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破五就得破點什麼,不如今天出櫃吧!

2021-02-10 BIE別的

Alexwood

春節不是朋友圈,春節是親戚圈,此插件雖然一年只上線一次,但強制安裝,不能卸載,更沒法選擇可見人(少數硬核派為了不裝這個插件連手機都扔了,不算此列)。對於平時不三不四、「不男不女」 的一些人,春節就成了年度考核般的存在。

就在節前,我的一個跨性別朋友跟我說,她最近有一次發朋友圈屏蔽失誤,讓一個表親看到了。她當時化了妝,表親把圖傳到了親戚的群裡並評論,「男孩子化妝怎麼能行呢?性取向肯定不正常啊!」

我聽得目瞪口呆,不是因為親戚不厚道,我驚訝的是她居然朋友圈沒有徹底屏蔽所有親戚屬性的人。我是多親多遠的親戚都算一類,發個朋友圈如果需要屏蔽的話,一網打盡。就算和表/堂兄妹們在春節重聚期間會談笑風生,甚至還會在牌桌上必要的時候默契配合坑一下爹,也不足以讓我向 TA 們展開朋友圈之門,即使我朋友圈並沒有任何勁爆的東西。Nothing personal,只是「親戚」的家族連帶屬性,我實在愛不動。

我問我的那位跨性別朋友,你春節回家的時候怎麼辦?

「絕對不化妝,穿上最沙雕的男裝,做整條街最直的仔!」

我又在別的女孩的粉絲群裡問了問,「有春節回家出櫃的嗎?有沒有建議?」 這個問題也很快變成了一個 「如何不出櫃並成功偽裝自己」 的討論。

於是我知道我的任務完不成了:這篇文章本來是直男主編懷著對性多元的美好暢想和春節的深惡痛絕派給我的選題。

「你寫一份破五出櫃指南!革命一下。」 他說。

 一. 春節咱家不革命 

很顯然,春節期間回家出櫃,基本是一道送命題。

春節+親戚+出櫃,這幾個元素攪合在一起,等於是把家族年夜飯桌上的壓軸水餃都煮成了片湯,還讓親戚們一人打包一盒帶回家繼續琢磨品味,化作談資,激情傳播。

你爸媽送走了客人,很可能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你臉按鍋裡。

別的女孩粉絲群就此事的討論

出櫃的 「正確性」 先不說(之前我們寫過一篇 文章 討論過),不講求時機和策略的出櫃只能說是張嘴一時爽,說完火葬場。

如果你出於任何原因非要春節出櫃,也請先別搞你的老父親 / 母親,從更閉合一點的同齡人圈子下手,或者老朋友、老同學 —— 對於很多放飛自己多年的性少數,回到自己的家鄉往往是有點割裂的體驗,對,就像重新成為翠花和鐵蛋的 Sophie 和 Simon,所以對家鄉的故人出櫃,或許是有些 「療愈」 效果的。心理學上說的 「整合」 就有這個意思,把自己曾經關閉的部分打開,讓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影子發生連接,得到和解。

至於父母對於你出櫃的接受度,私認為真不能期待太多,甚至要比對普通人的期待還要低。很遺憾,你最在乎,或者認為應該最在乎你的人,你可能會發現是最不接受你性取向的人。這樣說並不是責怪,也不是出於消極的失望情緒 —— 父母的牴觸情緒並非僅僅因為保守,而是多了一層:關心則亂。

《彩虹伴我心》截圖

酷兒導演範坡坡拍過一部性少數父母如何看待兒女出櫃的紀錄片,叫《彩虹伴我心》。裡面最讓我動容的片段是一個媽媽知道孩子是同性戀後哭了一晚上。這和我們之前的 文章 裡,一位受訪者的媽媽發現兒子的秘密後反應很像。

為什麼哭呢?

是因為覺得羞恥嗎?是因為不愛你嗎?

可能恰恰相反,因為愛所以難受,就是因為 TA 們懂,你選了一條沒那麼好走的路,還得走一輩子,沒得選擇,沒得回頭。TA 們無法接受你是同性戀,因為無法接受你過得不幸福。

當然,這個浪漫的濾鏡不能強加在所有現實的家庭上,「恥辱」 這層因素也不能完全從家長的反應迴路中排除。而且,就算你的父母自己不介意,但中國式的家族關係也讓這個小秘密不是你和父母之間的事那麼簡單。

別的女孩粉絲群的討論

綜上所述,給父母消化的時間,甚至反對的自由 —— 如果終究得不到 TA 們的認同固然令人痛心,但 「出櫃」 是一個選擇,不是一種正義,說楞點,別人沒義務給你鼓掌叫好。

而如果出於任何原因你需要春節期間出櫃,你就得想想,你最在意是那個革命式的儀式感,還是和父母真誠的溝通。如果是後者,那麼時機和環境就很重要了,如果只有自己和父母吃飯,把餃子煮成片湯就還沒有那麼災難。而且,春節期間親戚朋友的戰鬥力必須考慮進去 —— 如果只需要對付爹媽,幹嘛要給自己被親戚 「圍攻」 的機會呢?

別的女孩粉絲群繼續討論

總之,安全第一啊朋友們。被送去矯正可不是都市傳說,一堆混帳醫院等著你爸媽籤字呢。

 二. 出櫃等於誠實,但偽裝也不等於虛偽 

人有無數個面向,LGBTQ 的身份只是其中之一,並不能定義你的全部。為了家庭關係考慮,回家的時候扮成一個人畜無害的乖仔/乖女,很多人都會做這樣的事,跟你是不是基/姬佬無關。

於是不少人分享了如何暫時手動刪除自己的 gay 補丁包。

別的女孩粉絲群繼續討論

除了裝直之外,還有一個偽裝手段:讓自己看起來比平時更挫。

讓親戚們對你放棄希望,這很高明。從小就和 「別人家的孩子」 這種無形的強大生物比拼,我們這些中國孩子其實唯一的出路就是放棄競爭,並主動爭取被放棄。

小時候坐過教室最後排的小孩都知道我在說什麼,一旦被放棄,海闊天空任你行。課上看漫畫、玩手機、聽歌、甚至牽個小手,一旦被主流規訓的目光(i.e. ,老師)流放,你的精神空間從教室被放逐到大草原,你不優秀,但你可以暗搓搓地撒歡了。

同理,婚姻本質上是異性戀的發明,而春節期間的親友來往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相親展銷會。你不想成為參與這個交易市場,又不想解釋費力 why the fuck not,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偽裝成一個不合格的商品。

就...討論了很久

需要注意的要點在於:你需要刻意地降低自己的魅力值,但要在一個符合主流性別審美的框架下完成,因為我們的究極目的是:在不被懷疑性取向的同時,又不被相親的意願打擾。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長發的男生,那麼你可以偽裝成一個落魄的藝術家。這個人設可以同時幫你免除性取向的質疑,並打消親戚們為你介紹對象的念想。

再比如你是一個拉拉,無論平時形象什麼風格,用自己平時宅了一天(兩天以上就有點太邋遢)的造型就行了:頭別洗,戴上眼鏡,上身衛衣下身絨褲。

這種形象不但能夠有效利用親戚們的禮貌(這幅德行沒有對象很正常,「有對象了嗎」 這種問題也就不好意思問了),還能符合父母對你的慣性印象 —— TA 們因為養你長大,反而欠缺某種客觀判斷你外觀的能力,心目中甚至覺得你就該永遠是這樣的 「學生樣」。

 三. 出櫃?什麼櫃?

更何況,很多 LGBTQ 根本不需要做什麼變身般的偽裝 —— 我喜歡什麼(性別的)人跟我喜歡怎麼穿衣服、談什麼話題、做什麼動作難道還有決定性的關係了?

有一個男同事最近跟我出櫃了,和他共事兩年我的 gaydar 真是從來沒響過。不少人以 gaydar 靈敏為榮,包括我在內,可他讓我意識到,gaydar 這個概念本身的預設就很有問題,即:gay 是在性別表達上有可觀察的 「蛛絲馬跡」 的一種存在,而且在暗示,gay 們的默認狀態就是裝直,而內心的 gay 氣是無法掩飾的時候噴湧或者側漏出的 「真正自我」。

什麼是真正自我啊?

我最煩 「做你真正的自己」 這種話了其實。

然而對於 「gay 是什麼樣」(或者 「gay 並不是非得什麼樣」),我道理都懂,實際上還是打臉了。

那麼如果一個人,比如這位同事,日常中除了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沒有任何 「不直」 的性彆氣質表達,也不需要任何 「偽裝」,對出櫃又是怎麼看?

有趣的是,他的確是把 「出櫃」 作為一個自我實現的挑戰來操作的。從他決定出櫃的一刻起,就有意識、有計劃的每天向更多的人出櫃,而挑戰了兩周的結果就是,他沒感覺自己發生什麼變化,除了一些輕鬆感,他並沒有覺得出櫃產生了任何類似 「解放天性」 的效果(不過本來也並沒有這樣預設的期待)。他還是穿一樣的衣服,用同樣的方式說話,一樣地玩遊戲、宅、喜歡抬槓。

他並沒有因此變成人們某些刻板認知中基佬的模樣,也不打算改變。

剛開始這個 「實驗」 的時候,這個同事正在興頭上,跟我說他打算春節回家的時候跟家人出櫃。

「你瘋了吧,」 我表示反對,「難道你現在有喜歡的人,不說會影響你們交往?」

「也沒有。」

「那幹嘛呢?你不說還好,頂多被催催婚,一旦說了你就真的被另眼看待了。你自己沒變,但 TA 們看你的眼光會變。」 有時候出了櫃,才反倒更加不解放不自由(跟很多革命的結果一樣)。

更何況,要出什麼櫃,出哪個櫃呢?

這位兄弟當初跟我的出櫃辭是這樣的:「我感覺自己是同性戀佔主要的雙性戀。或者不確定還有什麼,但肯定是很大程度上就是同性戀。我肯定是喜歡男生更多,但是也不完全認同 gay 的身份。」

把這麼一串說給爸媽,我們可以猜猜 TA 們的腦子和心臟究竟哪個先當機。

放假前的最後一天,他說決定先不和爸媽說了。

「出櫃」 不是絕對。選擇驕傲出櫃,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這不是必須。「驕傲」 似乎成了西方同性戀亞文化對 「合格的 gay」 的定義和要求,而中國的性少數群體中,不出櫃的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且 「出櫃」 是相對的,選擇性的,並非對全世界出櫃才能做 「真正的自己」,在某些場合對某些人出櫃反而才會產生更多的壓抑。

"出櫃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過程,從自我發現到自我承認,到(反覆)操演出櫃的場景,再到(逐次)向他人表露。在這個也許漫長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成千上萬條故事線。" 出櫃也不是一個故事線的結束,而是新的故事線的開始。如何開始這個新的故事,要從這個春節開始嗎?下筆前得好好想想。

當然,也有一個可能,你苦心設計了一大套臺詞和場景,爸媽的反應卻讓你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哦,我早就知道了。」 

故事也就到此為止了,但這仍是一個最難得也最可愛的家人出櫃故事。因為它代表了我們的究極理想:用不著出櫃,因為櫃不存在。

圖片來源:《彩虹伴我心》截圖


VICE 2019 春節特別節目:春節革命!

春節七天你像珠子被包上了漿,空有一身武藝卻被裝進了航空箱,跑來跑去逃不脫七姑八姨的目光,讓我們教你在這假期裡怎麼打響自己的槍。這七天壓抑的生活,我們教你如何一步步在家裡發起一場小型革命,然後腳底抹油,利利索索地溜走。

估計你也不敢今天出櫃,但是,明天就初六了!😨😨😨😨😨😱😱😱😱😱


相關焦點

  • 破五:說「破」談「五」
    而在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宣告破除,所以稱之為破五。俗話說,不破不立,破除舊事物、舊觀念,才能建立起新觀念,新事物。所以初五這天,既是「破五節」和「送窮日」,又是店鋪開市和祭財神的日子。沉溺在自己的舒適區,只能消磨鬥志,碌碌一生,想要新的開始,新的機遇,就得嘗試去打破一些東西。
  • 大年初五又被稱為「破五」,主要吃什麼?有什麼禁忌?
    大年初五對人們的意義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多年形成的「破五」說法,由於多年的風俗傳承,所以在初一到初四之間有著很多的規矩說法需要準守,比如說初一不能掃地否則會破財,新年期間不能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等規矩,這些規矩在初五都可以破了,「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 初五「破五」,送福吃餃子嘍!
    今兒是農曆正月初五,老百姓俗稱「破五」,「五」跟「無」字同音,到不如說是「破無」更恰當些,因此在這一天老百姓有吃餃子的習俗
  • 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
    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時間:2020-01-29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農說破五送五窮,為何大年初五叫破五五窮是哪五窮?
  • 世界出櫃日:直人「出櫃」
    」---成都豆豆媽媽 「出櫃」這件事不只屬於性少數群體本人,面對家中的性少數成員,常常會成為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責任。今天是出櫃日,我們收集到了幾位家長的「出櫃」經歷,他們第一次跟身邊人說時,那些忐忑、糾結、緊張、不安,其實跟我們是一樣的,他們全憑著對孩子的愛,告訴這個世界「我就是性少數的家長,我為我的孩子自豪」。
  • 餘詩曼真的「出櫃」經紀人?出櫃什麼意思
    近日,有媒體指出餘詩曼出櫃自己的女經紀人陳早茵。出櫃是什麼意思呢?一般是指一些人士公開自己的性取向,比如說同性戀、雙性戀等等。用在這裡是指餘詩曼和自己的女經紀人有戀愛關係,即百合關係。小編一直聽說緋聞女王和眾多男星的曖昧,這樣的言論實在是有點聳人聽聞。作為TVB的當家花旦,餘詩曼參演過很多大紅大紫的電視劇,想必很多粉絲都記得她在古裝劇裡扇耳光的經典動作。
  • 出櫃+結婚?她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不管有沒有完整追過,裡面那個女扮男裝的女主角你們應該印象挺深的吧……啊錯了,重來,放張正常點的照片 ↓好叭,今天我們就來嘮嘮她,看看她近些年都經歷些什麼。她名叫鄭靚歆,1995年出生在臺北,中國臺灣新生代女演員。她是黑澀會原成員甜兒的妹妹,也是《我愛黑澀會》史上最年輕的美眉。
  • 破五 | 新的一年 更值得用心
    俗稱"破五"初五,要「送窮」。
  • 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5道素餡餃子任選,別忘記破五吃餃子
    過年大魚大肉吃多了,5道素餡餃子任選,別忘記破五吃餃子。今天是大年初五,俗稱破五,北方習俗吃餃子,叫做捏「破」,記得小時候破五這一天,我的家鄉不只是吃餃子,還有縫縫補補的說法,年初一到初四,婦女不準動針線,初五這一天要找出家中可以縫補的衣服襪子來縫一縫,家家戶戶不管大件小件,都要縫上幾針,叫做逢「破」。
  • 為何農村老人把正月初五叫破五,在這一天有哪些講究?看完懂了!
    今天是大年初五,也被人們稱為「破五」,雖然今年的春節和往年有所不同,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人們不能像以前一樣走親訪友,但是在大年初五這一天,一些講究還是要遵守。那麼為何人們會把正月初五說成是破五呢?在這一天有哪些講究呢?
  • 你出櫃了嗎?10件同志與名人出櫃的大小事
    瑞典男歌手Darin Zanyar帥氣出櫃:每個人都該驕傲活出真實的自己!日子還是要過,但我將過得更快樂」擁有許多暢銷金曲的西班牙流行歌手Pablo Alborán 在 IG 上發布一段影片,在影片中他以真摯的口吻向粉絲出櫃,表明自己是男同志。
  • 今天 ¦ 全美沸騰,因為這個男人出櫃了
    近日,美國因為一個男人的「出櫃」沸騰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對LGBT群體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出櫃」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為啥這個男人就這麼特別,讓媒體都震驚了?這名公開出櫃的男子,既不是明星也非名人,但他過去數十年的奮鬥目標,讓他的出櫃顯得格外的重要。男子McKrae Game,20年前成立了美國最大的一個同性戀治療項目,並領導了這個項目近20年。
  • 「我無法出櫃,只能結婚」
    那天我很難過,就像我今天看完這部紀錄片一樣難過:《出櫃~中國LGBT的吶喊~》這是日本NHK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圍繞著中國的LGBT群體,記錄了他們向父母出櫃以及出櫃後所發生的一些事。 在中國,LGBT群體的人數保守估計有7000萬。
  • 出櫃是什麼意思?
    出櫃,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譯,對應的是「in the closet」。這是一個比喻,指同性戀或雙性戀者隱藏其性傾向。當同志向他人表明其同志身份時,稱為「走出衣櫃」,簡稱「出櫃」。2. 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譯。指
  • 出櫃是什麼意思
    指Female toMale (FTM) 或者Male to Female (MTF) 向周圍的人公開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不一致的狀況。簡單來說,「出櫃」就是承認自己是需要做變性手術的Transsexual. 3.
  • 15個Gay的出櫃故事
    一個女生問我:你什麼時候出櫃?我有點錯愕,問你怎麼知道。她說,看出來了。其他人問,什麼是出櫃?我腦中卡頓了幾秒,大義凌然的說:那我現在出櫃。之後,一起上課、畫畫、喝酒,全然接受了我。工作後,對同事我也都坦誠。一直順利,沒被歧視。也許是幸運,我遇見的都是可愛的人;也許是進步,人們對性取向的接受度在提高。
  • 「出櫃後,我媽請來了一尊送子觀音」丨15個Gay的出櫃故事
    一個女生問我:你什麼時候出櫃?我有點錯愕,問你怎麼知道。她說,看出來了。其他人問,什麼是出櫃?我腦中卡頓了幾秒,大義凌然的說:那我現在出櫃。之後,一起上課、畫畫、喝酒,全然接受了我。工作後,對同事我也都坦誠。一直順利,沒被歧視。也許是幸運,我遇見的都是可愛的人;也許是進步,人們對性取向的接受度在提高。
  • 為什麼異性戀就不用出櫃呢?
    這就是西蒙,也就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愛你,西蒙》中主人公,最真實的疑問和煩惱。《愛你,西蒙》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沒有什麼鬼斧神工的拍攝手法,也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文藝氣息,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多的好評,我想,正是因為他把這個題材拍的如此輕鬆,如此平常
  • 2019正月初五,迎財神,「破」五窮!祝大家財源滾滾來!
    正月初五也俗稱「破五」所謂「不破不立」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
  • 海綿寶寶官宣出櫃?海綿寶寶其實是「gay」?順便科普一下什麼是LGBTQIA
    今天早上起來看了一下新聞,被上面那張海綿寶寶彩虹圖刷屏了,各種推文說 海綿寶寶出櫃啦、海綿寶寶原來是gay、海綿寶寶和派大星官宣等等。其實《海綿寶寶》作者史蒂芬海倫伯格早在2002年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明確的說過:海綿寶寶不是同性戀,它是無性戀,也就是LGBTQIA裡面的A無性向者(Asexuals)。所以說海綿寶寶出櫃時間定在2002年或許會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