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伊始,就迅速啟動了對日本戰犯的追責程序,曾將28名日本政要和陸海軍高級將領列為甲級戰犯進行調查、起訴和審判,這其中隸屬日本海軍的高級將領僅有永野修身大將、島田繁太郎大將和岡敬純中將,由於永野修身在終審判決之前就因肺炎病死,因此島田繁太郎和岡敬純也成為東京審判中日本海軍的代表人物,並最終於1948年11月12日被判為無期徒刑。
其中島田繁太郎更具有代表性,他曾任東條英機內閣海軍大臣,並曾兼任海軍軍令部參謀總長,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罪魁禍首之一,日本海軍歷來與日本陸軍有很深的矛盾,但他在東條英機內閣中卻沒有掣肘首相東條英機,而是對其唯命是從,成為東條英機發動太平洋戰爭最大的幫兇,其所作所為也被大多數海軍高級將領所歧視,甚至被人譏諷為「東條英機的褲腰帶」,與東條英機內閣閣僚一起被列為第一批戰犯名單中,並於1945年9月11日被逮捕,並拘押於東京巢鴨監獄內。
島田繁太郎(1883—1976年)是日本東京都人,1904年11月畢業於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第32期,與吉田善吾、山本五十六、鹽澤幸一、堀悌吉等人為同學,1915年12月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第13期,此後先後出任艦隊參謀、海軍軍令部部員和海軍大學校教官等職。
1930年12月,島田繁太郎接替老同學鹽澤幸一出任日本聯合艦隊參謀長兼第一艦隊參謀長,輔佐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英輔海軍中將,山本英輔是日本海軍航空兵創始人,是他向海軍高層提出建立海軍航空兵的設想,並致力於海軍航空兵的建設和發展,而山口多聞當時僅是聯合艦隊司令部的一名普通參謀。
島田繁太郎在一年以後又轉任日本海軍潛水學校校長,這所學校是日本海軍培養潛艇乘員的專門學校,潛艇是在海軍各類艦艇當中最特殊的,潛艇乘員必須經過特殊的訓練才能勝任,任內適逢「一.二八事變」爆發,當時擔任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官的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駐守在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給予入侵日軍迎頭痛擊,因此日軍不得不向上海增兵支援。
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海軍於1932年2月2日編成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抽調橫須賀鎮守府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海軍中將任司令官,又抽調島田繁太郎為參謀長,率領第三艦隊增援並進攻上海,野村吉三郎竟以「出雲」號作為旗艦,可見其對中國的蔑視,因為「出雲」號是一艘英國造的巡洋艦,排水量僅為9750噸,乘員定額為672人,早在二十年代就退出現役,是作為海軍兵學校的練習艦使用。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抵達上海之後,以艦炮和飛機對閘北、江灣、吳淞等地狂轟亂炸,並派出便衣隊四處殺人放火,致使上海房屋和市民損失慘重,而且日本拒不接受各國的調停,並增派4000餘人協助鹽澤幸一實施城市攻堅戰,尤其是閘北、八字橋、江灣一帶戰事激烈,由於日本海軍陸戰隊缺少重火器,在中國守軍面前還是屢戰屢敗,導致鹽澤幸一被撤職,由野村吉三郎接任指揮權,島田繁太郎輔佐其指揮。
由於艦炮和飛機不能上「刺刀」,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攻擊還是屢屢受挫,日本海軍不得不放下面子,請求日本陸軍增援,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植田謙吉率日軍第九師團於2月16日從上海吳淞口登陸,又從野村吉三郎手中接過指揮權,並向中國守軍發出最後通牒,而中國守軍則以炮火回應之。
日本參謀本部不得不第三次增兵上海,由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大將親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又率領厚東篤太郎的第十一師團和松木直亮的第十四師團及100餘架飛機抵達上海增援,並在中國守軍防線後方實施登陸,中國軍隊不得不撤離淞滬戰場,島田繁太郎曾參與了中日雙方的停戰談判。
1933年,島田繁太郎出任海軍軍令部作戰部長,海軍軍令部是負責日本海軍戰略、戰役計劃的擬定、艦隊的調整調動和指揮作戰,是指揮日本海軍作戰的最高機構,島田繁太郎於1935年又升任軍令部參謀次長,輔佐時任軍令部參謀總長伏見宮博恭王,此人乃皇族出身,是裕仁天皇在日本海軍的代理人,輔佐裕仁天皇控制和指揮日本海軍。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島田繁太郎被外派出任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官,此前他曾在第二艦隊擔任過參謀長,第二艦隊部署印度洋地區,主要是準備與英國進行交戰的,1938年11月15日又調任吳鎮守府司令官,「鎮守府」是日本海軍劃分的管轄和作戰區域,類似於中國的東海艦隊、北海艦隊和南海艦隊的劃分,吳鎮守府位於廣島縣吳市。
1940年5月,島田繁太郎調任中國方面艦隊司令官,該艦隊成立於1937年10月20日,由在上海的第三艦隊、青島的第四艦隊及其它艦隻編成,由長谷川清出任司令官,成立之初曾配合上海派遣軍和日軍第十軍進攻上海和南京等地,此後第三艦隊擔負中國東海海域及長江流域作戰,而第四艦隊負責黃海海域及中國北部沿海地區作戰,其後又有第五艦隊編入。
中國方面艦隊除了負責運輸日本陸軍登陸和運輸裝備物資外,還在上海、青島、漢口、廈門、香港等地建立航空基地,對中國沿海實施海上封鎖,其所屬航空戰隊還對中國各大城市實施戰略轟炸,尤其是在島田繁太郎任內,曾組織實施了連續100多天「重慶大轟炸」以及海南島登陸作戰,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
1940年11月,島田繁太郎與老同學山本五十六一起晉升海軍大將,並於1941年9月出任橫須賀鎮守府司令官,但僅僅一個月之後,東條英機出任日本第40任首相時,在組閣時遴選了島田繁太郎出任海軍大臣,其在任內積極追隨東條英機發動了太平洋戰爭,而他的老同學山本五十六擬定的突襲計劃,就是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消滅在夏威夷港口內。
1944年2月21日,戰爭狂人東條英機不甘心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連續失敗,他在已經身兼首相、陸相和內相等一系列職務的情況下,又向裕仁天皇提出兼任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同時提議由島田繁太郎兼任海軍軍令部參謀總長,以實現陸海軍一元化領導,彌補政略和戰略及海軍和陸軍的脫節現象,以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1944年7月22日,東條英機在內外交困中被迫辭去一切職務,島田繁太郎也隨東條英機內閣總辭職,並於同年秋天轉任軍事參議官,日本海軍與陸軍矛盾由來已久,儘管島田繁太郎獨掌日本海軍大權,但並沒有得到眾多海軍高級將領的敬重而是歧視,以致譏諷他是「東條的副官」。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島田繁太郎作為東條英機內閣最重要的閣僚,首當其衝地被追究發動太平洋戰爭的責任,許多人都認為島田繁太郎無疑將被判處絞刑,因為判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中,還沒有日本海軍方面的代表人物,而島田繁太郎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11名法官的最終投票結果,卻救了島田繁太郎一命,以一票之差與絞刑擦肩而過,僅被判為無期徒刑,大難不死的島田繁太郎,於1955年被假釋出獄後,竟活到了耄耋之年,一直到1976年以92歲之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