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能夠有效排出人體溼氣,不妨經常按起來!

2020-12-26 調心堂董峰

承山穴單從名字看就感覺很有力量,承是承接的意思,而山是指我們人體本身,所以說這個穴位承接著我們的身體,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承山穴。

當人體站立時,會感到小腿肚略微緊繃,而承山穴是筋、骨、肉的一個扭結,是最為直接的受力點,人的體重會落在這一點,所以說這個穴位十分重要,而且承山穴不光承接人體重量,而且這裡的「山」還指生活、工作及學習中的各種壓力。人背負著這些無形的山,當然會感覺累。那麼這時承山穴就會起到緩解作用,我們可以經常按壓此穴位,以移除這些無形的「大山」。

承山穴位於小腿肚子上,小腿肚子上肌肉很發達,當我們踮起腳尖時,此處的肌肉會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處即是承山穴。它在委中和崑崙穴之間,也就是兩塊人形肌肉的中間。平時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有助於排出溼氣,促進血液循環。經常按揉承山穴還能夠緩解小腿疲勞、祛除溼氣、治療腿抽筋、緩解腰酸背痛等作用。

經常按壓承山穴還可以治療便秘、脫肛等疾病。所以當我們看到大便不成形、黏稠、粘馬桶時,體內必定溼氣過重,這時我們就可以採用按壓承山穴的方法來排出溼氣,利用雙手的拇指來揉按此穴位,可稍稍用些力,會有酸痛發脹之感。

揉按的力度也是因人而異,因病而異。中醫認為通則不通,通則不痛,按壓時感覺很痛屬正常現象,說明此處的經脈不通,所以才會有強烈的刺痛感。這種方法很簡單,每天下班回來,不妨坐在床上為自己揉按一下承山穴,不僅可以舒筋解乏,還可以排出溼氣,可謂兩全其美。承山穴在祛溼上也有很大的幫助,是祛除溼氣的重要穴位。

承山穴最重要的是還有預防心臟病的作用,人體的腿部肌肉在每次收縮時,會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會回流到心臟,然後通過心臟再運輸到這裡。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經常會拍打小腿,這並不是簡單的放鬆筋骨,而是在促進血液循環。經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預防腿抽筋,讓血液循環更有動力,同時還可以平衡心臟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說此穴位對心臟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最後,我們在鍛鍊時,可將一條腿抬高搭在較高的物體上,然後雙手揉按小腿肚承山穴的位置,也可進行拍打,雙腿交替進行,每條腿揉按、拍打百餘次,對心臟大有好處。

相關焦點

  • 去溼第一穴 承山穴
    當時出現那些毛病,主要是因為一天到晚處在地下室那樣陰暗潮溼的環境中感受了溼邪,再加上學習任務重,心理的疲勞帶來身體的緊張。疲勞加上溼邪,人就提不起精神了,好比綿綿秋雨中樹,枝葉低垂,有氣無力。而承山穴正好有緩解疲勞和驅除溼氣的功效,經過點按,不僅身上的肌肉緩解了,疲勞消失,而且,因為出了一身汗,溼氣基本排除來了,病邪頓時一掃而光。­
  • 每天學點穴位——承山穴
    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為腿部轉筋,肛門疾患的常用效穴。承山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穴道指壓療法治療小腿痙攣。
  • 身體有自帶「排溼口」,按一按這5個穴位,可幫助排溼氣
    點上面「今日講穴」……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一般女性會出現溼熱體質,主要表現有身體肥胖、大便排不乾淨、沒有任何食慾以及沒有精神、總是睡不醒等,其實在我們身體上有排溼口,經常按一按能幫助去除體內的溼氣
  • 承山穴
    【日常保健】小腿肚上的「承山穴」,就是一個有效的「解乏穴」。經常按壓此穴,可舒筋活絡、壯筋補虛,對緩解腰背疼痛、腿疼轉筋、小腿痙攣等效果良好。在緩解肌肉緊張的同時,消除疲勞感。當小腿肌肉痙攣時可按摩、拉伸痙攣部位的肌肉來促進血液循環,點按有效穴位委中穴、承山穴和漏谷穴。委中穴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該穴位於膝關節後面的凹陷中,膕橫紋的中央。按壓穴位時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從外側按壓約2分鐘。
  • 體內溼氣太重的人,不妨試試這幾個祛溼方法,輕鬆排出溼氣
    其實祛溼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可以從我們的日常飲食、起居開始做起,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幾種有助於祛溼的方法,幫你輕鬆排出體內溼氣。體內溼氣太重的人,不妨試試這幾個祛溼方法,輕鬆排出溼氣一、運動祛溼法很多人之所以會出現溼氣過重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可能是缺乏運動造成的,經常不進行運動的話,內體集聚的寒溼氣不能有效的排除體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溼氣了。還有那些身體中已經存在溼氣的人,整天都是懶洋洋的狀態,沒有多大的精神頭兒,這也是會加重溼氣的一方面因素。
  • 溼氣太重怎麼辦?牢記:「多做2事,常喝1水」,溼氣輕鬆排空
    中醫有句話叫:「溼氣重百病生」,意思就是,體內溼氣太重,不但難以祛除,而且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而尤其是夏天,溼氣最為囂張,很容易形成暑溼的氣候,體內有溼氣,很容易讓我們在整個夏天昏昏欲睡,疲勞乏力,四肢沉重,肚子長贅肉等等。
  • 人體內3個「排溼口」,定期拍一拍,溼氣輕鬆拍走,不妨試一試!
    一、人體內3個「排溼口」,定期拍一拍,溼氣輕鬆拍走,不妨試一試!1、膝蓋窩膝蓋窩也就是委中穴,這個穴位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溼氣,平時坐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可以輕輕拍打委中穴,拍打5分鐘左右,能夠幫助體內溼氣的排出。
  • 按摩承山穴,趕走全身溼氣
    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現代都市人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且往往都飽受溼氣困擾。溼氣重的人,總是覺得身體沉重,四肢乏力,容易疲累;臉上出油,脾胃虛弱,大便溏軟;睡眠質量差,總是感覺沒睡夠。承山穴是人體祛溼第一大穴。溼氣重的人,按揉承山穴時,脹痛感會非常明顯。持續按揉承山穴幾分鐘,會感覺身體微微發熱,這代表膀胱經的陽氣正被激發出來,身體會將體內溼氣慢慢排出。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 穀雨過後,重祛溼,這6大身體跡象,出現得越多,體內溼氣越重
    祛除溼氣,謹記「一忌、二勤、三拍、四揉」一忌忌食肥甘厚膩之物。人體的脾臟,運化水溼,也就是,幫助人體排出溼氣。2、勤泡腳熱水泡腳,也有助於去除體內溼氣。足部有許多穴位,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幫助排出體內溼寒。泡腳水溫度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 氣血通暢百病消,人體的八大「補氣穴」,經常拍一拍,補氣通經絡
    氣血通暢百病消,人體的八大「補氣穴」,經常拍一拍,健康又長壽一、氣海穴氣海穴又叫丹田,是元氣匯集的穴位,可溫中回陽,中醫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此穴有理氣解瘀、補腎壯陽的功效,對於腹瀉、痢疾、遺尿、遺精、陽痿及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均有效。按法:以手指指腹或關節向下按壓,並做圈狀按摩。
  • 祛溼「黃金月」,教你幾招,排出體內毒素溼氣,為秋冬健康上保險
    2、有氧運動體內溼氣過重,最直接的排出方法就是合理的運動出汗,通過運動的方式出汗是「主動出汗」,更加有利於毒素的排出。選擇每天慢跑的方式能夠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祛除溼氣。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運動過後毛孔打開,不能夠立即洗澡,否則反而加重體內溼氣。
  • 拍打承山祛溼氣,功效堪比紅豆薏米
    而承山穴正好有緩解疲勞和驅除溼氣的功效,經過點按,不僅身上的肌肉緩解了,疲勞消失,而且,因為出了一身汗,溼氣基本排除來了,病邪頓時一掃而光。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這裡,肌肉分成「人」字形,承山穴就在人字中間。它為什麼會有這些功效呢?顧名思義,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們的人體,人站著的時候,小腿肚子會緊張,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個紐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
  • 艾灸七穴排溼氣
    內溼是人體的氣機運行過慢過緩,形成了壅滯;外溼是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使外界的潮溼侵入體內造成的。內溼比較好理解,外溼就有點費解了,人體的內外有皮膚阻隔,外界的溼氣怎麼能進入體內呢?實際上並不是溼氣真正的進入了體內,中醫認為氣是能夠互相感應的,長期處於潮溼環境,機體感受到了這種粘滯之氣,時間長了體內的氣機也變得遲緩,逐漸就形成了溼邪。
  • 經常拿來泡水喝 排出溼氣讓你氣色紅潤
    經常拿來泡水喝 排出溼氣讓你氣色紅潤時間:2020-09-15 17:57   來源:漫說健康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溼氣是屬於中醫診治和藥理的範疇,在中醫的理念裡,甚至有千寒易除,一溼難祛的說法。
  • 怎樣去除體內溼氣 + 人體五臟排毒最簡易有效的方法
    每個人體內都有毒素嗎?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的嗎?面對排毒的風潮和疑問,中醫是如何作為的?中醫認為五臟之內都可能留存毒素,堆積了毒素的臟器會在身體表面留下蛛絲馬跡。現在就讓我們學習如何找到毒素的藏身之處,並且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排除它。五臟排毒五臟之毒是什麼?
  • 溼氣太重則百病纏身,5個穴位,4杯茶,打開祛溼開關!
    既然祛溼對於健康的如此重要,今天掌門師兄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溼氣的「死對頭」:祛溼常用的5個穴位,以及4款簡單易用的祛溼茶,如果每天艾灸這幾個穴位,空閒的時候喝一杯其中的祛溼茶,就可以順利的排出體內的溼毒,讓我們遠離亞健康!祛溼五大要穴1、豐隆穴:祛痰除溼第一穴出處《靈樞·經脈》,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
  • 坤銘堂國醫館|按按這幾個穴位可幫助排溼氣!​
    曲池穴在肘窩部位,手肘關節彎曲凹陷的地方就是此穴位,能夠輔助治療肩周關節疼痛感、流行性感冒、上肢癱瘓、扁桃體發炎,同時也緩解感冒發熱以及急性胃腸炎所引起的症狀。平時對此穴位進行按摩,能夠幫助排除溼氣。陽陵泉穴屬於脾經上的合穴,脾具有運化的功效。當溼氣增多時不能正常的運化,從而變成了痰溼,所以也想祛溼的話就應該健脾胃。
  • 身體溼氣重?拍拍這個部位就可以了
    4、陰陵泉 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兒往裡深入,可以健脾除溼。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5、足三裡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溼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
  • 後背長痘,根本原因是體內溼氣重導致(拍打7個部位,祛除體內溼氣)
    從外部來講,背部是人體油脂分泌最旺盛的地方之一,而且角質層較厚,新陳代謝緩慢,容易造成毛孔堵塞,而春夏出汗一多就更容易滋生細菌,少不了暗瘡紅腫。從身體內部來說,人體溼寒過重,排便不暢會造成毒素堆積,經常熬夜、心理壓力大等還會造成上火現象,後果就是——背部爆痘!按中醫的說法,長痘痘是因為身體油性變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氣的排洩,從而導致體內熱氣堆積,進而誘發痘痘。
  • 體內溼氣重的人,可以多吃這幾樣食物,助你排出體內溼氣一身輕
    溼氣又叫溼邪,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其中像哮喘、高血壓、脂肪肝、風溼關節炎、類風溼等疾病,都是跟溼邪有很大的關係。要祛溼,需先調脾胃。脾胃是運化水溼的「大總管」。我們平時喝的水滿足人體需要,滋潤到全身,就像澆花一樣。但當脾胃失調,水分排不出去停留在體內,就容易形成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