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使遊戲與其他藝術形式相區別?

2021-01-08 騰訊網

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第九藝術」如今在相當多的場景下,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人們已經習慣於將電子遊戲稱作為第九藝術。平日比較關注電子遊戲的人看到「第九藝術」的字樣,應該不會產生其他歧義而直接聯繫到電子遊戲。

實際上無論是遊戲的「第九藝術」的名號,還是另外的所謂「八大藝術」,都是只在中文媒體間流行的詞彙。在西方英語環境中並沒有一個對於第九藝術的準確代表,而在相當多的藝術討論中,漫畫(comics)常常被稱為是第九藝術(the ninth art)。

1911年,義大利電影理論家喬託·卡努杜 Ricciotto Canudo發表了第六藝術宣言(The Birth Of The Sixth Art),他宣稱電影是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和詩歌后的第六種藝術形式;另外五種的藝術形式的劃分則是來自於黑格爾的美學演講(Lectures On Aesthetics)。卡努杜隨後將舞蹈列為第六種藝術形式, 電影則為第七藝術。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八大藝術的出處很有可能來源於此。

而國內「第九藝術」的說法,我認為最可靠的出處應該是當年運營國服魔獸世界的第九城市。

何為藝術?既然八大藝術的說法並不權威,那麼到底什麼是藝術?我們打開維基百科的「The Arts」詞條,我們會得到以下對於藝術的定義:The arts refers to the human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creativitythroughskillsandimaginationin order to produceobjects,environmentsandexperiences.

在這裡,藝術被概括為人類通過使用技巧和想像力而創造出的物體,環境或者行為。在韋伯斯特詞典中,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被概括為視覺藝術(包括建築,電影,繪畫和雕塑),文學(包括非虛構的,虛構的,詩歌和散文),表演藝術(包括舞蹈,音樂和劇院藝術)。韋氏詞典同時也指出,一些藝術形式則是結合了以上的元素,例如電影是視覺藝術與表演的結合,而漫畫是視覺藝術和文學的結合。

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定義來觀察遊戲,我們會發現電子遊戲不僅僅是藝術,它還是結合了視覺藝術,文學,以及表演藝術的前所未有的藝術形式。然而與其他形式作對比,如此年輕,如此潛力無限的電子遊戲,它作為藝術有哪些爭議點呢?為什麼當人們在談論遊戲,它始終似乎是有些特別的那一個呢?綜合藝術的複雜性媒介越是單純的藝術形式越容易去理解。

你也許無法像達文西一樣去繪畫,但當你看到蒙娜麗莎你可以直接的理解到:這是一幅油畫,你能明確的知道它的構成是畫布上的顏料,或者進一步能聯想到藝術家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使用的精湛的技法。

當你在電影院去看一部電影,儘管我們使用「電影」一詞去概括這件事,而實際上你並不能像欣賞一幅畫一樣,得到直截了當的理解。它遠遠比在畫布上創作油畫,或是用雙手彈奏樂器這樣的方式複雜得多。當你打通一款遊戲,你很有可能會看到電影結尾般的製作名單,甚至很多遊戲乾脆把名單放在菜單中的一項。

遊戲的製作已經像電影產業一樣形成一套體系,甚至還在逐漸複雜化。比起傳統藝術的創作,製作一款電子遊戲更像是製作一款機甲,編程,美術,遊戲玩法的設計各司其職,最終讓玩家親身操作。像電影和遊戲這樣的形式存在複雜性,他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它依託於其他基礎藝術形式。

依託其他媒介並不代表它比基礎形式的藝術更偉大。運用多種形式的優點是能夠觸動觀者更多的感官,也就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產生共鳴。當藝術遇見了資本當藝術形成了市場,當藝術需要考慮商業,公司,這樣的要素,創作也就不再單純。在當代藝術界,像傑夫昆恩(Jeff Koons)和村上隆這樣的藝術家不佔少數,他們會僱傭其他擁有繪畫,雕塑技能的人代替自己完成作品,藝術家可能只是提供了作品的草圖和製作方案,而在作品上寫下的只有藝術家的名字,真正製作出這些作品的人反而不被人所提及,他們變成了工廠流水線的機器。

如果放在當代藝術盛行之前的上世紀,這種現象是極其荒誕的。可當藝術變得產業化,當它需要去產生價值,畫畫這件事變得「工業化」也就似乎是理所應當了;藝術家變成了商人,而藝術變成了商品。

在波普運動(Pop Art Movement)之前,藝術還被認為不是商品。當波普藝術襲來,安迪沃霍爾打破了藝術與娛樂圈,名人文化之間的桎梏,商業藝術(Commercial art)的概念也逐漸被大家認可。以此同時攝影技術不斷發展,人們開始願意為了電視機,電影院這樣的媒介而自掏腰包。

如同一部電影上線,一部遊戲發行,根本目的是盈利。這是將創作變現的手段。遊戲廠商的規模越小,需要考慮作品本身之外的事情也就越少,這也就是為什麼獨立遊戲工作室對於電子遊戲的發展如此重要。

而像育碧,EA這樣的大型公司,製作遊戲的過程可能更像一個工廠在產出產品,考慮的也不單單再是作品本身,還有每一頁財務報表。作為商品,什麼才算是成功呢?波普藝術的名字就給出了一種解答,就是流行(popular)。

高雅與低俗在波普藝術之後有一組詞經常被人們提起,「low culture」和「high culture」,與我們常說的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很相近。遊戲的娛樂性質和商業性質決定了它的上限,也就是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電子遊戲距離崇高有著相當的距離。但必須是「high culture」的藝術才能稱得上是藝術嗎?

羅浮宮裡的蒙娜麗莎和迪士尼的米奇之間要如何比較呢?這兩者當然都是藝術,我們不能說因為蒙娜麗莎更「美」,米奇的形式更為簡單而分出孰高孰低。蒙娜麗莎在美術館中給予人來自數百年前創作的美的震撼,而迪士尼的動漫作品通過各種現代媒介與人們更近距離的互動,它的作品更直接得影響著對每一個坐在螢屏前,和穿著優衣庫迪士尼聯名T恤的人。

不同藝術之間有雅俗之分,而遊戲自身也會分成所謂的Low和High。以文學舉例,儘管不存在明確的界限,我們通常會將文學分為純文學,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電子遊戲也不應該全部被籠統的分為遊戲。

我們不會因為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書沒有所謂深刻的人性拷問而說她的書不是文學,我們一樣會為她所創造的每一次反轉拍手叫絕。馬丁·斯科塞斯是偉大的,而斯坦·李也同樣值得被稱為偉大。流行與高雅,商業與小眾之間沒有孰高孰低,也沒有比較的意義。藝術應該「好玩」嗎?以我的理解,Jonathan Blow所追求的就是拋棄娛樂性的電子遊戲。他似乎在嘗試創作一種交互電子藝術。

《The Witness》存在著解密的玩法(真的不好玩!),但吹哥也在嘗試通過遊戲這個媒介來表達哲學觀點。目前,娛樂性仍然是遊戲的根本特點,也是遊戲存在的理由。遊戲也是所有藝術種類中,唯一存有交互性質的(當代藝術的某些交互裝置除外)。儘管種類繁多,但是99%的遊戲一定是以「好玩」作為創作目的的,只是不同遊戲給予玩家的獎勵反饋不同。我將這種反饋機制大概歸類為三種:

擲骰子類(隨機)的賭博式獎勵

因為玩家的正確決策而獎勵

因為玩家的正確操作(反覆練習而熟練)而獎勵

無論是哪一種獎勵,其目的都是刺激玩家,是對玩家「玩遊戲」的活動進行的反饋。玩家在遊玩過程中,悄然間形成了一種,因為我玩遊戲,所以我會得到快感的邏輯。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存在如此「功利」的快感獎勵機制。

我們一定會以消遣作為目的去欣賞一幅畫,去聽一首歌。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或多或少存在著娛樂性,但遊戲擁有無與倫比的參與感,在你對遊戲進行操作的過程中,你就已經獲得了快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為了讓使遊戲的娛樂性成立,遊戲設計重要考慮難度因素。

無論是被稱為硬核遊戲的黑魂系列,還是到最簡單的貪吃蛇,俄羅斯方塊,只要是遊戲,就一定存在難度——本質上還是服務於快感獎勵機制,使玩家產生成就感。再拿以文學舉例,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除了獲得書中記錄的內容外,我們間接的接受了一種以語言為基礎的理性邏輯。這就使得閱讀的過程不單單是對書本文字的理解,我們在這個過程還「動腦」了。

這是當今遊戲以及爆米花影視作品遠遠做不到的,這些作品的主要目的只是娛樂。最後尼爾·波茲曼(Neil Postsman)在《娛樂至死》中曾舉例,無論印第安人的升起的陣陣濃煙寓意為何,煙霧永遠都無法表達哲學。它(煙霧)的形式就已經排除了它的內容。任何時期的任何藝術形式都是帶有功能性的。

遠古時期人們在洞窟上繪畫是為了記錄生活;文藝復興之前,歐洲繪畫大多是服務於宗教。而電子遊戲的功能則是作為一種娛樂商品。我們不能為此而否認電子遊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而存在,當然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商品,電子遊戲通俗化的特點幾乎不可避免,熱愛遊戲的人不應該為此而感到羞愧,也更不必去盲目崇高化玩遊戲這個行為。

失去了資本支持的電子遊戲還能被高質量的完成嗎?沒有了娛樂性的遊戲還能被稱為遊戲嗎?這些特點早已成為限制電子遊戲的框架。作為一種流行藝術,我想電子遊戲早已證明了它的能力;但如果我們向電子遊戲尋求更多,我認為它還有相當多需要證明之事。

精彩內容

您要是喜歡,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和其他文體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五、兒歌與兒童詩的區別兒童詩歌是具有詩的外在形式和內在節奏,以優美簡潔的語言表現兒童生活,抒寫兒童情感的那些充滿兒童情趣、洋溢真情、張揚童心的兒童文學體裁,包括兒歌和兒童詩兩種具體形式。其藝術特徵有兩方面:從內容上看,一是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強烈的諷刺性;二是具有故事情節的虛構性。從形式上看,一是語言精煉,極富表現力;二是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八、兒童小說與兒童故事的區別兒童故事是以敘述生動引人的事件為主的、適合兒童讀和聽的作品。它可以供兒童閱讀,但更主要是用來講給兒童聽的。
  • 作為生命活動的形式——蘇珊·朗格的藝術形式解讀
    生命,特別是人的生命所具有的控制和整理的能力有別於其他自然事物的混亂狀態,「有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具有控制能力的人腦的產物,因此,它們與自然的混雜狀況形成明顯的對比」。蘇珊·朗格也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開展了對生命形式有機性的闡釋。
  • 總結一下,自己理解的「遊戲」這一形式的獨特之處
    如此簡單的將其定義為」藝術「屬實有些荒唐,嚴謹的說,通過其將「遊戲」這一形式拔高到藝術是有些荒唐的。我並不是反對「遊戲是藝術」這一觀點,只是自認為不應該對遊戲這一富含多種元素的形式的判定,僅僅簡單片面的歸結於表面的某一種元素。藉此,還是想通過自己的遊玩經歷,表達一下,自己對於「遊戲藝術性」的淺顯理解。
  • 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區別是什麼?
    U+問答問藝術,答人生Always Be Ready To Answer U本周問題一現代與當代藝術的區別是什麼?莫奈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優畫君的回答大家好,我是優畫君,優畫網主編。優畫網,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藝術電商。我們的口號是:「簡單藝術,簡單生活」。我們的願景是:「讓藝術創造價值」。
  • 日本傳統藝術形式指南
    幾個世紀以來,日本傳統藝術形式一直是迷戀和靈感的源泉,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國際上。這部分是因為,除其他事項外,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欣賞他們簡單的美。從花道藝術到優雅的茶道,這裡是我們對日本傳統藝術形式的指南。書法書法是最受推崇的日本藝術之一。
  • 美評丨遊戲與藝術
    那麼,遊戲到底是不是藝術?遊戲與藝術有何種聯繫?遊戲在藝術的大雅之堂內地位幾何?本文為你一探究竟。藝術的定義在法拉第表演他的圓盤發電機時,一位貴婦人問道:「法拉第先生,這東西有什麼作用呢?」法拉第答道:「夫人,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作用呢?」何謂藝術?
  • 單機遊戲和網路遊戲有什麼區別?深入了解遊戲
    這主要是因為遊戲是日常生活中放鬆的一種娛樂形式,既然是放鬆,就要深入研究,這只是普通「玩家」的想法。也有一些玩家想了解更多的遊戲,因為他們追求的是真相。很難解開遊戲的所有「秘密」,但要理解其中一個方面就容易多了。遊戲裡有什麼?
  • 用雲遊戲平臺玩steam遊戲,和steamlink有什麼區別
    國內雲遊戲平臺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其中老牌廠商運營多年,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入場,紛紛建立起自己的雲遊戲平臺。通過雲遊戲平臺,玩家們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或者其他性能不足的電腦中玩上各種3A大作。不過一些對steam平臺熟悉的玩家,都知道steamlink也能做到在手機上玩steam遊戲的功能,覺得雲遊戲平臺並沒有什麼吸引力。雲遊戲平臺和steamlink看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將電腦的畫面傳輸到手機上玩,但是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非常大。雲遊戲平臺不僅有著steamlink全部的功能,還有一些steamlink做不到的功能。
  • 情感與藝術的形式
    因為我從她的剪紙中看到了形式生成生命的秘密,那個秘密是情感。我們常被命運的不幸遭遇而感傷,也為抗爭命運的堅強而感動,人要經歷無法預測人生,這就是人的情感。這樣的情感一旦進入到藝術形式,那麼藝術,就有了靈魂,具有了生命。藝術,自然因其自有的形式引起我們專注地觀看,但是,我們熟悉一種藝術形式並不一定就會感動,而我們對一種形式中表達的情感先產生了感動,我們必也會喜歡起那種形式。
  • 單機遊戲與網路遊戲的區別是什麼?深入解讀遊戲
    (其實更像萊特博士和威利博士的相愛相殺的故事)在《洛克人系列》當中只能有一個人來操作主角,自始至終都只能存在一名玩家(遊戲外換人也改變不了遊戲內只能存在一個人玩遊戲),那麼這款遊戲就可以被稱作為「單人遊戲」。當玩家接觸過第一款遊戲後,會對此類的遊戲更加感興趣,從而極有可能後續接觸的遊戲都是只能強制一個人玩遊戲,最終才會對單機遊戲產生誤解。
  • 為什麼遊戲被稱為第九藝術?
    從歷史上看,八大藝術誕生最晚的電影距今也有百餘年,電子遊戲的歷史在這些「藝術前輩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那麼為什麼曾被人認為是精神「海洛因」的電子遊戲,現在能夠與其它藝術形式一道,被稱為「第九藝術」呢?首先我們從定義上看。電子遊戲被認定為一種藝術形式而不是遊戲玩家們的自娛自樂是真正有據可考的。
  • 第九藝術的網易實踐:遊戲的誠意與藝術的可能
    當時間快速流逝兩百多年,古老的遊戲與革新的科技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集成電路、顯示屏、手柄、手機、VR的誕生催生出了全新的形態——電子遊戲,而運動、情景、組合等從古代延續下來的遊戲形式並沒有改變它的本質屬性,在商業價值之外,遊戲依然保有獨特的藝術性,具備強大的精神內核。
  • 歌劇藝術的內涵和結構形式
    歌劇藝術的內涵和結構形式一、歌劇的內涵在內容中,我們對歌劇的特徵和社會價值做出了一番探討,想必每位讀者對這部分內容已經有了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們主要圍繞歌劇的內涵進行具體論述,歌劇藝術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歌唱的戲劇,二是歌劇的三度創作。下面,我們就這兩部分內容展開探討。
  • 如果有人說遊戲不是藝術,請用這款遊戲打他臉
    讓玩家在玩一個遊戲的同時給玩家講一個故事,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麼特別新鮮的想法。然而,在大多數遊戲中,故事和遊戲機制的關係並不是真的那麼緊密。作為一個遊戲,它的誕生往往始於有關遊戲機制的一個點子(「我要做一個半即時戰鬥RPG」)。在有了遊戲機制之後,為了生動化遊戲體驗增加沉浸感,製作者進而將它包裝在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中(「這個RPG是關於從魔王手中救公主的」)。
  • 在遊戲裡截圖,竟然是一門藝術?-虎嗅網
    由於顯示解析度的提升以及遊戲內置攝影模式的普及,遊戲攝影在過去的10年裡逐漸成熟。如今它已沒有什麼門檻——當你把《集合啦!它已經具備了遊戲攝影的特點——藝術家用拍肖像的方式拍攝了虛擬人物,並且有所表達。這兩位藝術家是 net.art 運動的成員,該運動旨在探討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媒介表達的可能性。
  • 古代香包藝術形式的演變過程
    隨著歷史變遷,香包外在的造型、紋樣、色彩及材質等表現形式受制於歷史因素而呈現出各個朝代不同的色彩。本文探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文化因素對古代香包藝術形式演變的影響。一、 古代香包的藝術形式演變特徵從香包的外觀形狀來看,漢代香囊多採用敞口袋狀,較為實用。唐代在漢代的基礎上,發展出金銀香囊,其外觀大氣、紋飾寫實、結構複雜,展現出這一時期金銀器製作的工藝水平。
  • 當遊戲文化遇上雕塑藝術 DNF聯手廣美學生塑卡恩
    宿命者·卡恩,《地下城與勇士》中擁有至高能力的魔界之王,是DNF遊戲裡當之無愧的第一強者!這個「大BOSS」全身總高4.5米,是附近雕塑作品大小的2到3倍,他矗立在廣美雕塑館門口,向廣美師生展示什麼叫可以摸得到的遊戲藝術。《使徒卡恩》讓很多廣美人驚嘆,原來遊戲藝術與傳統藝術的CROSSOVER可以如此的震撼有趣。
  • 深度解析:遊戲原畫和插畫的區別,你都知道嗎?
    現在國內遊戲業,除了資深的美術設計師,其他人都不知道遊戲原畫和插畫的區別。那麼你知道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準備好和我一起輕鬆學原畫了嗎?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原畫,什麼是插畫吧~原畫遊戲原畫特指以遊戲的內容進行計算機二維創作繪畫或手繪製作,並以繪製的設計為基礎在後期工序中用三維軟體創建虛擬實體化,在編程人員努力後,最終成為遊戲組成的一部分。
  • 遊戲與藝術結合,《彩虹墜入》亮相央美「功能與藝術遊戲大展」
    由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共同主辦的「重識遊戲——首屆功能藝術遊戲大展」將在9月8日拉開帷幕,《彩虹墜入》將作為優秀遊戲代表作品亮相著名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遊戲」由此走入「主流藝術界」也引起了行業內外的關注!
  • 數字人民幣跟其他的數字貨幣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數字人民幣跟其他的數字貨幣有什麼區別? 2、數字人民幣跟其他的數字貨幣有什麼區別? 數字人民幣總量由央行決定,且堅持央行中心化管理;而比特幣總量有限,且去中心化。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並於2009年1月3日正式誕生。總量為2100萬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