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2020-12-10 騰訊網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2013年他移居南京,創建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先後拍攝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紀錄片。2020年獲金陵友誼獎、「江蘇省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南京、武漢、四川……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竹內亮講述了他的「中國又一年」。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竹內亮的旅遊式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拍攝了近100位各國友人的故事,豆瓣評分9.3,在嗶哩嗶哩、騰訊視頻、Youtube等視頻平臺上的觀看次數已突破6億次。

說到自己住在南京的理由,竹內亮回答:「因為我是南京女婿啊。」 他開玩笑地說,剛來南京時,他還擔心兒子被同學欺負,「但是七年來一次都沒有。」

竹內亮說,實際上,真正吸引他的不僅因為南京是博愛之都,是一個友好開放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給他帶來了創作靈感。「這對一名導演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南京抗疫現場》

「一部紀錄片通常要拍攝三個星期,但是這部片子從策劃、剪輯到後期只花了3天,因為我想爭取早一秒播出。」竹內亮說,當時包括他父母在內,絕大多數日本民眾尚未認識到新冠病毒的危險性。「為了讓大家了解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的措施,我拍攝了這部紀錄片,也希望為日本提供一個參考。」

這部紀錄片以無音樂背景的方式,真實呈現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與工作日常,首播後很快就登上日本雅虎首頁,引發網友熱評。

4月3日,竹內亮夫婦將《南京抗疫現場》相關影像資料捐贈給了市檔案館。「這不僅是我的記憶,也是南京記憶。」竹內亮說。

《好久不見,武漢》

在演講中,竹內亮分享了《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他介紹,當時在微博上徵集到了100多個人選,而最終只選擇了10個受訪者作為拍攝對象,其中包括經常到華南海鮮市場進貨的日料老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醫護人員等國外非常關注的人物。

「外國人要感興趣,這是篩選受訪者的標準。因為這個片子不僅是給中國人看,還要給外國人看,我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普通武漢人的真實故事。」竹內亮說。

「『解封』之後,很多人不再關注武漢。但是我們6月1號去的時候,特別受歡迎。大家特別希望把現在的武漢、正面的武漢傳達出去。」竹內亮說,在10天拍攝過程中,這一點讓他印象最深刻。

拍攝這部紀錄片,當然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剛開始立項時,他的團隊成員就強烈反對。在短視頻時代,誰願意花1個小時看紀錄片呢?「我估計有1萬人看就不錯了,沒想到有上千萬的播放量。」竹內亮感慨地說,不能小看我們的觀眾,真正有內容、有思想的作品肯定受歡迎。

大涼山

這部即將播出的聚焦中國脫貧故事的紀錄片,拍攝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竹內亮介紹,2010年他在日本NHK拍攝《長江 天地大紀行》時,曾經去過大涼山。那時候對大涼山的印象只有一個字:窮。「我不敢相信大涼山只用十年時間就全部脫貧,所以我決定自己去看看。」

竹內亮說,如今生活環境變好了,但是他希望在涼山生活的人民不要被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落下。「真正的脫貧離不開教育。」

網紅

談到自己從一個不知名的導演到現在網紅角色的轉換,竹內亮說,他的心路歷程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我還是要拍攝自己想拍的作品。儘管現在是網紅,但是我最想要傳達的是:不要夢想一下子火,要堅持自己的初心。」

竹內亮說,國外媒體對中國還有一些誤解,而紀錄片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可以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我希望站在客觀的角度,用鏡頭記錄中國,向世界講述真正的中國故事。我會一直拍下去。」

交匯點實習生 陳雨

交匯點記者 衛鑫

相關焦點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 | 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五年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和他夫人趙萍女士,抱著「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初心,雙雙辭職來到中國。剛開始時茫然無措,後來通過新媒體帳號,持續創作原創內容,與粉絲交流,尋找內容與觀眾的良性互動之路。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五年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和他夫人趙萍女士,抱著「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的初心,雙雙辭職來到中國。剛開始時茫然無措,後來通過新媒體帳號,持續創作原創內容,與粉絲交流,尋找內容與觀眾的良性互動之路。
  • 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日本導演竹內亮: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華春瑩:讚賞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華春瑩:讚賞】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內容。 記者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各界高度重視增進中日相互了解背景下,請問您對該片有何評價?
  • 日本網友不信我拍的中國抗疫片?導演竹內亮獨家回應來了!
    編者按:1月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新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上線,這是竹內亮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的又一新作。    一方面,很多日本網友看到了中國為抗疫做出的努力,並感嘆日本很難趕上中國推進「無人化」的腳步。  另一方面,也有日本網友開「酸」,不僅質疑這部紀錄片的內容真實性,甚至還直言「只要是涉及中國的,就值得懷疑」。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竹內亮導演 導演竹內亮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雅虎是日本最有名的網站。 從2015年起,竹內亮和團隊在持續更新旅遊式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在4年多的時間裡,他們介紹了很多在外國的中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人。這裡的「外國」以日本為主,節目因此積累了很多在日本的華人粉絲。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6月26日晚《好久不見,武漢》紀錄片在微博平臺上推出前,42歲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團隊內心依然處於忐忑之中,在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短視頻的年代,這部60分鐘的長紀錄片是否能夠引起中國網友們的興趣,竹內亮內心沒有任何把握,他曾經也考慮過把這部紀錄片按照人物的方式分成一段段短視頻,片中的十位人物每人都獨立成篇,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 日本導演竹內亮:沒想火,想讓更多的日本人了解真實的中國
    這則短片的製作者正是生活在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談及製作這部短片的原因,竹內亮表示,疫情當前,很多日本人卻並沒什麼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政府也沒有採取到位的防控措施,看到這些新聞他十分著急。此外,不少日本人對中國疫情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新冠肺炎2%的死亡率好像並不高。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登上了雅虎日本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這部10分鐘的短片,直觀呈現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與工作日常,一經發布即成為日本社會的關注熱點,引起廣泛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新感染數為0的城市——南京》,3月2日推出。至3月8日,南京不僅新感染數為0,確診的93例患者已全部治癒出院。
  • 這位日本導演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名!日本網友評論兩極化,看了實在氣!
    中國政府隱瞞新冠疫情!中國抗疫的成功都是假的,是擺拍。武漢人都活在地獄之中,政府根本無作為。當中國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時,一位日本導演用自己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為中國發聲!他就是竹內亮。竹內亮,是日本一位電視紀錄片導演,拍攝的作品主要在日本NHK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播出。雖然是日本人,但曾經在南京大學留學經歷+中國女婿的身份,所以中文666哦~2010年,竹內亮因為拍攝《長江 天地大紀行》,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中國,這也成為他決定定居中國南京的契機。
  •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中,日本導演竹內亮通過自己的視角,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該片於1月1日上線後,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引發了日本網友的熱議。
  • 竹內亮作品|《高考2020》之《送你去高考》
    每年盛夏,高考都會成為中國輿論場熱點話題。今年高考更有著不言而喻的「特殊性」。在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下,四位外國知名導演決定合作,分別帶組奔赴北京、南京、上海、鄂爾多斯,共同記錄疫情下以不同形式參與中國高考的個體故事。
  • 日本導演的抗疫紀錄片,一天點擊超1500萬次
    日本人導演竹內亮拜訪了解封以後的武漢,用他的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武漢。在這裡,10組受訪者向他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當時,與武漢息息相關的經歷。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片「我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6月26日晚,居住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微博中介紹了自己和團隊剛剛完成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從26日晚上線至今,這部片長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500萬次。
  • 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
    中新網南京3月21日電 題: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記者 申冉 葛勇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
  • 「我的爸爸是《南京抗疫現場》導演竹內亮」
    在這篇真摯淳樸的小文章裡,記者發現,趙純作文裡出現的「爸爸」,正是最近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火爆網絡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這位在華日本人,用真實客觀的鏡頭把中國抗疫經驗和做法,傳遞給了世界。近日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在南京家中的趙純和他的爸爸竹內亮。
  • 日本人沸騰了,日本導演拍攝中國「後疫情時代」,外交部回應來了
    直到現在,很多國家依舊在為對抗新冠疫情作出努力,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早日擺脫疫情,恢復到從前的和諧局面。01日本導演拍攝了"後疫情時代"這次的新冠疫情引發無數人的感慨,近期,日本導演竹內亮更是拍攝了關於中國的《後疫情時代》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剛剛上映,就引發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日本人沸騰了!
  •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此次聚焦武漢,他帶領團隊實地採訪10位普通武漢市民,記錄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現狀,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和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 竹內亮導演《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新主人公竟是樂敦處方師?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一檔介紹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旅行式紀錄片,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這一紀錄片的契機是因其對中國及本國的熱愛,想把現在的日本文化與現狀介紹給中國年輕人,也想把中國有意思的文化傳達給日本年輕人。相信很多人都通過武漢特殊時期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認識了竹內亮導演。
  • 日導演在華拍「後疫情時代紀錄片」供日本學習,日網友又羨慕又酸
    日導演在華拍攝紀錄片供日本學習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國便遭受了嚴重程度不一的衝擊和影響。儘管中國於疫情初期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貢獻,卻被一些國家在疫情問題上造謠抹黑。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中國在疫情管控和防治工作上的成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