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優秀,都帶點「不合群」

2021-01-20 騰訊網

作者:儒風君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

挺拔的白樺無法隱於低矮的灌木林,南渡的大雁融入嘰喳的家雀群。

優秀總是伴隨著超越與不同,就像,再深沉的夜幕也總有一顆閃亮的星,再荒涼的原野也總有一株搖曳的花。

真正的優秀,都帶點不合群。

1

不是你適應「群」,而是「群」適合你。

有時候,不是你不合群,是這個群不適合你。

醜小鴨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醜小鴨一出生就被嫌棄,他融不進鴨群中,整日受到打擊,但隨著時間流逝,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原來它融不進鴨群是因為他本來就不是一隻鴨子。

老話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什麼樣,你的朋友就什麼樣,你所在的圈子也就什麼樣。

當我們感到融不進某一個圈子時,不要擔心,可能這個圈子並不屬於你。

有人說: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結隊。

社交需要勢均力敵,實力有差距,眼界有不同,自然沒法進行平等愉快的交流,你自然會感到自己不合群。

道不同,不相為謀。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不要為了合群而合群,跟與自己三觀都不同的人交朋友,只能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不合群。

錢鍾書是個不合群的怪人,他年少恃才傲物,中年醉心寫作謝絕訪客,這樣算起來是個十足的「不合群」之人。但正是這種不合群,讓他節省了時間,避免了很多無用的社交,也正是這種不合群讓他得以自己與自己進行思想上的深度交談。

不是所有群都適合你,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你相契,不合適的圈子不要強融,不合適的朋友不要強交。

2

做自己,比成為他人更重要。

《烏合之眾》中說「人一旦到群體中,智商就會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感,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令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變得合群,反而會壓抑自己的內心,克制自己的個性,給自己戴上面具,變成千篇一律的假人。

生活貴在真實,個性就是出路。

寧要獨一無二,不要千篇一律。

與其耗費時間在融入群體上,不如多花些功夫在自己身上。群體總會消磨掉人身上的個性,而個性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東西,優秀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點。

做自己比成為他人更重要,取悅自己比融入群體更重要。

人活著就是為了開心,倘若活得憋屈,那生活又有什麼樂趣。不要為了融入群體委屈自己,也不要為了合群改變自己。

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更重要。

錢鍾書的不合群多數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他每一個在大眾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都是順從自己的本心。

孔子曾說「隨心所欲不逾矩」。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讓自己高興一點,就算是在大眾眼中不合群又怎麼樣呢。

人活一世,匆匆幾十年,太多未定,太多未知,在有限的時光中讓自己高興一點再高興一點又有何不可呢?

錢鍾書不耐與人交往,他大多數時候都像獨行俠一樣。

他曾說「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因為內心澄明,看得明白,才會早早地領會了生活的真諦。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朋友圈裡的。

因為優秀,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看淡,寒來暑往幾度春秋,來時一個人,去時也不過孑然一身。

圈子沒那麼重要,自己比什麼都重要,你活的高興,合不合群又有什麼關係。

不合群不一定是你的原因,還有可能是你的群出了問題。

不能融入的圈子不必強融,三觀不同的朋友也沒必要相交。

時光那麼短,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孤獨。要知道,真正優秀的人,都帶點不合群。

小編:感謝您長得那麼好看還閱讀我文章。如果覺得喜歡還麻煩您動一下小手轉發、評論、或點讚喔!謝謝!

相關焦點

  • 那些看上去「不合群」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優秀?原因無非是這三點
    一個努力想要合群的人,才是真正的孤獨,而那些看起來孤獨的人,優秀又不孤單,所以合不合群並不是判定孤獨的原因。那些不合群的人,雖然會被人同情亦或者孤立,但是在別人奮力找組織的時候,她們再利用那些時間提什自己。向自己的目標一點點走進,所以,那些不合群的人只是在你眼中不合群,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她們過得隨意且快樂。那些看上去「不合群」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優秀?
  • 優秀的人,大多都是「不合群」的
    沒錯,大家必須承認,人脈對於一個人而言真的特別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非常注重人脈的主要原因所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必須成為一個合群的人,如果你是一個不合群的人,那麼你想要發展就會變得非常困難,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你在公司沒有人脈,大家都不喜歡跟你一起玩。
  • 「不合群」的女人,反而更優秀,原因有2點
    而我們在遭受苦難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到上天的饋贈。有心人相助,畢竟只在少數,必要的時候,要懂得接受現實,忍受孤獨。在生活中,一個人遇事畏縮,對別人有依賴心理的人,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有的人說:「真正的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我深以為然。提起獨來獨往,很多人都會有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這麼人不合群,不喜歡交流。
  • 優秀的人,早已不再假裝合群
    優秀的人,通常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當周圍的人都在做與自己的追求和價值觀不符的事情時,優秀的人敢於與眾不同,敢於不合群體,心懷目標,默默耕耘,提升自我。在一次接受朱丹採訪時,郭德綱說:我在家的時候,二層全是書房,能不讓人上來就不讓人上來,我自己寫字、畫畫、看書,沏點茶,點一支香,無比快樂的事情。人的一生很短暫,能夠潛心學習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十年。平庸的人把時間花在看似熱鬧合群實則無用的應酬上,優秀的人擠出空閒將技藝千錘百鍊。
  •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深度好文)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深度好文)在生活中,曾經我一直認為,合群是必要的,合群可以每天有朋友玩,從而過得不那麼孤獨,可是後來才發現,一味的「合群」並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會讓自己變得更焦躁不安。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合群看似讓我們不脫離大眾,不丟掉友情,實際上是在以打亂自己的節奏為代價,做著最無用的社交。人與人的情誼不是「合群」影響的;人脈關係不是「合群」得到的。
  • 懂得「不合群」的,都是明白人!
    我們都喜歡有人陪著,畢竟一個人的時候,連吃飯都會不知道點幾個菜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合群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想有人陪並沒有錯,但是你更應該明白,懂得「不合群」的,都是聰明人!
  • 餘生,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可經歷過很多事後,才發現,有時候,努力合群比孤獨更讓人難受。正如顏如晶在《奇葩說》中說的:「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02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東漢末年,管寧和華歆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同席讀書,幾乎形影不離。
  • 過來人的忠告:最後嫁到好人家的,往往是「不合群」的姑娘
    想給所有女孩提個醒:以後嫁得好的,通常都是這些「不合群」的姑娘。其實左右逢源也未必就是優秀,因為她沒有自己的性格,就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如果合群就會消失,人是千萬種形態的,如果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會變成透明人。即使哪一天她不在也不重要,因為她本身就沒有存在感,平時為了討好別人,一再降低自己的底線,根本沒有人真正關心她的感受。
  • 別不信,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讓人羨慕不來的優點
    低質量的合群,遠不及高質量的獨處有價值。不合群的人他會在獨處的時光中修煉自己,做事越專注和堅定。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那麼合群,他們的生活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舉步維艱,甚至還會變得更加優秀。做自己就好,和不合群沒關係。不要小看那些不合群的人,他們看似不合群,往往具備很大的能力。
  • 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適的群
    村上春樹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人是喜歡群居的,合群是本能。當一個人越來越不合群的時候,往往是經歷過太多不愉快的事情,或者習慣了靠自己,不再隨便求人。 其實,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適的群。「不合群」是換了一種方式與人交往。
  • 優秀的人為什麼總是不合群:他們也合群,只是他們的群裡沒有你!
    說早上系統進不去,預約困難,就這樣我們相識了!7月她公務員考試,10月她注會考試!每個周末必來圖書館。這讓我想起來,認識的另外一個人。去年考上了國外研究生,因疫情開學延遲1年。也在備考7月份公務員考試,同時也在考別的。推薦我來這裡小姐姐也一樣,她也在忙著備考。想起偶爾在群裡看到的一段話:一直有這樣一個問題:「優秀的人為什麼總是不合群?」
  • 心理學:女人的內心強大,是從「不合群」開始的
    生活中,不隨波逐流的人往往是不合群的人,而一個女人的內心強大,都是從「不合群」開始的。 但是,在一群光鮮亮麗的城市孩子面前,她的淳樸是很格格不入的:別人腳上穿的是動輒幾百的名牌鞋,她腳上的是幾十塊錢叫不出名字的雜牌鞋;同學們捉弄老師引以為樂,她面對老師的提問,誠實卻讓她成為了被全班同學排斥的理由。 在這個城市裡,她太不合群了,她無法忍受孤單寂寞,於是開始讓自己變得合群。
  • 人到中年,要學會「不合群」
    只要不孤獨就好。 可是,待到中年,你的思想也變得更加的成熟,不再像從前般不顧一切,也不再如過去般愛好熱鬧。 到了中年的你,開始慢慢的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開始愛上了孤獨的感覺,你不再害怕身邊沒有朋友,因為你學會了辨別人心。 「不合群」並沒有什麼不好,活得高級的人,往往都是享受寂寞的。
  • 《鳥鳥鳥》: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比被排擠更可悲是 「偽合群」
    因為,成年人的痛苦在於,精神滿足感與價值認同感都試圖從集體中得到,是否合群就成為至關重要的檢驗標準。因而,多數人選擇用討好、妥協、委曲求全的方式進入不合適的圈子,漸漸被群體同化,猶如俄羅斯方塊,最後被消除,這樣的合群不可悲嗎?
  • 那些看起來「不合群」的人,往往都很聰明
    生命中遇到很多人,但未必每個人都適合走進你的生活。太多的人裝進自己的生活,內心也會浮躁不定。人生就是給自己做減法,除去那些具有誘惑力的因素,才能保持初心,不會迷失在生活的浪潮裡。前幾個月,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則這樣的新聞:一位孩子在父母小攤下的案板,用電腦學習。
  • 聰明人都不合群,那些強迫自己合群的人,大部分都毀了自己
    曾經我因為少說一句話,少去一次應酬,就被人說是不合群。特意在百科查了一下,合群的意思是:跟大家合得來;與群眾關係融洽。合群這詞語最早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意思是和合群眾,團結群眾。現在很多人卻認為,合群就是和誰都合得來,和誰關係都處得很好。反之,不合群就會被貼上內向、孤僻、不善交際,或情商低的標籤。
  •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想要努力的去合群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想要努力的去合群。 著名心理學家克斯塔夫—勒龐說「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感,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 一個人是否合群有多重要?你合群嗎
    也許很多女孩都想過一個問題:我應該合群嗎?在這個問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因為確實每個人都應該生活在社會上中,有些事情人們可能不喜歡,但他們需要與他人相處,如果你在社交方面做得不好,一方面,改變現狀不容易,這可能是出於你自己的天性;另一方面,他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一些悲傷的事情。
  • 有些「合群」的人總是瞧不起一些「不合群」的人,這是為什麼?
    有些「合群」的人總是瞧不起一些「不合群」的人,這是為什麼?有些合群的人喜歡攻擊、嘲諷、瞧不起(妒忌)不合群的人,這確實是職場和生活中一個普遍現象。所謂合群的人,以為自己有朋友有人脈有關係(人多力量大),對不合群的人形成「心理優勢」,伴隨「仗勢欺人」心態,認為不合群的人沒有朋友,人多欺負人少,不擔心他反擊,歸根到底就是「欺弱怕硬」心態。除此之外還是妒忌、孤立、排擠等複雜心態,總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和原因:第一,合群和不合群的主要表現。所謂合群,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合群。
  • 內向者如何在人群中自處——有一種優秀叫「不合群」
    他很難過,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性格真有問題,不知道該怎麼。其中有一個獲得最多回應的回答:想要討好全世界的人,到最後跟誰都玩不好。是的,慢慢越長大我們越發現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想合群的心。所以說內向者不是不能合群,是沒有合群的心。內向並不意味著弱勢和loser,內向者有著天生的優勢。優勢一:內向的人找到自己的定位,會更加專注和享受自己喜歡的事。比爾·蓋茨小時候不善言談,不喜歡與人接觸,經常獨處,愛一個人鑽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