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BKJ
骨盆上承脊柱下連髖部,將軀幹和下肢連結在一起,髂腰肌是軀幹和下肢之間的主要屈肌。『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及髂肌兩條肌肉所組成(少部分人有腰小肌,所以有些人是三條),腰大肌是一條起源與胸椎第十二節橫突到腰椎第五橫突,往下經過骨盆,與起源髂骨窩內側的髂肌一起往下,經過骨盆緣和髖關節囊前緣,通過髂骨前下嵴與髂恥隆突,共同連結於股骨的小轉子。在骨盆緣與髂腰肌肌腱間有一個滑囊,稱為髂腰肌滑囊,提供髂腰肌與骨盆緣的緩衝。
髂腰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肌肉收縮的時候,讓髖部屈起並同時輕微外轉大腿,因此在跑跳、蹲立和坐、前踢...等動作都會用到髂腰肌。另外下肢不動,髂腰肌收縮時可以讓骨盆前傾和腰椎前凸,用以維持身體的直立腰挺直的姿勢。
髂腰肌的解剖功能圖
髂腰肌綜合症(iliopsoas syndrome)髂腰肌綜合症,簡單來說就是髂腰肌肌腱本身或是肌腱周圍的軟組織發炎疼痛症狀的總稱,可能包含的診斷為髂腰肌肌鍵炎、髂腰肌筋膜炎、髂腰肌滑囊炎、彈響髖...等。最常發生的原因是的(1)急性受傷和(2)反覆髖部屈曲所致的過度使用。任何一個年紀都可能發生,年輕人多一點,女性也稍微多一點。
需要較多的髖部反覆屈曲或是長時間髖部屈曲(髂腰肌縮短)的運動員容易發生,如腳踏車選手(下圖)、划船選手、足球選手、芭蕾舞者、跆拳道選手、柔道選手、跑步的選手(特別是常跑上坡路段的跑者)...等。
腳踏車選手騎乘時,髂腰肌常處於縮短的姿勢,特別是坐墊與腳踏板距離過近時,更為明顯。
另外長時間以嬰兒蜷曲的坐姿 (如魚竿坐姿)、坐辦公桌前時身體過度前傾或是把腳掌踩在椅腳上、坐沙發時抬腳放板凳上,這都會使膝關節高於髖關節,因而使髂腰肌長時間處於收縮的狀態,也容易產生症狀。此外,住院的病人坐床上過久,或是坐在床上玩手機 (如下圖左),也易發生症狀。
軀幹-下肢的彎曲姿勢,膝關節高於髖關節,會使髂腰肌長時間處於縮收狀態
髂腰肌綜合症的症狀患者通常會有髖關節前側或是腹股溝的疼痛,從一開始的隱隱作痛到後來明顯疼痛,從一開始活動會痛但休息不痛,到後來活動或休息都會痛。疼痛通常發生在運動之間,或是做完某些特定運動後,如跑步、健行、踢球、仰臥起坐、爬樓梯。
有些疼痛會在坐著髖部屈曲一小段時間後,在站起來的時候誘發疼痛。有些人上下樓梯的時候會誘發疼痛。疼痛厲害或是發炎嚴重的時候,可能需要拐杖幫忙才能完成走路這個動作。
腹股溝的疼痛有時候會放射到膝蓋的內側,特別是站立起來的時候;有些人則是覺得腹股溝或髖關節前側的緊繃感加上膝部內側的疼痛。嚴重一點,在站立挺直挺的姿勢時,除腹股溝和膝部內側外,還會覺得同側腰部會酸軟疼痛,少數人同時會有腹部隱痛的感覺。
髂腰肌筋膜炎疼痛範圍(pain pattern)、牽涉痛(reffering pain)與激痛點(trigger points)
有些病人在由坐姿變站姿的時候,會聽到髖關節前側有彈響聲 (internal snapping hip),這是因為緊繃髂腰肌,在髖關節屈曲伸展的過程,會摩擦骨盆緣產生聲響和疼痛,時常合併髂腰肌滑囊炎。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處於成長快速期的青春期小病人。有些病人除了上述疼痛外,也會感覺髕骨韌帶處及膝蓋前側的疼痛,這是因為髂腰肌緊繃狀態下跑步的時候,會增加股四頭肌張力和髕骨-股骨之間的壓力。
內側彈響髖
不是所有的腹股溝的疼痛都是髂腰肌綜合症,因此需要臨床醫師做詳細的檢查與鑑別診斷。髖關節外觀需看是否有膨出物(疝氣),或是局部有發紅髮熱。髖關節的活動度是否有異常,通常髂腰肌緊繃的病人,在膝關節彎曲下做髖關節外轉的動作( Fabere-Patrick test )時會有緊繃疼痛的感覺。另外在腹股溝三角的外側緣可摸到條索狀,且會有壓痛。
X光檢查通常是必要的
青少年及小朋友須排除小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股骨頭骨骺滑脫(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和骨骺炎(Apophysitis);恥骨骨炎(Osteitis Pubis)
有酗酒或是長時間使用類固醇的患者須排除股骨頭缺血性壞死(Femoral Head Avascular Necrosis)
中年以上或年紀大一點,要排除髖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腰椎的退化或是椎間盤疾患合併神經壓迫症狀
有外傷史或是老人家不慎跌倒,要排除髖部骨折的可能性。另外,洗腎病人或是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則須排除股骨頸壓力性骨折或是棕色瘤(brown tumor)的可能。有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也須排除腫瘤骨轉移或是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
骨盆x光顯示,右髖正常,左髖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的症狀,也很類似髂腰肌綜合症。
進一步的的影像檢查如MRI,可排除髖關節唇的破裂、初期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滑囊炎、肌內膿瘍、腰椎椎間盤與神經壓迫的情況。
若是患者發燒畏寒,或是腹股溝發紅髮熱,實驗室檢查則是必要的,要排除不明原因的髂腰肌膿瘍(iliopsoas abscess)。此外,髂腰肌肌腱炎發生在腰小肌(psoas minor)的時候,臨床症狀會類似闌尾炎(appendicitis)的症狀,要小心鑑別!
急性發炎疼痛時,治療主要的目標是止痛和舒緩髂腰肌的緊繃感,並且可以恢復不用拐杖就可以行走的狀態。一般醫師會開立口服消炎止痛藥(NSAIDs)和肌肉鬆弛劑,必要時局部注射低劑量類固醇加局部麻醉劑,止痛效果最快,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局部針刺(針灸)的效果也不錯。
急性期,患者須暫停可能會增加髂腰肌張力的運動或活動,並改善坐姿不良。局部的冰敷有助於緩解疼痛,一般建議每1~2小時冰敷15~20分鐘。緩和的髂腰肌伸展運動可以在這個時期開始做,但切勿在剛完成冰敷的時候做,因為冰敷會讓痛感減輕,導致可能的過度肌肉伸展進而造成傷害。
疼痛緩解後,可以加強髂腰肌的伸展運動,並恢復髖關節的所有活動範圍(ROM)。恢復原先的運動強度需循序漸進,勿急躁,運動前和運動後需加強髂腰肌的伸展。完全不痛後,應加強髂腰肌的肌力訓練,並避免錯誤的坐姿。
伸展運動
急性疼痛期的復健以和緩的動作為主,可使用硬一點的枕頭墊在腰和骨盆的交界處,彎曲不痛的那隻腳到胸前,然後延展患肢。可以躺在床沿,讓患肢垂落伸展髂腰肌。每次伸展持續20秒,之後休息30秒,反覆做5次。記得勿在冰敷後做,以免過度伸展,傷上加傷。在做伸展時,保持呼吸平順,勿憋氣。此套動作也適合平時不痛的時候伸展髂腰肌。
適合於急性期使用的髂腰肌伸展方法。
在疼痛緩解後,可以開始做進階的伸展運動,兩種皆採半跪姿,患肢往後伸展髂腰肌,身體記得挺直往後勿前傾,圖(A)患肢儘量後伸,圖(B)小腿屈起,可同時伸展髂腰肌和股四頭肌。伸展持續20秒,之後休息30秒,反覆做5次。此套動作適合運動前後的髂腰肌伸展。
進階髂腰肌伸展
強化運動
強化運動請在完全無痛後做,分站姿和躺姿兩式,其中站姿的動作可以融入運動前的暖身和運動後的緩身動作。
髂腰肌的肌力訓練
髂腰肌起源於腰椎,越過骨盆,連結於股骨小轉子處。髂腰肌綜合症的症狀從腰痛、少腹痛到腹股溝疼痛甚至延伸至膝部內側疼痛。(1)急性受傷和(2)反覆髖部屈曲是髂腰肌綜合症發病的主因。治療方式以局部低劑量類固醇注射止痛速度最快(15分鐘內),擔心類固醇副作用,針灸的效果也不錯。再配合改善坐姿、停止運動和緩和的伸展運動,就可以快速地回復正常生活。
平時的不當坐姿(髖部屈曲),會導致髂腰肌長時間處與縮短緊繃的狀態,加上運動前缺乏髂腰肌的伸展熱身,就會影響運動表現或是容易受傷。因此,敬告有志於良好運動表現的運動員應時時留意平時勿讓自己處於不良的姿勢,另外運動前後的伸展運動和維持髂腰肌的彈性是必要的。
一般民眾,特別是缺乏全身運動的人,要避免髂腰肌症候群的最主要方式是避免錯誤的坐姿;需久坐的上班族平時請注意姿勢,另外請勿坐床上(或地板)玩手機或平板,有空可以做髂腰肌延展的動作,維持髂腰肌的良好彈性,就可以避免髂腰肌綜合症找上你!
參考來源:骨力診所、康復小南寧
關注體態健康、從生活中做起。
我們的線上課程正式開啟啦,已有1000多位會員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