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口訣其實很簡單,只怕你信不過!

2021-03-04 東方修煉學


此文本是我授弟子的手機簡訊整理而成的,本來我不想公開,但見很多人修行數十年,總在浪費時間,所以我送幾句真正修禪定真口訣與眾人!          

要入禪定的真口訣就是隨便坐!坐得舒服,坐得開心,然後就是保持這種平常心,如果你的內心真的一無所求,一般坐十五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進入欲界定或者初禪前的禪相。          

以上幾句看似不入流的簡單章句,的確是真口訣,只要你能以舒適的姿勢坐著,然後保持著一無所求的平常心,一念不生的無求平常心,十五分鐘到半小時,一般都會入到欲界定或初禪前的三種禪相。          

欲界定就是心靜久了,目前出現一幕幕朦朧的圖像。一般入到欲界定是朦朧中看到大海、大湖等圖像。或者是看到像煙霧一樣的光。這是初禪前的第一個禪相。如果你定力再深,就可以看見月亮,再下去就是看見太陽。太陽過後是黑夜,名黑近成就心,再下去就是真正的禪定。傳說中的煉精化氣,斷男女之貪慾是初禪中進行的。所以四果羅漢中的初果羅漢與二果羅漢證不到初禪,所未能斷男女之欲。唯三果以上羅漢能證初禪,斷男女之欲,是因為只有初禪以上才能談煉精化氣,鍊氣化神。         

禪門丹法,就是主修保任,然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自然步步漸進。一念不生,無生法忍,就是禪門丹法的起手法。世尊當年有親手所書丹經一卷,後傳入中土半卷,後來連半卷也在找不到了。我尋了近十年,終於找到西天二十八祖,中土達摩祖師傳至六祖的不立文字禪門丹法,佛祖心印。諸位不要說看永樂居士文章十年,不見我說一句真口訣,這回我說一次,不令真有智慧大德者求道無門。次第我略說如下:         

初修一念不生的第一個階段是定中見煙光,接下來就是月亮、太陽。這個階級會出現的事相就是口水靜久了滿口,這個口水就是天一生水,就是精氣神從自性中生,吞入下丹田,即是道家所說的添油接命,玉液還丹。此時用天眼內視,會見到下丹田有一放白光玉丹,故名玉液還丹。         

華嚴經頌云: 

  

有數無數一切劫,                                   

菩薩了知即一念。                                   

於此善人菩薩行,                                   

常勤修習不退轉。         

華嚴經偈又云:

若人慾識佛境界,                                    

當淨其意如虛空。                                    

遠離妄想及諸物,                                    

令心所向皆無礙。         

六祖大師又云:

   

慧能無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怎麼長?         

以上偈所說,其實是禪門丹法的起手法:一念不生,三際託空,保持保持再保持,候口中甘露滿口咽入,即是道門所說的玉液還丹。         

故法華經偈云:

白玉齒邊流舍利,                                    

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                                    

醍醐灌頂滴滴涼。         

也即呂祖《百字銘》所的「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一念不生的第二個階段便是密宗所說的煉紅白菩提,道門所說的提鉛降汞,卯酉周天,禪門所說的法輪常轉。當然,法輪常轉有二個情況:          

一:小周天河車自轉,煉化真火真水與阿賴耶識合一,故名法輪常轉。          

二:三元合一結大丹後,大丹日夜自轉,故名法輪常轉。          

河車自轉,大丹自轉,可煉精化氣可斷貪,可鍊氣化神可滅嗔,可煉神還虛可滅痴。這步會出現的突出事相就是河車自轉,丹田自轉,真火升而真水菩提月液甘露從頂降。是故,陳泥丸云:                                   

子時氣到尾閭關,                                   

夾脊河車透甑山。                                   

一顆水晶入爐中,                                   

赤龍含汞上泥丸。          

翠虛篇又云:  

醉倒酣眠夢熟時,                                   

滿船載寶過曹溪。                                   

一才識破丹基後,                                   

放去收來總是伊。          

翠虛真人陳泥丸說的二偈是大藥過關時的偈,他為何用曹溪水來形容金丹大藥?而不用黃河水、長江水來形容金丹大藥?原因很簡單:道門內丹,實是禪門佛祖心印與道教陰陽五行之說的結合,然骨髓依然不離佛陀密旨。          

一念不生的第三個事相便是玄關開,玄珠入鼎。這步是禪門丹法最重要最秘密的口訣,我查遍丹經數十卷,未見有一人肯說透,此便是禪門丹法與道門密宗丹法最大的區別。眾人都知玄關極重要,以為出自道門。其實玄關一詞出自佛陀親書的《無名經》,經云:         

「……臍下為下丹田,心下為中丹田,雙眉間為上丹田……真氣通過此三丹田……於夜靜時,湛湛寂寂……拔迷霧,玄關開……悟心來……」         

 以上是玄奘法師密譯的佛陀唯一親書的《無名經》,是三世諸佛最高最秘密的心法。所以,我常勸人萬萬不可謗丹法,因為我深知丹法乃三世諸佛究竟了義的秘密法,謗之罪過重比億萬須彌。         

玄關口訣乃禪門祖師祖祖秘密口口相傳,因不立文字,故無文字可查。所以,玄關口訣我暫時只說三分一。         

玄關竊乃道家所說的泥丸宮,玄珠乃元神,阿賴耶識,俗稱的靈魂。玄關開後,當下即具五通乃至六通具足,甚至當下證阿羅漢果。佛陀在世時,很多大阿羅漢幾天證果,當下證果,並能馬上顯大神通,是因為玄關開了。玄關內的玄珠就是禪門祖師所說的真種子,六祖說的「有情來下種」,丹落田成,有丹才有田,有真種子才能養真法身。在禪門丹法中,所謂煉丹,證果位,了生死,超凡入聖,是從玄關開,真種子落入丹田開始算的。此部分口訣古今少人說,但也有洩天機者。我擇一二與眾人。如呆堂禪師云:                               

應無所住生其心,                               

廓徹圓明處處真。                               

直下頂門開正眼,                               

大千沙界現全身。         

以上所說的「直下頂門開正眼」就說玄關開後玄珠真種子從頂降入丹田。         

張用成云:   

一粒靈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龍眉子云:   

形如雀卵團團大,                               

間似驪珠顆顆圓。                               

龍子脫胎吞入口,                               

此身已證陸行仙。         

龍眉子此偈所說非常真實。我的經驗與龍眉子所說非常相,就是頭頂一個白色的珠子像鳥蛋一樣咕嚕一聲自然落入丹田。丹落田成,才是真的煉開始。我見道門丹經往往在大藥過關前有七八節的修法,其實禪門丹法一二步就到大藥過關,玄珠入鼎了。          

修一念不生的第四步會出現的事相便是十月育聖胎。按以上一步步勤修,時時處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心知妄想而不隨」,接下來就會到達三元合一,三氣合一,三魂合一的境界,成就大丹,進入十月懷聖胎的境界。          

養胎之訣還是一句:一念不生,保持一念不生的心境到散亂與昏沉的中間。此便是聖人傳藥不傳火候。真傳口訣的火候謂「中」。中者,正念也。         

修一念不生的第五步會出現的自然現象就是陽神出頂。陽神如何出頂,有何口訣?功夫其實還是一念不生。當金丹成熟成相,心靜至極,就會「轟」的一聲從中丹田升到上丹田,至雪白滿天飛,囪門骨軟,心靜至極,就會「轟」的一聲升出頂門。         

當然,以上所說的修三際託空保任法的事相不是一座禪定中完成的,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步步漸進,非一步登天。修密道禪之人身體結構皆同,管你修什麼法門,心靜久了都會出現以上事相。梵語禪定即中文「靜慮」也,所以心靜者,皆能證以上次第,故佛陀雲四禪八定乃三世諸佛必經之路,原因在於此。         

以上丹道次第與四禪八定六神通要證到,除了要悟得「中」,悟得一念不生,三際託空外,做功夫的第一步就是站樁與坐禪配合,動靜同修。修禪定靜功的第一步找到自己相應的禪定姿勢。         

尋找與自己禪定的姿勢方法如下:         

你到十八羅漢堂、五百羅漢堂,一一試一下五百羅漢的入定姿勢,然後選出一尊與自己覺得坐得很舒適的禪定姿勢,然後把這尊羅漢請一尊回佛堂供養。這尊羅漢就是看守你從修禪門丹法到你成道的靈師。         

千萬不要執著於什麼單盤雙盤,此是後世的秀才兵書,害人不淺。入定不一定要單盤雙盤,不要聽秀才講空頭理論。十八羅漢,五百羅漢,每位羅漢入定的姿勢都不同,行住坐臥,那個姿勢不能入定?         

只有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修禪姿勢,才能談下一步的修證。眾生個個根器不同,所以修禪定的姿勢也是個個不同。希望各位能悟其中真旨。         

另外,禪門祖師除了有心法口訣秘傳,還有動功「易筋經」與站樁法相傳。動功我就暫時不說,時間已經十分緊迫,希望大家能快點進入真正的修行之境,而不是研究階段。         

希望大家能明白,大道至易至簡,真口訣其實很簡單,只怕你信不過。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八萬四千法門,離不開一個靜字,離不開一念不生。其實,一念不生,心無所求,便是真口訣,你信嗎?你能堅持嗎?         

如果你認為我所說太簡單,想找一本丹經參考,我建議你看看尹真人的《性命圭旨》。依我所證及禪門秘傳丹法看,我所讀過的丹經中,我認為說得最真實、明了,暗合佛祖秘旨的丹經是《性命圭旨》。我讀小學時便看過《性命圭旨》,可惜因毫無所證,故讀不懂。當我得禪門西天二十八祖,中土六祖秘傳的丹法,並略有所證時,再回頭看尹真人的《性命圭旨》,發現尹真人所說暗合佛祖秘旨,早知如此,我又何必白白浪費三十餘年的青春?          

要有所證,即生成就,我勸諸位放下門戶之見,密道禪諸家都應該了解,拋開文字的迷霧,悟得真正的佛旨。(更多內容,請關注東方修煉學公眾號。)

挖掘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讓古老的東方修煉文化重新煥發出應有的光彩。關注公眾號,這裡有最全的修煉知識和修煉秘法。(回復「內部資料」即可下載內部修學資料大全

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眾號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本平臺旨在傳播好內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注意:無明師指導,不建議自己練習。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郵箱:937064631@qq.com     

相關焦點

  • 禪門丹法真口訣:本來我不想公開,但見很多人修行數十年,總在浪費時間……
    此文本是我授弟子的手機簡訊整理而成的,本來我不想公開,但見很多人修行數十年,總在浪費時間,所以我送幾句真正修禪定真口訣與眾人!          要入禪定的真口訣就是隨便坐!坐得舒服,坐得開心,然後就是保持這種平常心,如果你的內心真的一無所求,一般坐十五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進入欲界定或者初禪前的禪相。
  • 呂祖真正口訣 乃修行上天之階梯
    呂祖真正口訣,乃修行上天之階梯養氣忘言守。凡人之心動蕩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注曰: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呂祖真正口訣工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
  • 真相的修行才能超脫苦難 假象的修行就會磨難重重
    如果,你修行的緣分錯了就得馬上更正,不要強信或者是硬修,在這樣的情況下,然後再去查清你真正的緣分,再去修行自己的法門,只有這樣才可以順利。如果,查清緣分以後還不順利,仍然沒好和有磨度與苦難,像這樣的情況那就是你修行的問題,就不是緣分的問題了。如果,修行和緣分都有問題的話,那你就永遠都不會順心。
  • 如果不依這樣的修心口訣,修行往往功敗垂成
    菩薩伽喀巴(又稱切卡瓦)出生於寧瑪派密咒師世家,通達許多新舊密法,對於法相亦長期學習,精通百多部經論,但心中經常縈繞著這樣的念頭,認為成佛的話,除了這些修法外,似乎總還有一種不同的,有著甚深扼要的口訣。
  • 人生追求的,莫過於樸素與簡單的修行
    人生追求的,莫過於樸素與簡單。賈平凹所言:「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淡定從容地過這一生。」心簡單,生活就簡單。林清玄也曾嘆曰:「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人活一世,歸根到底,追求的莫過於樸素與簡單的修行。人這輩子,有人求人生大富大貴,有人求生活順風順水。怎樣活得從容通透、淡泊簡樸,享受生活的清歡,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美] 阿迪亞香提:真正的修行(一)
    我從這些人那裡聽到的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儘管修行了這麼長時間,但是他們都感到自己實質上沒有發生任何轉化。很多人,甚至那些長年累月的修行者,都被擋在了開悟的門外,內在根本的轉化沒有發生在他們身上。為什麼有些修行(包括我自己曾經做的那些修行)不能幫助你獲得它所承諾的轉化?這背後其實有一些很實在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實際上非常簡單,但也因此而容易被忽略:我們的修行取向是錯誤的。
  • 太極拳口訣,有本事你就全部拿走!
    今天小編整理了多個太極拳口訣。覺得這些口訣中卻有諸多益處。故,發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太極拳水平。體用口訣是太極拳如何使用的精華所在,當愛好者們能夠理解其中含義,並且做出個三五分時,太極拳的基本對敵要領就已經掌握了一部分了。
  • 朝代順序表口訣最簡單
    最近很多人都在說這個朝代順序表的口訣到底要怎麼記呢?其實也非常簡單了,前前後後只要記住幾個關鍵點就好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一個比較簡單的口訣,也是最簡單的口訣了,有感興趣的可以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一起來學習下吧!
  • 《先天奇門遁甲金口訣》:奇門遁甲門神星組合斷事口訣
    《先天奇門遁甲金口訣》又名《奇門遁甲門神星組合斷事口訣》,此口訣雖非常準確,但要辯證的看待。好的組合如果受到衝剋,也會變得不好,不好的組合受到衝剋,反而是好的。易醫同源,都講求「辨證施治,隨證立方」,根本沒有一方治百病的藥。真正之奇門遁甲要配先天八卦,一切以後天八卦為理論基礎的都為偽為假。
  • 勵志語錄:學會簡單其實就不簡單
    人生,無所謂失去,只怕草率地揮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後終會失去。只要用心珍惜過,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開花謝,四時更替,該走的誰也無法挽留,該來的誰也阻止不了。放開懷抱,坦然面對,以喜悅之心迎接每一個清晨,以淡然之心送走每一個黃昏。2. 放得下,才能更好地拿得起。
  •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在事上煉
    王陽明露出滿意的神色,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重回人間。這個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視已經三年,王陽明為什麼偏偏問他口巴巴說什麼、眼睜睜看什麼?因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說、不看,心裡卻終日在說、在看。說和看的,正是絕思絕欲與人的天然良知之間的衝突。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我們今天還看到這個人不對、那個事也不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修行,修正自己的言行,修造自己的心生的萬物,行自己所設定的目標;在人生路上,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 修行真的有捷徑!讓釋迦牟尼佛告訴你……
    放下執著,從幻境中醒來老丁師兄也只能盡力用最簡單易懂的話把這些講清楚。如果你想真的明白,你就放下你曾經的執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放下。老丁所糾結的是,「我什麼也不想的情況下才知道什麼是真相」這種狀態該怎麼用語言表述。
  • 學道修行中的六種歧途,幾乎每個人都步入過!
    而老子之教導,是「和光同塵」,在生活中修行。這樣對現實生計懶散的人不在少數,眼高手低,看不起吃苦的活,且以修行逃避現實。這也是歧路。看看古書,王十八做僕人,修成大道,陳泥丸是個匠人,也修成大道,而石泰早先做大夫,後來做裁縫,同樣成了一代祖師。
  • 記住6句口訣,別不信
    沒關係,記住以下6句口訣,讓你看透人心:第一句口訣:樂之以驗其僻。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可以從他的興趣愛好入手,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就會拉近你們的距離,然後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表現,是不是真君子,值不值得你和他深交。第二句口訣:喜之以驗其守。
  • 小詩丨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行,同樣可以進入禪關,而不必花費萬金去買山尋求清靜。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綻放如滿月,即使在家被俗世纏身,但是內心卻可以比出家人還要清閒。提起修行,有些人總以為隱遁於深山老林、廟宇道觀,一心只求脫塵離俗、看透紅塵,追求佛音道語、修身養性就能讓自己活得更輕鬆,更舒服。
  • 穿搭是一件藝術,很多腦洞大開其實很有創意,只怕沒有奇思妙想
    穿搭是一件藝術,很多腦洞大開其實很有創意,只怕沒有奇思妙想,不怕付諸實踐,你可以穿的和別人不同,也可以很有想法。看看有什麼你想不到的小心思。粉色的短襯衫和束腳的休閒褲搭在一起的感覺其實還是比較普通,兩種顏色都比較的小清新,粉色和白色再合適不過
  • 古少林真本易筋經之行功口訣
    這些行功口訣精論,內容皆言簡意賅,顯明扼要,真機畢現;對於得此功真傳之門人來說,則具引路司南之用,按圖索驥之功,堪為進階之梯航,悟道之圭臬,同時更是印證所學,保持傳承血脈純正、精髓不失之宗旨。且歷代宗師均有嚴訓,口訣可印證而不可強解,蓋「一言便非是,一解便是非」,正所謂「言語道斷」,只有學人修煉到一定境界,方能體會其中之真意;但其前提則是須得真傳,否則依文解義,多非實意,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則口訣與學人兩不相干了。
  • 南懷瑾老師:這是我的親身體驗,修行一定要從這裡入手!
    中國自漢唐以後,歷代在宗教方面、在哲學方面,大家常使用一個名詞——修行。尤其現代學佛的人特別多,大家都講究修行。什麼是修行?並不是打坐、做工夫就等於修行;這和「修行」的真正意義還有很遠的距離。真正的修行,包括修正心理行為,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修正自己喜、怒、哀、樂的情緒等,也就是心理思想上、生理變化上、言語行為上毛病的修正。所以在佛學上名之為「轉識成智」,就是修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