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網友:物是人非

2020-12-10 中華美食村兒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憑什麼得9.2高分?

很多人都在說現在的生活是怎麼怎麼的好,吃的又有多好,什麼珍珠奶茶,火鍋,烤肉,西餐天天都可以換著吃,但最近我發現一個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突然覺得,我的生活還沒有以前好呢,這80年代吃的也太好了一點吧,而且這評分有9.2之高,這評分也太高了點吧,要知道現在最火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也就5點多,那麼它憑什麼得9.2高分?

要說火鍋現在的口味雖然是比我們之前的要多出很多,吃起來也是非常的鮮美,但是在食材的處理上,卻是要比以前差了不少,在以前北京涮火鍋,都是大師傅用刀一點點的切出來的,切出來的要比現在機器切出來的還要薄,而且用的都是鮮羊肉,可不是現在速凍的羊肉卷能比的。

在看看當時的鍋巴,都特別的大氣,都是通用大鍋製作出來的,看著就感覺好吃。

不僅如此,這刀魚都是一匾,到了現在這哪是魚啊,這都是錢啊,看的我的心都疼。

我們都覺得江南那邊的菜量都太少了,很是小氣,但沒想到江南菜居然能這麼的豪氣,大塊的火腿當主料,用鴿子蛋,慄子,蜜汁等製作出的美食,看著精緻又不失大氣。

在看擺盤,這是林田江河一應俱全,這在現在我們都沒有見過,現在的擺盤主要都是靠餐具出彩,沒有這個水準。

我們現在去飯店吃飯都是要隔著一層的距離,在以前都是大眾食堂,吃早6點到晚上七點都是人滿人患的,大家都在隨意的聊著,看起來特別的熱鬧,現在是體會不到那種樂趣了。

更是讓人想不到的,在80年代,賣個花椒都自帶標語的,硬是麻得很!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從街頭氣息到豪華美食是應有盡有,網友表示:跟現在一比物是人非,感覺錯過好多經典,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一起在評論區討論一下吧!

(免責聲明: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人35年前拍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憑什麼豆瓣9.2?
    © Bruno Barbey棒子麵、蒸榆錢,過年才能吃頓紅燒帶魚,冬天只有白菜蘿蔔……然而最近,一部紀錄80年代中國飲食的紀錄片,把飽弟嚇到了:爸,媽,你們當年吃得也太好了吧!!!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之食文化》。
  • 35年前,日本拍了部不加濾鏡、沒有特效的中國美食紀錄片,豆瓣9.2分
    35年前,一幫饞嘴的日本人來到了中國,用鏡頭記錄下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而讓人難忘的不止那一道道傳奇佳餚、把烹飪當成藝術的廚子、追求人間美味的食客……還有與我們漸遠的煙火氣。 在中國菜市場裡還沒有隨處可見的塑膠袋,也不流行點外賣的年代,雖然人們的生活談不上多富裕,甚至有點窮,卻是中國菜最好的時代。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竹內亮剛開始很害怕,怕被武漢人說:「這不是真實的武漢,這個日本人理解錯了」。而事實上,很多武漢人看過後給他留言說「謝謝」。竹內亮感謝武漢人的包容和認可,他拍攝的目的就是想把真實的武漢傳達給全世界。竹內亮和中國的緣分要追溯到2001年。那年他第一次來中國拍紀錄片,見識到了跟客客氣氣的日本人完全不同的、「隨意」的中國人。年輕的他立刻被中國的風土人情吸引。
  • 我們採訪了這個火遍全網的日本人!拍出9.9分關於中國的紀錄片
    導演就是前陣子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竹內亮 這個日本人拍的《南京抗疫現場》,登上雅虎首頁,火成「防疫教材」團隊一貫的拍攝風格就是無臺本、輕鬆、滿滿真實感的,代表作品是《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而這一次,導演抱著告訴全世界武漢真實的樣子的出發點。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竹內亮說起拍記錄短片的初衷,語氣中仍帶著急切。 竹內亮是日本千葉縣人,妻子趙萍是南京人,兩人相識於日本,2013年在南京定居。他在日本的朋友很早就注意防護了,「我反覆不停地給他們(講)防護的建議,要他們注意,他們才慢慢開始重視起來。」但周圍的其他日本人生活一如往常,在地鐵、超市等人多的場合也沒有戴口罩。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拍了部「網紅」紀錄片 曾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這部在網絡上點擊量早已過億的「網紅」紀錄片豆瓣評分9.3,而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妻子趙萍就一直生活在南京。一個日本人來到中國,愛上南京,還拍了一部高分紀錄片,那麼,他為什麼住在這裡?  成為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的導演後,竹內亮拍了很多社會類題材的紀錄片,有反映日本社會貧富差距的,也有關於日本養老問題的。他還來到中國,拍過《麻將的起源》和《長江天地大紀行》。  2004年,他和南京姑娘趙萍相識。當時,趙萍剛從日本的學校畢業,她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竹內亮時,驚詫於對方和上司說話時竟然不用敬語,「這在日本社會幾乎等同於冒犯」。
  • 日導演在華拍「後疫情時代紀錄片」供日本學習,日網友又羨慕又酸
    據觀察者網1月4日報導,一名日本導演還在中國拍攝了「後疫情時代紀錄片」以供日本方面學習。 報導稱,日本導演竹內亮以自己的視角,拍攝了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將疫情下的中國社會完全的展現在眾人眼前,將中國疫情常態化下的成功經驗和力量分享給日本及世界其他國家。
  • 推薦:宅家解饞的七部美食紀錄片
    那麼宅家裡要是想彌補自己受冷淡多時的胃,只有默默地打開各家視屏APP,尋找那些經久不衰的美食紀錄片來滿足了。當然,美食紀錄片不只有舌尖上的中國,還有許多的精品值得我們觀看。這一季的《風味人間》與舌尖不同,用開放的眼光,從全球視野中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並勾勒出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從美食中折射出中國人民族個性的側面。
  • 日本網友不信我拍的中國抗疫片?導演竹內亮獨家回應來了!
    該片通過竹內亮本人的視角,分享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防疫經驗,真實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的狀態」。  1月3日,該片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卻引發日本網友熱議。
  • 介紹中國各地美食的紀錄片推薦(吃貨必看)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了,畢竟當年紅遍大江南北啊。自從有了《舌尖》之後就冒出了一大堆《舌尖上的XX》、《XX味道》等紀錄片,看得人眼花繚亂。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中國各地美食的紀錄片,大家再也不用擔心搞不清哪個跟哪個了。  上吧,進擊的吃貨們!
  • 這部新加坡12年前拍的美食紀錄片,藏著許多秘密|風味世界
    眼角總會在某個地方開始模糊… 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就是這麼一個講述美食尋根的紀錄片。 每集都是一個新加坡人熟悉的美食,每集都有一個不同的新加坡主持人。他們帶領大家一步步倒推這個熟悉的滋味,探尋他們的根在何處,滋味如何,又經歷何種變遷,才成了如今的模樣?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6月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紀錄片在微博平臺上推出前,42歲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團隊內心依然處於忐忑之中,在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短視頻的年代,這部60分鐘的長紀錄片是否能夠引起中國網友們的興趣,竹內亮內心沒有任何把握,他曾經也考慮過把這部紀錄片按照人物的方式分成一段段短視頻,片中的十位人物每人都獨立成篇,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 如何「烹飪」一部美食紀錄片
    陳曉卿介紹到,「我們最開始還有些擔心美食素材不夠,最後我們發現用50分鐘的篇幅,講完一種食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人類的差異太大。」他舉例說:「比如日本人吃螃蟹,要把螃蟹處理的精緻到變態;而美國人吃螃蟹,則是只取其中幾塊肉,剩下的都不要,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最不忍割捨的膏和黃,多可惜啊。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登上了雅虎日本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這部10分鐘的短片,直觀呈現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與工作日常,一經發布即成為日本社會的關注熱點,引起廣泛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新感染數為0的城市——南京》,3月2日推出。至3月8日,南京不僅新感染數為0,確診的93例患者已全部治癒出院。
  • 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廣東港式燒鵝搭配酸梅醬,日本刺身配上芥末醬,老北京人的萬物蘸麻醬,墨西哥辣椒熬製的魔力醬……生活化的百家「醬」壇,美食與人文相輔相成。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就曾因過多的廣告植入被詬病,甚至被網友調侃「通篇拍廚具炊具,堪比史上最成功的大型電視購物節目」。 另一方面,美食紀錄片聚焦美食領域的特性,決定其很難在餐飲消費品牌之外拓展商業價值。
  • 這些最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紀錄片,第一部真的太難超越了!
    美食紀錄片,是通過對美食的紀錄,去探尋美食背後的文化傳統、民俗傳承以及最樸素的人文氣息。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幾部非常優秀的美食紀錄片!1.《舌尖上的中國 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已經開播,看了幾集後,更懷念第一季。
  • 《早餐中國》用7分鐘調動味蕾,紀錄片揭開「美食江湖」
    《早餐中國》已經拍了三季,前兩季每一集只有5分鐘左右,第三季升級到7分鐘,評分分別為8.1、8.9、9.2,口碑季季攀升。第三季《早餐中國》選取了30個普通的早餐店,早餐店一般都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在觸動味蕾的美食背後也講述了30個平凡家庭的故事,第一集介紹了山西蔭城的豬湯,這道外地人聽起來完全陌生的美食,是蔭城人魂牽夢縈的一碗家鄉味。
  • 這位日本導演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名!日本網友評論兩極化,看了實在氣!
    中國政府隱瞞新冠疫情!中國抗疫的成功都是假的,是擺拍。武漢人都活在地獄之中,政府根本無作為。當中國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時,一位日本導演用自己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為中國發聲!他就是竹內亮。住在中國後,他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這系列紀錄片以普通人的視角,分享日本人在中國或者中國人在日本的故事和經歷。夾帶私貨安利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網上搜搜看,滿分推薦!
  • 湖南衛視出品的紀錄片《中國》,為什麼請日本人配樂?
    近日,湖南衛視、芒果臺等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備受好評。該片挖掘了中華文明歷史中最具深遠影響的人與故事,再現了悠悠千年古國的精神圖騰。該片敢以「中國」命名,確實也承載了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和宏大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