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南京的日本人拍了部「網紅」紀錄片 曾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2020-12-26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秦淮河邊,明城牆下,可能你在南京遇見過他,頂著一頭捲毛,騎著共享單車,總是好奇地問「你為什麼住在這裡」。

  

  2019年12月28日,莫愁路329號,《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舉行了四周年粉絲見面會。這部在網絡上點擊量早已過億的「網紅」紀錄片豆瓣評分9.3,而導演竹內亮和他的妻子趙萍就一直生活在南京。一個日本人來到中國,愛上南京,還拍了一部高分紀錄片,那麼,他為什麼住在這裡?

  

  「三顧茅廬」求親,放棄高薪回妻子娘家拍紀錄片

  從小就痴迷各種電影的竹內亮,高中畢業後去了專科學校學習紀錄片拍攝。 「娛樂像陣風,紀錄片可以讓觀眾留下印象。」成為日本NHK、東京電視臺的導演後,竹內亮拍了很多社會類題材的紀錄片,有反映日本社會貧富差距的,也有關於日本養老問題的。他還來到中國,拍過《麻將的起源》和《長江天地大紀行》。

  2004年,他和南京姑娘趙萍相識。當時,趙萍剛從日本的學校畢業,她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竹內亮時,驚詫於對方和上司說話時竟然不用敬語,「這在日本社會幾乎等同於冒犯」。接觸多了,趙萍越來越發現「這個捲毛」身上的「非典型日本人」特質。初入社會,壓力大,年輕人對別人的事大多比較淡漠,而竹內亮卻有著不符合他年齡的熱心。

  兩個年輕人自然而然地戀愛了,但是娶到心愛的姑娘,卻並不是「水到渠成」,竹內亮用了一個詞:三顧茅廬。當時幾乎不會中文的他在趙萍的父母面前表現笨拙,獨生女兒要遠嫁他鄉,還是嫁給一個不會「來事」的日本人,老兩口十分不情願。但竹內亮「越挫越勇」,三次來到南京「求親」,最終打動了兩位老人。

  

  婚後,竹內亮和趙萍在日本過上了高薪「盤」娃的富足生活。沒想到,幾年後,「不安分」的他開始鼓動妻子辭職和他一起回國拍紀錄片,這讓以為生活就此塵埃落定的趙萍又好氣又好笑,但最終她還是支持了丈夫的這個決定。問及原因,趙萍笑著說除了「屈服」於竹內亮對她堅持不懈的「洗腦」,還有自己經歷天災後的豁然。「日本311大地震的時候,當時,我跟竹內在上班,兒子在保育園,通信中斷,一片狼藉,一家人完全聯繫不上,當時的恐懼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趙萍覺得既然人生無常,那麼有夢想就應該勇敢去嘗試。2013年,他們捨棄了有房有車的日本中產生活,回到了趙萍的家鄉南京。

  有些採訪對象甚至是竹內亮在街頭「搭訕」來的

  很多年後,再次聊起這場「生活的重啟」,竹內亮袒露了更多的心聲,「一個外國人在高壓的日本社會生存,尤其是我太太生了孩子之後,又要照顧家庭又要打拼事業,像她一樣的人很多,卻沒有人關注,我想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的努力」。

  剛回國的兩年間,《我住》還停留在想法層面,竹內亮和趙萍卻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來自生活的「暴擊」。一個日本人想拍攝在中國平臺上播放的節目本身就很困難,加上對網絡文化的不了解,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毫無頭緒,被嘲笑被拒絕甚至被欺騙。

  這一切直到2015年11月《我住》上線才有所好轉。雖然當時找來了人氣明星中日混血演員阿部力作為主持人加盟,但《我住》的預算卻少得可憐,沒有臺本,拍攝之前對主人公也是知之甚少,有些採訪對象甚至是竹內亮在街頭「搭訕」而來的。

  雖然資金有限、設備簡陋,但《我住》真實不做作的風格仿佛網絡世界裡的一股清流,一下子就抓住了網友們的心。在日本旅遊區給遊客畫漫畫的中國姑娘拿到工作籤證後的激動,在日本相撲界頗有聲名的中國蒙古選手經歷了不公正對待後的堅持,在秋葉原的自媒體網紅為自己的動漫夢想奔走的勇氣……四年,上百集,《我住》拍攝了形形色色在異鄉努力生活著的人,還拜訪過跟著相聲演員丁廣泉學相聲的外國小夥兒,在武漢開咖喱店、免費教日語的日本老爺爺。

  

  曾經微不足道的凡人夢想在鏡頭裡熠熠閃光。為了愛情,為了養家,甚至並不為了什麼,這些可愛的素人們不僅在回答著「為什麼住在這裡」的問題,也感染著每一個在他們的故事裡找到自己影子的網友。

  竹內亮說他現在最想拍的是赴日打工的底層群體,因為他們拿著很少的工資,卻有著龐大的工作量,日復一日的辛勞讓他十分有感觸,「但是應該沒有老闆會同意我的拍攝吧。」

  蹭吃蹭喝蹭面膜,還在揚州的澡堂裡被粉絲認出

  《我住》的粉絲越來越多,甚至在揚州的澡堂裡,竹內亮都有被粉絲認出的經歷,他一絲不掛尷尬地站在那裡跟粉絲聊了半天,「下次至少讓我穿件衣服再聊吧,哈哈……」。

  

  竹內亮和趙萍一起創辦了「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二十多個員工清一色都是《我住》的鐵粉,有的放棄一線城市的優越生活不遠千裡來到南京,有的曾一遍遍在微博上私信竹內亮求「零薪酬」加入。

  「怕辜負了他們的熱愛,更怕『欠薪』」。雖然口碑不俗,但由於拒絕植入,流量難以變現,《我住》並沒有實現和人氣相匹配的盈利,竹內亮只能靠再做兩檔流量節目以及拍攝一些商業宣傳片來保證《我住》的拍攝支出,即使這樣,這個史上最窮劇組還經常利用拍攝機會「蹭吃蹭喝蹭面膜」,甚至有粉絲在見面會上調侃竹內亮,問什麼時候能吃到他請的飯。

  「何德何能,我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粉絲真的給了我們太多回饋。」2019年底,竹內亮在大阪、廣州、上海和南京做了《我住》四周年粉絲見面會,從前期的場地支持、宣傳推廣、物料籌備到當天現場,從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趕來的粉絲們不遺餘力地出錢出力,甚至想辦法拉贊助,趙萍笑著說:「這就是《我住》的粉絲效應。」

  

  有一場見面會,竹內亮說他記得有兩位聾啞人一直靜靜地坐在下面,「後來我把他們請上臺,看著他們激動地比劃,努力想說明自己有多喜歡《我住》的時候,我覺得做這件事太值得了」。趙萍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這兩位聾啞粉絲的感謝,她默默地讓工作人員後期把每一集《我住》都配上了字幕。

  趙萍像當初支持丈夫回國一樣依然支持著他對《我住》的傾注,她主動攬下了「經濟大權」,「他沒有商業模式那種頭腦,如果天天想著沒錢沒錢,他創作的精力、激情就會受到影響,我覺得如果我也有壓力,他也有壓力,節目就沒法兒做了,所以我說你不用管錢了,你只要想內容就OK。」

  大V也「降不住」兒女,非典型日本人的典型中國生活

  「大閘蟹太麻煩,還是喜歡吃十三香的小龍蝦」,「接受不了常溫的啤酒和有糖的烏龍茶」……這個定居在南京,越來越「中國化」的日本人,如今已有了168萬粉絲,他的微博活躍度異常之高,沉迷於「蹭熱點」,開玩笑「呼籲」粉絲們眾籌讓石原裡美上他的節目,也會在「白鱘滅絕」上熱搜的時候,惆悵回憶起自己當年拍攝長江紀錄片的經歷。

  

  但他在微博上做的最溜的一件事,還是「曬娃」,雖然讀小學的兒子和上幼兒園的女兒,他一個都「降不住」。製作節目時步調一致的竹內亮和趙萍還曾經因為教育分歧「吵」到了孟非的節目裡。趙萍總是吐槽他對兒子的學習不上心,還「縱容」女兒逃課,他卻說「童年苦短,讓孩子們多玩會兒了」。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竹內亮越來越沒有發言權。他倒也想得開,樂得清閒,不工作的時候宅在家裡看熱門電視劇,或是一個人去石頭城公園遛彎兒。跟著妻子回國六年才在邁皋橋買房的他時不時吐槽一下高房價,當年那個在嶽父嶽母眼裡不會「來事」的日本女婿,現在常用中文拍馬屁:「我媽包的水餃就是好吃。」來南京後,竹內亮的工資只有當時在日本工作時的五分之一,但他說自己很開心,他覺得中國人隨意、自由、有個性,而日本人太在意周邊人的眼光,「太壓抑了」。

  生活在南京,竹內亮不僅自己去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會帶日本朋友去,但他坦言孩子們還沒去過。「有一天肯定會告訴他們,畢竟他們是中日混血,應該知道這段歷史。」趙萍說。

  有網友說竹內亮做了一件促進中日友好的事,他連連擺手說自己從未這麼想,只是覺得這兩年,中國的年輕人對日本越來越了解,但其實日本的年輕人對中國還很陌生,「我只是比他們幸運,看到和親歷了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我想把這些變化告訴日本人」。

  交匯點記者 黃歡 林惠虹 實習生 劉瑋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作者 | 語境 編輯 | 石燦 一條10分鐘的短片,濃縮了中國南京城市生活中的抗疫場景。拍攝短紀錄片的人,是一位定居南京的日本導演,竹內亮。
  • 明星在大澡堂被人認出的尷尬瞬間
    對於南方人來講,一群人一起洗澡的大澡堂是非常少的。洗澡對南方人來講,更貼切的詞語應該叫衝涼。到澡堂搓澡對北方人來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明星到澡堂搓澡的就比較少見了。如果一個明星到澡堂搓澡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了。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今年6月,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與全球觀眾見面,該片以10個武漢普通家庭為主角,真實再現了這座英雄城市與城市裡的人如何艱難走過2020年的冬春之交。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
    中新網南京3月21日電 題: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記者 申冉 葛勇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
  • 澡堂裡的南京人,到底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
    從走進澡堂的門開始,他們便開啟了這個冬天裡最溫暖的休閒活動。南京人在搓澡這件事上,分為兩個極端。愛搓澡的南京人,多則每周一次,定時不忘。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澡堂文化漸漸演變成老南京人的「特權」。家裡有了淋浴,年輕人也大多只在家裡洗澡。就連泡澡的進階版——「泡溫泉」,也都是建立在穿著泳衣的基礎上。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而去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獲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的評分也只有8.7分。「雖然我跟是枝裕和導演沒有見過面,但是他也曾經拍攝過紀錄片,我們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回憶,以前在日本拍攝紀錄片時,他用的攝影師也跟是枝裕和合作過,「我想我們的創作理念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作品來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登上了雅虎日本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這部10分鐘的短片,直觀呈現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與工作日常,一經發布即成為日本社會的關注熱點,引起廣泛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新感染數為0的城市——南京》,3月2日推出。至3月8日,南京不僅新感染數為0,確診的93例患者已全部治癒出院。
  • 南方人受不了北方澡堂?古代揚州竟是"洗浴中心"
    若出自南方人之手,則多為譏諷北方人落後,不講究,缺乏隱私觀念。這種經典敘述裡的南方學生,似乎一生中從未踏入過公共浴室,更絕對沒有見識過北方澡堂毫無遮擋、完全赤誠相見的陣仗。但問題是,公共澡堂真的是北方的專利嗎?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我們採訪了這個火遍全網的日本人!拍出9.9分關於中國的紀錄片
    導演就是前陣子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竹內亮 這個日本人拍的《南京抗疫現場》,登上雅虎首頁,火成「防疫教材」團隊一貫的拍攝風格就是無臺本、輕鬆、滿滿真實感的,代表作品是《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而這一次,導演抱著告訴全世界武漢真實的樣子的出發點。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
  • 內地女星孫怡公共澡堂裸體被認出竟被狂迷要求赤裸合照
    明星撞臉一直是相當尷尬的情況,而未紅的一方更往往被冠以翻版之名,好像內地女星孫怡,她一直被指跟另一位女星李沁似樣,近日她Po出自己在公共澡堂的奇遇,想不到登上熱搜外,還被網民調侃,指她氣質美態跟李沁並非在同一層次,確是十分無辜孫怡樣子清純,擁有甜美腰果眼
  • 這位日本導演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名!日本網友評論兩極化,看了實在氣!
    中國抗疫的成功都是假的,是擺拍。武漢人都活在地獄之中,政府根本無作為。當中國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時,一位日本導演用自己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為中國發聲!他就是竹內亮。竹內亮,是日本一位電視紀錄片導演,拍攝的作品主要在日本NHK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播出。雖然是日本人,但曾經在南京大學留學經歷+中國女婿的身份,所以中文666哦~2010年,竹內亮因為拍攝《長江 天地大紀行》,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中國,這也成為他決定定居中國南京的契機。
  • 孫怡在澡堂光溜溜被認出,對方還求合影?與董子健結婚三年沒婚禮
    10月8日,孫怡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自曝自己在澡堂子被粉絲認出,直言太尷尬。孫怡表示當時自己光不溜秋的,關鍵是對方還想和她合影,讓她十分尷尬。孫怡一隻手壓著眼睛,表情生無可戀,粉絲們紛紛調侃說孫怡這是社會性死亡了。也有好奇的網友表示原來明星也會去大澡堂。據悉,孫怡出生於吉林省,澡堂文化在東三省很流行,孫怡去澡堂也不奇怪,而且有些洗浴中心還有自助餐、冰淇淋等零食,很適合去放鬆。
  • 孫怡光溜溜在澡堂被認出,女星尷尬到摳腳瞬間,評論太真實了吧?
    孫怡其實不管是出演都市劇還是古裝劇其實都是非常吸睛的呢,例如《你好檢察官》、《今夕何夕》這兩部新劇都在待播。要小編說呀,其實孫怡不管是在圈內還是圈外的人氣都是非常不錯的呢,小編對於這樣一位小花旦的印象是真的非常不錯,而且在出道以後至今收穫的人氣都是非常高的,大概這就是魅力小花旦吧,無論是流量還是人氣都不甘落後的呢。不知道大家近期有沒有關注孫怡最新的消息呢?
  •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此次聚焦武漢,他帶領團隊實地採訪10位普通武漢市民,記錄了當前武漢市民和城市的現狀,展現了武漢震撼人心的抗疫努力和成果,也傳遞了武漢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 《八佰》裡的日本演員,在抗日題材中尷尬生存
    【編輯/郝佳 統籌/趙三軍】「這不是《南京!南京!》裡的角川嗎?」有眼尖的觀眾看到在《八佰》登場的日本軍官時驚呼。扮演這個日軍指揮官的演員名叫中泉英雄,十年前,他在陸川執導、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中戲份很重,被選中的原因是「憂鬱的眼神」。有報導披露,中泉的爺爺是名老兵,曾參與中日戰爭。出演反映侵華歷史的電影讓中泉倍感壓力,他還曾在電影宣傳期受到觀眾的「遷怒」。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 | 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其實我們之前已經拍了十幾部跟疫情相關的,比如在疫情期間,在日本生活的武漢人如何募捐、在日本為疫情募捐的穿中國旗袍的女孩、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日本護士、未離開中國的外國人、住在日本的華人,等等。但這些片子都沒火,而是《好久不見,武漢》(以下簡稱《武漢》)和《南京抗疫現場》這兩個片子火了。肖龍:當時為什麼要拍《武漢》這個片子?
  • 揭露日本網紅的圈錢大法,原來一個粉絲只值一日元
    在採訪這些網紅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日本網友對網紅的評價是什麼?日本電視臺的「シューイチ」節目最近深入採訪了幾位網紅的生活,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網紅私底下的真實生活情況吧~在ins上約有3萬多位粉絲,為了能在網絡上發布吸引粉絲的美照,平常她都在尋找一些大眾喜歡的當紅店鋪。(感覺很多日本網紅都是這個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