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招募令:一張終身學習的入場券
(前100名會員送 2017-2019年 老虎講骨首發文獻原文)
近期資訊:
伸膝位髕外側脛骨髓內釘固定,手術時間更短?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學術交流,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Jovanovic N, Aldlyami E, Saraj B, et al. Intramedullary Percutaneous Fixation of Extra-Articular Proximal and Middle Phalanx Fractures.[J]. Techniques in Hand &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2018.
指骨骨折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手術治療方法有克氏針、鋼板固定等多種方式,但是由於肌腱的存在,容易造成韌帶粘連、指間關節僵硬和關節活動受限。對於近節和中節指骨閉合性不穩定骨折和開放性Chow I型骨折,杜拜Jovanovic醫生認為提高療效的重要因素是進行穩定的內固定。在近期的Techniques in Hand & Upper Extremity Surgery雜誌上,他就介紹了他們的方法和經驗。
1 左:右手近節指骨骨折手術體位。手術過程中維持近側指間關節彎曲100°。
右:彎曲近側指間關節,經背側近節指骨頭穿入0.8mm直徑的導針圖3 左:前後位透視顯示置入導針到掌骨頭,來維持良好的復位。此時進行測深,取同樣長度的克氏針進行比較,減去5mm就是需要的螺釘長度。使用2mm的鑽頭鑽孔,然後置入2.2mm無頭自攻螺釘。
圖4 近側指間關節屈曲情況下置入螺釘維持縱向加壓。當螺釘經過骨折端時屈曲指間關節進行骨折端加壓。但需要主要觀察和放置導針彎曲或者斷裂。螺釘尾端置入軟骨下。此時螺釘尾端、指骨髓腔峽部、指骨基底部就構成了3點穩定結構。活動和透視確認螺釘位置,必要時擰緊或退回一些螺釘。 同樣的方法處理中節指骨骨折。作者採用該方法治療40例患者(75處指骨骨折),平均隨訪2.8年。其中近節指骨55例,中節指骨20例。除去1例患者採用2.5/3mm螺釘之外,其餘患者採用2.2mm無頭螺釘。術後6周可見影像學癒合。98%的患者手指主動活動功能優良,最早可在3周重返工作。5例患者出現近節指骨延遲癒合,通過無接觸運動等方式在12周活動癒合。在1例隨訪4.1年的患者中沒有發現指間關節炎和關節活動受限的情況。作者總結認為:這種經皮埋頭螺釘固定方式可以安全有效治療近節、中節指骨骨折,但是否會引起關節炎還需納入更多病例進行長期觀察。關於這個研究,有一點老虎是可以確定的了,這個埋頭釘子杜拜醫生是不打算取了。
missyan:採取可吸收螺釘技術,可以免去內固定取出,需要研究術後併發症。
潘虹強:對關節面及伸肌腱的損傷大嗎?如果出現斷釘及骨折不癒合如何處理?
Mr.zhou:影像上看上去很美,但是這麼大的螺釘,對關節面的破壞難說沒有;其次,如果出現斷釘了怎麼辦?如果患者要求取出螺釘又怎麼取?
懸壺濟世:指伸肌腱怎麼樣?
骨往筋來:新方法應該學習,多一種選擇沒壞處!但對於指骨來說克氏針操作簡單。價格實惠。最關鍵是中國患者愛取。禁忌呀
塵埃未落:這個分不分倒打或者順打?比如中節骨折,是從遠端指間關節打還是近端打?另外和骨折線的位置是否有關,從離骨折線近的一端打還是遠的一端打?請賜教!謝謝
張振傑:就是取的時候可能會費勁
無奈的抉擇:這方法挺好的,但個人覺得傳統的側方切口克氏針交叉固定也不錯。
楊振偉:有創意,將來骨折癒合後,螺釘怎麼取出,有取出的經驗嗎?可不可以使用可吸收螺釘!螺釘直徑
雨落:這種固定方式也就僅限於橫行穩定性骨折了,髓腔內是空心的,螺釘選的合適還可以有力量,不然就只能起到限制左右移位的作用,然後對於縱向的,就靠著本身的穩定性,讓肌腱力量限制了。不穩定性骨折,怕是沒用的。
王海波,吉林市人民醫院:喜歡這種微創操作方案,但是如果換成可吸收釘是不是更好?還有,旋轉移位咋辦呢一個釘,能控制旋轉移位嗎?
草木一介:關節面損傷有點大
李清華:從患者術後第二天功能來看,效果不錯,一般上肢不是負重關節,出現關節炎的機率較小。只是這個入路有沒有造成指伸肌腱損傷,如何避免
007:指骨髓內釘,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