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了2015年4月「科學」流言榜,袋奶加熱會鋁中毒,口香糖會粘住腸胃、不鏽鋼杯子泡茶有害健康……這些「科學」流言你信了嗎?
1、袋裝奶加熱會致人慢性鋁中毒?
流言:近日,網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袋裝奶經過加熱後飲用,不僅會導致牛奶營養流失,還會使外包裝中的重金屬鋁析出致人中毒。
真相: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萬平玉解釋,牛奶的外包裝內側有一層鋁箔。雖然只有很薄的一層聚乙烯膜將鋁箔和牛奶隔開,但是聚乙烯膜的熔點一般在120攝氏度以上,遠高於水的最高溫度,所以不可能在水煮過程中出現破損和熔化,鋁箔也不可能析出重金屬鋁。只要是質量合格的包裝袋,一般都不會有鋁超標問題。
2、無根豆芽有毒?
流言:據網上熱傳的一些文章稱,豆芽培育時添加「無根水」生產出無根、白嫩的豆芽。食用後「輕者可使兒童發育早熟、女性生理改變、老年人骨質疏鬆等,嚴重的可能導致身體癌變。」
真相:所謂的「毒豆芽」就是培育時添加「無根水」(6-苄基腺嘌呤,即6-BA等物質)生產出無根、白嫩的豆芽。事實上,6-BA被廣泛地應用到農業、果樹、園藝甚至作物中,在增產和保鮮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並且,按照我國規定它是可以用於無公害果品的生產的。現有證據表明,6-BA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安全性較高,我國相關部門的管理措施也能佐證它們的安全性。
3、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
流言:朋友圈流傳的一篇題為《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真相: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鈉加熱後極易脫水變為另一種穩定的物質——焦穀氨酸鈉。但首先,溫度並不是人們傳聞的100℃,味精溶解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發生分子內脫水,這才變為焦穀氨酸。其次,由於焦穀氨酸沒有鮮味,「穀氨酸鈉轉化為焦穀氨酸鈉會降低鮮味」是正確的,但是焦穀氨酸致癌,這個言論尚無科學證明。焦穀氨酸鈉有較弱的刺激性,但沒有過敏反應,使用的時候基本無毒,對人體無害。
4、口香糖會粘住腸胃?
流言:從小我們就常聽大人說,千萬別把口香糖吞進肚子裡,否則它會把腸子粘住,危及健康和生命。
真相:最近英國專家研究表示,口香糖的確很難被消化,但它仍然沒能力逃過正常人的消化系統,最多需要三天左右就會被消化掉,最終被排出體外,所以不會把腸子粘住。但是為了避免意外,最好不要給小孩吃口香糖,以免誤吞入氣管。
5、蘇打水會改變酸性體質?
流言:網絡上有人說蘇打水呈弱鹼性,可以改變酸性體質,但也有人說,長期飲用蘇打水會引起鹼中毒。
真相:專家表示,健康人飲水後,水經胃 (胃液的pH值為0.9~1.5,呈酸性)進入腸道,繼而大部分在腸道中被吸收(少量在胃中被吸收)。胃腸道通過其自身的調節功能,會很快將進入體內的弱鹼性蘇打水的pH值調節至機體內環境的pH值。不管飲用蘇打水,還是普通的礦泉水、涼開水等,都不會改變人體pH值,更別說改變酸性體質了。
6、飲食過於清淡容易造成老年痴呆症?
流言:最近有傳言說,老人家退休在家後,對飲食過於在意,只記住要少鹽少糖少油,結果患上了膽固醇恐慌症。然而,膽固醇是大腦不可缺少的營養,膽固醇過低也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
真相:膽固醇廣泛存在於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佔腦組織總重量的2%左右。但至今也沒有研究人員有絕對的定論說腦細胞最重要的物質就是膽固醇。老年痴呆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飲食清淡是造成老年痴呆症高發的重要原因」並無依據。
7、不鏽鋼杯子泡茶會釋放鉻,損害健康?
流言:近日,有節目報導稱,泡茶會腐蝕不鏽鋼杯子,溶出鉻危害人體健康。多家網絡媒體轉載了該節目內容,並冠以「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驚人標題。
真相: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對不鏽鋼的腐蝕作用也要小得多。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食具中鉻的析出量極少,並不需要擔心它影響人體健康。
8、和隱翅蟲接觸百分百致命?
流言:「全球發出警示!隱翅蟲,在你身上時絕對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觸到皮膚,就死定了!」清明假期前後,這樣的微信開始在朋友圈像病毒一樣傳播。
真相:隱翅蟲的毒性不大,就算中毒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害。如果隱翅蟲在人體表面爬過後產生劃痕,在開始的幾小時會產生條狀灼燒狀的痕跡,不會出現微博、微信照片上那麼大的水泡。拍打確實會讓隱翅蟲毒液沾染更多的皮膚,但也不會「死定了」。
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晚報、蝌蚪五線譜網等
本期監製/餘偉利 主編/熊江萍 編輯/王薇、黃元
拒絕謠言,為科學精神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