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
源遠流長
今日中國
從歲月深處走來
傳承軒邃的血脈
到底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取名為《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
12月7日,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首播。自7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時30分,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該片是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以當代人視角觀望歷史,講述當時最具轉折性、代表性、最富戲劇性的人和故事,通過再現歷史中的中國人如何築夢、追夢、圓夢,探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自信的源泉和密碼。
《中國》全片將用三季共36集體量,在全景視野下,以思想和制度的發展為主線,挖掘每朝每代中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用一幅幅有血有肉的歷史畫卷映照出歷史的流變。
「梳理漫漫來時路,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更是為了走好未來的路。」總導演李東珅說,紀錄片《中國》回望歷史,思考漫長中國史文化如何影響後世,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探索偉大復興夢是從何而來,通過再現歷史中的中國人如何築夢、追夢、圓夢,引領當代人特別是當代青年未來的逐夢之路。
第一季共12集,故事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講述到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大唐盛世。
首集名為《春秋》,聚焦了中華文明的靈魂人物、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影響中國千年的 " 世紀會面 "
春秋戰國時期,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 " 軸心時代 "。這一時期,我國的孔子、老子,和希臘蘇格拉底等 " 三哲 "、印度佛陀等先哲一樣,對人類的歷史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並提出意見,孔子和老子的 " 世紀會面 " 就發生在這時。
14 年顛沛流離的周遊列國之旅
很多人不知道," 喪家之犬 " 這個詞在歷史上第一次被使用,竟然是形容孔子。它也是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一路顛沛流離的一個縮影。
但即使這一路悽風苦雨,困苦、掙扎、隱忍、憤懣常常盤踞,理想主義者孔子也從未放棄過。鄭國人說孔子像 " 喪家之犬 " 時,孔子卻哈哈大笑:" 然哉!然哉!說我像喪家之狗,那個人說得很對啊。" 這樣積極樂觀、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撐著孔子風雨交加的這一路,也像一把巨傘,牢牢支撐住他的信仰不滅,精神不倒。
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
周遊列國 14 年後,孔子終於回到魯國,回到屬於他的杏壇。相傳,他一生弟子三千,有賢人七十二。他創辦的 " 有教無類 " 的私學,極大地影響了當時和後世的教育;他的仁愛思想,成為後世仰望的高山;他堅守的信仰,是黑暗中最明亮的燈塔。正是他的那些在當時不被廣泛理解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後世兩千年。這些思想,如同一條亙古不絕的大河,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川流不息,不舍晝夜。
中國人,千山萬水走過
風霜雨雪經過
再回首,已是千年
統一的中國氣象萬千
不朽的思想傳承至今
碰撞、吸收、交匯、融合
當歷史積蓄千年的力量被點燃
這片土地載滿了希望與榮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