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2021-01-08 新民網

一頭隨性的天然捲髮,說著相當流利的中文,竹內亮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亮叔」。當被問及為什麼喜歡竹內亮的作品,「真實」是粉絲們口中的高頻詞。

拍攝《南京抗疫故事》和 《好久不見,武漢》之前,竹內亮沒有想過會受到如此巨大的關注。「視頻播出後,很多中國人感謝我。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

△點擊播放視頻

《好久不見,武漢》

2020年,來自日本、居住在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因為拍攝「解封」後的武漢而聲名鵲起。

6月26日,《好久不見,武漢》上架視頻網站,竹內亮當時預估點擊量最多1萬。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天,這部長達一個小時的紀錄片迅速獲得數千萬點擊量和數十萬轉發,在海外媒體也得到熱烈反響。

△《好久不見,武漢》

「爆紅」這半年來,42歲的竹內亮第一次拍時尚雜誌、接受了數十家媒體的採訪、辦公室搬到租金更貴的園區……他笑說自己「沒有膨脹,只是最近坐高鐵一等座的次數多了」。

《好久不見,武漢》中,竹內亮在武漢度過了10天,對10位受訪者進行深度採訪,記錄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中的經歷。這些受訪者中,有受疫情影響被迫停業,卻依然懷抱希望的店主;有在抗疫一線工作,承受巨大壓力卻依然樂觀開朗的護士;有參與雷神山建設的工人……

△《好久不見,武漢》工作照

鏡頭中,竹內亮與受訪者一起品嘗熱乾麵、小龍蝦,逛黃鶴樓、長江大橋。就像一位去武漢的遊客,讓當地老朋友帶著逛街。一座城市的煙火氣樸實無華地在鏡頭中逐漸呈現。觀眾可以看到武漢經受的疫情創傷,又能從中感受到武漢人民的堅韌與豁達。

「記錄是我的本能,真實是我的追求」

接受採訪時,竹內亮聊到自己的創作思路。以《好久不見,武漢》為例,在聽說武漢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數清零後,他決定前往武漢拍攝。

「我只是作為紀錄片導演,想親自去看現在的武漢,想把真實的武漢介紹給大家,就這麼一個單純的理由。這是我作為紀錄片導演的本能,去拍想拍的東西,僅此而已。」竹內亮說。

其中一位主人公,是疫情期間在前線工作的護士龔勝男。在龔勝男的家中,竹內亮一邊吃零食一邊與她閒聊。竹內亮忽然問:「你面對過嗎?因為新冠肺炎而死去的人。」

竹內亮透露,在拍攝之前,其實他就在心裡準備好了這個問題,一直等待合適的機會提問。但他沒有想到,龔勝男在聽到問題後突然哭起來。

面對哭泣的主人公時,竹內亮正吃著薯片,一臉不知所措的樣子。在剪輯中,他特意把這段視頻完整保留下來,因為覺得這是真實的反應。

其實除此之外,竹內亮在中國還拍攝了很多紀錄片,比如介紹南京防疫措施的《南京抗疫現場》、探尋外國人留居某地理由的《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等等。

 △11月 竹內亮在江蘇省蘇州市拍攝紀錄片,採訪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

竹內亮將自己製作的紀錄片戲謔地稱為「三無產品」,即無臺本、無套路、無資金。在這些紀錄片中,他自掏腰包、自己出鏡,陪著一個個採訪對象品嘗美食、逛景點、聊天,不刻意煽情,只客觀記錄。

竹內亮經常與採訪對象一起吃飯,他也因此被粉絲們調侃總是「蹭吃蹭喝」。他對此的解釋,飯桌上被採訪者更容易放下防備,展示出真實的一面,所以「吃飯」幾乎是他紀錄片中必備的一環。有時候沒有付飯錢,是因為採訪對象堅持要請客。不過妻子趙萍認為竹內亮就是一個「不客氣」的人,這也是他真實、坦誠的體現。

明年,將要繼續記錄

竹內亮此前在日本NHK電視臺工作,2010年拍攝《長江 天地大紀行》時從日本來到中國,走過青海、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地,看到長江沿岸壯美的風景,遇到一些完全不了解日本的老百姓。

「在知道我是日本人後,有的人問我『山口百惠現在怎麼樣了?』『高倉健怎麼樣了?』但當時這些明星已經息影很久了。而他們所知道的日語,就是『米西米西』或者『喲西喲西』,當時我驚訝了,他們完全不知道現在的日本是什麼樣。」竹內亮說。

他因此下定決心,要到中國開公司,拍攝關於日本文化的紀錄片,向中國觀眾展示日本的發展。後來他與趙萍結婚,定居南京。而他的作品,除了展示日本的風土人情,也講述現在的中國。

△7月 竹內亮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拍攝紀錄片

明年,他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就要上映,因為「想把中國的新事物分享給海外觀眾,比如直播帶貨,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生意模式可以做」。

十年過去,竹內亮認為自己依然在為實現當年的理想努力著。他還想拍攝紀錄片電影,重走十年前的長江之旅。變化的是風景,不變的是他作為紀錄片導演的創作之心。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陳憶多

製片人丨王薇 申珅

主編丨李瑛

記者丨陳寧澤一

編導丨杜軍帥 代根華 章文君

攝像丨王恆樂 苗毅萌

剪輯丨常曜 杜軍帥 陳寧澤一

我要爆料 聯繫電話:021-22899999 新民網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交匯點訊 「提到武漢,腦子裡都是灰色的畫面;看過紀錄片,才知道武漢這麼美、這麼大。」今年年初,一部《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爆紅,讓眾多日本網友感嘆「我想去武漢看看。」
  • 口罩缺貨的日本是怎樣對待武漢人的?我在大阪的真實經歷
    我一開始就覺得疫情沒有那麼簡單,後來的事實不僅證明了日本媒體的報導,甚至疫情的發展超過了我的想像和國外媒體的預測。今天,日本發現了一起沒有去過武漢但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案例,是奈良一位大巴司機,1月份接待過兩撥武漢遊客,這說明病毒在日本已經開始人傳人了。我發現很多日本人有些緊張了,有人說:真正日本的考驗來了。
  • 日本導演記錄中國「後疫情時代」,日本網友這反應……
    「眼下中國能夠同時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絕不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我知道你不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中,日本導演竹內亮通過自己的視角,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地展示在世界面前。該片於1月1日上線後,1月3日登上日本影響力最大的雅虎網站首頁,引發了日本網友的熱議。
  • 日本導演竹內亮:沒想火,想讓更多的日本人了解真實的中國
    在節目裡,他對主持人說「你們也要做好防護啊」,卻只得到對方不鹹不淡的回應。「如果我是一個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只是從電視裡了解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我可能也不會特別有危機感吧。」竹內亮說。中日兩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因此竹內亮希望用鏡頭記錄下真實的中國抗疫現場,為日本提供一點參考。
  •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竹內亮:起因是我們發現外界對武漢的了解並不多,大多還停留在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上甚至還有一些謠言。其實我之前對武漢狀況的了解也不多,有些人說武漢很安全,也有人說武漢還是很危險。我自己也很好奇,很想親自去看看。而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我希望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展現給全世界。這是拍攝《好久不見,武漢》最大的理由。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2001年,23歲的竹內亮第一次來中國,他要給NHK拍攝一部跟麻將有關的紀錄片。沒有想到的是,最終他娶了在日本留學的南京姑娘趙萍為妻,並於7年前搬到了南京居住,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紀錄片事業的根據地。「我想把真實的解封後的武漢告訴外國人,也包括日本人。」
  • 美麗中國說丨這些人.用時間守望時間.用生命記錄生命.
    Salgado說:"被攝者雖然衣衫襤褸,甚至赤身裸體,但他們仍然具有人的尊嚴。我感到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驅使我把他們拍攝下來,藉以引起人們的關注。"那些在絕望的環境中尋找希望、美和力量的故事總是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拍淘金者,很人文關懷」。馬宏傑如是說。
  • 美政客忙著搞污衊,日本拍攝的中國紀錄片卻在海外爆火,網友沸騰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波廷傑日前妄稱,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是從中國武漢的實驗室洩漏的。在美國國內一些政客忙著借疫情議題污衊中國之際,環球網1月6日報導稱,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中國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再度爆紅網絡,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引發熱議。
  • 對話爆紅「凡爾賽文學」博主:只是單純記錄生活 微博內容基本真實...
    「凡爾賽文學」簡稱"凡學",是網友對於熱衷於通過先抑後揚、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線索"的人的調侃,這類人也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玫瑰"。小奶球表示,她是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了靈感。"就想用這個詞嘲諷那些人,他們無疑就是想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氣來表達高人一等的感覺"。
  • 封城17天,視頻記錄下的真實武漢
    點擊播放 GIF 2.9M這一天,自由影視工作者,武漢青年「蜘蛛猴麵包」隨手拿起身邊的器材,把看到的一切都記錄了下來:沒有公共運輸後,街頭車輛和行人都寥寥無幾2分鐘的視頻很快剪完上傳,這個武漢小夥子給它起名為「封城日記」,發布在自己的微博上。一集記錄一天,在新浪微博連載,已經更新了九集。第七集開始,更名為:《武漢日記2020》沒想到,這些視頻被瘋狂轉發,不僅武漢本地人,甚至香港、臺灣,YouTube上來自世界各國的網友,都通過《封城日記》給武漢加油。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來中國的七年時間裡,他成了一個愛吃鴨血粉絲、會帶日本人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中國女婿。多重身份的交織,讓他對人與社會有著敏銳的感受。武漢解封後,他想帶著鏡頭去親眼看看這座幾個月以來歷經苦難的古城。家人朋友勸他不要去,他找了個藉口搪塞過去。
  • 竹內亮:請叫我「亮叔」丨晨報人物
    在拍攝《好久不見,武漢》之前,關於南京的記錄已經打開了「網紅導演」的大門,讓他窺見名利場的一角。儘管這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但竹內亮卻開始困惑,在他的認知裡,作品比人出名是正常,可人比作品出名,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至於他鏡頭中的武漢,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不再害怕也不會忘記」。
  • 【老遊評書】武漢抗疫的真實記錄 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
    回首2020年,無論對全球還是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都是最重要的工作,而且中國所取得的成功經驗舉世矚目。在疫情暴發之初,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事關全局。為贏得這場戰「疫」的勝利,舉國上下齊動員,全民眾志成城。
  • 外國人在中國的抗疫故事丨孟加拉國小夥:我要讓世界看見真實的中國
    在江西,有一位孟加拉國小夥,他熱 愛 旅遊,兩年間已經去過中國40多個城市。  他熱愛寫作,更愛中國,喜歡把中國故事記錄下來。  疫情期間,他留在江西,把真實的中國報導給世界。吳迪告訴記者,當時西方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中國疫情的不實報導。自己在孟加拉國的親屬看到這些報導之後,感到十分擔憂,勸吳迪返回孟加拉國。  「事實根本不是一些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我同家人解釋過後,他們也支持我留在中國。」  為了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吳迪決定把中國疫情期間的真實情況寫成報導。
  • 這個日本女婿,如何讓中國人都喜歡他?
    直到年終2020十大網紅人物的評選,竹內亮才再次登上央媒平臺。其實在今年之前,竹內亮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已經十年了,和妻子趙萍,一雙兒女,長期生活在中國,在南京拍著紀錄片。竹內亮的出圈,是因為他在2020年3月,以真實的鏡頭,不加修飾的敘述,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實錄。
  • 這位日本導演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名!日本網友評論兩極化,看了實在氣!
    住在中國後,他開始拍攝《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系列紀錄片。這系列紀錄片以普通人的視角,分享日本人在中國或者中國人在日本的故事和經歷。夾帶私貨安利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網上搜搜看,滿分推薦!2021年第一天,咱們高產的竹內亮導演又雙叒帶來新作《後疫情時代》。紀錄片播出後,不僅讓竹內亮一下登上雅虎首頁,還獲得我滴女神華春瑩點讚哦~如果說《南京抗疫紀錄片》是為了【警醒】,《好久不見,武漢》是為了【展現抗疫現狀】,那麼《後疫情時代》更多是【給予希望】!
  • 後疫情時代中國的逆境生機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第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正式上線,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把真實、客觀、立體、發展、進步且友好的中國展現給各國民眾。
  • 這部英文紀錄片,讓全世界看到最真實的武漢「戰疫」
    葛雲飛告訴記者,武漢疫情不僅讓全國同胞揪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外國媒體會頻頻與中國國際電視臺的記者連線,通過他們來了解武漢到底怎麼了。中國國際電視臺決定拍攝一部英文紀錄片,真實記錄武漢城裡發生的故事。因為以前拍攝過多部專題片,葛雲飛被任命為總導演。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日本導演記錄武漢人的10個故事,火速刷屏|早安...
    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27日晚,竹內亮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去吧,去武漢玩兒,武漢人好、吃得好、特別好。」
  • 他們眼中的武漢,美麗而堅韌!五位外國人向世界講述2020年武漢戰疫...
    近期,黎巴嫩小哥楊航寫的「武漢抗疫日記」在網上火了!網友表示:太感動!謝謝你讓我們看到了疫情防控期間真實的武漢!像楊航這樣通過文字或視頻向世界介紹2020年武漢真實情況的外國人,還有很多。他們的故事在臉書(Facebook)海外社交媒體平臺「發現武漢」(@Discover Wuhan)上傳播,引發網友強烈反響。