性。韌帶是肌肉的延續,有一定拉升性和延展性。通過一定的鍛鍊,不同人的韌帶拉伸能力和延展能力,最重要的是韌帶的回彈恢復能力是不一樣的。有人把韌帶比作橡膠帶,既合理也不合理。合理的是,韌帶確實像橡膠帶一樣可以拉伸、回彈,不合理的是,韌帶在反覆拉伸後,其內部細胞發生改變,會對韌帶的整體功能起到一定的變化,而橡膠帶無疑會越用越費。
那踢球的人為什麼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呢?
這其實就是踝關節韌帶的特性所致。一般有點經驗的人都會發現,踝關節扭傷多發生在剛踢球時或踢球快要結束時。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未做好熱身容易扭傷」、「踢球到最後太累了容易扭傷」。這是因為,正常的行走和奔跑時,踝部韌帶的拉伸程度非常小,所以韌帶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踝關節的穩定,也就不會扭傷。如果正常走路都會扭傷,那就是韌帶有大問題,一般是韌帶過松或韌帶纖維化。而在踢球時,由於射門、長傳等動作需要發力,急停、急轉時需要發力,而這些發力又是在不斷地進行中,導致踝部韌帶的壓力很大,一旦超出了韌帶所能穩定踝關節的能力,就會發生扭傷。
韌帶離表皮很近,因此外界的溫度對韌帶影響很大。夏天倒還好,冬天沒有做好熱身的兄弟,由於韌帶還處於比較低的溫度,其拉伸能力相對比較低,一下子加大運動量和對踝關節的壓力,導致韌帶無法承受,造成踝關節不穩地,就扭了腳踝。在長期運動後,肌肉處於疲勞狀態,而韌帶是與肌肉一樣的,也會處於疲勞狀態,此時也容易發生韌帶疲勞所導致的關節不穩,在一次非常規動作後發生扭腳踝。
這其中,相對而言,未完全熱身而導致的腳踝扭傷更嚴重。因為韌帶在沒有完全活動開的情況下,是很容易造成韌帶撕裂的,那修養的時間就長了,甚至要通過手術來修復韌帶。而在運動中由於非常規動作、或運動末期因疲勞而導致的踝部扭傷腫大多為關節瞬間錯位壓迫血管和損傷肌肉纖維,小血管破裂、肌肉局部撕裂壞死導致的,雖然看著腳踝腫的很大,其實傷害倒並不嚴重,適當的處理後很快就能恢復的。
總體來說,踝關節扭傷不管是否造成韌帶的撕裂,都不是太嚴重的傷害,只要足夠的修養和適當的治療、康復訓練,是不會有什麼後遺症的。但這裡僅限於自身原因如熱身不夠、疲勞做動作、站立不穩等原因造成的踝關節扭傷,因外力導致的踝關節扭傷情況可能是大不一樣的。特別是由於拼搶時,一方球員的身體壓在另一方球員腳踝上導致的腳踝扭傷可能會是非常嚴重的損傷,必須尋求專業醫師的救治。
踝關節扭傷除了踝部腫脹變大外,踝部及足背的皮膚上也會有些淤青,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腫的再大、淤青的面積再大都不是踝關節扭傷嚴重程度的最主要判斷指標,因為每個人的基礎條件不一樣,血管伸縮能力不同、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濃度也不一樣,所以腫脹程度、淤青大小才不一樣。一般來說傷到骨頭或韌帶全部撕裂的可能性在業餘球員中非常少發生,甚至比半月板撕裂的發生可能也少。有個簡單的評價標準,如果踝扭傷後半小時,你可以雙腳站立,那基本應該不會太嚴重。因為如果傷到骨頭,你會疼的沒法站立,如果韌帶斷裂,你根本站不起來。
接下來講一下,腳踝扭傷後的處理,一些關鍵點上我會標出來:
1、腳踝扭傷後,還在疼痛的時候,任何人先不要急著去碰它,甚至連脫鞋、脫襪子等這樣的動作也不要做。因為這時候是水腫滲出最猛烈的時候,要做的就是趕快坐下,擺個自己最不疼的姿勢,不要動。任何多餘的動作只會在那時增加內出血和滲出,動的越少腫的越小。我有一個隊友曾急著幫扭傷的人脫鞋、脫襪,被我一腳蹬開。他這樣做有很大問題,如果有骨折、韌帶撕裂,這樣做會廢了那個受傷者的;如果沒有,也會加重傷處的腫大。
2、傷者坐地上,擺好自己不痛的姿勢,此時可以用一些噴劑了,最常用的就是雲南白藥噴劑。用噴劑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能有破潰的傷口,也就是說不能有明著的出血,二是不要動受傷處,直接噴在襪子上就行,現在浪費一點不要心疼。如果沒有噴劑,就拿水衝受傷處,直接往腳上衝,不要管襪子、鞋子什麼的。
3、約5-10分鐘後,一般的腳踝扭傷應該在靜止的時候不會太痛了。如果在觸碰傷處,傷者不覺得太痛後,此時可以脫鞋、脫襪子了,腫大的腳踝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了。腳踝會形成一個保護姿態。
( 此時有噴劑的話,可以大量的噴了,噴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傷者不要急著站立走路,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不要心疼噴劑,腳踝扭傷最費噴劑的。急性期的處理是否合適,將對恢復的時間有很大的決定性。噴劑無非就是兩個作用,一個是降溫,一個是止痛。沒有噴劑就用水澆,也能起到降溫的作用,當時如果有冰塊就更好了,但踢球一般沒人帶冰塊的。傷處溫度降低了,就能明顯減少滲出,從而使水腫不至於太大,也能促進血管的收縮,減輕疼痛和關節滲血。)
4、一小時後,去醫院看醫生。沒錯,就是要看醫生。正常情況下需要拍一張踝關節正側位片,看看是否有骨折,如果有骨折,那處理就不一樣了。如果比較擔心自己傷勢的,特別是擔心有沒韌帶拉傷的,可以請醫師判斷下。大多數情況下是否韌帶斷裂還是能判斷的,是否韌帶撕裂就很難判斷了,需要做核磁共振(MRI)。記住,只有核磁共振能看韌帶,拍片、CT、B超都是看不到韌帶損傷的。
5、如果骨骼、韌帶都沒事,那你可以心定了。這因該只是普通的扭傷了。通常醫師會建議你打個石膏,因為對於扭傷來說,最好的治療就是制動,打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石膏,你啥措施也不用做,基本能恢復成沒事人。但很多人往往覺得,反正沒有骨折,自己注意點就是了,沒必要打石膏(本人扭傷後也沒打石膏),醫生也不會極力要求,自己拿主意就是了。醫師一般也最多開些活血化瘀的藥物,不開的可能性大,真沒有那個必要。
6、自我康復過程:扭傷3個小時後,一般來說不會在痛了,即使是站立墊著腳慢慢走,也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扭傷後的一個月內,無論如何要減少踝部的活動。什麼意思?就是說連走路都能免就免了。平時沒事就坐著、躺著,抬高患肢。
如果非要走路,在腳踝上帶個護踝,減少踝部活動,穿寬鬆的拖鞋,儘量避免壓迫受傷處。正常情況下,韌帶恢復正常生理功能(也就是走路無礙)需要1個月時間,恢復運動功能需要2個月時間(能跑、能跳),恢復劇烈運動能力需要3個月時間(能踢球)。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裡的「筋」指的就是韌帶,從老祖宗的觀點裡大家應該能明白休息3個月的重要性了吧!有人說,我1個月時踢球也沒啥呀。那你再次扭傷的風險就大大增加了,同一部位一旦反覆扭傷,韌帶就會鬆弛,到時候很容易演變成習慣性關節滑脫,這樣就和足球——這項你最愛的運動徹底告別吧。
7、關於熱敷與冷敷。這是網上最眾說紛紜的,我在這裡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我的觀點來自自己的醫學知識,以及一次踢球扭傷腳踝後向眾多骨科醫師的孜孜學習中總結出來的。扭傷後72小時內,在家裡如果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冰敷。注意,不要讓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那樣會損傷皮膚的,而是應該包在毛巾內敷在患處。每次冷敷半小時,休息一小時後再敷下一次。每天敷多少次根據個人條件,但肯定的是,敷的越多,好的越快。72小時內冷敷都是有效的,72小時候後冷敷會加重病情;24小時內禁止任何形式的熱敷、活血治療,72小時內禁止任何活血治療,72小時後熱敷可能才是最有效的。24-72小時的熱敷眾說風雲,但之前那句話是醫學經典。熱敷我是在72小時候後做的,每天3次,每次半小時,之間間隔1小時,一直堅持了半個月。熱敷不一定要用熱毛巾,可以用插電的熱水袋,充好電後包上毛巾熱敷,非常的方便。還有一種熱敷的方法據說很有效,就是穿厚襪子,在襪子上貼暖寶寶,個人認為符合醫學的科學。
8、關於扭傷恢復後參加足球運動的防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扭傷過腳踝的,在以後的踢球中都會自主地照顧好自己的腳踝,再次參加足球運動時會做好相應的保護。這其中最長做的就是踢球時帶上護踝。但我這裡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護踝都能帶的,一些很厚實的護踝雖然能保護到踝關節,但過度的壓迫會造成另一種損傷——足底骨筋膜炎,表現為腳底痛,而這恰恰是護踝足底部分的壓迫所造成的。其實,各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足球運動員很少帶護踝的,往往都是打著繃帶。現在網上買彈力繃帶的挺多,一卷大概5元錢吧,每次踢球如果好好纏,大概正好需要一卷。老實說,比起踝扭傷,真不貴的。打繃帶時應打在襪子外,不用打的很厚實,也不用打的很緊,兩圈足以,能感覺到繃帶存在的鬆緊就行了。
打繃帶的方法我沒找到合適的圖,但一般去諮詢一下骨科醫生,他們都會說的,不用掛號。
「望自己寫的東西能對各位有幫助,一家之言,愛信就信,不信也不要罵人,說出來大家討論,我也可能學藝不精。受了傷的朋友如果需要諮詢也可以站內信發給我,我看到了會回信的。」
應廣大EZER的要求,教一個鍛鍊踝關節肌肉,降低踝扭傷風險的方法,也用於踝關節扭傷2月後的康復,以及在踢球前腳踝部熱身的方法:踮腳深蹲,每20次一組,看身體情況可以多做幾組,如果感覺還不過癮,可以負重鍛鍊。鍛鍊一段時間腳踝部的肌肉、韌帶都會得到有效加強,曾今扭傷的腳踝也會康復快一些的。
以上就是這位EZer的分享,分享給大家,也希望能夠幫得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