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勤老家的那點水,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2021-02-21 門前梨花

發文說明:糾結了一個晚上,還是決定發了。大家都能說話而不說,我為什麼偏要說?不說話是人對自己的制約,也是人對自己的挑戰,我無法將千言萬語壓在心頭,制約不住自己那顆對故鄉的熱心,所以還是按耐不住,要跳出來說幾句。大家都沉默是一個可怕的徵兆,當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謾罵著,疑問著時,這個社會還有救;當大家都冷眼不語裝了啞巴時,這個社會就到了盡頭。

位於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界處的民勤縣,是一個人口不足三十萬的偏僻小地方。雖然地處偏僻,但是人們辛苦耕種,安居樂業的傳統一直在。縣裡絕大多數人生活在農村,在這片土地上,常常可以看見一臉黝黑的農民在太陽底下勞作,在風沙中挺立,生活。老人們在冬日時,喜歡坐在牆根裡曬太陽,溫暖地打盹;孩子們在夏日裡,喜歡在樹影底下嘰嘰喳喳,熱鬧地玩耍。而大風颳起的時刻,狂風會把那些柴草,樹葉,用過的破舊地膜甚至孩子們寫過的作業本上的廢紙捲起,揚在半空。之所以對民勤這麼熟悉,是因為那是我的故鄉,我在那裡生活了二十年。雖然出來二十幾年了,但老家還有親人在,我有時還會回到那裡。

小時候,喜歡看民勤小曲子。有一折戲叫《賣水》,說的是家門被抄的李彥貴,因為生活無著落,以賣水為生。與李彥貴自幼定親的黃桂英,因為其父想悔婚而煩悶不已。丫鬟巧妙周旋,讓李彥貴和黃桂英在花園相會。因為扮演李彥貴的是我們的老師,他長得清秀,扮相俊美,在臺上公開地和姑娘眉來眼去,很好玩,適合我們起鬨架秧地喊叫,所以每次必看。看多了,戲詞也記住了不少,有一句唱詞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姑娘黃桂英讓丫鬟去問:從早到晚賣幾回,一天能賣幾文錢?丫鬟把原話重複,去問李彥貴,李彥貴搖頭擺手,不好意思地答道:一天沒賣幾文錢。還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我心想:真蠢,水還能賣錢?沒成想,幾十年之後,在民勤還真的有賣水的事情發生。

近些年來,由於水位下降,乾旱嚴重,土地沙漠化嚴重,由此造成的一場一場的沙塵暴引起了中央的重視。為配合中央的指示精神,現在民勤縣的一項退耕還林,節水灌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今年8月份我回老家,聽家裡人談起澆河水的事。澆河水要收錢,一畝地50元。這是攤判的任務,不能不澆,不澆的話,就掐電斷水,讓你沒法生活,聽了讓人很生氣。更加讓人義憤填膺的是,澆水不是時候,春種夏長需要水的時候,沒有水,但是夏收過後的光茬地裡非讓你澆一茬河水不可。我問一個知情的同學,為什麼會這樣?他說,在民勤,水庫裡的那點水,啥時候放,啥時候讓農民澆地,不是水利專家說了算,也不是按照農需之時算,而是由水管所的人說了算,他們把水當成商品一樣賣,比如現在,農民地裡不需要交那麼多水了,但是水庫裡的水多啊,他們會硬性地讓農民們澆水,好收取那每畝50塊錢的水費。這裡的50塊錢指的是一茬水,一年七八茬水,算下來對於一年一畝地收入只有兩千來塊錢的農民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數字。難怪老家的親人,親戚,朋友,同學等人不停地借錢,借了又沒法還,原來這是讓人無法言喻的痛苦原因所在。我曾為此向朋友抱怨過,抱怨得多了,朋友說,發現你老家的人挺能算計,當官的肯定很多麻煩。朋友的一句話,讓我打了個激靈,一下子醒過神來。我意識到,我老家的人其實都是老實安順的良民,他們跟朋友同學算計,跟鄰居算計,跟自家的兄弟姐妹甚至父母算計,就是不知道跟政府及政府下發的文件算計。如果遇上繳水費,電費這種事,而手上沒錢,他們寧願借錢去繳,也不會去跟政府去算計一下這些水費和電費的來龍去脈,合不合理。只是逆來順受地接受,別人要多少,他們就繳多少,繳不上了就向自家的親人張口借或者伸手要,窩囊透頂了!

從老家回來後,我寫了《民勤老家·水》上中下三篇文章,發到公眾號上。因為我在深圳有不少的讀者和粉絲,他們對我老家的事情感興趣,這算是回應他們的好奇心。不料,文章被大量的轉載,分享,一時間閱讀人數達到了5千多人次。民勤有個關於民勤專題的公眾號,運營人聯繫我說,想轉載我的文章。當時想著轉就轉吧,轉了我還可以吸引一些粉絲,就答應他了。順利的轉了上篇,但是中篇的時候出事兒了。10月5號上午,我在家裡休息,看到這個公眾號運營人在微信上留言說,信息中心打電話,讓刪帖。問答如以下截圖:

我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啊?我只是從我的視野和角度,替農民說了一些實話而已,並沒有反黨、反政府呀!我把我的鬱悶發洩在了高中同學群裡,群裡絕大多數同學為我的行為點讚。也有說我太高調,吃鹹菜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的。當然還有勸我多寫一些雲淡風輕的文章,而此類文章,還是罷手為好的。最後一類人,是我的至交,她說,在中國,說政府壞話,會死的很難看。說她好幾個朋友QQ,微信什麼都因此讓屏蔽了。她說參與政治,最是無聊之事,毫無意義的對立,因為你保證輸!想著她這個體制內的人無法體會到體質外人的想走就走、想說就說的自由,我說在我這裡沒有輸不輸一說,因為我是自由人,除了給我發工資的老闆,不受任何人的限制。本想就此結束聊天,結果一會兒她又發來一條信息,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的知識分子,若沒有國家的支持,無論怎樣的滿腹經綸都會被打壓的抬不起頭,只有有依託才能使自己才華盡顯!三思!!!

朋友是個小心謹慎、語不忘發的人。我解讀了她的「三思」和後面的三個感嘆號:

一、我所說的是實話,實話是常識,常識不應該動聲色;

二、寫文章是娛樂,是解悶,是慰籍,而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三、要解決問題,只能靠地方政府的自我覺醒,別人說不得。

在那個時刻,想起「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感覺非常悲涼。

不久前,一個老鄉在小區群裡推薦民勤羊肉,有人問,會不會是注水肉之類的問題,他說不會,說在民勤,水比肉貴,不會有人動這種歪念頭的,逗得大家大笑,發了很多可笑的表情。老鄉這樣說,是有點誇張,但是反應了一個事實,就是民勤的水,貴,真貴。我是只好奇的貓,對如此高的水費定價感到好奇。所以我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了一張民勤水利局的定價資料,其中改革原則第一條中說: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關係,平衡各方的合理利益,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圖片如下截圖:

在這裡我就更加好奇和疑惑不解了:平衡各方利益,指的是誰和誰的利益?考慮群眾的承受能力,考慮了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的父輩們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而修建的紅崖山水庫到底是屬於民勤人民的,還是水利局的?如果屬於人民的,那為什麼水利局可以拿來做買賣?既然水利局把水作為商品來買賣,那買方就有選擇不買的權利?為什麼不買還用其他手段制裁?做買賣弄來的錢用來幹什麼了?如果說興修水利設施的話,那國家的劃撥資金去了哪裡?

有了這一連串的疑問,我這個書生還是執拗地拿起自己的筆,將這一切,用公眾號這樣的方式表達。這樣做的信念支撐是,2006年《焦點訪談》節目播出的關於民勤勤工儉學的事,那也是一個只會寫文章的人給中央電視臺寫了一封信的事,卻改變了整個縣城教育部門對教育的認識和辦教育的風氣。所以雖然公眾號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我仍然想去改變一些既成事實,所以又寫了這一篇。寫文章的目的是,支持政府所有的利國利民的行為,只是還想知道關於那一點水的真相。

後記:昨天晚上臨睡覺前又和H討論了這篇文章的事,他除了不想讓我惹事之外,對我的文章水平提出了質疑,他說證據不足,底氣不夠,問題不犀利。我想他的質疑,大家心裡肯定也存在,在這裡要給大家說明一下:文章裡證據的確都是我聽說來的,在微信群裡和同學們聊天得來的,不是一手資料。尤其是水利局的定價資料圖片,是我拼接了QQ截圖而來的,我至今不知道資料名稱,但是我敢確認那是真實的。底氣的問題,說白了還是證據不足造成的,因為我在幾千裡之外的地方,家裡人給反應的是他們自己的心情,沒法提供證據,所以我不能像魯迅所說的那樣,伸著二拇指,跳到三尺高的半空中去罵,只能委婉含蓄,先禮後兵地說一說。問題不犀利的事真是我的水平體現,目前我就只有這麼個認識,暫時無法再提高,在這裡提出來也就是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再討論,再疑問。我覺得要是有人能把我文章中的幾個問題回答清楚了,距離真相也就不遠了。

推薦閱讀:頁面/散文/故鄉事/《民勤老家·水》上中下三篇。

作者的話:1.轉載文章,請註明原文連結。

          2.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頁面右上角三個點的地方,或者搜索公眾號門前梨花,或者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我會把一些較為正式的文章發在公眾號裡。

相關焦點

  • 民勤,思念故鄉的親人,想念那片土地!
    每年總會有幾次走在老家的土地上,那是一片美麗且肥沃的土地。每當走在老家的土地上,細心地觀察,看到老家的土地上,總會有些細微的變化,內心中總想:老家是熟悉的,可又像是陌生的。老家的路是柏油的,可也是鋪滿塵土的,有人說柏油路美,也有人說塵土路髒。
  • 網絡流行的民勤十大美食
    點上方,可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蜜瓜熟了,我在甘肅民勤等你來!
    蜜瓜熟了,我在甘肅民勤等你來!作者:姜新文四月種植、五月扯蔓、六月結瓜、七月成熟!經過近四個月的「孕育」,民勤蜜瓜又迎來了成熟採摘季!炎炎夏日,高溫酷熱容易讓人覺得口乾舌燥,來一塊蜜瓜,滿嘴甘甜滋潤咽喉,冰爽而又舒暢……這滋味,感覺想想也是一種享受!
  • 解夢:回到老家,叔叔在小賣部門口騙我
    李青說:想聊聊夢嗎?可以啊。小米努力回憶起晚上的那個夢。小米說:我夢見我兒子去參加一個活動,和他的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的。沒多久,我就聯繫不上他了。我就打電話找他,然後就打到了我的一個老家叔叔那裡,我叔叔接了電話說你等一下,你等一下。我感覺到我叔叔是在我們老家的一個店鋪的門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知道他是在那裡的,他一定是在騙我,隱瞞一些事情。
  • 民勤鄉愁 家鄉風味美食——鹼面、茴香茶
    民勤人的鄉愁就是手工鹼面加素滷,放點油潑辣子家鄉風味美食——鹼面 深秋的周末,陽光明媚,清風送爽,本來計劃擦玻璃的
  • 民勤劉文昌:「點沙成金」奔富路
    民勤劉文昌:「點沙成金」奔富路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姜新文 陳凱年  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的民勤縣,沙子是最不稀缺的東西。可薛百鎮長城村的劉文昌一家卻通過「賣沙」賺了錢,成了村裡的新鮮事。
  • 在民勤,吃膩了大魚大肉來碗蕎麥麵涼粉吧
    比如黑鹼面,比如涼粉,比如釀皮子,都是我們民勤老家最普通的零嘴和小吃,卻深得親戚的青睞吶。所以,臘月二十八晚上媽媽就開始著手做她的拿手好戲_涼粉。媽媽做的涼粉不是白面涼粉,而是蕎麥涼粉,所以就得提前開始著手。蕎麥涼粉,第一道工序就是泡蕎麥榛子。準備做涼粉的前一天就泡好。涼水浸泡,泡過一天即可。泡好了蕎麥榛子,就可以開始洗涼粉咯。一碗蕎麥榛子配五碗水的比例。
  • 民勤沙漠蜜瓜豪橫歸來,咬一口汁水迸濺,甜香四溢,誰吃誰誇讚
    當我們切開一個民勤蜜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聞到那種撲鼻的甘甜果香。咬上一口,滿嘴都是飽滿的汁水和果肉,口感非常的細膩,簡直就是絕世蜜瓜。當我們品嘗民勤蜜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種可以帶給我們治癒感的甜蜜,同時也帶給我們滿滿的舒適感和幸福感。民勤蜜瓜的含糖量高達18%,可想而知,它有多麼香甜。
  • 關於離乳 你應該知道的這點真相!
    昨天突然很多媽媽留言給我希望我談談關於離乳。還有一個媽媽說:男姐你什麼時候離乳啊?我要和你一起離乳。我說:那你可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哦,我覺得才漸入佳境,剛開始呢。而懸崖式離乳,就是突然不給吃並且也不給孩子任何交代,放回老家,或者用風油精辣椒水,都是下策。好不容易餵奶建立的那些美好,何必要用這樣的方式毀掉呢?
  • 民勤板慄南瓜上架跟晚報GO
    這個南瓜天生就該種在民勤民勤縣三面均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是一個半封閉的內陸荒漠區。為了防止沙漠繼續惡化,當地人們紛紛加入治沙大軍。春去秋來,民勤幾代人把防沙林治沙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以「愚公移山」的韌勁和信念,與黃沙相持、相守、相爭,種下一棵棵梭梭樹、一株株紅柳、一畝畝南瓜……硬是在蒼茫的沙漠上築起了一道綠色屏障。
  • 豐縣老家的井,老家的水
    剛剛夠得到壓水把手的我。把井把抬上去,然後再吊在井把上,用自己的體重把水壓出來。幫著壓水,是小孩的自我表現的一種手段吧。那時候的壓水井還是挺沉的,而且井把特別容易上彈,所以小孩子脫手了,被井把手打到下巴的事也時有發生。我倒是一直小心翼翼,一方面是被大人一直叮囑著,更重要的是也怕打掉門牙不好說媳婦。
  • 和汪涵一起愛心助農 | 甘肅民勤產地直供黃金蜜瓜,綿密爆汁,甜到心坎!
    > 【低低低至5折】19.9包郵福利價購買超好吃的甘肅民勤黃金蜜瓜,為瓜農獻上您的愛心!
  • 民勤非遺 | 樊澤民:蘇武的傳說
    一是傳承性:蘇武傳說故事有其歷史史實,在民勤流傳了2000多年。二是群體性:蘇武牧羝的傳說故事是民勤人民千百年來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世代相傳,在相互傳說的過程中,不斷豐富。二是民間文學價值:蘇武的傳說是由民勤人民集體創作,世代相傳,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學。以此為題材,或受其影響,產生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如大型劇目《蘇武牧羊》、歌曲《蘇武牧羊》、長篇小說《蘇武的傳說》(潘竟萬)、《蘇山魂》(楊澄遠)和《蘇武賦》《牧羊澤賦》等等。
  • 《我想知道真相》節目組向NUEST道歉 承認播出內容未經確認
    韓國SBS電視臺《我想知道真相》節目組向NUEST和Pledis娛樂正式道歉。9日,SBS《我想知道真相》方面通過官方報導資料,發表了最近引起爭議的NUEST相關事件官方立場。節目組方面承認了錯誤並表示:「此次事件與想通過電視節目說明的『音源囤積』是完全不同的實例,(我們)在畫面處理時出現失誤,並且沒有確認準確事實關係」,「對於節目中出現NUSET W的名字而引起巨大的誤會,向NUEST成員和粉絲,以及所屬社Pledis相關人士表示真誠的歉意。同時,節目播出後到現在為止,沒有接到任何質疑NUEST音源囤積的舉報」。
  • 鋪路架橋惠農家 民勤郵政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生態圈」
    (馬愛彬 攝) 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甘肅省民勤縣分公司的包裹分揀封發室外,包裹傳送帶在不停地忙碌著,一箱箱印有 「郵政助力」字樣的民勤羊肉經過貼單、稱重等短距離的傳送「接力」後,被一排排、一列列地擺放在分揀封發室內,即將搭乘「郵政綠色快車」發往全國各地。
  • 民勤職專:凸顯職教特色,服務地方經濟
    民勤職專是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省級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項目建設學校。學校有主校區、城東工業園區實訓中心兩個校區,建有71個校內實訓室(車間),開設現代農藝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學前教育等10個三年制長線專業。
  • 產地食材▎來自甘肅民勤的人參果,味道別致,三高人群的水果首選
    說起人生果,最先想到的 就是小時候看西遊記裡那顆 「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 要知道市售的人參果,大部分都只比桌球稍大,這個份量真的太足了!
  • SBS《想知道真相》就NU'EST向Pledis發表道歉文
    在4日播出的節目中,關於通過「音源回購」的音源排行榜造假嫌疑的「想知道真相」。製作組在節目中公開了對舉報人的採訪內容。舉報人主張說:「我通過電子郵件發現了自己沒有聽也沒有買的音源購買明細。」在此過程中,隨著在沒有經過馬賽克處理的舉報者的電子郵件上明示「NU'EST」,出現了NU'EST音源造假的疑惑。
  • 「以後總有幹不動的一天」,城市再繁華,還是想回老家住
    尤其今年年初疫情困居的時候,讓我真正覺得,想在老家有套房。相比被圍困在城市的出租屋裡,買不到瓜果蔬菜,見不到朝日晚霞,出門害怕,待家裡憋的慌。住在老家,宛若天堂。為什麼想在老家有套房?這些都是原因,但不是全部。在許多中國人心中,在老家蓋座房子像是人生的使命。落葉歸根,日暮鄉關,生命在那開始,也要在那結束,才是一個完整的輪迴。
  • 「辭掉工作回老家,我想把貓丟了」:沒有責任心的人,別養寵物了
    帖子的最後,這個網友也不知道貓咪的處境如何,是否真的被人帶回家收養。我身邊有個朋友,他在外地工作,也養了1隻貓;因為放假要回老家,再加上工作調動,打算回老家發展。他做出的選擇是,買了一輛車,每次回老家,都帶著貓咪一起回去;雖然路途中有些折騰,但是朋友說:貓咪陪伴了他很多艱難的歲月,已經成了他的家人,他沒辦法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