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 」,還有「中華百豔,華夏一絕」的布糊畫!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長城內外,燕山太行,風景如畫

家鄉的美景近在身邊

疫情過後

讓久「宅」的我們走出家門

放飛心情、擁抱自然

「愛家鄉,遊河北,發現身邊的美」

大家好

這裡是「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節目

一起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

豐寧

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

這裡的滿族剪紙有300多年的歷史

是滿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

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這裡還有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

素有「中華百豔,華夏一絕」美譽的

滕氏布糊畫

今天

讓我們跟著名牌導遊陳曉春

一起走進承德

走進豐寧滿族剪紙與滕氏布糊畫

感受非遺的魅力

名牌導遊 陳曉春

(點擊音頻收聽《走進中國馬鎮——非遺扶貧工坊,感受非遺的魅力》)

河北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幾千年歷史的發展中,河北人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大量聞名於世的風物特產,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

中國十大剪紙之鄉

感受豐寧滿族剪紙的非遺魅力

豐寧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地處塞北,北靠內蒙古、南接北京,是以滿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這裡的滿族剪紙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清代康熙年間,到乾隆年間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徵與民族特色的新異風格,是滿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

1993年豐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2006年豐寧滿族剪紙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豐寧剪紙以陽刻為主,陰刻為輔,批毛纖長,剪工精細。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豐寧滿族剪紙進入鼎盛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在形式和內容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為貼近現實生產與生活,從起初用來加固窗戶紙的紙條,發展成五顏六色的窗花和以紅色為主的剪紙。

在豐寧興豐路73號有一個家庭剪紙博物館,150平方米的展廳內,介紹了豐寧滿族剪紙的發展歷史、藝術風格及走向市場的歷程。

豐寧滿族剪紙從內容上分為吉祥剪紙,花鳥魚蟲剪紙,山水風光剪紙,人物、瓜果、動物、花字剪紙等類。從表現形式看,它包括單色剪紙(紅、白、黑等)、點染剪紙、填色剪紙、複色組合剪紙等品種。根據具體用途,又可分為窗花、祭神祖(掛籤)、節令剪紙、禮花(結婚的喜慶剪紙、葬喪的素色剪紙等)、日常室內裝飾用的頂棚花、風鬥花、炕圍剪紙等等。

「中華百豔,華夏一絕」

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滕氏布糊畫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豐寧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一種名為「滕氏布糊畫」的民間工藝享譽國內外,成為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

滕氏布糊畫的創始人滕騰老先生,1932年生於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一個小山村的中醫之家。這位清代正黃旗之後,自幼愛繪畫、喜手工、能編織、善歌唱。

200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布糊畫發明者滕騰「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這是我國民間文藝領域的最高榮譽。

由清代宮廷服飾堆繡、刺繡、撥花等藝術誕生的「滕氏布糊畫」,既保留了滿族皇室雍容華貴、富麗典雅的藝術特色,又吸取發揚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風格。

其創作構思和技法集繪畫、雕塑、刺繡、裱糊、剪紙等工藝之大成,選材用料講究,做工精緻,色彩絢麗,畫面逼真。佔地240平方米的「天下第一布糊寺」「九龍壁」「大威德怖畏金剛」等已被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

承德布糊畫無論人物風景、珍禽瑞獸、花鳥蟲魚,均可入畫,凹凸結合、格調多變,既有浮雕立體之效果,又不失布糊畫之特色,可擺放、可懸掛。大者240平方米,小者只有0.05平方米,上可入大雅之堂,下可進尋常百姓之家。

一畫作成,須經繪樣、分解、製版、整型、配料、布糊、組裝、裝飾、成畫等12道手工工序。用料繁多,以綾羅綢緞等面料為主,其他如木料、紙板、海綿、絹花、首飾等多達百餘種。

2014年7月16日,素有「中華百豔,華夏一絕」美譽的豐寧滕氏布糊畫成功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我國歷史的見證

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

精神價值、思維方式

想像力和文化意識

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走進紫塞明珠——承德

走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在這裡可以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讓文化精神厚植於心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這裡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還有「中華百豔...
    這裡的滿族剪紙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滿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這裡還有與剪紙並駕齊驅的藝術瑰寶素有「中華百豔,華夏一絕」美譽的滕氏布糊畫中國十大剪紙之鄉感受豐寧滿族剪紙的非遺魅力豐寧是中國十大剪紙之鄉。地處塞北,北靠內蒙古、南接北京,是以滿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 惠山泥人、楊柳青年畫……中國文旅博覽會一展看盡運河文化帶風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即將於9月17日開展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將設大運河文旅展區,眾多地方特色濃鬱的文創產品、非遺工藝品和地方特產集中亮相,將呈現一場別樣的文旅盛會。無錫惠山泥人、滕氏布糊畫……多元工藝品再現歷史運河繁華在,文化韻味長。
  • 中國十大國粹一一(剪紙)篇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 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怎能不知「華」從何而來?華夏之根在何處?
    總說自己是華夏子民,中華兒女,此生無悔入華夏。這華夏究竟是從何而來?從文書記載看,「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從考古發現來看,華夏是古代部落聯盟的自稱,這些部落的始祖便是華夏始祖,分別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
  • 【剪紙素材】中華傳統十大吉祥圖案
    】中華傳統十大吉祥圖案古代視繡球為吉祥喜慶之品。據《漢書·禮樂志》,漢代民間流行「獅舞」,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獅子滾繡球」圖案,來源於此。舞獅子為民俗喜慶活動,且寓意祛災祈福。由繡球組成的圖案又叫「繡球錦」、「繡球紋」等。  二、圖案:象馱寶瓶
  • 蒼溪非遺‖喚馬剪紙——指尖上的民族藝術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中國上下五千年,誕生了眾多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保護「非遺」,勢在必行!
  • 剪紙70餘年作品比畫還美,臨沂這位80歲老人用一雙巧手傳承中華文化!
    剪紙,看似簡單的一剪一合,其實每一下都在考驗著剪紙人的功底。下剪刀之前,就要現在心中構思整個剪紙的圖案輪廓,要在哪裡下剪刀,剪刀怎麼走。得益於多年剪紙經驗,對於一些不是像諸葛孔明這類複雜的剪紙,老人完全不需要先畫輪廓,早已胸有成竹。
  • 剪紙比畫還美!這些顛覆認知的彩色剪紙作品都來自「中華第一剪」
    看完昨天的蘇繡,大家是不是對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啦? 今天呢,就繼續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
  • 方正縣是中國富硒稻米之鄉,根雕剪紙藝術、大羅密鎮歷史文化欣賞
    在2969.36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方正縣轄4鎮4鄉,22萬多人口,縣政府駐方正鎮。方正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遊南岸、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北段西北麓、螞蜒河下遊。 北與通河縣隔江相望,東與依蘭縣為鄰,東南與林口縣、海林縣接壤,南與尚志縣、延壽縣毗鄰,西與賓縣相依。
  • 福壽雙全——【天天學剪紙】第10期
    、衍紙、葫蘆藝術、鐵藝、紙編、柳編、布玩具、絲網花等等.傳承民間藝術,綻放藝術之花!田田,女,1982年出生於有「剪紙藝術之鄉」之稱的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聊城市優秀青年教師,茌平縣十大剪紙名家,茌平縣「美在民間剪紙藝術「傳習班志願者。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走進邯鄲中國女媧之鄉媧皇宮
    寒冬雖至,熱情不減,12月14日至15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河北邯鄲市考察學習,這是繼山西、甘肅探源之行後又一次尋根探祖之旅,主題是"尋根中華母親,感召偉大時代"。
  • 農婦自學藝術轟動世界,剪紙比照片還真實
    剪紙,也叫刻紙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還被世界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信大多數人對我們剪紙的印象在過年過節貼上大紅的雙「喜」字,大紅的「福」字都會給家裡增添不一樣的節日氣氛但下面看到的這些剪紙作品會讓你瞬間懷疑起自己眼睛
  • ...同心共築中國夢」——妙手生輝教師剪紙展示活動舉辦
    和林格爾縣第一幼兒園:「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妙手生輝教師剪紙展示活動舉辦 2021-01-08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霍童線獅:中華一絕 「線」牽世代
    在中國民間,舞獅演化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霍童線獅是其中一項閃亮的民俗瑰寶。2006年,它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寧德的一張文化名片。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清康熙年間,陳姓線獅藝人的先祖奇器公舉家遷居霍童,這一古老技藝便在霍童紮下根來。從原理上講,線獅和泉州提線木偶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人」對「線」的操作,使「物」動起來。換句話說,線獅表演是「人、線、獅」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歷經十幾代藝人的改良創新,如今的線獅綻放出全新光彩。
  • 蓮花峰耀華夏根,千古一石定山河
    (一)華夏稱謂由來清章太炎考證認為,中華、華夏之「華」藉以華山而名,又說:「我國民族舊居雍梁二洲之地,東南華陰,東北華陽,就華山以定限,其後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有學者也認為,中華民族正是以華山腳下的仰韶文化的薔薇花作為自己的民族圖騰而得名的。《書經》、《資治通鑑》等書均記有「唐堯四巡西嶽」、「舜三巡西嶽」。《書經·禹貢篇》說華山系「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後人推測應該是黃帝在此與各部落酋長會盟。
  • 【第45期】艾虎(對摺剪紙)——天天學剪紙
    、衍紙、葫蘆藝術、鐵藝、紙編、柳編、布玩具、絲網花等等.傳承民間藝術,綻放藝術之花!)——天天學剪紙圖文教程田田,女,1982年出生於有「剪紙藝術之鄉」之稱的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聊城市優秀青年教師,茌平縣十大剪紙名家,茌平縣「美在民間剪紙藝術「傳習班志願者。
  • 中國十大水果之鄉!快來看看這些水果之鄉,有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中國是一個擁有大量水果種植的國家,有四個季節: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果從北向南擴散。你知道中國的十大水果之鄉都有哪些嗎?【蘋果】陝西洛川,洛川蘋果,外形規則,肉嫩而密,果汁含量十分的高,味道酸甜,而且適合貯藏。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名錄。
  • 泰國「雲端」賞中國舞蹈詩畫,共享華夏古風國韻
    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舞蹈詩畫」系列表演靚麗登場!曼谷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共同在曼谷「雲端」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美麗中國文化旅程。首先中國東方歌舞團帶來的大型音舞詩畫系列《美麗中國》——古風國韻,擷拾起周秦漢唐的耀眼篇章,其中有高潔雅致的歌曲《關關雎鳩》,有雍容華貴的舞蹈《祥瑞國音》,有蒼涼奔放的器樂演奏《日月箏鳴》,有委婉柔美的歌曲《在水一方》,全方位呈現出中國禮儀和文化之邦的魅力與風採,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
  • 大國醬鄉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助力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 全球甄選盛宴 醬香中國之禮 據悉,大國醬鄉被組委會甄選為2020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官方指定用酒,作為中國酒文化代表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助力中西文化交流。以酒為媒,舉大國醬鄉,禮全球來客,此次的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大國醬鄉的亮相,充分展示了中華千年白酒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白酒有了新認知,推動中國白酒在國際社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